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借鉴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以医生看病诊断的形式,观察现有机械、枯燥、单调的历史作业现象,结合笔者平时的教学实践,探索新型历史作业模式,以增强作业在整个历史教学中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 病症;病因;诊治;原则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有了显著改善,“自主、探究、合作”等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对于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陈旧、单调、低效的现象仍然随处可见,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的个性特长难以发挥。可以说,历史作业这一环节已成为整个历史教学改革中的沉疴痼疾。因此,作为历史教师,我们有责任为旧的作业模式寻方诊治,努力探索学生乐于接受、积极参与的作业模式,以达到历史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一、观察病症
我校是一所镇级初中,三个年级只有两名历史专业毕业的教师,大部分是其它学科的教师兼任,历史课师资配备较薄弱,纵观教师平时布置的历史作业,基本是配套的练习册或试卷中的相关题目,以中考题型中的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问答题和材料题为主,或者有教师干脆就布置学生去背某节课的板书笔记。面对这样的作业,学生大多厌倦抵触、消极应付,有部分学生只在选择题上填写ABCD,其它一概不碰,甚至还有抄袭的现象。教师在批改这样的作业时也常常满腹牢骚,抱怨学生学习态度差,却鲜有考虑所布置的历史作业本身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现有的历史作业体系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病象:1.重作业巩固,轻实践应用。2.重作业题量,轻情趣多元。3.重统一训练,轻分层练习。4.重现成内容,轻自编习题。5.重作业结果,轻思考过程。6.重等级评价,轻鼓励性评价。
二、找病因
上述种种历史作业病症,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在布置作业观念这个层面上认识不足:1.重视课堂的教学教育功能,轻视作业的巩固提升教育功能。2.重视作业的统一性,忽视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的差异性;3.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4.重视作业对知识的巩固,忽视作业对师生教学沟通的作用;5.重视知识的简单重复,忽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思维能力的培养;6.重视考试成绩的眼前利益,忽视学生长远发展。
以上作业观念已经严重滞后于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导致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动力和热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能力。时代的发展迫切需要历史教师以一种创新的方式来布置作业,即怎样去布置作业,让学生倍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完成。
三、处方诊治
(一)创新作业形式,体现新课程理念
1.操作形式创新。(1)课本剧表演式作业。历史课本剧学生既编又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编台词、排演、改进,每一个人都发挥了才能,对人物的性格、内心活动有了新的认识,从教材到历史课本剧,是学生思维能力一次质的飞跃,他们已从单纯的识记中超越出来,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以自己独特的眼光来理解历史、阐释历史。同时,学生在和伙伴编演过程中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生通过编演《唐太宗纳谏》作业,对唐太宗时期政治清明有了深切体会。
(2) 发散思考型作业。这一类作业学生只是照抄书本是完不成的,需要运用辩证唯物史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思考,充分利用文献和资料,提炼出有用的部分作为论据,摆事实讲道理建立自己的论点,层次较高。关于科举制可设计作业如下:长期以来人们对科举制度有不同看法,大致是①主要是积极的作用,但也有消极的一面。②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请按自己的见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
(3)社会实践型作业。社会实践型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参与社会生活,体验社会生活。例如,在学习了八年级第9课《改革开放》之后,我让学生利用双休日调查改革开放后农村的变化。
要求:
A. 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对比,并列出表格。
B. 调查的对象不少于4个人。
C. 最后,写一段感言,字数不少于300字。
通过与爷爷奶奶辈人交流,收集家庭各个时期照片等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刻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巨大力量,而且从他们的最后感言中可以看出他们内心受到了极大震动。
2.呈现方式创新。(1)手工制作。制作一个竹简,并在上面写一段话——这个作业我是在上《昌盛的秦汉文化》前两周的周末布置下去的(为了时间充裕),告诉学生:假如有困难可以请家长帮忙,他们在“玩”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了竹简作为书写材料的笨重不便,加深理解了造纸术在历史上的地位,事后发现,学生对这样的非文字式作业是比较感兴趣的,他们很乐意去做。另外,八年级下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配套的《课课练》,有一道题为“做一做”,让学生动手设计一面五星红旗,我们教师也可以利用起来。
(2)小论文。九年级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七、八年级学生更全面、深刻。因此,在九年级的历史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学写历史小论文。如秦始皇的功过、拿破仑的戎马一生,以及大萧条等人物或事件都可以成为作业内容。当然,所选的切入点要小,忌大而空,小论文上交后,教师应在课上给予评价。
