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教育家说过:“词语教学,不是阅读教学的点缀,而应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词语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非同一般。因为,词语是篇章基本的语言单位。文章中有些关键词语,是经过作者反复推敲而来,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对文章的表情达意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在词语教学中我们不能只简单地停留在解释词语意思的层面,应该根据词语的不同特点,巧用方法展开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品读词语,体会课文内涵
要提高词语教学效益,充分发挥词语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就要特别注意教材中那些与文章中心密切相关、内涵丰富的关键词语,科学设计教学流程,指导学生把理解词语和学习课文有机结合,以求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受到思维训练和情感的熏陶。
例如《永生的眼睛》(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一文,主要讲的是作者琳达的父亲通过母亲去世时捐献眼角膜的事情来教育琳达:帮助他们重获光明能让生命变得有意义。同时,父亲和作者的言行也教育了外孙女温迪,让她明白了生命的真谛。一家都做出了去世后将眼角膜捐献的伟大决定。文章中“骄傲”一词出现过两次:
1.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2.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如果就词解词,学生可以很快知道“骄傲”的意思。但综观全篇,我们不难发现这个词如一条隐形的线,贯穿全文,它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因此,品读好这个词,显得尤其重要。在我县青年教师课堂评优课中,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
1.找“驕傲”
找出文中带有“骄傲”的两个句子。
2.品“骄傲”
(1)出示“骄傲”一词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
①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②自豪。
那么“骄傲”在文章句子中是什么意思呢?请自豪地读一读这两句话。
(2)想一想这两句话分别是谁为谁骄傲?
(3)温迪为“我”和外公而骄傲,温迪为什么这么说,请默读课文,找理由,品读描写父亲语言描写的句子。
(4)那么,温迪有什么值得“我”骄傲呢?找理由,品读句子。
3.悟“骄傲”
从两次值得骄傲的事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父亲深深影响了“我” 和温迪,也就是——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出示) 那父亲留下的是什么呢?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
就这样,这位老师用“骄傲”一词设计层次感强的系列问题,引领学生深入课文,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品质,在品读词语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
二、重组词语,丰富教学内容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用教材”就是教师在使用过程中要体现“创造性”,把教材这个例子用活。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先研读教材,结合学段目标,把握教材的知识点,将知识点进行重新组合和拓展,设计出富有活力的课来。课文中的词语,有不少就是可“激活”的知识点,对它们进行重组、拓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我县青年教师课堂评优课中,一位老师在《掌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课的词语教学,就巧妙地将词语进行了重组与拓展。她将词语分成三组出示。
第一组将“落下残疾”“角落”放在一起,侧重进行字音教学,先让学生读准两个词中“落”的不同读音,然后出示三个带“落”字的句子:
(1)秋天到了,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2)她小时候生病了,一条腿落下了残疾。
(3)他下定决心,从此绝不再丢三落四了。
多音字在句子中出现,音义结合,通过句子的朗读中区别,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落”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读音。
第二组将“小儿麻痹症”“一摇一晃”放在一起,加入图片理解词语意思后,用“因为……所以……”把这两个词联系起来说一句话,进行说话训练。
更巧妙的是第三组,教师将“忧郁”“犹豫”放在一起,首先指导学生读准这两个读音接近的词,然后出示下面的句子,引导学生造词填空:
(1)英子____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2)从那以后,英子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____。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选词填空理解,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学会了词语的运用,而且还通过词语将课文内容显示出来,帮助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这样的教学,不仅限于那几个词语,而是拓宽思路,用活词语,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语言训练更加到位。
三、情境学词,增强教学情趣
《李吉林与情境教育》一书中提到:“当儿童沉浸于情境中,想象的翅膀会悄然展开。”“一切知识产生于情境中,最终又回到情境中去运用。”词语的教学,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进行学习。
如我校一位老师在教《从现在开始》中“议论纷纷”和“叫苦连天”两个词时,是这样进行的:
老师先让学生戴上自己制作的动物的头饰。
师:神气的猫头鹰要其他动物白天睡觉,夜里做事,想一想,如果你们就是那些小动物,要你们天天熬夜,你们会同意吗?你们会说些什么?
(各小组同学七嘴八舌,讨论开了。)
师:哪只小动物来说说,你会说些什么?
生:猫头鹰怎么能这样,哪里有白天睡觉,晚上做事的道理。
生:猫头鹰怎么能让我们像他一样生活呢,这不折腾我们吗?
生:让我们天天熬夜,我们怎么受得了?
师:像你们这样你说我说,就是——议论纷纷(生接着说)。
……
师:可是猫头鹰是大王,动物们不得不服从命令呀!一天,两天,一个星期下来了,小动物们,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哎呀,累死我了,我都快不行了。
生:哎,天天这样,白天睡觉,我怎么睡得着呀?晚上我想睡觉了,得起来做事,我的眼睛都花了!
