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也逐渐成为现代化教育的主流。为了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通过情境创设法来帮助教学,从而让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学习的重要性,进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小学数学教学尤其如此,通过情境创设法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现实世界与数学的联系,帮助学生感悟到数学学习的实际价值,加强学生的自主独立学习意识与实践创新意识。然而对于使用这一教学方法,一些教育工作者仍然存在着使用不当的情况,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问题的反思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有效促进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完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法;反思
一、小学数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注重外在
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效的将注意力更加的集中,继而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欲望,并产生令人向往的教学魅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更好的去理解知识,把握相关知识的标准,还能够强化学生的情感,从而让学生对于知识产生更高的认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在乎情境教学的“外在”,不重视其内在的相关建设。比如说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为了带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可能一会给学生看“孙悟空”,一会给学生看“喜羊羊”,虽然学生的兴趣被有效带动了,但是这种来回调换的单一情境很容易出现一种“形式感”的感觉,学生也容易真正的被这些内容吸引,而对其内在的数学知识进行选择性的忽略。
(二)偏离生活轨道
情境的创设,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引出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才能够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但是实际情况不然,不少数学教师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缺少了学生自身生活的影子,偏离了实际的生活轨道。比如说,一些年轻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只是单纯的为了创设而创设,没有将生活与实际的情境相结合,这样学生对教师所创建的情境始终保持着一种迷茫的状态,这也让教师辛苦创设的教学情境没有效果。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数学《体积与容积》这一章节时,教师通过举出运动会中,标枪的体积以及跳远沙坑的容积等例子,并直接告知其体积与容积的概念,学生很难快速想到,从而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过于难,久而久之,很容易对数学学习丧失兴趣。
(三)忽略学生的体验
这个问题,主要是体现在情境创设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的,随意拔高了学生对于问题的兴趣程度。我们在构建教学情境的时候,最主要让学生真正的体验到知识的存在,而不是让学生缺少对于这种知识形成的体验。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却忽视了这方面,常常以成人的思考方式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在这些教师看来这种情境是非常正常的,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无法达到成人的标准,他们就会充满疑问,而这样的后果不仅不会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还导致学生无法进行有效的学习。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问题的反思
(一)情境创设应当与现实密切相连
数学本身是来源于生活的,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与数学有关的基础原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这些教学原型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数学,重视数学。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与现实密切联系,让小学生们能够快速了解到举例内容,比如问学生们平时喝水的杯子有多大,能够装下多少水,同学们对于容纳程度可能会有不同的说法,教师则可以以此来进行容积内容讲解。我在教学过程中会直接拿起粉笔盒与橡皮擦,直接询问学生,这两个哪个体积更大一点,学生们通常会异口同聲的说是粉笔盒,当我拿出粉笔盒和黑板擦的时候,再问学生们哪个更大一点,学生们则并不能完全清楚哪个更大一些。这时,我便会教授学生们如何进行体型计算,让学生能够为了比较二者谁更大而进行认真学习。这种情境创设法的使用通常会需要我们多关注学生,了解学生,从而进行更好的与 现实内容进行联系与情境创设,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进行情境创设
在进行情境创设教学时,我们需要知道创设教学环境的目的,即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意识进行有效学习。因此,在进行情境创设时,需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适当的进行交流与沟通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学生,同时也能知道他们的兴趣爱好,从而在课前准备素材时能够更有方向。比如在讲解《认识图形》这一章节内容时,我会以三角形的饼、圆形的乒乓球拍、正方形的漫画书为例,每讲解一个图形,都能够清楚的感受到学生好奇与求知的状态,逐渐以学生喜欢吃的食物、喜欢的运动以及兴趣爱好为例,让学生逐渐进入到较为专注的学习状态。之后,可以举办一些教学小游戏,通过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PPT播放,让学生们观看图形并联想到现实生活,比如在观看长方形时询问,大家在生活中遇到的东西,有哪些是长方形的。这样能够很好的让学生开拓思维,运用发散型思维去思考身边各种形状的物体,从而很好的将情境创设法运用出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这种以学生为主题的情境创设能够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关注,让学生更有兴趣,从而产生较大的学习积极性。当然我们教师要明确的一点是,在使用这些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情境的过程中,不要忽视自身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一方面互动是保证学生主体性的重要行为。另一方面,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如果直接让学生们观看PPT,告知学生图形,很难让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而是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填鸭”式类似,这种情境创设则无法起到有效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使用情境创设法进行教学时,需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进行创设,而不是想当然的进行直接环境创设。
(三)根据教材内涵进行情境创设
数学存在着一定的逻辑性与系统性,相关知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在进行情境创设时,一定要充分联系教材之间内容,同时根据教材内涵进行创设。包括对于学生容易混淆的定义、概念等内容,可以使用娱乐教学、疑问教学、问题导入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加清楚的认知到学习内容,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反问,在得出一定结论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知识网。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首先需要构造良好的信息关联环境,让学生能够进入到这种环境,从而产生自身的学习连接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含义,从而提升其学习效果。
比如说,在长度单位教学中,由于学生本身认知能力较差,并且在应用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往往还会出现不少笑话。所以在构建情景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长度之间的换算,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确长度的内涵。在构建情境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测量身高的工具,并让结合“厘米、分米、米”的单位来表达自己的身高。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出错,如有的学生发现其他同学的身高是12分米,而自己确是120分米,他们通过对比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通过这种“应用”情境的搭建,学生通过应用与实践,都可以更好的了解知识,有利于他们数学意识的提升。
结束语:
总的来说,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应当联系实际进行环境创设,让学生能够充分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与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热情得到提升,从而在学习中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同时,教师也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反思,对自身进行行为纠正,更好地认识自己,从而有效实现自我提升以及为教学质量提升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万兴.课程改革中的教育科研方法[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05.
