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课堂引入”,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利用一定的教学手段,以不同的方式引入新课的一种教学行为。课堂引入如同一场电影的序幕,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可以说一个精彩的课堂引入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之一。如何巧妙地设计课堂的引入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笔者现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和积累,谈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入的艺术。
一、引入的原则
1.简洁性。
引入的时间不应过长,一般3—5分钟即可,否则会使重要的教学内容没有足够的时间落实。同时教师还应以最简单而又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和思考的方式引入。
2.趣味性。
巴班斯基认为“趣味性可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积极化”。课堂引入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所要学的内容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所以设计引入时必须要遵循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动机的理念。
二、引入的方法
课堂引入有多种方法,但无定法。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实验引入法。
实验引入是指教师利用化学实验引入新课。实验中出现的有趣现象,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
北京十二中的赵虹华老师在一次全国优质课中讲授“原电池”这节课时用的是橘子电池作为引入。
【实验1】把两根电极插入同一瓣橘子中,接上电流表,观察是否有电流。
【实验2】把两根电极插入不同的两瓣橘子(两瓣分离),观察是否有电流。
【实验3】把两根电极插入不同的两瓣橘子,再用一根吸管(内有KCl溶液与琼脂)把两瓣橘子连起来,观察是否有电流。
【实验4】把两根电极插入不同的两瓣橘子(两瓣橘子紧贴),观察是否有电流。
这样的实验引入真是令人拍案叫绝。试想学生在这样新颖的情境中,怎能不有思有悟呢?
2.化学史引入法。
化学史引入法就是利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引入新课的一种方法。通过史实让学生对将要学到的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如在讲“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时,引入可以这样设计:“1908年德
国化学家弗雷兹·哈伯在简陋的实验室里首次用N2和H2合成了NH3,后来哈伯和他的合作者又研制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系统合成氨气,人们称该过程为合成氨工艺或哈伯工艺。合成氨工艺成为人工固氮最重要的途径,用该工艺制造的氮肥使全球数以亿计的人免于饥饿,哈伯因此而获得1918年的诺贝尔奖。那么氨气有哪些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氨气的性质。”这样的引入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课堂效率自然也就高了。
3.直观教具引入法。
直观教具引入法就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手段的一种引课方式。如在讲授“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时,可先播放视频:原子弹的爆炸、钟乳石的形成、工业合成氨的探索等,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竟然如此悬殊,同时认识到反应速率是可以改变的,等等。学生带着诸多思考进入新课的学习,效果当然会更好。
4.设疑引入法。
设疑引入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的一种引课方法,该方法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困惑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例如在讲授“金属钠”这节时,可以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俗话说“水火不容”,那么能用水来点火吗?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很惊讶,于是老师做了一个“滴水生火”的实验。
【实验】切取一粒黄豆粒大小的钠块(擦干煤油),放在酒精灯的灯芯里,用胶头滴管在钠块上滴2—3滴水,观察实验现象。
酒精灯被点燃后,学生既惊奇又兴奋,都急于想知道为什么?教师顺势利导,“你们学完这节课就能解开谜底了。”成功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5.复习引入法。
复习引入法是指教师通过复习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从而开始新课的一种引入方法,这样的引入便于学生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有利于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如在讲授SO2的性质这节课时,教师一开始就让学生回顾酸性氧化物CO2的性质。随后,教师顺势提示学生SO2也是酸性氧化物,其性质可能有哪些呢?从而引入新课。学生在已知CO2的性质基础上更容易理解和掌握SO2的性质。
课堂引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直接引入法、分组讨论引入法、习题引入法等,可以单独使用其中一种,也可以多种方法综合使用。总之,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重科学灵活地运用各种不同的引入方式,精心设计课堂引入。
一、引入的原则
1.简洁性。
引入的时间不应过长,一般3—5分钟即可,否则会使重要的教学内容没有足够的时间落实。同时教师还应以最简单而又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和思考的方式引入。
2.趣味性。
巴班斯基认为“趣味性可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积极化”。课堂引入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所要学的内容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所以设计引入时必须要遵循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动机的理念。
二、引入的方法
课堂引入有多种方法,但无定法。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实验引入法。
实验引入是指教师利用化学实验引入新课。实验中出现的有趣现象,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
北京十二中的赵虹华老师在一次全国优质课中讲授“原电池”这节课时用的是橘子电池作为引入。
【实验1】把两根电极插入同一瓣橘子中,接上电流表,观察是否有电流。
【实验2】把两根电极插入不同的两瓣橘子(两瓣分离),观察是否有电流。
【实验3】把两根电极插入不同的两瓣橘子,再用一根吸管(内有KCl溶液与琼脂)把两瓣橘子连起来,观察是否有电流。
【实验4】把两根电极插入不同的两瓣橘子(两瓣橘子紧贴),观察是否有电流。
这样的实验引入真是令人拍案叫绝。试想学生在这样新颖的情境中,怎能不有思有悟呢?
2.化学史引入法。
化学史引入法就是利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引入新课的一种方法。通过史实让学生对将要学到的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如在讲“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时,引入可以这样设计:“1908年德
国化学家弗雷兹·哈伯在简陋的实验室里首次用N2和H2合成了NH3,后来哈伯和他的合作者又研制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系统合成氨气,人们称该过程为合成氨工艺或哈伯工艺。合成氨工艺成为人工固氮最重要的途径,用该工艺制造的氮肥使全球数以亿计的人免于饥饿,哈伯因此而获得1918年的诺贝尔奖。那么氨气有哪些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氨气的性质。”这样的引入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课堂效率自然也就高了。
3.直观教具引入法。
直观教具引入法就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手段的一种引课方式。如在讲授“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时,可先播放视频:原子弹的爆炸、钟乳石的形成、工业合成氨的探索等,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竟然如此悬殊,同时认识到反应速率是可以改变的,等等。学生带着诸多思考进入新课的学习,效果当然会更好。
4.设疑引入法。
设疑引入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的一种引课方法,该方法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困惑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例如在讲授“金属钠”这节时,可以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俗话说“水火不容”,那么能用水来点火吗?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很惊讶,于是老师做了一个“滴水生火”的实验。
【实验】切取一粒黄豆粒大小的钠块(擦干煤油),放在酒精灯的灯芯里,用胶头滴管在钠块上滴2—3滴水,观察实验现象。
酒精灯被点燃后,学生既惊奇又兴奋,都急于想知道为什么?教师顺势利导,“你们学完这节课就能解开谜底了。”成功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5.复习引入法。
复习引入法是指教师通过复习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从而开始新课的一种引入方法,这样的引入便于学生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有利于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如在讲授SO2的性质这节课时,教师一开始就让学生回顾酸性氧化物CO2的性质。随后,教师顺势提示学生SO2也是酸性氧化物,其性质可能有哪些呢?从而引入新课。学生在已知CO2的性质基础上更容易理解和掌握SO2的性质。
课堂引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直接引入法、分组讨论引入法、习题引入法等,可以单独使用其中一种,也可以多种方法综合使用。总之,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重科学灵活地运用各种不同的引入方式,精心设计课堂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