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高等学校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规模显著扩大,资产结构日趋复杂,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功能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增大,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地方高校也成为了中国教育发展的受益者,科研教学经费投入大幅增加,国有资产规模显著扩大。固定资产作为高校中比重最大的资源,是高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新时期衡量高校办学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但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国有资产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多校区建设、办学层次提升、学科布局调整引带来的资产管理难题日益凸显。进一步重申资产管理的内涵和功能,掌握现状,摸清问题,探究对策,成为高校资产管理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内涵和功能
(一)高校国有资产的界定
高校国有资产是指高等学校使用、占有、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可以以货币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为学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医疗卫生、后勤保障以及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物质保障。根据各种资产形态的不同,可将高校资产分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随着高校资产组成的复杂化,高校资产管理包含固定资产采购、固定资产管理及处置、公共用房管理、周转房管理、公共资源修缮、经营性资产管理以及包括发明专利、著作权、数据库等无形资产管理。
(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功能
1.实现资源协调的功能。高校资产组成日益多元化,面对如此庞大而复杂的资产,国有资产的管理在协调使用资源方面的作用十分重要。如,国有资产管理职能部门通过向财政部门提出采购计划及资金规模,并根据教育管理部门制定的固定资产的调配方案,对各项资源进行宏观调控,在教学科研部门之间进行协调,对闲置资源进行合理调配,通过对全校房屋面积及用途的掌握,在部门之间实现房屋的合理分配,实现对资源的有效调配。
2.实现资源共享的功能。当前,高校与教学科研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固定资产配置,普遍存在着各种实验设备和条件多头配备、各自使用、放置场地资源紧张等问题,制约了教学科研的发展,实践表明,各项资源没有充分利用是主要原因之一。面对现实状况,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则可以充分发挥资源共享的作用。例如,对于共用设备,根据教育教学等工作的需要,合理安排使用,在各部门内充分作好协调工作,将这些公共资源集中整合,建立大资产概念,建立共享共用机制,各部门都可使用,更重要的是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3.实现节约资金的功能。无论在固定资产的管理,还是无形的管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通过上述管理方式,实现节约资金的目的。通过对于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可以更加充分地使用每一份资源,发挥每一间房屋、每一件仪器、每一册图书、每一分钱的作用,既节省了大量资金,又提高办学水平和档次。
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面临的现状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机构不完善
大多数高校虽然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但资产在购置、使用、处置等环节的规章制度不健全,甚至没有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监管相关环节。高校对资产管理实行的是账务分管下的分类归口管理模式,财务部门只负责价值核算,资产的实物管理则归口二级使用部门,这就使资产管理的财务核算与实物使用、资产管理职能部门与二级使用部门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造成管理交叉中的管理重叠与管理真空。
(二)管理意识不强,效益觀念淡薄
高校资产管理意识薄弱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没有充分认识到资产管理对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重购置,轻效益。认为高校要取得发展,就必须加大对资产的投入,过于重视资产的购置,而忽略了对资产效益的考虑。二是重使用、轻管理。很多二级使用部门并没有专业的资产管理人员,日常维护、监管不到位,缺乏对资产的专人专管,对如何利用共享共用提高使用效益的思考不够。对相关资料档案管理不重视,这就使今后处理相关问题及应对各项审计时,缺失了重要的证据资料。三是重视有形资产、轻视无形资产。一些高校重视对有形资产的管理,而忽视了对各项专利、著作权、大型数据库等无形资产的管理,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给学校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三)专业人员匮乏,素质普遍不高
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知识才能将如此庞大而复杂的资产管理好,因此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各项规章制度,还要学习法律、经济、档案、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这就对管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许多部门的资产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人员专业配比不全面,并且忙于日常事务性工作,平时很少有机会接受专业的培训,制约了管理能力的提高。
(四)评价体系不健全,资源配置不合理
高校资产大部分是用上级财政部门的财政拨款或部门自筹资金购置的,只要有资金就可进行购置,把资产当作消费性资源,使得高校资产管理不计算成本、没有核算,没有奖惩激励机制。缺乏投入和使用效益之间的绩效考核体系。使资产的投入取决于经费规模和相关人员的决策,追求小而全的资产配置,努力扩充本部门资源,投资规划性不强,往往缺乏前瞻性,忽视了科学实用的资产绩效评估体系是资源合理化配置的重要依据。
(五)制约机制不完善,审计监督不到位
审计从性质上可以说是对财务监督的再监督,对资产安全起着双保险的作用。高等学校资产规模庞大、组成复杂,清产核资反映出的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等问题依旧存在,账簿登记不清楚,缺乏对资产出租出借合同变更、房屋校舍溢出或不足、产权变化等的审计监督,缺乏从资产申报购置到建账入目等一系列环节的有效监督。 三、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体系
根据高校资产特点,制定并完善相关管理规定,建立“统一调配、归口管理、分类委托、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着力构建更加符合高校资产运行特点和管理规律,完善从“入口”到“出口”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体系,加强从论证、申报、审批、购置、验收、入账、使用、处置等环节规章制度的建设。
(二)强化管理意识,激活管理氛围