[2] 许月良.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04.
(作者单位:河南省兰考县考城镇大胡庄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法;反思
一、小学数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注重外在
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效的将注意力更加的集中,继而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欲望,并产生令人向往的教学魅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更好的去理解知识,把握相关知识的标准,还能够强化学生的情感,从而让学生对于知识产生更高的认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在乎情境教学的“外在”,不重视其内在的相关建设。比如说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为了带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可能一会给学生看“孙悟空”,一会给学生看“喜羊羊”,虽然学生的兴趣被有效带动了,但是这种来回调换的单一情境很容易出现一种“形式感”的感觉,学生也容易真正的被这些内容吸引,而对其内在的数学知识进行选择性的忽略。
(二)偏离生活轨道
情境的创设,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引出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才能够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但是实际情况不然,不少数学教师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缺少了学生自身生活的影子,偏离了实际的生活轨道。比如说,一些年轻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只是单纯的为了创设而创设,没有将生活与实际的情境相结合,这样学生对教师所创建的情境始终保持着一种迷茫的状态,这也让教师辛苦创设的教学情境没有效果。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数学《体积与容积》这一章节时,教师通过举出运动会中,标枪的体积以及跳远沙坑的容积等例子,并直接告知其体积与容积的概念,学生很难快速想到,从而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过于难,久而久之,很容易对数学学习丧失兴趣。
(三)忽略学生的体验
这个问题,主要是体现在情境创设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的,随意拔高了学生对于问题的兴趣程度。我们在构建教学情境的时候,最主要让学生真正的体验到知识的存在,而不是让学生缺少对于这种知识形成的体验。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却忽视了这方面,常常以成人的思考方式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在这些教师看来这种情境是非常正常的,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无法达到成人的标准,他们就会充满疑问,而这样的后果不仅不会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还导致学生无法进行有效的学习。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问题的反思
(一)情境创设应当与现实密切相连
数学本身是来源于生活的,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与数学有关的基础原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这些教学原型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数学,重视数学。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与现实密切联系,让小学生们能够快速了解到举例内容,比如问学生们平时喝水的杯子有多大,能够装下多少水,同学们对于容纳程度可能会有不同的说法,教师则可以以此来进行容积内容讲解。我在教学过程中会直接拿起粉笔盒与橡皮擦,直接询问学生,这两个哪个体积更大一点,学生们通常会异口同聲的说是粉笔盒,当我拿出粉笔盒和黑板擦的时候,再问学生们哪个更大一点,学生们则并不能完全清楚哪个更大一些。这时,我便会教授学生们如何进行体型计算,让学生能够为了比较二者谁更大而进行认真学习。这种情境创设法的使用通常会需要我们多关注学生,了解学生,从而进行更好的与 现实内容进行联系与情境创设,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进行情境创设
在进行情境创设教学时,我们需要知道创设教学环境的目的,即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意识进行有效学习。因此,在进行情境创设时,需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适当的进行交流与沟通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学生,同时也能知道他们的兴趣爱好,从而在课前准备素材时能够更有方向。比如在讲解《认识图形》这一章节内容时,我会以三角形的饼、圆形的乒乓球拍、正方形的漫画书为例,每讲解一个图形,都能够清楚的感受到学生好奇与求知的状态,逐渐以学生喜欢吃的食物、喜欢的运动以及兴趣爱好为例,让学生逐渐进入到较为专注的学习状态。之后,可以举办一些教学小游戏,通过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PPT播放,让学生们观看图形并联想到现实生活,比如在观看长方形时询问,大家在生活中遇到的东西,有哪些是长方形的。这样能够很好的让学生开拓思维,运用发散型思维去思考身边各种形状的物体,从而很好的将情境创设法运用出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这种以学生为主题的情境创设能够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关注,让学生更有兴趣,从而产生较大的学习积极性。当然我们教师要明确的一点是,在使用这些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情境的过程中,不要忽视自身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一方面互动是保证学生主体性的重要行为。另一方面,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如果直接让学生们观看PPT,告知学生图形,很难让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而是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填鸭”式类似,这种情境创设则无法起到有效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使用情境创设法进行教学时,需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进行创设,而不是想当然的进行直接环境创设。
(三)根据教材内涵进行情境创设
数学存在着一定的逻辑性与系统性,相关知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在进行情境创设时,一定要充分联系教材之间内容,同时根据教材内涵进行创设。包括对于学生容易混淆的定义、概念等内容,可以使用娱乐教学、疑问教学、问题导入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加清楚的认知到学习内容,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反问,在得出一定结论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知识网。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首先需要构造良好的信息关联环境,让学生能够进入到这种环境,从而产生自身的学习连接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含义,从而提升其学习效果。
比如说,在长度单位教学中,由于学生本身认知能力较差,并且在应用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往往还会出现不少笑话。所以在构建情景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长度之间的换算,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确长度的内涵。在构建情境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测量身高的工具,并让结合“厘米、分米、米”的单位来表达自己的身高。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出错,如有的学生发现其他同学的身高是12分米,而自己确是120分米,他们通过对比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通过这种“应用”情境的搭建,学生通过应用与实践,都可以更好的了解知识,有利于他们数学意识的提升。
结束语:
总的来说,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应当联系实际进行环境创设,让学生能够充分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与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热情得到提升,从而在学习中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同时,教师也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反思,对自身进行行为纠正,更好地认识自己,从而有效实现自我提升以及为教学质量提升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万兴.课程改革中的教育科研方法[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05.
[2] 许月良.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04.
(作者单位:河南省兰考县考城镇大胡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