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学生感悟文本能力的培养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fang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然而,反思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却往往存在教师重理性分析、轻学生感悟的现象。教师习惯于对文本作过多的理性讲解,而缺乏对学生主动感知文本的引导。教师往往以自己所谓的“标准答案”控制着课堂,无视孩子属于他们自己的心灵感悟的方式,无视他们学习过程中情绪感受和体验,学生感悟文本的个性受到严重束缚。久而久之,学生们逐渐被训练成“知识”型的阅读者——对文本中的生字、修辞、句型之类的知识点熟记于心,但对文本本身却是“管中窥豹”,没有形成感性认识。缺乏对文本语言内涵的体味和对语言形式的深层理解,无法真正体会到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情感之切、意蕴之深、手法之巧。
  一、创设教学情景促进学生感悟
  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通道,当然也是阅读教学中启迪学生感悟的首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运用各种生动的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在不断的有意识的训练中变得敏感、完善起来。如在讲授《月光曲》一课之前,播放音乐《月光曲》,让学生聆听着美妙的音乐,并把音乐的起伏与课文所描写的画面对照起来感受。在享受完这顿“音乐大餐”后,再让学生联系课文,体会贝多芬谱曲时心中所蕴涵的情感,同时揣摩贝多芬所说的“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这段话的含义。这样,学生才能较好地体会到《月光曲》所蕴含的深意,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在反复诵读中引导感悟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表情达意的载体,作者借助语言描述事物、说明事理、表达情感。因此,要提高学生感悟文本的能力,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诵读引导,要让学生进入情境,充当角色,深切体会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诚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不是给学生讲书的。”新课标也明确规定:“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事实亦证明,“只听老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诵读首要的目的在于,设身处地把文章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形象等通过声音信息传达出来,把无声的文字通过自己的理解转为立体的、形象的情境。在情境的催化下,唤醒学生对生活、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并自觉、主动地与文本构建起“绿色通道”,在人、文本、社会里自由穿梭。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指导学生诵读的基础上,促使学生与作者或文中人物走到一起,想到一起,以产生心灵共振,情感共鸣,促使学生与作者、文本之间的深层对话。为此,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诵读方式,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在重点研读中提升感悟
  重点研读活动的关键在于:一是要抓住课文中那些高度概括抽象却与中心密切相关的词语,以此为感悟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它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借助形象显化语文,以便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如《詹天佑》里有一句话:“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其中“轰动”一词比较概括、抽象。特级教师黄桂林是这样引导的:“轰动”是一种怎么样的场面?如果你置身于这一场面之中,能具体描述出“轰动”的情境吗?学生有的描述大街上“轰动”的情境:消息一传开,顿时,大街上彩旗飞扬,歌声震天,人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有的描述乡村“轰动”的情景:消息一传出,村里的男女老少,欢聚一起,老人捋着胡须笑,孩子乐得拍手跳,青年男女乐得载歌载舞。当学生对“轰动”有具体、鲜明的形象以后,黄老师深入引导:詹天佑在帝国主义阻挠、要挟、嘲笑的情况下出任修筑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心情一定十分复杂,当他看到这一个个轰动的场面时,又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以活化的形象为铺垫,促成学生与文中人物深层沟通,詹天佑为国争光的坚强决心和爱国热情跃然心中。
  二是要采取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办法。例如:笔者在教《观潮》这一课时,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找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或句子研读,有位学生在读“潮来了!”这个句子时说:“我特别喜欢这个短句子,因为我从这里感受到了人们急切盼望的心情。”接着同学们各自都就这个句子提出自己的看法。课堂上形成的气氛,仿佛大家一起站在江边观潮一样。三是要把研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其他文献
中资炼化工程企业在海外市场的份额逐年加大,做好项目管理工作,保证项目工期,是目前中资工程企业重点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从国内外项目管理的四点差异着手,通过对国内外炼化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差异的概括分析.使之对国内企业今后执行海外工程项目时的进度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小学数学“以问导学”教学是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学习需要,教师(或学生)将学习内容(数学知识)问题化,以问题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问题解决”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此教学实践活动的评价,包括五个要素和每个要素的三个标准,重在“问”“导”“学”三个字。现将其评价要素与标准阐释如下:  一、提出学习问题  这里的“学
期刊
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是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一种求新、求异、求变的意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主要课题。小学数学教学关键又在课堂,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以足够的重视。  一、创设
期刊
目的探讨采用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FGM)监测透析治疗合并糖尿病肾脏病(DKD)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收集2020年6至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规律血液透析的合并DKD的T2DM患者。患者佩戴FGM并自我监测指尖血糖,记录患者透析前、中、后4 h血糖值、平均血糖波动幅度、血糖变异度等指标。应用Parkes误差网格对FGM组和自我血糖监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对象,所有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都应该是促进其发展成长的,不管是被动的接受、还是主动的发现,结果都是让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間建立一定的联系,使学习有意义。  一、“发现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的方法  发现学习既是教的方法,又是学习方法。发现学习是以培养探究性思维方法为目标,利用基本教材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发现步骤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其主要特点是学习的主要内容必须由学生自我发现。 
期刊
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特别重视学生课堂上数学知识的系统消化,讲究“一步一个脚印”“步步为营”,教学时重课内知识的封闭传授而轻课内外方法的开放学习,以致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我们经常听见学生振振有辞地说:“这个问题教师没有讲过!”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学到解决问题的“渔”。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让学生“会学”数学,因为只有“会学”数学,才能真正“学会”数学。因此,我们的
期刊
随着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生活及生产中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现阶段我国石油资源在大陆上的开采状况已经发展较为完善,现存的石油数量并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也促进了我国海洋石油的开采,海洋石油的发展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现阶段海洋石油的开采工作受到广泛关注,国家也进行了政策的支持及鼓励.因为海洋石油开采环境的特殊性,所以其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在进行海洋石油开采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以及危险因素,怎样能够在海洋石油开采工作中避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