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长篇小说《晚熟的人》中的善良分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anv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言在书中提及:本性善良的人成熟时间较晚,在被他人逼迫、追赶、猎逐的情况下,产生出对生命的渴求,形成了被动式成熟。在别人聪明机敏时,本性善良的人表现出呆傻状态。在其他人权衡利弊时,本性善良的人表现出一片真诚。在其他人心机谋划时、承受生存威胁时,本性善良的人方能够觉知成熟的重要性。晚熟的人,依旧保持最初的想法与认知,努力追寻相同的人。
  一、《晚熟的人》概述
  (一)晚熟的人
  在书中,莫言对于晚熟的人给出了详细的描述,比如不善于学习、理不清职场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家庭琐事。晚熟的人极易陷入困惑的思想中,在思想中对自身判断、决策、行为等表现产生怀疑,同时能够对自身决定给予相应解答。在自我怀疑与困惑的思想斗争中,始终保持初心,不愿随波逐流。或者说保持初心的人,总是在保持着善良的本性,不愿对他人施加压力、不会疾言厉色,只是做好自己。
  晚熟的人,对事物表现出的认知与判断,具有后知后觉特点。晚熟的人,与常人一样,经历了生理成长、技能学习、四季变化,依然能够维持不符合年龄的初心,区别于温室中的花朵,并不是娇弱,而是心地善良。
  晚熟的人具备对生活事物的判断能力,相比对事物发生时表现出神色慌张的人,晚熟的人能够以更平静的心态面对,耐得住生活的考验,禁得住岁月的打磨,在人流中不忙不急走着,静候每个生命中的不期而遇。
  打个比方,在银行提款机取款时,时常发生设备故障,在确定取款后,银行卡金额扣除,在取钱时ATM机未能顺利出钱。一般情况下,发生此类故障时,银行系统对自动“对冲”处理,对于扣除的金额,再加回去。但是,人们在看见扣款通知时,未拿到相应的钱,会表现出神色慌张、不知所措、大喊大叫,甚至会影响后方排队的人取款,会怀疑后面人操作ATM会取走银行卡被扣除的钱。在此种情况下,晚熟的人会在ATM机前,默默看着程序页面返回主页面后,等待2分钟后的“对冲”信息,再次取款。
  处事不惊、遇事不慌的心态,应该是莫言书中所提及的“晚熟的人”,同时在事情发生时,不会联想到“恶”的事情,比如恶意扣款、其他人取走等,而是以更善良的心态,看待一次程序运行bug,等待问题被解决。
  (二)书籍主要内容
  在《晚熟的人》书籍中,是以人作为书籍的叙述主体,结合人生活实际经历的事情,便于与读者形成共鸣。在书中,莫言总计书写了12个小故事,时间跨度很大、写作环境很多,以更平静的写作方式,书写生活中最平凡的人。
  二、《晚熟的人》中的善良
  (一)《左镰》故事中的善良
  《左镰》作为书中的首篇作品,含有作者对书籍内容较多的构思与想法。在此小说故事中,书中主人公田奎天早期身体健全,生于地主家庭,父亲名唤田千亩。田奎天被冤枉欺负了刘欢子后,田千亩对他进行了惩罚,剁去了他的右手,至此他只能以左手操作镰刀。《左镰》事情的形成,基于田奎天的性格,对于诬陷未予狡辩、对于惩罚未予拒绝。莫言借此人表达晚熟的人,旨在表达田奎天的善良。
  在故事后半段内容中,有媒婆将欢子介绍给田奎天,此时欢子有两任前夫,均身死,故而有人认为欢子不祥,可田奎天却与欢子在一起了。此情节表现出田奎天的善良:
  第一,并未深究多年前被诬陷欺负欢子失去右手的事情。
  第二,对于欢子婚姻过往未表现出较多的猜测与质疑。
  (二)故乡情结中的善良
  在《晚熟的人》作品中,含有较多故乡情结。作者采取往事回忆的方式,对主人公生活形态进行对比描述,在故乡原有形态与新面貌的叙述中,形成了浓厚的故乡情结。在作品中的每个主人公,包括自命不凡的金希普、成事不足的蒋二、为亲人复仇的二婶、传承工匠精神的铁匠等。作者借助各阶层、各故事,为读者呈现立体性的故乡情结,表现出在世事变迁中人们初心未泯的善良。
  (三)网络空间的善良
  《晚熟的人》中添加了网络空间的写作环境,在“网络力量”中,营建出全新的信息交流形式,形成信息交互机制,让每个普通人成为网络信息的传递人。在此种环境中,各路人士尽顯神通,为维护网络环境秩序,采取多种措施,成为普通老百姓的维权工具。在《红唇绿嘴》中,有人借助网络平台发布谣言。《晚熟的人》在网络环境中,表现出被动性,在《红唇绿嘴》中高参表示:网络空间具有的力量是前所未有的,只要掌握网络力量,百十人就可以做成事情。作者借助此情节,引出了社会的发展与文风具有一定相关性,如果语言浮夸而暴戾,不利于现实社会的发展,如果语言沉静而真实,能够激励人们进取。
