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导向是评价一项管理研究的重要方面,通过对科学的本质、以及若干“科学性”标准的认识,总结了管理研究中科学导向的四个具体特征:(1)聚焦问题,以问题为中心展开研究的安排;(2)逻辑清晰,研究从问题的提出到解答都有清晰的思路;(3)真实有效,在数据与方法上求真并且成果富有效率;(4)尊重差异,以科学的心态获得差异的建设性。
关键词:管理研究 评价 科学
一、管理研究需要科学
Thomas(2006)在阐述管理研究的语言时写道,要进入各个学科的新的研究者都需要学习学科的语言以及研究方法,但是这对于从事管理研究工作的人而言则是非常有挑战性的任务,不像其他领域,管理研究的特点就是多样化,其不仅涵盖了许多领域,更是拥有非常多的研究风格。关于研究语言的风格,陈春花和刘祯(2011)曾以“顾客导向”作为标准将已有管理研究的写作风格大致归为两类,一类侧重于面向科研人员,一类则侧重于面向管理实践者,尽管如此,作者却没有建议将其割裂为两类研究,差异也仅仅在于写作的风格,但风格又没有高低,风格迥异的研究同样都可以做出有价值的贡献。
当前人们似乎有意区分开两种研究,也就是管理学界中所讲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于两种不同的目的,基础研究的定义是指以通过更好的理解和解释组织来对科学知识做出贡献为目的的研究,应用研究则被定义为以通过解决问题来对现实世界做出贡献为目的的研究,前者被界定为纯粹的学术研究,后者被界定为实践性的研究(Velde et al,2004)。本文不否定这两类研究的存在,只是分成两类研究并非是研究的目的,两类甚至更多的写作风格也并非目的,至少这都不是最重要和首要的,管理研究的出发点也并非是分类,类别只是结果,管理因为本身的价值释放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才得以存在,一百年前科学管理之所以诞生也是因为一个人的行动带来的各种改变(Taylor,1911),泰勒做了细心的研究,并将其总结下来,至于今天我们如何归类泰勒,也仅仅是从自己关注的成果的角度来将其归类,认为泰勒的研究并不严谨的人可能仅仅认定其是一个成功的实践者,但作为一个厂长泰勒却留下了已经产生百年影响的《科学管理原理》,这至少告诉我们,实践者和研究者、或者说实践者和写出理论的人可以是同一个人,这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事实上,泰勒当时潜心研究的目的非常单纯,单纯到让效率再高一些,让人们和社会的财富再更大一些,而这正是管理本身的价值,这也应该是管理研究的出发点。
仍然是借助这部百年经典《科学管理原理》,我们会观察到其中的一个关键词“科学”,这正是后人给予泰勒管理的最高评价,事实上,泰勒管理的“科学”不仅仅是应用了精细的动作时间测量方法,而更在于其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的成效,在取得成效之前,泰勒自己称自己要做到比以前的方法科学,在取得成效之后,人们开始承认并且评价泰勒的四点原理是科学的,如果不能取得成效,泰勒的“科学”显然就会失去生命力。沿着这一源头进行思维,可以发现可以评价一项管理研究的重要标准:科学,而这也正是管理学本身的重要属性。既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只是结果而非出发点,因此本文不建议刻意去区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而是试图探寻他们作为管理研究可以拥有的共性,或者本该拥有而非刻意强加的部分,这一共性正是科学,正如Velde et al(2004)所指出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一样,都应当科学。
二、科学的本质及管理研究中的科学
1 科学是一种思维方式,致力于知识的贡献
探讨管理研究中的科学导向,首先需要去认识科学。科学家致力于回答他们自己问题的答案,他们的工作必须建立在能够提出并回答这些问题的高水平的能力之上,而能够提出问题也是非常之关键,由此来看,科学家需要的是具备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应的,科学本身的定义是:科学是一个为了获得对自然的更好理解而形成具体提问并找出答案的过程,科学是一个探寻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基于这一探寻的过程,许多工具和有用的产品才被创造出来,包括实验的设备、统汁的程序、计算机、太空飞行、内服药、强力去污剂、甚至暴力的武器,但人们常常将科学的这些产品和工具与科学的本质混为一谈,科学的本质是科学家的思维方式:系统的提问和解答问题的逻辑(Graziano&Raulin,2000)。
