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考的各个科目中,考试成绩起伏最大的就是数学。中考数学智力因素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也占有一定的权重。中考既是毕业考试又是升学考试,既具有学业认定功能又有选拔甄别功能。既有80%左右的基础题,又有20%左右的较大难度的综合题。基础题难度不大,却很容易失误;综合题思维难度大,得分的偶然性大。很多学生的智力因素已经定型,而非智力因素呈现出不稳定性。下面就在中考数学试题中如何调动一切非智力因素向着积极的方面转变,谈谈个人的浅显的认识。
恰当的心理定位
考生的心理状态对考试的影响很大。都说“平常心”最重要,而“平常心”来自恰当的心理定位。心理定位的恰当与否取决于对自己真正的了解,真实的成绩定位和问题定位是“知己”的关键。
成绩定位 以第一轮复习后的三次模拟考试的平均分的90%为参考值,作为中考数学成绩的基本定位。适当调低学生的心理预期,有利于学生在中考考试中的发挥,对于考试中出现的难题,以及其他意外情况,考生有了心理准备,失之坦然,得之欣慰。
问题定位 对这三次模拟考试中,自己主要得分题型的分布、主要失分题型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对于失分的原因进行剖析做到心中有底、有的放矢。
合理的解题策略
由于中考是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两考合一,中考试卷要面向全体初中毕业生,这就决定了中考试卷必须80%以上是基础题。确保基础题不失分或少失分,把更多的时间投放到最容易得分的题目上,实现在单位时间内得分的最大化。这应该是最好的解题策略。
先易后难 中考的基础题主要包括:选择题1-8小题(共32分),填空题11-13小题(共15分),解答题15-20小题(共52分),解答题21-23小题的第一小问(共16分),合计115分。占总分的77%。这些题目相对容易,应该作为第一轮解决的对象。有这些分数垫底,心中有底。有利于后边难题的突破。
合理用时 优等生在基础题的失分率应该控制在5%以内,中等生在基础题的失分率应该控制在10%以内,后进生在基础题的失分率应该控制在15%以内。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在做基础题的时间分配上有如下建议:优等生可以拿出60%左右的时间去做基础题,中等生可以拿出80%左右的时间去做基础题,后进生可以拿出90%左右的时间去做基础题。(这些数据是建立在对一般学校调研的基础上得出的,对于优质学校也应做适当调整)
良好的做题习惯
习惯有时像性格一样难以改变。如果平时教学时,经常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在中考前的模拟考试中进行强化训练,可以收到不错的效果。
控制节奏 由于刚开始考试学生比较紧张,前10分钟节奏要放慢一些。读题时节奏也要放慢,注意力要集中,务必读懂。有不懂之处重新再读。
立足笔算 在紧张的中考中,简单的运算也常常出错误,很多学生习惯于口算,口算的错误率较高,应该立足于笔算,避免出现低级错误。
适时验算 方程类的题目要养成验算的习惯。涉及实际问题的应用题,要对问题答案的合理性进行估算,以确定结果的合理性。以减少出错误的可能性。
冷静质疑 数学题目较为复杂,经常出现:相同的条件下,可能出现多种情况;某一个结果出现必须满足某种条件。不少学生缺乏冷静质疑的习惯,一旦得到一个结果,盲目乐观,结果很“愉快”地掉进陷阱。
尝试迂回 对于较难的选择题、填空题,可以采用特殊值法、排除法、测量法等解决。不采取正面进攻,而进行侧面迂回。
知难而进 当较难的解答题出现障碍时,要树立信心,同时努力使自己的心静下来,不做得分的打算,只为挑战自己,这就是所谓的平常心。既要仔细读题寻找突破口,又要大胆猜想、大胆尝试。很多的时候,考生离正确的想法只有一步之遥,只有知难而进,才能走出低谷、登高望远。
不留空白 对于没有完全攻克的难题,考生也做了整个工作的一部分,也应该把这有意义的一部分写到试卷上。有望得到一部分分数,要做到不留空白。个别学生的选择题、填空题也有空白,实在可惜。
规范的书面表达
规范、整洁、有序是数学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学生重要的数学素养,它也是性格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中考得分的重要手段。
语句完整 不少学生在考试的表述中常常语句不完整,或者是半截话,指代不清。例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时的“设”的表述不明确,“答”的环节常缺失。
书写规范 主要表现在:字母、文字及各种符号书写不规范,字体大小不合理,解答题没有布局的意识。
作图规范 不少学生作图用手画,不用工具,作图痕迹不完整。例如:画数轴时,三要素不全。
过程完整 主要表现在:不少学生表达的时候,前后语句没有因果关系;整体思路混乱;过程结束了,发现部分条件还没有用;没有看清题目,部分问题没有回答。
