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与节气,中华民族要想实现知识的传承与发展就必须重视传统文化在课堂中的渗透。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极具文化科学价值。各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凝聚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各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文化特征,其文化精神早已深深烙印在传统文化中,是中华民族的明珠,现代教育教学中,不断渗透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深刻结合起来,语文学科最能够体现传统文化的价值与特点,直接承接了传统文化的精华。本文主要对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展开了一系列地探讨。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渗透
引言
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应逐步认识到加强现代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熏陶和渗透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可以很好地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且在这个基础之上培养良好的人格素质,使得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树立较为准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在传承的基础之上,自觉抵制各种精神污染的蔓延。所以,加强传统文化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渗透,完成初中语文教学任务,大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无疑意义重大。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我国传统文化可以说是博大精深,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仍然被世人称赞,由此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精妙所在,学习语文中的儒家知识有助于学生构建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传统文化中对于美德的称赞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引领广大学生学习传统美德,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百善孝为先”“一诺千金”“自强不息”……也能够学习岳飞的“精忠报国”、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大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初中是学生扩展知识面,增强见识最重要的阶段,学生必须在此时期打下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够为日后的学习与发展做基础。但是当前语文教学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大多数的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只可以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没有关联起来,使学生感觉语文学习十分地枯燥乏味,长久的话会丧失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也严重影响着语文学习能力的形成。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通过讲解历史故事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有古诗词、散文诗集、语文阅读课文等,很多语文内容都与历史有着很大的关系。我国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着许多精彩有趣的历史故事,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讲解历史故事在语文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很多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也比上课的兴趣更大,那么教师在讲历史故事的时候也能有效的吸引到学生们认真听讲,让学生从历史故事中了解到我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需要以一个更加恰当的方式渗透着语文课堂中,那么在语文课堂上讲解历史故事就是一个十分恰当的方式。
例如:中学阶段的学生们可能对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的兴趣没那么大了,但是对历史故事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在进行《三顾茅庐》这篇语文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穿插这部分的历史故事,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将给学生们听,让学生们通过了解三国的历史故事对三顾茅庐这个历史事件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讲解故事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停下来让学生说出来自己的观点,以便于学生对于故事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时间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学生们在聆听历史故事的同时,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能够有效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二)組织课外传统文化活动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融合,需要借助一些课外文化活动,更好的开展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例如利用各种传统佳节,组织相关的诗词歌会,通过举办一些诗歌朗诵活动,更好的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而在进行课外活动时,学生通过朗读苏轼的《守岁》、孟浩然的《田家元日》以及刘长卿的《新年作》等,更好的了解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在对初中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除此之外,通过经典阅读推广、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国学讲座等活动,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之魂,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多参加此类活动。
(三)挖掘传统文化教学素材
初中语文课本中许多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存在密切的联系,其包含了较为丰富的传统文化思想,因此,应当重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基于此,教师需要在充分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知识内容进行准确判断、深入挖掘,在教学活动中将传统文化呈现给学生,并配合知识教学进行生化。例如,在开展《岳阳楼记》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结合音频向学生讲述文章创作原因,然后进行文章解析,强调作者通过书写岳阳楼之景体现观景者之感悟。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分析了解作者即使身在江湖,但仍关心国家大事,虽然身遭迫害,但却拥有不放弃理想的坚定信念。由此,促使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既能够掌握课文基础知识点,还能够通过感悟作者顽强意志的情况下,树立正确看待人生成败的意识,保持谦虚的处事风格,并构建初步的忧患意识。
结论
语文教育是影响学生终身的基础性学科,对语文教育和学习的重视应该贯穿整个人生阶段,在学生时期加强语文学习,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初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语文知识的传输,选择最适合的方式进行教育。总之,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影响着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初中生的文化素养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未来发展。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对杜甫、巴金、鲁迅、海明威、莫泊桑的崇拜不足以使他们脱颖而出。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从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出发,以不同的方式促进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利用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创造出更加优秀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探讨[J].张晶.文学教育(下).2017(05)