基于科学的这一本质,对于管理研究的一个基本的启示是:管理研究所讲的科学导向与管理研究所用的科学方法并非同一回事,是可以并需要加以区分的,即科学的方法与科学的研究尚不能划为等号,科学的研究需要科学的思维,而科学的方法则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产生并应用的工具,这也在启示我们,方法并非科学的核心本质,而我们评价管理研究的科学性并非等于评价研究的方法。科学的本质应当是围绕问题为中心,是否有逻辑的提出并解答问题则是科学的根本标准,因此,在探讨和评价管理研究的科学导向时,问题要比方法更重要。
从科学本身的内涵来看,科学是一种思维方式,还需要进一步认识,跳出科学本身,从外延的角度,科学是拿来做什么的,或者说,科学所隶属的应当是什么。虽然是在谈科学,但科学本身并不能包罗万象、涵盖全部,正如在评价管理研究的科学导向之外,还需要评价其实践导向与创新导向一样(陈春花和刘祯,2011)。如表1所示(Graziano&Raulin,2000),科学隶属于人们获取知识的诸多方式的一种,从这个角度,评价管理研究的科学导向,最终还要看其对管理知识的贡献如何,这是科学属性的本质要求。
2 可供参考的管理研究中的科学标准
Sekaran(2000)将“科学的研究”界定为:聚焦于解决问题,并且可以有逻辑、有组织、有方法的发现问题、收集材料并分析和得出有效的结论,并且指出了一项研究是否科学的八个指标:(1)目的明确,研究者要以一个具体的研究目标作为开端,例如一项聚焦于增加员工对组织的承诺的研究,如果能够将目的表达的更加明确,将员工对组织的承诺用离职率等更具体的概念表达,就更加科学;(2)严谨性,好的理论基础和合理的方法设计会增加研究的严谨性;(3)可检验性,即假设的可测试性;(4)可复制性,即成果是否能够在类似情况下继续有效;(5)准确性和可信性,准确性指研究结果与现实的接近程度,可信性指成果是正确的可能性;(6)客观性,指数据和材料是否客观,对于数据和材料的分析是否客观;(7)适用范围,一种组织环境下得到的研究成果能够在其他环境中得到应用的范围,适用性越广,有用性和价值就越大,当然,研究并不绝对具有普适性;(8)简洁,在能够解决问题和解释现象的前提下,答案、变量和框架越简洁越好。 Velde et al(2004)认为“科学的研究”有六个标准:(1)客观性,研究应当客观、可靠和准确,研究数据的收集应当与研究者的个人价值观保持独立;(2)可复制性,其他研究者应当能够重复该研究;(3)公开,这也是可重复性产生的一个要求,研究成果应该能够让其他的研究者接触到,这样他们才能去重复研究;(4)道德标准,研究应当具有良好的道德,这意味着进行研究以及该研究的成果不能对各方的研究者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攻击;(5)简单,使用最少量的概念及概念间关系的假说来进行研究;(6)概括性答案,研究提供了针对于研究问题的概括性答案。
正如德鲁克先生所言(Drucker,1954),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没有机构(如工商企业),就不会有管理,但是,如果没有管理,那也就只会有一群乌合之众,而不会有一个机构,而机构本身又是社会的一个器官,它之所以存在,只是为了给社会、经济和个人提供所需的成果,可是,器官从来都不是由它们做些什么,更不用说由它们怎么做来确定的,它们是由其贡献来确定的。德鲁克常常用医学术语来表达管理的内涵,部分或许因为其个人的出身环境,更重要的是医学和管理学有着很多的相似性,甚至病例和案例的本质是相同的,管理与组织被德鲁克形象的比喻为器官,事实上,这个假定正是德鲁克管理研究的前提,当管理研究者在面临这些器官的时候,就已经在充当医生,至少是医学研究者的角色了,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医学研究的价值在于对这些器官的贡献,而管理研究的价值也在于此,除此之外,医学研究和管理学研究的相似之处还在于研究本身承载的巨大压力或者重任,既要实践先行,又要跟上实践并能指导实践,然而为了承载这些责任则自然需要对自身的研究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要求,也就是今天管理学界所做的努力,鉴于这些相似性,在评价管理研究时不妨借鉴医学研究的一些评价标准,如评价医学研究的三性:科学性、新颖性、实用性(单渊东,1997;方连举,2003;黎有文,2007),从本质上讲,这些与本文所倡导的科学导向、创新导向、实践导向是一致的。