(3)调查报告。《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想到2009年12月23日,正是南京大屠杀七十二周年纪念日。这一课后我布置作业如下:至今为止,日本都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你能从各种史料中找出可靠的证据去证明南京大屠杀的发生吗?请以调查报告的形式上交。
(4)手抄报。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除了课本所讲述的内容外,我曾布置学生搜集更多关于她的故事,并制成小报张贴在学习园地。红军长征故事、春秋战国故事、三国故事等都可以运用手抄报形式。
(二)增强作业实践性,实现历史与生活的结合
《历史课程标准解读》指出:“与国外的历史课程相比,我们的历史课程标准内容更注重历史框架的粗线条勾勒,而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等的变迁却鲜有反映。这在无形中更加剧了学生对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时空距离感。”由此可见,新课程要求进一步凸现历史教育”“生活化”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作业设计上,也要特别关注社会生活内容。
教师要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布置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提高。例如,我让学生假期撰写《三十年前的七都镇》,其中有两篇还被编进了学校的校本课程。这样的作业不仅巩固了历史知识,而且学生在询问老人、整理资料等过程中增强了历史实践能力。这样的作业设计把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历史知识,增强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提高综合素质。
(三)创新评价模式,保护学生学习热情
传统作业的评价标准是以作业对错为依据,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布鲁纳说过:“学习的价值更多地在于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创造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感情和智慧,以学生为中心。新课标倡导全面、民主、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师应该认识到,做作业和批作业也是一种人文活动。作业中蕴含着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许多教育契机。教师在每一次批改时,应该立足作业过程,以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为主,可从学生参与的状态、时间、广度、方式、品质等方面进行多元化的评价,而且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为他提出合理建议,在评价中引导学生学会全面思考问题,培养学习中的意志力和钻研精神,这也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作业尽量少用优良中差等简单等第来评定,可以写点评语,评语的形式应丰富多彩,可以是一个短语,也可以是一句话、几句话或一则格言。
四、注意原则
(一)彰显学生自主性
教师可以尝试放权让学生自主地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乃至作业要求。学生可以自己设定作业完成的数量、时间和进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上学期我让学生在自己的《历史趣事谈》(期初学生每人准备一本)摘录本上,每周添加一个事件,文体、人物、字数等自定,并给这些事件稍作点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完成作业,能力强的学生完成得与众不同、独具匠心。学生摘录的材料都是平时生活中从书籍、影视、传说中看来听来的,颇有意思,老师批改作业也成了一种享受,学生参与历史课堂学习的热情也增强了。
(二)体现学生层次性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我们要正确对待,不要对每个学生都一样要求,那样会削弱优生的积极性,也会增加后进生的焦虑感。所以在设计作业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个别差异,布置相同内容不同难度的作业,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这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体现。例如,我在上完《明治维新》之后,我布置了一道作业:(二选一做)A自行设计一张表格,从不同方面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同时期中国“戊戌变法”的不同。B列出“明治维新”的领导阶级、内容、目的、结果、意义。这两题的内容基本相同,但是考查的能力目标是不同的,前者要求有一定的综合分析和整合比较的能力,后者要求就低了许多,以巩固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能力为主。事后的反馈证明,效果是不错的。
(三)与所教内容相吻合
我们提倡要创新作业,不是要追求脱离课堂教学“新”、“奇”、“异”的作业,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内容应紧扣教材内容,具有可操作性。布置家庭作业最恰当的时侯就是课堂内容刚好是完成作业最合适的背景知识的时侯。
实践证明,要想为历史作业的沉疴痼疾开一张良方,首先,教师要实现观念和身份的转变,努力创新具有一定灵活性、开放性、综合性的历史作业。学生要完成作业,在作业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就得认真学习历史,扩大视野,提高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良性互动的结果有利于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另外,教师面对多彩灵动的新型作业,批改作业不仅不会枯燥乏味,反而会觉得是一种乐趣,这就是师生教学相长的双赢教育。当然,作业创新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绝不局限于上面所介绍的几种,还需要我们广大历史教师在平时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3.《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宋乃庆等主编,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
