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死神“约会”的高二女生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w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救护车开进校园
  小艾今年17岁,是上海市长宁区某中学的高二女生。她身体健康,学习成绩中上等,在班里是个不起眼儿的女孩。但是刚刚过去的这个学期,她却一下子成为全校的知名人物,因为她让救护车第一次开进了校园,而且一个月来了三四次。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每次她被救护车拉到医院急救,都没有查出任何问题,第二天照常来学校上课,跟没事人似的。
  “这不是玩狼来了的把戏吗?求关注也不能这么拼吧?”同学们渐渐由关心转变为不满,私下里议论纷纷。
  对同学们的议论,小艾大呼冤枉。她说自己发病时痛苦异常,就像面对死神一样。第一次发病时,她正在上数学课。不知怎么回事,她突然感到劇烈心慌、呼吸困难,而且四肢发抖、大汗淋漓。她害怕极了,大喊道:“我的心要跳出来了,我要死了!”然后就瘫软在地。老师不敢怠慢,连忙拨打120急救电话。10分钟后,救护车呼啸而至,刺耳的笛声引起了全校师生的围观。小艾被担架抬上了救护车,呼啸而去。
  在医院,内科医生给小艾做了紧急检查,但是心电图、血常规和胸部放射检查都一切正常,而且小艾自己也感觉没事了。这时,谭女士跌跌撞撞地赶到医院,得知女儿没事,长出一口气。担心女儿出意外,谭女士要求医院对小艾进行24小时持续心电图检查。
  24小时持续心电图检查也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尽管没有诊断结论,小艾也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然而每当回忆当时的情况,小艾就感到非常恐惧。
  然而,就在发病后的第十天,小艾正上体育课时再一次发病,情况几乎就是第一次发病的重复:突然感到剧烈心慌、呼吸困难、四肢发抖、大汗淋漓和极度恐惧。十多分钟以后,小艾再次在老师和同学们惊愕的注视下被120救护车呼啸着拉走。刚到医院,小艾就感觉症状消失了,但医生不敢大意,再次对小艾进行全面检查,还是一切正常。
  以后,小艾又发作了两次,症状和前两次完全一样。每一次发病,小艾都要按医院的程序接受许多检查,结果都是正常。小艾委屈地对医生说:“我真的不是装病!那种痛苦的感觉就像龙卷风一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来的时候,真是极度难受和害怕,我感觉自己马上就要死了,可是走的时候,又是那样的莫名其妙。”
  最后一次发病,内科医生建议谭女士带小艾看心理医生。谭女士很困惑,明明小艾有心慌、呼吸困难等症状,一定是心脏有问题,为什么要看心理医生?由于没有诊断结果,谭女士将信将疑地带小艾找到我就诊。
  听了谭女士的陈述,仔细研究了她带来的医院检查结果,我很快做出了诊断:小艾患的是惊恐发作。
  “惊恐发作?”谭女士大惑不解,“为什么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病?”
  我说:“你一定听说过焦虑症吧?惊恐发作在医学上还有一个名称,叫急性焦虑发作。这种病的典型表现是,患者正在进行日常活动,如看书、进餐、散步、开会或做家务,突然出现强烈的恐惧感,好像即将死去。这种紧张心情使患者难以忍受,同时患者感到心悸,好像心脏要跳出来,或胸闷、胸前区有压迫感,或呼吸困难、喉头堵塞,好像透不过气来,即将窒息死去。因此,患者会惊叫、呼救或跑出室外,有的出现过度换气、头晕、面部潮红、多汗、步态不稳、震颤、手脚麻木、胃肠不适等植物神经症状,以及运动性不安。这种发作,一般只持续5~20分钟,时间较短,可自行缓解。缓解后患者自觉一切正常,但不久后有可能突然复发。”
  谭女士将信将疑,问:“症状倒是蛮符合的。不过,发病的时候,小艾极度恐惧,不发病的时候又恐惧发病,为什么不是恐惧症?”