就科学性而言,惠延年(1990)认为医学研究和论文的科学性,是指一项研究或论文报告的问题是否真正反映了疾病和健康的某些本质和规律,越接近真实,科学性越强,具体地说,研究和论文应具有,(1)真实性,即实事求是地反映、描述和评价;(2)准确性,即客观而精确地表达;(3)重复性,即反映的问题可由他人重复或为以后的实践再证实;(4)逻辑性,即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和结论合乎逻辑。黎有文(2007)认为医学论文的科学性是指研究者尊重事实和原始材料,恰如其分的总结自己的经验和研究成果,说明和解决医学问题,具体而言又有四个标准:(1)基础材料可靠,包括文献资料、实验材料和临床材料;(2)统计数据可靠;(3)论证的逻辑性;(4)结论的简明性,医学论文的最终归结和升华在于结论的简明性。
在列举了上述诸多标准后还需要进一步说明:尽管可以给出各种“科学的”标准,但是事实上,没有任何一项研究是完美的,可以完全符合各种标准,甚至为了满足其中的某些标准可能会牺牲其中的某些标准,Velde et al(2004)在给出科学的研究的六个标准后,特别指出:非常重要的是一项研究是不能同时满足所有的要求的,其很可能只能兼具两项要求,譬如,致力于为问题找出一个简单并且具有概括性的答案,在实际操作时为了同时达到这两项要求通常将会以牺牲其他要求为代价,概括的研究与具体的研究相对,简单的研究与复杂的研究相对,当一项研究能够很好的满足概括的和简单的标准时,很可能又会受到是否准确以及具体的质疑,对于“一个不具备灵活性和顾客导向的组织是无法生存”的结论,必定会产生“灵活在哪里?”以及“顾客是谁”的质疑,既然无法同时满足所有的要求,那么研究者应当根据情形和问题的本质来选择出致力于满足的标准并投入研究,当然,在研究中保持客观和尊重他人的理论和观点这些是必不可少的。
3 小结管理研究中科学导向的特征
尽管从科学性上一项研究无法尽善尽美,但这不能否定对科学性的追求,更不能忽略对于科学性的评价,通过对科学本质、以及管理学界和医学界对于科学性具体标准的认识,本文将管理研究的科学导向总结为以下几个具体特征供研究和评价参考:(1)聚焦问题,即以问题为中心,由研究的问题决定其他安排,包括研究设计与方法等,譬如,是选择案例研究还是实证研究方法,这并不取决于研究者的方法特长、个人兴趣以及研究趋势,而是由研究问题本身的需要来决定,这一点是科学内涵的基本要求;(2)逻辑清晰,总体上研究通篇的设计包括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都应当有清晰的逻辑,从这一点上来讲,科学并非仅仅是微观的,判断研究是否科学,首先要判断研究宏观逻辑上的科学性,这也是科学本身的重要要求;(3)真实有效,包含两个方面,真实是指研究材料、数据的真实以及研究方法本身做到正确,有效是指研究的效果和效率,效果是指知识贡献,即对管理问题本质和规律的发现,效率则是指是否抓住重点进行重点问题重点分析、以及是否以简明的方式来对知识加以贡献,这也是科学的外延要求,同时,抓住重点也格外重要,科学不是面面俱到,而科学本身也无法做到完美,因此,是否将自己有限的研究资源集中在重点关心的方面也是一种效率和科学的体现;(4)尊重差异,尊重首先体现了上述科学标准中的道德准则,更重要的是,研究者在追求科学和真理的过程中,差异在所难免,既然差异不可避免,就应当力求获得差异的成效,这才是科学的心态,因此,写作中研究意图的表达、措辞的使用要避免对差异的恶意攻击或打击,能够通过尊重和欣赏发挥并获得差异的建设性,也是科学的体现。
三、结语:科学的管理研究需要科学、实践与创新
管理研究作为科学的身份应当属于以实践为导向的社会科学,而管理研究本身则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活动(Whitley,1984),由此,一项管理研究除了具备科学本身的特征以外,还需要满足管理本身的实践特征,除此之外,研究本身的意义就在于不断的做出新的发现,而中国的管理研究更应当发现中国的特色在哪里,这又要求在评价时关注创新,因此,“科学的管理研究”实际上包含了三个方面的要求:科学、实践、创新,三者缺一不可才能做出真正的价值判断,即在评价管理研究时,如表2所示,除了满足实践导向和创新导向的八个评价指标以外(陈春花和刘祯,2011),还需要看是否具备了科学导向的特征:是否以中国实践的重大问题为中心展开研究的安排;这一重大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逻辑是否清晰;研究在数据和方法上是否做到求真以及是否拥有具有效率的成果;研究是否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实现自身的更大创新。
