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为重” 创造第一

来源 :企业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xiaomei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座落在祖国北疆松嫩平原重镇齐齐哈尔市的中央企业——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通过“软实力”的培育,推动了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不仅为国家提供了百万余吨的机器产品、填补了300多项工业产品技术空白、开发研制了240余项新产品、创造了无数项“中国第一”、打造了著名的“一重”品牌,而且为社会提供了以“一重精神”为代表的宝贵的精神文化产品。
  前些日子,记者来到了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专访了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赵立新。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一重”)其前身为第一重型机器厂,是我国“一五”计划中的156项重大建设项目之一。始建于1956年,1960年全面投产。1993年经国家批准以第一重型机器厂为核心企业组建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1995年起实行国家计划单列,1999年被确定为中央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是我国最大的以生产轧钢、冶金、锻压、矿山、电站、石化、军工等高科技重型设备为主体的机械装备制造企业,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国宝”。我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就诞生在这里。建厂50多年为国家建设提供了百余万吨产品,许多产品出口日本、美国、法国、巴基斯坦等国家,同时,一重还为宝钢、葛州坝、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等重点工程提供了大量设备。先后与西马克、三菱重工、日立造船、通用电器、P&H矿山设备P&H、法马通FRAMATOMEANP、克鲁索、奥钢联、台尔尼、斗山重工等国际知名公司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中国一重是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是公认的我国民族工业的支柱和骨干企业。
  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胡耀邦、江泽民、李鹏、胡锦涛、贾庆林、李长春、罗干等先后到一重视察工作,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抓文化促发展
  
  当记者谈起抓文化促发展的话题时,赵书记感慨万千。
  他说,这个当年由毛泽东主席亲自选址的重型机械大企业,无论是建厂初期的“艰苦创业、奉献祖国”的精神,还是上世纪60年代初期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为祖国争光,为中华民族争气”的精神;无论是70年代末的“说了算,定了干,干就干好,取信于民”的一重厂风,还是80年代末形成的“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一重精神”;无论是90年代末提出的“我们是一重”的经营理念,还是目前确立的“以一为重”的经营理念和“创造第一”的企业精神,都反映着这样一个事实:一重、一重人、一重精神相依存,共命运,求发展。
  赵书记说,近几年来我们公司首先抓了制度文化建设工作。如: 2004年制定了《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2005年制定了《中国一重企业文化三年发展规划》,确立了新的“标志”,编印了《集团公司视觉识别系统管理手册》。2006年全面导入CI,发布了理念体系和行为规范,编印了《企业文化手册》,系统地整合和完善了核心理念指导下的企业文化支撑体系,形成了以核心理念为主线的系统管理体系。
  其次,结合公司实际,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加以推动。2006年,集团公司开展了“企业文化推进年”活动,全面实施了“13411”工程。即:突出“一个核心”,做到“三个统一”,抓住“四个重点”,形成“一个体系”,实现“一个目标”。“一个核心”就是突出了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三个统一”就是统一和规范了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企业理念识别系统、以企业标识为核心的视觉识别系统、以职工形象为核心的行为识别系统,全面导入了CI。“四个重点”就是重点在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四个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一个体系”就是年内初步构建了时代特色浓、个性特色强、符合企业实际、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特色文化体系。“一个目标”就是形成了强势企业文化,锻造了企业竞争优势,塑造了良好企业形象,促进了企业持续发展。
  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经济的发展。目前,中国一重集团公司已初步构建新型的企业文化体系,初步实现了集团公司形象建设、环境建设、制度建设、行为准则和价值观的统一规范,营造出了积极进取、崇尚创新、职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空前高涨的文化氛围,集团公司产值连年攀升。商品产值由16亿元、22亿元到33亿元、66亿元,一年一个新台阶,一年一个新气象,经济效益大增。中国一重的企业形象和品牌明显提升。建厂50多年来,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如125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1150毫米粗轧机、30000吨模锻压力机等重大技术装备,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亚临界机组转子、汽轮机缸体、护环等铸锻件产品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1780冷连轧机的诞生标志着一重冷轧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全面实施企业文化工程
  
  赵书记说,下一步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主要是开展“企业文化发展年”活动,全面实施“1234”工程。也就是围绕“一个目标”,抓好“两个推进”,做到“三个延伸”,实现“四个提升”。
  “一个目标”——打造文化管理企业运行机制。
  “两个推进”——继续推进“三个统一”和“四个重点”。即统一和规范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企业理念识别系统、以企业标识为核心的视觉识别系统、以职工形象为核心的行为识别系统;重点在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四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三个延伸”——从感性文化向理性文化延伸、从无形文化向有形资源延伸、从管理文化向文化管理延伸。
  “四个提升”——不断提升企业的执行力、竞争力、凝聚力和形象力。
  总体目标:就是企业核心理念在企业内部的认知和认同程度达到90%以上,职工行为的规范工作初见成效。
  系统地整合和完善核心理念指导下企业文化支撑体系,坚持以集团公司的核心理念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着眼点和落脚点,形成以核心理念为主线的系统管理体系。具有一重集团特色的企业理念深入人心,职工对企业理念达到熟知、熟记等程度,并在具体行动中自觉实践。公司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企业标识和品牌形象在集团公司内部和行业内部认知程度达到100%;用户的认知程度达到100%。职工对公司的企业形象标准、职工形象标准等,能够做到熟知,自觉行动,而且遵守行为规范自觉程度达到100%。企业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达到规范化、程序化和个性化。打造文化管理运行机制,形成强势企业文化。
  围绕这一总体目标,公司具体要抓好这样几项工作:举办集团公司企业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规划集团公司厂区,规范宣传标语;编辑出刊《中国一重文化》四期;研究制定《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完善集团公司《视觉识别系统管理手册》。
  
