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引入 成功的基石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k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课堂引入”,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利用一定的教学手段,以不同的方式引入新课的一种教学行为。课堂引入如同一场电影的序幕,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可以说一个精彩的课堂引入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之一。如何巧妙地设计课堂的引入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笔者现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和积累,谈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入的艺术。
  一、引入的原则
  1.简洁性。
  引入的时间不应过长,一般3—5分钟即可,否则会使重要的教学内容没有足够的时间落实。同时教师还应以最简单而又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和思考的方式引入。
  2.趣味性。
  巴班斯基认为“趣味性可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积极化”。课堂引入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所要学的内容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所以设计引入时必须要遵循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动机的理念。
  二、引入的方法
  课堂引入有多种方法,但无定法。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实验引入法。
  实验引入是指教师利用化学实验引入新课。实验中出现的有趣现象,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
  北京十二中的赵虹华老师在一次全国优质课中讲授“原电池”这节课时用的是橘子电池作为引入。
  【实验1】把两根电极插入同一瓣橘子中,接上电流表,观察是否有电流。
  【实验2】把两根电极插入不同的两瓣橘子(两瓣分离),观察是否有电流。
  【实验3】把两根电极插入不同的两瓣橘子,再用一根吸管(内有KCl溶液与琼脂)把两瓣橘子连起来,观察是否有电流。
  【实验4】把两根电极插入不同的两瓣橘子(两瓣橘子紧贴),观察是否有电流。
  这样的实验引入真是令人拍案叫绝。试想学生在这样新颖的情境中,怎能不有思有悟呢?
  2.化学史引入法。
  化学史引入法就是利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引入新课的一种方法。通过史实让学生对将要学到的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如在讲“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时,引入可以这样设计:“1908年德
  国化学家弗雷兹·哈伯在简陋的实验室里首次用N2和H2合成了NH3,后来哈伯和他的合作者又研制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系统合成氨气,人们称该过程为合成氨工艺或哈伯工艺。合成氨工艺成为人工固氮最重要的途径,用该工艺制造的氮肥使全球数以亿计的人免于饥饿,哈伯因此而获得1918年的诺贝尔奖。那么氨气有哪些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氨气的性质。”这样的引入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课堂效率自然也就高了。
  3.直观教具引入法。
  直观教具引入法就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手段的一种引课方式。如在讲授“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时,可先播放视频:原子弹的爆炸、钟乳石的形成、工业合成氨的探索等,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竟然如此悬殊,同时认识到反应速率是可以改变的,等等。学生带着诸多思考进入新课的学习,效果当然会更好。
  4.设疑引入法。
  设疑引入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的一种引课方法,该方法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困惑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例如在讲授“金属钠”这节时,可以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俗话说“水火不容”,那么能用水来点火吗?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很惊讶,于是老师做了一个“滴水生火”的实验。
  【实验】切取一粒黄豆粒大小的钠块(擦干煤油),放在酒精灯的灯芯里,用胶头滴管在钠块上滴2—3滴水,观察实验现象。
  酒精灯被点燃后,学生既惊奇又兴奋,都急于想知道为什么?教师顺势利导,“你们学完这节课就能解开谜底了。”成功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5.复习引入法。
  复习引入法是指教师通过复习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从而开始新课的一种引入方法,这样的引入便于学生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有利于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如在讲授SO2的性质这节课时,教师一开始就让学生回顾酸性氧化物CO2的性质。随后,教师顺势提示学生SO2也是酸性氧化物,其性质可能有哪些呢?从而引入新课。学生在已知CO2的性质基础上更容易理解和掌握SO2的性质。
  课堂引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直接引入法、分组讨论引入法、习题引入法等,可以单独使用其中一种,也可以多种方法综合使用。总之,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重科学灵活地运用各种不同的引入方式,精心设计课堂引入。
其他文献
在以往的物理教学课堂上,教师发挥着一种重要的导师作用。因为物理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严谨性,学生物理知识储备量不够的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中,必须重新设定课程主体的角色。物理这一门学科给人的传统印象就是枯燥的,深奥的,严谨的。有些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会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在进入初二以后,许多学生反映物理这门课比较难学,不好理解,做题的时候往往不知道自己
前言:伴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界关注的一个焦点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初中物理学科而言,其本身依赖于实验而存在,而信息技术的存在为实验教学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从而最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优化和整合,这也终将成为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  一、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  从本质和定义上来看,物理学科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长久以来,物理学科同其它许多学科一样,在高考指挥棒下所开展的教学活动都局限于“应试教育”模式之下,再加上物理学科本身的学科特性以及中学教学条件的限制,使得高考物理中对于知识难度和深度的要求非常突出。在这种背景之下,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加深知识难度、培养解题技巧等方面来,反而忽视了物理学科更为重要的任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现代化人才应当具有的基本素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是学生熟悉的内容,因此学生容易忽视本节课的重要性。教材上只有一个教师演示实验,那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一、奇思妙想——引发思考,燃起兴趣燃烧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学生都十分熟悉。教师提问:燃烧有哪些现象呢?学生能描述出燃烧有发光、放热、反应剧烈等现象。“水中生火”这个演示实验与生活中常见的燃
我们的生物课堂甚至是优秀课评比课堂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虎头蛇尾”的现象:导入新课往往别具匠心、扣人心弦,而结课时,若发现时间紧张,则只言片语,草草收场;若发现时间充裕,则生拉硬扯,平淡收场;更有甚者根本没有结课环节,其结果大大影响了教学结构的完整性和艺术效果。那么,如何做好结课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高中生物课堂的几种结课类型。一、终结升华类1.梳理归纳法。即结课时通过简明扼要的文字、表格、图
本人于2013年12月参加了在南京举行的全国目标教学优质课评比,所执教的《质量》一课喜获全国一等奖。整个备课过程经历了6节打磨课。在不断打磨和研讨的过程中,感悟很多。最深的一点是,只要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充分相信学生,便能大大提高课堂实效。本人的几点体会如下。  一、适当分组,让学生能力互补  心理学和教育学都表明,好的同伴关系,可以为学生提供互相学习、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机会。在《质量》这节课的教
一、主题与背景本学年我参加了南京市伯乐中学的校本教研活动——关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活动中葛雅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题为《水的组成》的实验探究课。在这节课的准备、上课、研训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的学生身上潜藏着巨大的能量和难以预测的智慧,正等待着我们用知识去唤醒和开发。下面把我对这节实验探究课的一些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二、情景描述【教学片段1】课前教师布置了预习学案,以课前自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过去,我们在实验教学中不太注意实验的真实性和探究性,尽做些验证性实验,有时是为了实验而实验,当实验效果不明显时,教师牵强地解释;当实验数据误差较大时,人为地修正,这样不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实验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物理教学不只是让学生积累现成知识,还要充分运用认知过程来感知现象、分析问题、处理信息,使学生从被动接受
所谓“贵生”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教师与学生的发展,关注教师与学生自然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延伸.重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一种让学生学会做人,多锻炼起健康的体魄以及乐于学习的积极的思维态度.在应试教育体制之下,学生一点点地演变成了做题的机器,尤其是数学科目上,学生更是成了一种体制的牺牲品.这种体制里,一直贯彻的“满堂灌”、“疲劳战术”、“题海战术”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并开始产生了消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为实现新课改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参与、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交流和互动,是中学生的天性,喜欢好奇、探索和发现,是中学生的内在特征,因此,为了使高中物理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必须科学设计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让更多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