4.《20世纪陶行知研究》,金林祥,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
5.《陶知行创造教育思想》,王世杰,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
【关键词】 病症;病因;诊治;原则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有了显著改善,“自主、探究、合作”等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对于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陈旧、单调、低效的现象仍然随处可见,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的个性特长难以发挥。可以说,历史作业这一环节已成为整个历史教学改革中的沉疴痼疾。因此,作为历史教师,我们有责任为旧的作业模式寻方诊治,努力探索学生乐于接受、积极参与的作业模式,以达到历史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一、观察病症
我校是一所镇级初中,三个年级只有两名历史专业毕业的教师,大部分是其它学科的教师兼任,历史课师资配备较薄弱,纵观教师平时布置的历史作业,基本是配套的练习册或试卷中的相关题目,以中考题型中的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问答题和材料题为主,或者有教师干脆就布置学生去背某节课的板书笔记。面对这样的作业,学生大多厌倦抵触、消极应付,有部分学生只在选择题上填写ABCD,其它一概不碰,甚至还有抄袭的现象。教师在批改这样的作业时也常常满腹牢骚,抱怨学生学习态度差,却鲜有考虑所布置的历史作业本身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现有的历史作业体系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病象:1.重作业巩固,轻实践应用。2.重作业题量,轻情趣多元。3.重统一训练,轻分层练习。4.重现成内容,轻自编习题。5.重作业结果,轻思考过程。6.重等级评价,轻鼓励性评价。
二、找病因
上述种种历史作业病症,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在布置作业观念这个层面上认识不足:1.重视课堂的教学教育功能,轻视作业的巩固提升教育功能。2.重视作业的统一性,忽视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的差异性;3.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4.重视作业对知识的巩固,忽视作业对师生教学沟通的作用;5.重视知识的简单重复,忽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思维能力的培养;6.重视考试成绩的眼前利益,忽视学生长远发展。
以上作业观念已经严重滞后于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导致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动力和热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能力。时代的发展迫切需要历史教师以一种创新的方式来布置作业,即怎样去布置作业,让学生倍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完成。
三、处方诊治
(一)创新作业形式,体现新课程理念
1.操作形式创新。(1)课本剧表演式作业。历史课本剧学生既编又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编台词、排演、改进,每一个人都发挥了才能,对人物的性格、内心活动有了新的认识,从教材到历史课本剧,是学生思维能力一次质的飞跃,他们已从单纯的识记中超越出来,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以自己独特的眼光来理解历史、阐释历史。同时,学生在和伙伴编演过程中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生通过编演《唐太宗纳谏》作业,对唐太宗时期政治清明有了深切体会。
(2) 发散思考型作业。这一类作业学生只是照抄书本是完不成的,需要运用辩证唯物史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思考,充分利用文献和资料,提炼出有用的部分作为论据,摆事实讲道理建立自己的论点,层次较高。关于科举制可设计作业如下:长期以来人们对科举制度有不同看法,大致是①主要是积极的作用,但也有消极的一面。②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请按自己的见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
(3)社会实践型作业。社会实践型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参与社会生活,体验社会生活。例如,在学习了八年级第9课《改革开放》之后,我让学生利用双休日调查改革开放后农村的变化。
要求:
A. 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对比,并列出表格。
B. 调查的对象不少于4个人。
C. 最后,写一段感言,字数不少于300字。
通过与爷爷奶奶辈人交流,收集家庭各个时期照片等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刻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巨大力量,而且从他们的最后感言中可以看出他们内心受到了极大震动。
2.呈现方式创新。(1)手工制作。制作一个竹简,并在上面写一段话——这个作业我是在上《昌盛的秦汉文化》前两周的周末布置下去的(为了时间充裕),告诉学生:假如有困难可以请家长帮忙,他们在“玩”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了竹简作为书写材料的笨重不便,加深理解了造纸术在历史上的地位,事后发现,学生对这样的非文字式作业是比较感兴趣的,他们很乐意去做。另外,八年级下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配套的《课课练》,有一道题为“做一做”,让学生动手设计一面五星红旗,我们教师也可以利用起来。
(2)小论文。九年级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七、八年级学生更全面、深刻。因此,在九年级的历史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学写历史小论文。如秦始皇的功过、拿破仑的戎马一生,以及大萧条等人物或事件都可以成为作业内容。当然,所选的切入点要小,忌大而空,小论文上交后,教师应在课上给予评价。
(3)调查报告。《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想到2009年12月23日,正是南京大屠杀七十二周年纪念日。这一课后我布置作业如下:至今为止,日本都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你能从各种史料中找出可靠的证据去证明南京大屠杀的发生吗?请以调查报告的形式上交。