  由此发现:作者写网络力量时,是尝试借助文化有感染力的文字,晚熟人的善良,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在故事中,以早熟“高参”为对比写作视角,反观错用网络力量形成的威胁,反衬出晚熟人的善良。
  (四)《等待摩西》中的善良
  在《等待摩西》故事中,主人公马秀梅怀着虔诚的心情,等待柳卫东长达35年。在作品中,莫言并未浓墨重彩地书写两个人结合的过程,而是侧重书写了新婚时两个人的落魄、男主人公发达时的风光,以及男主人公失踪期间母女三人生活的凄惨。在此期间,马秀梅等待的35年,成为小说故事的重点内容。莫言想要表达的是,马秀梅是书中想要表达的“晚熟人”,以更虔诚的心态,照顾两个女儿,并没有因为婚姻不幸发展成祥林嫂那样的疯癫人物,而是更初心坚定地保持善良,坚持着人生,等待着摩西。
  后来男主人公回来后,对于失踪的数年,并没有表达清楚,同时将名字改回了摩西。对于摩西的归来,马秀梅并未给予埋怨、哭诉、痛骂等,而是以“染头发”“高兴”的状态,重新与摩西生活在一起。在此处描述中,表现出马秀梅对于摩西的理解、归来的喜悦,并未对他人揣测形成恶意判断,体现出晚熟人的善良。
  (五)《诗人金希普》中的善良
  第六个小说故事《诗人金希普》,与第七个小说故事《表弟宁赛叶》是相互呼应的。在书中,金希普与宁赛叶是同学,而宁赛叶是莫言的表弟。在描述金希普时,说是名字来源于俄国诗人普希金,自称是普希金之后的新兴诗人,同时在名片上添加了各种头衔。金希普在自我吹捧的同时,展示了其较为粗糙的作品,一度成为众人谈资。后来,金希普以虚假的名利,骗取了宁赛叶2万元的找工作费用,最终因为2万元被骗,宁赛叶的父亲气绝身亡。事后,金希普与作者莫言见面时,竟是三言两语带过,依旧宣传没有文采的作品。   莫言借此故事,以金希普的“自我吹捧”,對比表弟宁赛叶的“游手好闲”,被表面浮夸的金希普欺骗了2万元,在高考落榜后,打工不能吃苦、农活不能受累,成为村里游手好闲的人物。莫言为宁赛叶介绍了几份工作,但是他心气较高,对于低薪劳苦的工作不予认可,对于一般工作的任职要求嗤之以鼻。在宁赛叶的工作终于稳定并有了新生活后,金希普的到来,给予他全新的生活希望。在莫言获奖成名之际,宁赛叶不甘示弱,同时写出了作品《黑白驴》,尝试借助莫言的人际关系,获取各周刊发表的机会。然而,莫言在查看《黑白驴》粗劣的文风后,拒绝为宁赛叶投递稿件。
  宁赛叶的名字,取自俄罗斯诗人叶赛宁,同样与金希普自诩为作家才子,借助莫言的名声,在外招摇。在此两个小说故事中,莫言使用宁赛叶、金希普两个主人公,做“晚熟人”的对比写作,揭示在生活中对于他人成功怀有恶意的人,在未经努力、未获认可的情况下,肆意对他人作品进行恶意评价。相反,莫言对于宁赛叶,曾给予介绍工作的帮助,更没有利用他国文人名字蹭名气,只是述写自己所见所闻的故事,展现出文人作家的写作情况,对待他人恶意攻击的不屑置之,以更真实视角,进行故事创作,并未掺杂其他思想,维护文艺创作价值,彰显“晚熟人”的善良。
  (六)《澡堂与红床》中的善良
  《澡堂与红床》中的主人公是个女子,生平经历坎坷,但是在生活中以较为善良的心态对待人和事,以乐观心态生活。小说题目取自主人公的工作环境与职业身份,旨在突出说明主人公在经历世事变化时维持本心的善良。读者在阅读主人公选择理由“长得帅”时,不禁感叹主人公决定的直爽,同时对其失去文艺兵的资格而感到惋惜。在此过程中,主人公并没有自怨自艾,对于工作与家庭安排得有序妥当。在此部小说中,借主人公对择偶的初心,来诠释“晚熟人”的含义,通过对女子工作与生活的描述,表达其待人的宽容与善良,并未因为失去文艺兵的机会而自怨自艾,对于生活依旧充满期待,能够平衡家庭与事业。故事中主人公是有思想、热爱学习、忠于家庭的女子形象,贴合于社会多数的女子形象,能够引起读者对于主人公“晚熟性格”的共鸣。
  综上所述,《晚熟的人》是由12个小说组成的作品,是莫言在自身观察身边事物、故乡生活回忆时书写的真实场景,融合对现实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对于作者未来写作、读者感悟生活人和事,均具有一定积极作用。在《晚熟的人》作品中,从时间跨度、空间跨度、故事内容等视角,逐一为读者呈现出“晚熟人”的善良,极具阅读价值。
其他文献
满树青葱碧玉条。仄经乡道过溪桥。  小年随着早春至,应是寒冬太寂寥。  观池荷有感  池光滟滟满珠荷,绿萼红腮抹碧波。  應是洛神偷落泪,流香颤蕊唱悲歌。
摘 要:文学真实性始终是文学领域居于主导地位的核心话题,本文主要讨论魔幻现实主义真实性问题,问题的关键即分析魔幻与真实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本文着重探讨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中叙事的真实性与本质的真实性,分析两者在文本中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魔幻现实主义;叙事;本质;真实  作者简介:贾欣然(2000.7-),女,浙江温州人,本科生,杭州市余杭区杭州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I2