  我解释道:“首先,恐惧症的焦虑、恐惧是由确切的客观事物或情景所引起,尽管这种客体或情景不具有危险性,但患者只要看见或面对它们,就会产生恐惧,而由焦虑症引发的惊恐发作并不是由客体或情景所引起,而是无缘无故地发生。其次,恐惧症患者对客体采取回避行动,脱离相应的客体就不产生恐惧,恐惧发作不具有自发性质,是有条件的,在面临害怕的客体情况下才发生,而惊恐发作患者不回避客体,发作与情景无关,不可预测。”
  我给小艾开了几种缓解焦虑的药,嘱咐谭女士监督小艾按时服用,两周后来复诊。
  神秘的惊恐发作
  两周后,谭女士带着小艾前来复诊。谭女士告诉我,服了我开的药,两周来小艾没有发病,只是意志有些消沉。“看来药是对症的。”她不无忧虑地说,“不过,小艾打不起精神,会不会是药物的副作用?”
  我说:“不是的。相反,药物应该让小艾开心才是。”
  这时,一直默不作声的小艾开口了:“我是精神病人,有什么可开心的?我感觉同学们都在议论我。不知是善意还是恶意,同学们总喜欢拿我的病开玩笑。有的说,这校园好安静啊,我们习惯的救护车声音呢?还有的说,我跟死神约会了几次,现在被甩了。或许他们是逗我开心吧。可是不管怎样,他们拿我当病人看,看我的眼神、跟我说话的语气都怪怪的。我不想让人说三道四,更不想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所以不开心。阿姨,我这病能治好吗?总不能一直服药吧?”
  我说:“只要你积极配合,我肯定能治好你的病。服药两周,惊恐发作症状已经消失,你已经在康复的路上迈出了第一步,祝贺你!”
  “那我还需要继续服药吗?”小艾用哀求的眼神看着我,“服药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是个精神病人。”
  我说:“你可以停药了。不过,你需要接受我的心理治疗,让你的病除根儿。”
  小艾露出了希望的笑容。
  谭女士转换话题,问:“惊恐发作究竟是一种什么病?是什么导致小艾患上这种病?”
  我回答:“许多精神障碍的出现和躯体疾病一样,原因并不清楚,惊恐发作便是这样一种神秘的病症。目前,医学界对惊恐发作的研究尚在进行中,没有得出权威性的结论,不过,惊恐发作属于精神障碍是确定无疑的。发病时,患者有极度恐惧的情绪,也有和这些情绪一致的躯体症状:心慌、呼吸困难、四肢发抖等。患者通常只注意自己的躯体感受,也容易把自己极度的痛苦归于躯体疾病,恐惧地认为自己会因躯体疾病死亡。这样,患者每一次发病都会看内科,而内科检查却一切正常,更加重了这种病的神秘感。”   谭女士接着问:“小艾身体健康,学习成绩尚可,同学关系也不错,家庭环境更没有什么让她闹心的,为什么偏偏她得这种病呢?”
  我说:“人们对自身感觉最多的,莫过于自己的心理活动。因此,一旦遇到心理障碍方面的问题,许多人可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寻找原因。其实,对于许多精神障碍,这种猜测往往是不可靠的。因为导致严重精神疾病的病态心理过程,是大多数人没有经历过的。大多数人只有解释正常人心理活动的普通心理学知识和经验。而用普通心理学知识是无法解释病态心理活动过程的。你这样想,小艾的同学也这样想,都是缘木求鱼,最终都会让小艾不开心。”
  小艾急问:“可是我也不清楚自己得病的原因。阿姨您能简单地给我说说吗?”
  我解释道:“大脑是我们精神活动的载体,大脑由神经细胞组成。神经细胞传递信息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在神经细胞的纤维上,信息是通过电传导的方式传递的;在神经细胞相连接的地方,信息传递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的。正常心理活动有赖于正常的大脑神经细胞活动。精神疾病的产生,有许多是因为大脑神经细胞的活动发生了异常变化。严重的精神打击也可能使某些人的大脑细胞功能发生改变,特别是使神经细胞连接处的化学物质传递发生变化,产生精神心理疾病。”
  “严重的精神打击?”小艾喃喃自语,忽然像是想到了什么,“哦,对了,第一次发病那天,正好月考成绩发榜,我的成绩不好,最擅长的物理只考了90分。满分150分,这成绩刚刚及格。我很受打击,心想我的物理课代表恐怕做不下去了。”
  “这个打击不足以让你发病。”我断言,又解释道,“长期的学习压力和排名竞争让你身心俱疲,加上你个性好强、敏感,有完美主义倾向,难免产生焦虑情绪。当焦虑情绪长时间得不到排解,负面情绪越积越多,就像吹气球,总有吹爆的时候。”
  “我有责任。”谭女士马上自我检讨,“看小艾每天学习很辛苦,我很心疼,但我不敢让她停下来歇歇,怕一松懈就会落后,所以嘴上整天要求她用功、用功,再用功。”
  小艾拉拉妈妈的手,说:“您没有给我施压,是我自己太小心眼儿了。”
  不要自己吓自己
  谭女士问:“断药以后,小艾还会惊恐发作吗?接下来的心理治疗包括什么?”