关键词:管理研究 评价 科学
一、管理研究需要科学
Thomas(2006)在阐述管理研究的语言时写道,要进入各个学科的新的研究者都需要学习学科的语言以及研究方法,但是这对于从事管理研究工作的人而言则是非常有挑战性的任务,不像其他领域,管理研究的特点就是多样化,其不仅涵盖了许多领域,更是拥有非常多的研究风格。关于研究语言的风格,陈春花和刘祯(2011)曾以“顾客导向”作为标准将已有管理研究的写作风格大致归为两类,一类侧重于面向科研人员,一类则侧重于面向管理实践者,尽管如此,作者却没有建议将其割裂为两类研究,差异也仅仅在于写作的风格,但风格又没有高低,风格迥异的研究同样都可以做出有价值的贡献。
当前人们似乎有意区分开两种研究,也就是管理学界中所讲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于两种不同的目的,基础研究的定义是指以通过更好的理解和解释组织来对科学知识做出贡献为目的的研究,应用研究则被定义为以通过解决问题来对现实世界做出贡献为目的的研究,前者被界定为纯粹的学术研究,后者被界定为实践性的研究(Velde et al,2004)。本文不否定这两类研究的存在,只是分成两类研究并非是研究的目的,两类甚至更多的写作风格也并非目的,至少这都不是最重要和首要的,管理研究的出发点也并非是分类,类别只是结果,管理因为本身的价值释放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才得以存在,一百年前科学管理之所以诞生也是因为一个人的行动带来的各种改变(Taylor,1911),泰勒做了细心的研究,并将其总结下来,至于今天我们如何归类泰勒,也仅仅是从自己关注的成果的角度来将其归类,认为泰勒的研究并不严谨的人可能仅仅认定其是一个成功的实践者,但作为一个厂长泰勒却留下了已经产生百年影响的《科学管理原理》,这至少告诉我们,实践者和研究者、或者说实践者和写出理论的人可以是同一个人,这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事实上,泰勒当时潜心研究的目的非常单纯,单纯到让效率再高一些,让人们和社会的财富再更大一些,而这正是管理本身的价值,这也应该是管理研究的出发点。
仍然是借助这部百年经典《科学管理原理》,我们会观察到其中的一个关键词“科学”,这正是后人给予泰勒管理的最高评价,事实上,泰勒管理的“科学”不仅仅是应用了精细的动作时间测量方法,而更在于其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的成效,在取得成效之前,泰勒自己称自己要做到比以前的方法科学,在取得成效之后,人们开始承认并且评价泰勒的四点原理是科学的,如果不能取得成效,泰勒的“科学”显然就会失去生命力。沿着这一源头进行思维,可以发现可以评价一项管理研究的重要标准:科学,而这也正是管理学本身的重要属性。既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只是结果而非出发点,因此本文不建议刻意去区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而是试图探寻他们作为管理研究可以拥有的共性,或者本该拥有而非刻意强加的部分,这一共性正是科学,正如Velde et al(2004)所指出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一样,都应当科学。
二、科学的本质及管理研究中的科学
1 科学是一种思维方式,致力于知识的贡献
探讨管理研究中的科学导向,首先需要去认识科学。科学家致力于回答他们自己问题的答案,他们的工作必须建立在能够提出并回答这些问题的高水平的能力之上,而能够提出问题也是非常之关键,由此来看,科学家需要的是具备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应的,科学本身的定义是:科学是一个为了获得对自然的更好理解而形成具体提问并找出答案的过程,科学是一个探寻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基于这一探寻的过程,许多工具和有用的产品才被创造出来,包括实验的设备、统汁的程序、计算机、太空飞行、内服药、强力去污剂、甚至暴力的武器,但人们常常将科学的这些产品和工具与科学的本质混为一谈,科学的本质是科学家的思维方式:系统的提问和解答问题的逻辑(Graziano&Raulin,2000)。