  狠抓企业文化建设保证措施
  
  谈到保证措施,赵书记如数家珍地说,主要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
  一是坚持总体上抓体系,推进中按步骤,实施中做到精炼、实用、有效,配合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整体向前推进。
  二是抓好企业文化知识的培训。组织编写有关“宣传提纲”、“知识讲座”类宣传材料,利用《中国一重报》、《中国一重文化》、举办培训班等方式进行宣传和培训。
  三是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领导体制,完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机构,进一步明确负责人。
  四是集团公司及各分公司主要领导者同为企业文化建设第一责任人,共同负责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划、设计和组织。使党政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形成合力,在加强企业管理上达成共识;党政工团各部门按照两个文明建设中所担负的责任,遵循以人为本,实现管人、管物、管事一体文化建设的格局;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宣传教育,形成全公司共识,变成全体职工的自觉行动。
  五是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形成闭环管理。企业文化部重点列出制度文化建设的管理标准、工作标准、考核标准,明确企业文化建设各项内容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使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工作一样也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之中。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经营者业绩考核体系,定期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进行考评和奖惩,考核结果与经济责任制挂钩。
  (责任编辑:罗志荣)
其他文献
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关键在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始终坚持“做我所说,说我所做”,达到“知行统一”的境界。兴隆台采油厂党委贯彻公司党委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积极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立足于传统与现实相联系、认识与行动相统一、物质形态与意识形态相融合,以38年艰苦创业的历程为土壤,以员工的认同行动为根系,以说到做到的丰富实践为主干,以衍生的企业多元文化为枝叶,构建了知行统一的企业文化体系,为
期刊
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是中央和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国重要的板材生产基地。武钢与鄂钢、柳钢、昆钢实施联合重组后,已成为生产规模近3000万吨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多年来,武钢坚持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企业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在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兼容中外优秀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企业文化建设战略,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促进发展为宗旨
期刊
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射击队勇夺5枚金牌,不仅书写了连续三届领跑奥运射击排行榜的传奇,而且创下中国射击队在一届奥运会上夺金的最高纪录。喜讯传来,人们无不为中国射击队的出色表现拍手称快;喜讯传来,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上下感到无比自豪:中国射击队的骄人战绩,有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的辛勤耕耘、出色服务。  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主动请缨 科技奥运显风采    中国射击队是一支英雄的团队。比赛场上,射
期刊
2007年,广东移动公司围绕集团公司“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和“从优秀到卓越”的新跨越战略,深入推进“活力100”卓越班组管理工程,以卓越班组建设为切入点,促进集团公司铸造卓越组织和团队的愿景落地,进而推进广东公司从优秀到卓越的根本性跨越,因而形成了《基于战略与文化管理落地的基层班组管理模式》的管理成果。    应势而为的选择    开展“活力100”卓越班组建设,是集团企业文化和战略管
期刊
创新是一个企业进步、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徐斌总经理在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2008年工作会议报告中也一再强调:“必须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在新的历史
期刊
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我国企业终于从非理性增长状态中提炼出来了企业发展中的两个核心要素,即代表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发展战略与企业文化。但是,意识到了企业经营管理核心的两个“法宝”,并不意味着企业就能够驾驭好管理中的这两驾马车。其中,两者的关系问题就是企业高层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企业战略发展的实践中,对于确立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关系的问题,一直就存在分歧,是企业战略决定企业文化还是企业文化引
期刊
韩宁宁,北京人,硕士学历。北京华亿百鑫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从事书法艺术30年,1987年加入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北京市书法家篆刻协会,1992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现为北京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  书家笔下的《刘墉论书绝句》是最新代表作之一。我反复观赏她倾情书写的这幅作品,开篇三个字,起笔平正,结体紧凑,约有映带,形态端庄;在书写过程中,随情感意趣打开心扉,在保持用笔劲健的同时,接下来的两个字,行笔爽
期刊
如何使国有企业老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真正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好、做活,做到老干部的心坎上,这就要求老干部工作者必须具备应有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    为什么要提高国有企业  老干部工作者的素质    首先是形势的需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从讲大局的高度,从贯彻“
期刊
中建,作为共和国最早一支建筑施工劲旅,50多年的风雨历程,不仅奉献给祖国无数精美的建筑和厂房,而且铸造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企业精神,这是50多年铸就的企业之魂,是全体员工宝贵的精神财富。跨入新世纪后,企业顺应时代潮流,将中建的企业精神凝炼为“追求卓越、永不服输”,这是对企业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是企业50多年来形成的企业精神的延续。所以,企业文化建设要在保持连续性的前提下强调发展,在坚持继承的
期刊
尹洁艺术简介  尹洁,1943年生,重庆市人,1965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师承苏保桢、李际科、郭克等教授,擅长花鸟、人物画。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和美术编辑工作。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三峡画院副院长,重庆市渝中区美协副主席,重庆市职工美协秘书长。  作品《开发大西南》、《果露凝得》、《陈然》、《山妹子》分别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第三届全国年画展、第二届中国体育美展等国家级大展并获奖。  作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