  我说:“惊恐发作是精神障碍,不是生理病变,所以药物只能阻断特定的神经联络,缓解症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病症。除根儿的方法应该是堵死产生焦虑的源头,所以需要进行心理治疗。”
  我对小艾的心理治疗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认知-行为疗法。
  我问小艾:“你一定看过恐怖电影,说说看,什么镜头让你最害怕?”
  小艾说:“这个问题我和要好的女同学们讨论过,其实恐怖片没什么可怕的,都是导演故弄玄虚。我们感觉最恐惧的时候是鬼魂即将出现的时候,比如邪恶的影子慢慢靠近,骇人的音乐响起,还有演员受惊的表情,等等。”
  我笑问:“为什么不是鬼魂现身的时候?”
  小艾说:“鬼魂真的出现了,也就是让人尖叫一下,没什么可怕的。同学们都这样说。”
  “了不起!你和同学们揭示了恐惧的本质。”我赞叹道,“引发我们恐惧的不是客观事物有多么可怕,而是我们的无知。当我们揭开了恐怖事物的神秘面纱,心中预设的恐惧便烟消云散了。这便是恐惧的本质。”
  小艾问:“您是说,惊恐发作只是一只吓人的纸老虎?”
  “没错!真是聪明的姑娘!”我告诉小艾:“惊恐发作是一种心理感受,出现的心慌、颤抖以及濒死感都是心理感受的表现形式,不是生理原因导致的,所以不要紧张,不要自己吓自己。你需要做的,是用有效的策略应对它。”
  “应对策略是什么?我可想知道了!”小艾看到了希望,激动地问。
  我告诉小艾,应对惊恐发作的最佳策略是顺其自然,既不与它较劲,也不向它妥协。我说:“惊恐发作时,和它较劲只会让你更紧张,所以不要刻意去压制它或者咬紧牙关赶走它。当然,屈服和逃离也不是上策,因为这等于放弃抵抗,任由它摆布。这样一来,你会更加惊恐。正确的态度是:‘哦,这感觉又来了。不过没关系,我的身体经受得起这些反应,也能控制它。我以前成功克服过,这次也一樣。’这样,你会镇定下来。而人一旦镇定下来,心悸、胸闷、手足出汗、眼花等症状就会减轻甚至消失,就像看恐怖电影时尖叫之后的感觉那样。你需要做的是关注自己的身体感受,看那些难受的感觉如何一点一点地消失。”
  小艾大喜,说:“这样说来,惊恐发作不过是一部频繁上演的恐怖电影,剧情都一样,那还有什么可怕的?”
  第二,跑步疗法。
  我建议小艾加强体育锻炼,最好是坚持每天跑步半小时。我说:“跑步是治疗惊恐发作的有效方法,比药物治疗起效慢,但疗效相当好。前提是你必须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没有用的。换言之,你要么坚持跑步,要么继续服药。”
  “我跑步!我跑步!”小艾举起右手做发誓状。
  “我负责监督!”谭女士附和道,“正好我要减肥,以后每天早上和女儿一起锻炼。”
  在停药后的一个月里,小艾又出现了两次惊恐发作,但没有叫救护车,因为小艾感觉症状较轻,都被她用顺其自然的办法应付过去了,同学们甚至都没有察觉。坚持跑步两个月后,小艾的惊恐发作彻底消失,她又变成原来自信、阳光的样子。
  “我和死神彻底分手了!”小艾调皮地宣称。
  由于坚持跑步,她的身体状况大为改善,学习成绩随之上升,让谭女士大喜过望。
  【编辑:陈彤】
其他文献
伴随着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音乐课程改革也在逐渐走向深入。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转变。新课改确实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我们在看到闪光点的同时,也不应忽视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随时纠正课改中的错误,使音乐教学在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不要让我们买椟还珠。  一、“百家音乐”讲坛  新课程标准提倡各学科之间的融合,于是,很多音乐教师都在音乐教学中加入了哲学、地
4 月中旬的一天,上初二的女儿放学一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我不禁担心,敲门进去问她怎么了,只见她脸上有泪痕,显然是刚哭过。我以为她出了什么大事,一问才知道,仅仅是物理周考没考好。她十分沮丧地说:“今天物理考试我才考90分,班上排名第五。我怎么就考不过别人呢?”  女儿很聪明,而且特别要强,上小学时她考第二没人考第一。一贯的优秀,渐渐让女儿有了一种可贵又可怕的心理:她必须优秀,不能失败,否则就