调动一切因素让中考考分最大化,的确有功利化的色彩。但是,让学生追求完美的数学、做最好的自己,也应该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之一。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程集镇中心学校)
恰当的心理定位
考生的心理状态对考试的影响很大。都说“平常心”最重要,而“平常心”来自恰当的心理定位。心理定位的恰当与否取决于对自己真正的了解,真实的成绩定位和问题定位是“知己”的关键。
成绩定位 以第一轮复习后的三次模拟考试的平均分的90%为参考值,作为中考数学成绩的基本定位。适当调低学生的心理预期,有利于学生在中考考试中的发挥,对于考试中出现的难题,以及其他意外情况,考生有了心理准备,失之坦然,得之欣慰。
问题定位 对这三次模拟考试中,自己主要得分题型的分布、主要失分题型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对于失分的原因进行剖析做到心中有底、有的放矢。
合理的解题策略
由于中考是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两考合一,中考试卷要面向全体初中毕业生,这就决定了中考试卷必须80%以上是基础题。确保基础题不失分或少失分,把更多的时间投放到最容易得分的题目上,实现在单位时间内得分的最大化。这应该是最好的解题策略。
先易后难 中考的基础题主要包括:选择题1-8小题(共32分),填空题11-13小题(共15分),解答题15-20小题(共52分),解答题21-23小题的第一小问(共16分),合计115分。占总分的77%。这些题目相对容易,应该作为第一轮解决的对象。有这些分数垫底,心中有底。有利于后边难题的突破。
合理用时 优等生在基础题的失分率应该控制在5%以内,中等生在基础题的失分率应该控制在10%以内,后进生在基础题的失分率应该控制在15%以内。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在做基础题的时间分配上有如下建议:优等生可以拿出60%左右的时间去做基础题,中等生可以拿出80%左右的时间去做基础题,后进生可以拿出90%左右的时间去做基础题。(这些数据是建立在对一般学校调研的基础上得出的,对于优质学校也应做适当调整)
良好的做题习惯
习惯有时像性格一样难以改变。如果平时教学时,经常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在中考前的模拟考试中进行强化训练,可以收到不错的效果。
控制节奏 由于刚开始考试学生比较紧张,前10分钟节奏要放慢一些。读题时节奏也要放慢,注意力要集中,务必读懂。有不懂之处重新再读。
立足笔算 在紧张的中考中,简单的运算也常常出错误,很多学生习惯于口算,口算的错误率较高,应该立足于笔算,避免出现低级错误。
适时验算 方程类的题目要养成验算的习惯。涉及实际问题的应用题,要对问题答案的合理性进行估算,以确定结果的合理性。以减少出错误的可能性。
冷静质疑 数学题目较为复杂,经常出现:相同的条件下,可能出现多种情况;某一个结果出现必须满足某种条件。不少学生缺乏冷静质疑的习惯,一旦得到一个结果,盲目乐观,结果很“愉快”地掉进陷阱。
尝试迂回 对于较难的选择题、填空题,可以采用特殊值法、排除法、测量法等解决。不采取正面进攻,而进行侧面迂回。
知难而进 当较难的解答题出现障碍时,要树立信心,同时努力使自己的心静下来,不做得分的打算,只为挑战自己,这就是所谓的平常心。既要仔细读题寻找突破口,又要大胆猜想、大胆尝试。很多的时候,考生离正确的想法只有一步之遥,只有知难而进,才能走出低谷、登高望远。
不留空白 对于没有完全攻克的难题,考生也做了整个工作的一部分,也应该把这有意义的一部分写到试卷上。有望得到一部分分数,要做到不留空白。个别学生的选择题、填空题也有空白,实在可惜。
规范的书面表达
规范、整洁、有序是数学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学生重要的数学素养,它也是性格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中考得分的重要手段。
语句完整 不少学生在考试的表述中常常语句不完整,或者是半截话,指代不清。例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时的“设”的表述不明确,“答”的环节常缺失。
书写规范 主要表现在:字母、文字及各种符号书写不规范,字体大小不合理,解答题没有布局的意识。
作图规范 不少学生作图用手画,不用工具,作图痕迹不完整。例如:画数轴时,三要素不全。
过程完整 主要表现在:不少学生表达的时候,前后语句没有因果关系;整体思路混乱;过程结束了,发现部分条件还没有用;没有看清题目,部分问题没有回答。
调动一切因素让中考考分最大化,的确有功利化的色彩。但是,让学生追求完美的数学、做最好的自己,也应该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之一。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程集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