提升资产管理水平,与学校领导重视程度、资产管理职能部门和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密不可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开发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使所有师生利用智能手机就能参与资产管理服务,如开设资产管理公众号,内容包括资产管理的政策法规、办理流程、申报审批、资产公告、等等,真正做到信息公开,提高资产管理透明度,建立全校师生共同管理,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树立各项资源以全校发展为主线的大局意识。
(三)提高人员素质,提升管理水平
作为一名高校的资产管理者,除了对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深刻理解外,还应主动涉猎合同法、会计学、审计学、土建工程等相关背景知识,不断丰富和充实业务水平。同时,资产管理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的专业也应多元化,在管理资产中发挥各自优势、集思广益。积极参加权威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交流经验,提升管理能力,建立一支专业化水平的管理人员。
(四)建立评价体系,规范配置方案
科学、有效的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是进行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高校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是资产管理绩效评估的基本内容,只有在保证资产安全完整的前提下,才能谈及资产的使用效率、保值增值。高校的资产为学校教学科研以及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物质保障,因此将资产对教学科研的贡献率、运动场馆的使用率、人才培养纳入资产的绩效评价指标。与此同时,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不仅为计划下一年度资源配置方案提供依据,而且也为调整预算编制形式,提升预算编制科学性提供了依据。
(五)完善监督机制,提高使用效率
资产管理的风险防控核心是监管控制。学校应当建立由专门部门组成的监管小组,通过预算编制、资产采购计划管理、资产采购立项审批等监管模式,实行资产全过程的审批监管。同时,在互联网+、大数据等背景下,利用信息化思维审视资产管理,通过数字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通过互联网优化管理流程。以互联网思维作引领,重塑大资产概念。构建覆盖不同类型的资产管理平台,对资产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面的动态监控和管理,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记录相应的管理行为,实现资产由静态到动态管理的转变。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机遇和困难并存,认清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精准发力,能有效地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的效能提升和风险防控双重利益。
参考文献:
[1]石容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07(3).
[2]蒋欣吟.“两型社会”背景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湖南女子学院,2010(77).
[3]陈江涛.浅议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J].经济师,2016(1).
作者简介:
赵哲(1989.1—),男,汉族,云南昆明人,实习研究员,云南师范大学资产处,研究专长: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研究。
云南省哲学与社会科学规划基地课题,编号:JD2015YB43;
云南师大党建思政研究重点课题,编号:ynsdz2014007;
云南师大基层党组织示范點建设课题,编号:ynsdj2016003。
关键词:高校;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增大,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地方高校也成为了中国教育发展的受益者,科研教学经费投入大幅增加,国有资产规模显著扩大。固定资产作为高校中比重最大的资源,是高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新时期衡量高校办学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但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国有资产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多校区建设、办学层次提升、学科布局调整引带来的资产管理难题日益凸显。进一步重申资产管理的内涵和功能,掌握现状,摸清问题,探究对策,成为高校资产管理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内涵和功能
(一)高校国有资产的界定
高校国有资产是指高等学校使用、占有、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可以以货币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为学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医疗卫生、后勤保障以及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物质保障。根据各种资产形态的不同,可将高校资产分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随着高校资产组成的复杂化,高校资产管理包含固定资产采购、固定资产管理及处置、公共用房管理、周转房管理、公共资源修缮、经营性资产管理以及包括发明专利、著作权、数据库等无形资产管理。
(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功能
1.实现资源协调的功能。高校资产组成日益多元化,面对如此庞大而复杂的资产,国有资产的管理在协调使用资源方面的作用十分重要。如,国有资产管理职能部门通过向财政部门提出采购计划及资金规模,并根据教育管理部门制定的固定资产的调配方案,对各项资源进行宏观调控,在教学科研部门之间进行协调,对闲置资源进行合理调配,通过对全校房屋面积及用途的掌握,在部门之间实现房屋的合理分配,实现对资源的有效调配。
2.实现资源共享的功能。当前,高校与教学科研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固定资产配置,普遍存在着各种实验设备和条件多头配备、各自使用、放置场地资源紧张等问题,制约了教学科研的发展,实践表明,各项资源没有充分利用是主要原因之一。面对现实状况,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则可以充分发挥资源共享的作用。例如,对于共用设备,根据教育教学等工作的需要,合理安排使用,在各部门内充分作好协调工作,将这些公共资源集中整合,建立大资产概念,建立共享共用机制,各部门都可使用,更重要的是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3.实现节约资金的功能。无论在固定资产的管理,还是无形的管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通过上述管理方式,实现节约资金的目的。通过对于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可以更加充分地使用每一份资源,发挥每一间房屋、每一件仪器、每一册图书、每一分钱的作用,既节省了大量资金,又提高办学水平和档次。
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面临的现状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机构不完善