[2] 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渗透研究[J].权丽.学周刊.2017(08)
[3]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史艳霞.中国校外教育.2017(01)
(作者单位:广西百色靖西市化峒中学)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渗透
引言
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应逐步认识到加强现代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熏陶和渗透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可以很好地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且在这个基础之上培养良好的人格素质,使得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树立较为准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在传承的基础之上,自觉抵制各种精神污染的蔓延。所以,加强传统文化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渗透,完成初中语文教学任务,大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无疑意义重大。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我国传统文化可以说是博大精深,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仍然被世人称赞,由此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精妙所在,学习语文中的儒家知识有助于学生构建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传统文化中对于美德的称赞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引领广大学生学习传统美德,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百善孝为先”“一诺千金”“自强不息”……也能够学习岳飞的“精忠报国”、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大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初中是学生扩展知识面,增强见识最重要的阶段,学生必须在此时期打下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够为日后的学习与发展做基础。但是当前语文教学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大多数的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只可以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没有关联起来,使学生感觉语文学习十分地枯燥乏味,长久的话会丧失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也严重影响着语文学习能力的形成。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通过讲解历史故事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有古诗词、散文诗集、语文阅读课文等,很多语文内容都与历史有着很大的关系。我国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着许多精彩有趣的历史故事,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讲解历史故事在语文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很多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也比上课的兴趣更大,那么教师在讲历史故事的时候也能有效的吸引到学生们认真听讲,让学生从历史故事中了解到我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需要以一个更加恰当的方式渗透着语文课堂中,那么在语文课堂上讲解历史故事就是一个十分恰当的方式。
例如:中学阶段的学生们可能对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的兴趣没那么大了,但是对历史故事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在进行《三顾茅庐》这篇语文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穿插这部分的历史故事,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将给学生们听,让学生们通过了解三国的历史故事对三顾茅庐这个历史事件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讲解故事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停下来让学生说出来自己的观点,以便于学生对于故事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时间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学生们在聆听历史故事的同时,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能够有效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二)組织课外传统文化活动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融合,需要借助一些课外文化活动,更好的开展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例如利用各种传统佳节,组织相关的诗词歌会,通过举办一些诗歌朗诵活动,更好的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而在进行课外活动时,学生通过朗读苏轼的《守岁》、孟浩然的《田家元日》以及刘长卿的《新年作》等,更好的了解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在对初中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除此之外,通过经典阅读推广、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国学讲座等活动,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之魂,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多参加此类活动。
(三)挖掘传统文化教学素材
初中语文课本中许多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存在密切的联系,其包含了较为丰富的传统文化思想,因此,应当重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基于此,教师需要在充分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知识内容进行准确判断、深入挖掘,在教学活动中将传统文化呈现给学生,并配合知识教学进行生化。例如,在开展《岳阳楼记》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结合音频向学生讲述文章创作原因,然后进行文章解析,强调作者通过书写岳阳楼之景体现观景者之感悟。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分析了解作者即使身在江湖,但仍关心国家大事,虽然身遭迫害,但却拥有不放弃理想的坚定信念。由此,促使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既能够掌握课文基础知识点,还能够通过感悟作者顽强意志的情况下,树立正确看待人生成败的意识,保持谦虚的处事风格,并构建初步的忧患意识。
结论
语文教育是影响学生终身的基础性学科,对语文教育和学习的重视应该贯穿整个人生阶段,在学生时期加强语文学习,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初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语文知识的传输,选择最适合的方式进行教育。总之,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影响着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初中生的文化素养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未来发展。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对杜甫、巴金、鲁迅、海明威、莫泊桑的崇拜不足以使他们脱颖而出。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从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出发,以不同的方式促进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利用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创造出更加优秀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探讨[J].张晶.文学教育(下).2017(05)
[2] 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渗透研究[J].权丽.学周刊.2017(08)
[3]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史艳霞.中国校外教育.2017(01)
(作者单位:广西百色靖西市化峒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