生:我头晕,受不了了。
……
师:是呀这样的日子怎么过呀?动物们这个也受不了,那个也撑不住了,个个都抱怨,这就是——叫苦连天(生接着说)
师:请你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把这一句读一读。
这一教学片断,教师将学生带到动物王国,学生在积极参与中“经历”白天休息,夜里做事的生活场景。学生如临其境,感同身受,不仅理解了“议论纷纷”“叫苦连天”两个词语的意思,眼前还出现了这两个词语所描绘的场面,在情境中感受了语言的感染力,增强了学习情趣。
总之,词语教学的方法很多,它是教师处理教材机智的体现,教师应根据教材中的词语特点,因词而异,因课而异,拓展思维,巧妙设计,让阅读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一、品读词语,体会课文内涵
要提高词语教学效益,充分发挥词语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就要特别注意教材中那些与文章中心密切相关、内涵丰富的关键词语,科学设计教学流程,指导学生把理解词语和学习课文有机结合,以求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受到思维训练和情感的熏陶。
例如《永生的眼睛》(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一文,主要讲的是作者琳达的父亲通过母亲去世时捐献眼角膜的事情来教育琳达:帮助他们重获光明能让生命变得有意义。同时,父亲和作者的言行也教育了外孙女温迪,让她明白了生命的真谛。一家都做出了去世后将眼角膜捐献的伟大决定。文章中“骄傲”一词出现过两次:
1.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2.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如果就词解词,学生可以很快知道“骄傲”的意思。但综观全篇,我们不难发现这个词如一条隐形的线,贯穿全文,它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因此,品读好这个词,显得尤其重要。在我县青年教师课堂评优课中,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
1.找“驕傲”
找出文中带有“骄傲”的两个句子。
2.品“骄傲”
(1)出示“骄傲”一词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
①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②自豪。
那么“骄傲”在文章句子中是什么意思呢?请自豪地读一读这两句话。
(2)想一想这两句话分别是谁为谁骄傲?
(3)温迪为“我”和外公而骄傲,温迪为什么这么说,请默读课文,找理由,品读描写父亲语言描写的句子。
(4)那么,温迪有什么值得“我”骄傲呢?找理由,品读句子。
3.悟“骄傲”
从两次值得骄傲的事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父亲深深影响了“我” 和温迪,也就是——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出示) 那父亲留下的是什么呢?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
就这样,这位老师用“骄傲”一词设计层次感强的系列问题,引领学生深入课文,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品质,在品读词语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
二、重组词语,丰富教学内容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用教材”就是教师在使用过程中要体现“创造性”,把教材这个例子用活。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先研读教材,结合学段目标,把握教材的知识点,将知识点进行重新组合和拓展,设计出富有活力的课来。课文中的词语,有不少就是可“激活”的知识点,对它们进行重组、拓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我县青年教师课堂评优课中,一位老师在《掌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课的词语教学,就巧妙地将词语进行了重组与拓展。她将词语分成三组出示。
第一组将“落下残疾”“角落”放在一起,侧重进行字音教学,先让学生读准两个词中“落”的不同读音,然后出示三个带“落”字的句子:
(1)秋天到了,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2)她小时候生病了,一条腿落下了残疾。
(3)他下定决心,从此绝不再丢三落四了。
多音字在句子中出现,音义结合,通过句子的朗读中区别,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落”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读音。
第二组将“小儿麻痹症”“一摇一晃”放在一起,加入图片理解词语意思后,用“因为……所以……”把这两个词联系起来说一句话,进行说话训练。
更巧妙的是第三组,教师将“忧郁”“犹豫”放在一起,首先指导学生读准这两个读音接近的词,然后出示下面的句子,引导学生造词填空:
(1)英子____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2)从那以后,英子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____。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选词填空理解,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学会了词语的运用,而且还通过词语将课文内容显示出来,帮助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这样的教学,不仅限于那几个词语,而是拓宽思路,用活词语,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语言训练更加到位。
三、情境学词,增强教学情趣
《李吉林与情境教育》一书中提到:“当儿童沉浸于情境中,想象的翅膀会悄然展开。”“一切知识产生于情境中,最终又回到情境中去运用。”词语的教学,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进行学习。
如我校一位老师在教《从现在开始》中“议论纷纷”和“叫苦连天”两个词时,是这样进行的:
老师先让学生戴上自己制作的动物的头饰。
师:神气的猫头鹰要其他动物白天睡觉,夜里做事,想一想,如果你们就是那些小动物,要你们天天熬夜,你们会同意吗?你们会说些什么?
(各小组同学七嘴八舌,讨论开了。)
师:哪只小动物来说说,你会说些什么?
生:猫头鹰怎么能这样,哪里有白天睡觉,晚上做事的道理。
生:猫头鹰怎么能让我们像他一样生活呢,这不折腾我们吗?
生:让我们天天熬夜,我们怎么受得了?
师:像你们这样你说我说,就是——议论纷纷(生接着说)。
……
师:可是猫头鹰是大王,动物们不得不服从命令呀!一天,两天,一个星期下来了,小动物们,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哎呀,累死我了,我都快不行了。
生:哎,天天这样,白天睡觉,我怎么睡得着呀?晚上我想睡觉了,得起来做事,我的眼睛都花了!
生:我头晕,受不了了。
……
师:是呀这样的日子怎么过呀?动物们这个也受不了,那个也撑不住了,个个都抱怨,这就是——叫苦连天(生接着说)
师:请你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把这一句读一读。
这一教学片断,教师将学生带到动物王国,学生在积极参与中“经历”白天休息,夜里做事的生活场景。学生如临其境,感同身受,不仅理解了“议论纷纷”“叫苦连天”两个词语的意思,眼前还出现了这两个词语所描绘的场面,在情境中感受了语言的感染力,增强了学习情趣。
总之,词语教学的方法很多,它是教师处理教材机智的体现,教师应根据教材中的词语特点,因词而异,因课而异,拓展思维,巧妙设计,让阅读教学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