基于科学的这一本质,对于管理研究的一个基本的启示是:管理研究所讲的科学导向与管理研究所用的科学方法并非同一回事,是可以并需要加以区分的,即科学的方法与科学的研究尚不能划为等号,科学的研究需要科学的思维,而科学的方法则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产生并应用的工具,这也在启示我们,方法并非科学的核心本质,而我们评价管理研究的科学性并非等于评价研究的方法。科学的本质应当是围绕问题为中心,是否有逻辑的提出并解答问题则是科学的根本标准,因此,在探讨和评价管理研究的科学导向时,问题要比方法更重要。
从科学本身的内涵来看,科学是一种思维方式,还需要进一步认识,跳出科学本身,从外延的角度,科学是拿来做什么的,或者说,科学所隶属的应当是什么。虽然是在谈科学,但科学本身并不能包罗万象、涵盖全部,正如在评价管理研究的科学导向之外,还需要评价其实践导向与创新导向一样(陈春花和刘祯,2011)。如表1所示(Graziano&Raulin,2000),科学隶属于人们获取知识的诸多方式的一种,从这个角度,评价管理研究的科学导向,最终还要看其对管理知识的贡献如何,这是科学属性的本质要求。
2 可供参考的管理研究中的科学标准
Sekaran(2000)将“科学的研究”界定为:聚焦于解决问题,并且可以有逻辑、有组织、有方法的发现问题、收集材料并分析和得出有效的结论,并且指出了一项研究是否科学的八个指标:(1)目的明确,研究者要以一个具体的研究目标作为开端,例如一项聚焦于增加员工对组织的承诺的研究,如果能够将目的表达的更加明确,将员工对组织的承诺用离职率等更具体的概念表达,就更加科学;(2)严谨性,好的理论基础和合理的方法设计会增加研究的严谨性;(3)可检验性,即假设的可测试性;(4)可复制性,即成果是否能够在类似情况下继续有效;(5)准确性和可信性,准确性指研究结果与现实的接近程度,可信性指成果是正确的可能性;(6)客观性,指数据和材料是否客观,对于数据和材料的分析是否客观;(7)适用范围,一种组织环境下得到的研究成果能够在其他环境中得到应用的范围,适用性越广,有用性和价值就越大,当然,研究并不绝对具有普适性;(8)简洁,在能够解决问题和解释现象的前提下,答案、变量和框架越简洁越好。 Velde et al(2004)认为“科学的研究”有六个标准:(1)客观性,研究应当客观、可靠和准确,研究数据的收集应当与研究者的个人价值观保持独立;(2)可复制性,其他研究者应当能够重复该研究;(3)公开,这也是可重复性产生的一个要求,研究成果应该能够让其他的研究者接触到,这样他们才能去重复研究;(4)道德标准,研究应当具有良好的道德,这意味着进行研究以及该研究的成果不能对各方的研究者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攻击;(5)简单,使用最少量的概念及概念间关系的假说来进行研究;(6)概括性答案,研究提供了针对于研究问题的概括性答案。
正如德鲁克先生所言(Drucker,1954),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没有机构(如工商企业),就不会有管理,但是,如果没有管理,那也就只会有一群乌合之众,而不会有一个机构,而机构本身又是社会的一个器官,它之所以存在,只是为了给社会、经济和个人提供所需的成果,可是,器官从来都不是由它们做些什么,更不用说由它们怎么做来确定的,它们是由其贡献来确定的。德鲁克常常用医学术语来表达管理的内涵,部分或许因为其个人的出身环境,更重要的是医学和管理学有着很多的相似性,甚至病例和案例的本质是相同的,管理与组织被德鲁克形象的比喻为器官,事实上,这个假定正是德鲁克管理研究的前提,当管理研究者在面临这些器官的时候,就已经在充当医生,至少是医学研究者的角色了,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医学研究的价值在于对这些器官的贡献,而管理研究的价值也在于此,除此之外,医学研究和管理学研究的相似之处还在于研究本身承载的巨大压力或者重任,既要实践先行,又要跟上实践并能指导实践,然而为了承载这些责任则自然需要对自身的研究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要求,也就是今天管理学界所做的努力,鉴于这些相似性,在评价管理研究时不妨借鉴医学研究的一些评价标准,如评价医学研究的三性:科学性、新颖性、实用性(单渊东,1997;方连举,2003;黎有文,2007),从本质上讲,这些与本文所倡导的科学导向、创新导向、实践导向是一致的。
