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对象,所有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都应该是促进其发展成长的,不管是被动的接受、还是主动的发现,结果都是让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間建立一定的联系,使学习有意义。
一、“发现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的方法
发现学习既是教的方法,又是学习方法。发现学习是以培养探究性思维方法为目标,利用基本教材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发现步骤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其主要特点是学习的主要内容必须由学生自我发现。
如果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是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那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主动探索新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将新的知识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有效地衔接起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得出新知。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经历了思考和探索的过程,有成功的学习体验,从而得到相应的发展。
二、“接受学习”,一种直接且经济的学习方式
所谓接受学习,指人类个体经验的获得,来源于学习活动中主体对他人经验的接受,把别人发现的经验经过其掌握、占有或吸收,转化成自己的经验。
由于接受学习的基本过程是:“呈现材料一讲解分析一理解领会一反馈巩固。”教师给学生提供的材料是经过考虑的、有组织的、有序列的、完整的形式,因此,学生接受的是最有用的材料。如学生在初次接受乘法和除法的竖式计算时,可以直接给学生呈现竖式的过程,然后讲清每一步的算理,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来理解算法,然后通过练习加深印象,巩固认知,最终达到学习目的。由于学习材料是学生之前没有接触到的,或者说是学生新学的知识,学生之前没有类似经验积累,教师的直接讲解往往比学生的独立探索发现更为有效,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即使是在第二阶段的乘、除法竖式教学时,教师也可以使用这个过程,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时間浪费,而达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目的。可以说,接受学习是一种直接且经济的学习方式。
三、合理利用两种方法,促使教学更有成效
让学生经历一个过程,不管是探索发现的过程,还是聆听分析理解的过程,学生总是需要接受新的概念、新的定论、新的计算方法或者新的学习方法;同时,学生也总会发现新旧知识之間的关系、恰当处理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在发现中接受,于接受时发现。准确分析教材和学生,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爱上学习的过程。
如在进行概念教学时,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既探索发现了新旧概念之間的关系,又经过教师的讲解分析,可以准确理解概念的含义。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小学生刚入学校学习知识不久,有很多概念性知识需要学习,而对于这些概念他们往往没有经验或只有很少的经验。对于抽象性的概念知识,老师在教学时往往觉得很吃力,而学生也很难理解。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概念的学习都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可以为一个新概念的吸收提供一个固定点,当学习者在已有的概念和新概念之間建立起一种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后,学习者就会获得新概念的具体意义,并将新旧概念一起纳入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完成有意义学习。
在《路程、时間与速度》中,“路程”“时間”和“速度”是学生新接触到的较难理解的概念,而这三个概念中,以“时間”最为熟悉也最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其它两个概念时,以“时間”为中介,让学生先经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其它两个概念的普遍特点,得出一个粗浅的、自己容易理解的含义,然后由老师讲解,直接给出两个概念的准确意思,再结合具体生活实例或者数据来理解“路程”
“速度”,在实际生活情景中通过问题的解决归纳概括出三者之間的关系,在脑中形成三者关系网,达到学习的目的。
教育有法,教无定法,不管是接受还是发现,只要是适合学生学习的,都是值得合理、有效应用的。在现代意义下的学习中,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应该是也实际上是并存于我们的学习过程之中,从现代教育的价值追求看,它们之間应该是互补性的统一关系。
一、“发现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的方法
发现学习既是教的方法,又是学习方法。发现学习是以培养探究性思维方法为目标,利用基本教材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发现步骤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其主要特点是学习的主要内容必须由学生自我发现。
如果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是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那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主动探索新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将新的知识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有效地衔接起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得出新知。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经历了思考和探索的过程,有成功的学习体验,从而得到相应的发展。
二、“接受学习”,一种直接且经济的学习方式
所谓接受学习,指人类个体经验的获得,来源于学习活动中主体对他人经验的接受,把别人发现的经验经过其掌握、占有或吸收,转化成自己的经验。
由于接受学习的基本过程是:“呈现材料一讲解分析一理解领会一反馈巩固。”教师给学生提供的材料是经过考虑的、有组织的、有序列的、完整的形式,因此,学生接受的是最有用的材料。如学生在初次接受乘法和除法的竖式计算时,可以直接给学生呈现竖式的过程,然后讲清每一步的算理,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来理解算法,然后通过练习加深印象,巩固认知,最终达到学习目的。由于学习材料是学生之前没有接触到的,或者说是学生新学的知识,学生之前没有类似经验积累,教师的直接讲解往往比学生的独立探索发现更为有效,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即使是在第二阶段的乘、除法竖式教学时,教师也可以使用这个过程,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时間浪费,而达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目的。可以说,接受学习是一种直接且经济的学习方式。
三、合理利用两种方法,促使教学更有成效
让学生经历一个过程,不管是探索发现的过程,还是聆听分析理解的过程,学生总是需要接受新的概念、新的定论、新的计算方法或者新的学习方法;同时,学生也总会发现新旧知识之間的关系、恰当处理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在发现中接受,于接受时发现。准确分析教材和学生,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爱上学习的过程。
如在进行概念教学时,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既探索发现了新旧概念之間的关系,又经过教师的讲解分析,可以准确理解概念的含义。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小学生刚入学校学习知识不久,有很多概念性知识需要学习,而对于这些概念他们往往没有经验或只有很少的经验。对于抽象性的概念知识,老师在教学时往往觉得很吃力,而学生也很难理解。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概念的学习都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可以为一个新概念的吸收提供一个固定点,当学习者在已有的概念和新概念之間建立起一种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后,学习者就会获得新概念的具体意义,并将新旧概念一起纳入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完成有意义学习。
在《路程、时間与速度》中,“路程”“时間”和“速度”是学生新接触到的较难理解的概念,而这三个概念中,以“时間”最为熟悉也最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其它两个概念时,以“时間”为中介,让学生先经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其它两个概念的普遍特点,得出一个粗浅的、自己容易理解的含义,然后由老师讲解,直接给出两个概念的准确意思,再结合具体生活实例或者数据来理解“路程”
“速度”,在实际生活情景中通过问题的解决归纳概括出三者之間的关系,在脑中形成三者关系网,达到学习的目的。
教育有法,教无定法,不管是接受还是发现,只要是适合学生学习的,都是值得合理、有效应用的。在现代意义下的学习中,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应该是也实际上是并存于我们的学习过程之中,从现代教育的价值追求看,它们之間应该是互补性的统一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