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leSun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习三角形一章时,对于探究三角形的一些知识、定理时。有些学生的方法有点狭隘,发现他们的观察不到位,怎样才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呢?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尊重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知识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通过自己学习“学会”的。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过程,从中发现知识,数学学科的学习也离不开观察。
  观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活动,即对符号、字母、数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进行察看。
  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激发浓厚的观察兴趣
  学习是由内在的心理因素引起的,内在的动机比外驱力更持久,更具有主动性,而兴趣则是内在学习动机的集中体现。激发学生对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采用许多方法:
  以美引趣。学生对美具有一种近乎天然的向往。数学具有自身的魅力,数学美集中在数学的简单、统一、对称等方面。数学图形所展现的外在美、数学的抽象概括性所体现的简单统一的内在美、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所呈现的对称美等,充分利用数学自身的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并发掘数学中的美,就能激发学生对观察的浓厚兴趣,激励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
  以成导趣。成功的体验,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内心激动,使其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的对象是图形、数量关系、逻辑过程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鼓励学生主动观察,为学生创设获得成功的机会和条件。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并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练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总结概括出数学概念,发现公式、定理的证明,掌握那些特殊题型的解题技巧,品尝成功的喜悦。
  二、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
  初中生在心理上缺乏观察事物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掌握知识经验的水平上缺乏观察的能力。因此只有注重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和培养,才能保证观察的正确性。
  首先,要引导学生把握合理的顺序,养成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又由局部到整体的观察习惯。发现不合理的观察方法应通过示范分析加以指正。借此引导学生认识有序观察事物的合理性与重要性。
  其次,要引导学生懂得观察的渐进性,养成反复观察仔细观察的习惯。要提示内在规律,需从不同的数学角度出发,进行广泛的观察:既要观察事物表面的明显的特点,还要观察内在的隐蔽的特征;既要观察已知的材料,又要观察未知的隐含的关系。以便能求得一题多解。
  最后,要引导学生了解常用的观察方法(如分类观察、从一般到特殊的观察、从特殊到一般的观察、对比观察等),掌握观察的一般步骤: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在观察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观察后对得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让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自主观察。
  三、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
  观察不是消极的注视,不是被动的感知,而是一种“思维的知觉”,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培养学生观察力时,必须重视观察的目的性、全面性、精确性、深刻性等良好观察品质的培养。
  (一)培养观察的目的性
  初中学生对观察材料缺乏感知的能力,总是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观察对象叙述的语言要准确,提出观察任务时目标要明确,分析时要紧紧围绕确定的观察目的。通过提问让学生有目的分层次地观察,积极主动地感知观察对象,实现观察目的。
  (二)培养观察的全面性
  观察的全面性,要求通过观察反映事物的全貌及事物的组成和联系;在较为复杂的图形中全面反映事物的属性;指出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感知对象能发生的各种可能性。在观察中,由于学生缺乏对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全面理解,导致感知的对象不能反映各种可能的现象经常发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把握事物的基本属性,在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分析观察对象内在的规律,鼓励学生依照一定的程序深入观察。同时教师要及时对观察的结果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学生讨论,对学生观察中出现的遗漏要分析原因加以补救,使观察结论全面完整。
  (三)培养观察的精确性
  观察不能仅满足于了解事物的全貌,还要精确把握事物的特征,对不同事物既能发现它们的相似点,又能辨别它们的细微差别。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列表比较、对比观察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形象直观有动感的图片、画面,启迪学生发现观察对象的特征,揭示观察对象的本质。
  (四)培养观察的深刻性
  观察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观察必须始终与思维训练紧密结合。尤其要重视对观察对象隐含条件的发掘,通过观察力的培养逐步使学生的数学思考意识抽象概括化、对象形式化、过程逻辑化、结果应用化。
  总之,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要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观察品质,逐步养成主动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使数学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其他文献
思想品德课理论性强、比较抽象且有些枯燥,这就要求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与技能,从而能更好地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品德学科教师语言功底要非常扎实,而且要掌握运用语言的技巧。语言是教师和学生交流沟通的工具,教师语言技巧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效果。我认为作为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语言技巧。  一、激情感染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教育者是一种情感丰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
期刊
一、巧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但对于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却愿意并且能够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的去探索。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不但在导入阶段要为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与将要纳入的新的知识铺路架桥,还要注意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激活学生的思维,把学生带到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期刊
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智力发展的翅膀,积极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内驱力,消极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的阻碍力。只有培养学生丰富的积极情感并自觉克服消极心理,才能使学生充满热情地不辞劳苦,不畏困难地去攀登数学知识的高峰。  《数学课程标准》对情感与态度目标作了如下阐述:“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
期刊
一、SSI教学要素框架  SSI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中以社会性科学议题为背景,采用特定的教学模式开展的教学活动。Presley等人根据SSI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总结出高效进行SSI教学的要素框架,框架呈现了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几个关键要素,为教师实施SSI教学提供了灵活的指导。SSI教学框架由设计要素、学习者经历、教师特质三个核心方面组成,三个核心方面位于SSI教学框架的中央,是框架的基础。图中围
期刊
一、物理实验教学中反思能力的内涵  (一)反思能力  杜威曾指出:反思不是心中的闪念,也不是大脑中的任意想象,更不是无法言说的神秘境界,而是具有教育意义的最好的教育方式,是对某一问题进行反复的、持续不断的深思,是经历“假设-检验”经检验后再“假设-检验”的过程。  (二)实验教学中反思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是开展物理教学的有效途径与主阵地,“在物理教学无论如何强调实验教学都不为过”“物理实验以其丰
期刊
一、时常变换形式,碰撞新火花  (一)共学式合作小组  共学式,简称LT,是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兄弟设计的学习方法,一般来说,小组规模控制在2——6人为宜。但对于高年级学生,语文课堂新组建小组时,我却采用3人小组,当学生积累、掌握一些学习方面的经验时,在运用规模大些的小组,但最终小组组员也不能超过6人。当讲授自学课文时,最适合的就是这种异质性合作学习小组,按照学习成绩分到一组共
期刊
新课程提倡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如果教师不注意分层教育,而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很难实现这样的教学效果。笔者将结合自身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教学的做法以及效果来对分层教法进行研究分析。  一、分层的方法  (一)学生的分层和教学目标及策略的制定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后,对学生分层,根据不
期刊
一、利用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有了兴趣,学生在阅读时,就能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使学生从机械的阅读向有意义的阅读转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适当地创设一些精辟而具体、有针对性、新而有趣
期刊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复杂多变,对抗性较强的项目,心理训练因素对比赛成绩的影响比较大。青少年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中的心理表现和心理水平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人拟就羽毛球心理训练的概念和作用、内容、影呐因素、提高途径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训练比赛小结研究法。  二、分析讨论  (一)心理训练的概念和作用  “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本性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