就科学性而言,惠延年(1990)认为医学研究和论文的科学性,是指一项研究或论文报告的问题是否真正反映了疾病和健康的某些本质和规律,越接近真实,科学性越强,具体地说,研究和论文应具有,(1)真实性,即实事求是地反映、描述和评价;(2)准确性,即客观而精确地表达;(3)重复性,即反映的问题可由他人重复或为以后的实践再证实;(4)逻辑性,即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和结论合乎逻辑。黎有文(2007)认为医学论文的科学性是指研究者尊重事实和原始材料,恰如其分的总结自己的经验和研究成果,说明和解决医学问题,具体而言又有四个标准:(1)基础材料可靠,包括文献资料、实验材料和临床材料;(2)统计数据可靠;(3)论证的逻辑性;(4)结论的简明性,医学论文的最终归结和升华在于结论的简明性。
在列举了上述诸多标准后还需要进一步说明:尽管可以给出各种“科学的”标准,但是事实上,没有任何一项研究是完美的,可以完全符合各种标准,甚至为了满足其中的某些标准可能会牺牲其中的某些标准,Velde et al(2004)在给出科学的研究的六个标准后,特别指出:非常重要的是一项研究是不能同时满足所有的要求的,其很可能只能兼具两项要求,譬如,致力于为问题找出一个简单并且具有概括性的答案,在实际操作时为了同时达到这两项要求通常将会以牺牲其他要求为代价,概括的研究与具体的研究相对,简单的研究与复杂的研究相对,当一项研究能够很好的满足概括的和简单的标准时,很可能又会受到是否准确以及具体的质疑,对于“一个不具备灵活性和顾客导向的组织是无法生存”的结论,必定会产生“灵活在哪里?”以及“顾客是谁”的质疑,既然无法同时满足所有的要求,那么研究者应当根据情形和问题的本质来选择出致力于满足的标准并投入研究,当然,在研究中保持客观和尊重他人的理论和观点这些是必不可少的。
3 小结管理研究中科学导向的特征
尽管从科学性上一项研究无法尽善尽美,但这不能否定对科学性的追求,更不能忽略对于科学性的评价,通过对科学本质、以及管理学界和医学界对于科学性具体标准的认识,本文将管理研究的科学导向总结为以下几个具体特征供研究和评价参考:(1)聚焦问题,即以问题为中心,由研究的问题决定其他安排,包括研究设计与方法等,譬如,是选择案例研究还是实证研究方法,这并不取决于研究者的方法特长、个人兴趣以及研究趋势,而是由研究问题本身的需要来决定,这一点是科学内涵的基本要求;(2)逻辑清晰,总体上研究通篇的设计包括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都应当有清晰的逻辑,从这一点上来讲,科学并非仅仅是微观的,判断研究是否科学,首先要判断研究宏观逻辑上的科学性,这也是科学本身的重要要求;(3)真实有效,包含两个方面,真实是指研究材料、数据的真实以及研究方法本身做到正确,有效是指研究的效果和效率,效果是指知识贡献,即对管理问题本质和规律的发现,效率则是指是否抓住重点进行重点问题重点分析、以及是否以简明的方式来对知识加以贡献,这也是科学的外延要求,同时,抓住重点也格外重要,科学不是面面俱到,而科学本身也无法做到完美,因此,是否将自己有限的研究资源集中在重点关心的方面也是一种效率和科学的体现;(4)尊重差异,尊重首先体现了上述科学标准中的道德准则,更重要的是,研究者在追求科学和真理的过程中,差异在所难免,既然差异不可避免,就应当力求获得差异的成效,这才是科学的心态,因此,写作中研究意图的表达、措辞的使用要避免对差异的恶意攻击或打击,能够通过尊重和欣赏发挥并获得差异的建设性,也是科学的体现。
三、结语:科学的管理研究需要科学、实践与创新
管理研究作为科学的身份应当属于以实践为导向的社会科学,而管理研究本身则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活动(Whitley,1984),由此,一项管理研究除了具备科学本身的特征以外,还需要满足管理本身的实践特征,除此之外,研究本身的意义就在于不断的做出新的发现,而中国的管理研究更应当发现中国的特色在哪里,这又要求在评价时关注创新,因此,“科学的管理研究”实际上包含了三个方面的要求:科学、实践、创新,三者缺一不可才能做出真正的价值判断,即在评价管理研究时,如表2所示,除了满足实践导向和创新导向的八个评价指标以外(陈春花和刘祯,2011),还需要看是否具备了科学导向的特征:是否以中国实践的重大问题为中心展开研究的安排;这一重大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逻辑是否清晰;研究在数据和方法上是否做到求真以及是否拥有具有效率的成果;研究是否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实现自身的更大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