大多数高校虽然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但资产在购置、使用、处置等环节的规章制度不健全,甚至没有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监管相关环节。高校对资产管理实行的是账务分管下的分类归口管理模式,财务部门只负责价值核算,资产的实物管理则归口二级使用部门,这就使资产管理的财务核算与实物使用、资产管理职能部门与二级使用部门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造成管理交叉中的管理重叠与管理真空。
(二)管理意识不强,效益觀念淡薄
高校资产管理意识薄弱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没有充分认识到资产管理对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重购置,轻效益。认为高校要取得发展,就必须加大对资产的投入,过于重视资产的购置,而忽略了对资产效益的考虑。二是重使用、轻管理。很多二级使用部门并没有专业的资产管理人员,日常维护、监管不到位,缺乏对资产的专人专管,对如何利用共享共用提高使用效益的思考不够。对相关资料档案管理不重视,这就使今后处理相关问题及应对各项审计时,缺失了重要的证据资料。三是重视有形资产、轻视无形资产。一些高校重视对有形资产的管理,而忽视了对各项专利、著作权、大型数据库等无形资产的管理,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给学校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三)专业人员匮乏,素质普遍不高
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知识才能将如此庞大而复杂的资产管理好,因此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各项规章制度,还要学习法律、经济、档案、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这就对管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许多部门的资产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人员专业配比不全面,并且忙于日常事务性工作,平时很少有机会接受专业的培训,制约了管理能力的提高。
(四)评价体系不健全,资源配置不合理
高校资产大部分是用上级财政部门的财政拨款或部门自筹资金购置的,只要有资金就可进行购置,把资产当作消费性资源,使得高校资产管理不计算成本、没有核算,没有奖惩激励机制。缺乏投入和使用效益之间的绩效考核体系。使资产的投入取决于经费规模和相关人员的决策,追求小而全的资产配置,努力扩充本部门资源,投资规划性不强,往往缺乏前瞻性,忽视了科学实用的资产绩效评估体系是资源合理化配置的重要依据。
(五)制约机制不完善,审计监督不到位
审计从性质上可以说是对财务监督的再监督,对资产安全起着双保险的作用。高等学校资产规模庞大、组成复杂,清产核资反映出的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等问题依旧存在,账簿登记不清楚,缺乏对资产出租出借合同变更、房屋校舍溢出或不足、产权变化等的审计监督,缺乏从资产申报购置到建账入目等一系列环节的有效监督。 三、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体系
根据高校资产特点,制定并完善相关管理规定,建立“统一调配、归口管理、分类委托、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着力构建更加符合高校资产运行特点和管理规律,完善从“入口”到“出口”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体系,加强从论证、申报、审批、购置、验收、入账、使用、处置等环节规章制度的建设。
(二)强化管理意识,激活管理氛围
提升资产管理水平,与学校领导重视程度、资产管理职能部门和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密不可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开发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使所有师生利用智能手机就能参与资产管理服务,如开设资产管理公众号,内容包括资产管理的政策法规、办理流程、申报审批、资产公告、等等,真正做到信息公开,提高资产管理透明度,建立全校师生共同管理,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树立各项资源以全校发展为主线的大局意识。
(三)提高人员素质,提升管理水平
作为一名高校的资产管理者,除了对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深刻理解外,还应主动涉猎合同法、会计学、审计学、土建工程等相关背景知识,不断丰富和充实业务水平。同时,资产管理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的专业也应多元化,在管理资产中发挥各自优势、集思广益。积极参加权威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交流经验,提升管理能力,建立一支专业化水平的管理人员。
(四)建立评价体系,规范配置方案
科学、有效的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是进行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高校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是资产管理绩效评估的基本内容,只有在保证资产安全完整的前提下,才能谈及资产的使用效率、保值增值。高校的资产为学校教学科研以及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物质保障,因此将资产对教学科研的贡献率、运动场馆的使用率、人才培养纳入资产的绩效评价指标。与此同时,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不仅为计划下一年度资源配置方案提供依据,而且也为调整预算编制形式,提升预算编制科学性提供了依据。
(五)完善监督机制,提高使用效率
资产管理的风险防控核心是监管控制。学校应当建立由专门部门组成的监管小组,通过预算编制、资产采购计划管理、资产采购立项审批等监管模式,实行资产全过程的审批监管。同时,在互联网+、大数据等背景下,利用信息化思维审视资产管理,通过数字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通过互联网优化管理流程。以互联网思维作引领,重塑大资产概念。构建覆盖不同类型的资产管理平台,对资产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面的动态监控和管理,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记录相应的管理行为,实现资产由静态到动态管理的转变。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机遇和困难并存,认清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精准发力,能有效地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的效能提升和风险防控双重利益。
参考文献:
[1]石容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07(3).
[2]蒋欣吟.“两型社会”背景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湖南女子学院,2010(77).
[3]陈江涛.浅议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J].经济师,2016(1).
作者简介:
赵哲(1989.1—),男,汉族,云南昆明人,实习研究员,云南师范大学资产处,研究专长: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研究。
云南省哲学与社会科学规划基地课题,编号:JD2015YB43;
云南师大党建思政研究重点课题,编号:ynsdz2014007;
云南师大基层党组织示范點建设课题,编号:ynsdj201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