(4)手抄报。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除了课本所讲述的内容外,我曾布置学生搜集更多关于她的故事,并制成小报张贴在学习园地。红军长征故事、春秋战国故事、三国故事等都可以运用手抄报形式。
(二)增强作业实践性,实现历史与生活的结合
《历史课程标准解读》指出:“与国外的历史课程相比,我们的历史课程标准内容更注重历史框架的粗线条勾勒,而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等的变迁却鲜有反映。这在无形中更加剧了学生对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时空距离感。”由此可见,新课程要求进一步凸现历史教育”“生活化”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作业设计上,也要特别关注社会生活内容。
教师要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布置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提高。例如,我让学生假期撰写《三十年前的七都镇》,其中有两篇还被编进了学校的校本课程。这样的作业不仅巩固了历史知识,而且学生在询问老人、整理资料等过程中增强了历史实践能力。这样的作业设计把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历史知识,增强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提高综合素质。
(三)创新评价模式,保护学生学习热情
传统作业的评价标准是以作业对错为依据,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布鲁纳说过:“学习的价值更多地在于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创造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感情和智慧,以学生为中心。新课标倡导全面、民主、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师应该认识到,做作业和批作业也是一种人文活动。作业中蕴含着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许多教育契机。教师在每一次批改时,应该立足作业过程,以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为主,可从学生参与的状态、时间、广度、方式、品质等方面进行多元化的评价,而且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为他提出合理建议,在评价中引导学生学会全面思考问题,培养学习中的意志力和钻研精神,这也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作业尽量少用优良中差等简单等第来评定,可以写点评语,评语的形式应丰富多彩,可以是一个短语,也可以是一句话、几句话或一则格言。
四、注意原则
(一)彰显学生自主性
教师可以尝试放权让学生自主地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乃至作业要求。学生可以自己设定作业完成的数量、时间和进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上学期我让学生在自己的《历史趣事谈》(期初学生每人准备一本)摘录本上,每周添加一个事件,文体、人物、字数等自定,并给这些事件稍作点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完成作业,能力强的学生完成得与众不同、独具匠心。学生摘录的材料都是平时生活中从书籍、影视、传说中看来听来的,颇有意思,老师批改作业也成了一种享受,学生参与历史课堂学习的热情也增强了。
(二)体现学生层次性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我们要正确对待,不要对每个学生都一样要求,那样会削弱优生的积极性,也会增加后进生的焦虑感。所以在设计作业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个别差异,布置相同内容不同难度的作业,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这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体现。例如,我在上完《明治维新》之后,我布置了一道作业:(二选一做)A自行设计一张表格,从不同方面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同时期中国“戊戌变法”的不同。B列出“明治维新”的领导阶级、内容、目的、结果、意义。这两题的内容基本相同,但是考查的能力目标是不同的,前者要求有一定的综合分析和整合比较的能力,后者要求就低了许多,以巩固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能力为主。事后的反馈证明,效果是不错的。
(三)与所教内容相吻合
我们提倡要创新作业,不是要追求脱离课堂教学“新”、“奇”、“异”的作业,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内容应紧扣教材内容,具有可操作性。布置家庭作业最恰当的时侯就是课堂内容刚好是完成作业最合适的背景知识的时侯。
实践证明,要想为历史作业的沉疴痼疾开一张良方,首先,教师要实现观念和身份的转变,努力创新具有一定灵活性、开放性、综合性的历史作业。学生要完成作业,在作业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就得认真学习历史,扩大视野,提高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良性互动的结果有利于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另外,教师面对多彩灵动的新型作业,批改作业不仅不会枯燥乏味,反而会觉得是一种乐趣,这就是师生教学相长的双赢教育。当然,作业创新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绝不局限于上面所介绍的几种,还需要我们广大历史教师在平时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3.《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宋乃庆等主编,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
4.《20世纪陶行知研究》,金林祥,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
5.《陶知行创造教育思想》,王世杰,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