摘 要:茨威格被誉为世界上最了解女性的作家,因此研究者们往往注重对茨威格笔下女性人物形象的研究,而忽视了他小说中的男性人物角色。其实,茨威格笔下的男性人物形象同样特点鲜明。本文以《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感情的混乱》两部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他们的“双面人生”,进而探寻其背后的时代根源和社会成因。  关键词:茨威格;男性人物;双重性  一、引言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
曲径通幽,花木繁茂  明代古刹,风雨飘摇  菩萨,普度众生  钟磬声、木鱼音,随溪流萦绕  一串串足印,一个个记忆  不灭的香火,用祷告评判虔诚  佛经,拴住漂泊的心船  不再浪迹天涯  点燃心香,叩拜心中向往  菩提落叶亦悟禅  缕缕青烟皆随缘  轻风拂过忧伤,佛光摒弃贪婪  善良的心,與佛结缘  尘埃多变,心境淡然
仰望小村  远去的往事坚硬如石  长长的夜晚  落满弱弱的想念  耳边响起落叶声  足音里涌動着  暖暖的乡愁  青青的不仅仅是河边草  眸光深处  泛起清香的方言  躺在春夏之间  寂静的指尖繁花似锦  频频接近  想要的炊烟和雨花  总把春风当剪刀的燕子  将屋檐筑成了童年
《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经典代表作,是于19世纪50年代所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整部小说主要艺术成就在于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并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的艺术表达手段进行了小说人物的塑造。可以说,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极为成功,这也使得象征和暗示的艺术手法成为该作品最为明显的标签,例如海斯特、丁梅斯迪尔、奇林沃斯等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红字》的发表使纳撒尼尔·霍桑声名鹊起,成为世界
北飞的大雁 采来一缕夕阳  为沉甸甸的高粱 做成一套红色的嫁衣  熟透的地里 一顶顶红色的盖头  在秋风中等待  等待 出阁的日期  粗犷的庄稼汉子 品一口甘冽的女儿红  吹响 迎亲的唢呐  一片片 高高的红高粱躺下  染紅村外的田野  一坛坛 红红的红高粱 封坛  醉透整个秋天
老院的春天装满了最美的秘密  所有的酒喝不醉你  所有的诗写不全你  夜色在门前唱岁月如歌带不走  一院的月光皎洁  沉默的花香自来  十里之外关不上的泥土芬芳  停不下的思念装满  村口的老井和盖下来的天空  宁静着城市的车水马龙  喧嚣着十里春风  我把这春天的美丽揉碎  變成秘密关上门  我的心里住着一个奶奶  奶奶为我的人生点下了一个个逗号  我却看到奶奶生命的句号  站在奶奶站了一辈子的
成长小说(Bildungsroman)是兴起于18世纪末德国的一种特殊文学体裁,歌德创作的《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被视为成长小说的原型。在《文学术语汇编》一书中艾布拉姆斯对成长小说的主题作出了如下界定:“主人公心智与个性的发展,这一发展往往伴随着对自身身份和角色的确立,是主人公从童稚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体验的种种经历和精神危机的结果。”在《何为成长小说》一文中莫迪凯·马科斯则为成长小说提供了更加简明
柿儿 在风中亮起灯笼  小鸟轻声耳语  海棠也在窃窃私语  为什么中秋已过  你和石榴还挂在枝头  不肯离去  柿儿 散发橘红色的甜蜜  月季笑而不語  牡丹早已生气着离去  为什么八月已过  桂花飞洒满地  香甜的气息依旧缠绕着你  柿儿灯笼轻举 开启心扉  以智者的高度轻言慢语  那是石榴在等待团聚  桂花已捎去消息  即使千里之外  月儿也将思念带去  你们要懂得兼爱  无需随意攀比  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