一、谁是问题学生  谈到问题学生,先让我们来关注一条热点新闻:2015年安徽怀远县火星小学六年级的一名年仅12岁的副班长,利用检查同学作业、监督同学背书的权力,敲诈同学钱财、体罚同学,甚至逼同学喝尿、吃屎。  该事件的主角就是问题学生,虽然在我们周围很少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但是在教学中也会发现有这样一类学生:他们学习困难、纪律意识淡薄、过于自卑、人际交往能力差、有暴力倾向等,他们的行为会给自己和他
缘起  2015年秋季,我来到地理归属于科罗拉多高原的荒漠,准备攀爬这儿诡奇的沙漠高塔。这不是我第一次来到这里攀爬高塔,2010年春季,我就曾经到过这里,攀爬三座这儿的著名地标:像西洋棋城堡角色,独自挺立一旁,和一排高塔群对峙的Castleton塔、拥有古堡中螺旋梯样的塔尖,塔顶容不下第二人站立的傲然古老艺术(Ancient Art),以及20世纪初被沙漠的地理景观所迷的John Otto一锤一锤
昨晚与闺蜜通电话问她在忙什么,她说正在学校门口接孩子放学。我一看手机是6点半,便问她为啥现在才接。她说她女儿上的是私立学校,早上6点半送晚上6点半接,隔一周休息一次,正好不耽误她上下班。我说那孩子没有时间玩,得多难受呀。她说没有办法,并说了各种从自己、家庭角度出发的理由,总结起来就是:“我没有你的勇气,说不上班就不上班,我要是辞职怕找不到工作。”闺蜜的情况我是了解的,在一个单位干了20年,工作已经
曾经很幸运地与当代最伟大的岩者Chris Sharma有过一次短暂交流。当问及攀岩和旅行的关系时,我记得他说:“岩和路(rock and road)对我来说是无法分割的两个部分,攀岩和旅行都是我体验生命的方式。”有时候,我们只是以攀岩为借口,踏上一条风尘仆仆探求未知的路。更多时候,我们驱车几万公里,只为了一座向往的岩壁、一条传说中的线路。而这,不也正是我们体验生命的方式。
在国有企业当中,存在领导和管理“双失”的情况;而民营企业突出的特点是领导过度、管理不足;在华外资企业,则存在沃伦·本尼斯教授所说的管理过度、领导不足问题。需要先把症结弄清楚了,然后再对症下药。分别采取措施,提升这些企业的领导力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杨斌日前编辑出版了“麦肯锡学院”丛书,该丛书共有三本,分别为《麦肯锡方法》,《麦肯锡意识》、《麦肯锡工具》。借推广这套丛书的机会
现在,大家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了,因为大自然的能源是我们大家共享的,谁不喜欢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的宜人環境呢?但是没有救世主来帮我们净化被污染的空气,我们只有约束自己的行为,比如垃圾要分类,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我们人类是一个共同体,只有同舟共济,才能建设美好家园。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从现在开始保护环境吧!  (指导老师:王丽芳)  联词:智慧,脚步,默默,母亲节,憧憬,奉献,视频,如数家珍
习惯,即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古人有云:“少成若性,习惯之为常。”西方有谚语:性格即命运。养成下述五种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一生有莫大的帮助。  观察习惯  父母要善于引领孩子从小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孩子天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求知的渴望,只要引导得法,观察和学习本身就不是负担,而是乐趣。孩子通过观察了解新事物,掌握新知识,这种获得感、成就感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孩子对观察到的现象不理解,自
宁波一所小学的班主任王悦微老师“红”了。  起因是班上有同学举报另一个同学带巧克力上学并骂人。班主任王悦微叫来两人一问究竟,被告同学倍感冤枉地喊道:“他叫我把巧克力送给他吃,我没给他。他就把我告了,还笑话我!”原来,举报者是因为勒索未遂才找老师告状的。王老师先是批评了带零食来学校的同学:“你带零食来学校,的确不对。”然后,转头又批评举报者,“你以告老师来威胁同学,问人家要好处,更可耻!”然后,她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