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贴近生活:谈作文教学的生活化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世界著名诗人歌德也曾说:“世界是那样的广阔丰富,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我的全部诗都是应景即兴诗,来自现实生活中……”绚丽多彩的生活正是孩子们浓厚的兴趣所在。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引导学生的作文回归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并表达得合乎规范。
  
  一、丰富积累——为有源头活水来
  
  1. 给学生一片读书的绿荫,储备语汇
  叶老在《语文教育书简》中指出:“写文章是运用语言来写的,因而语言方面也须下工夫。”每一篇课文中总有新词新语出现,句式也不尽相同。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体会、认识课文中语言表达的规律、知识、感情,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段记在读写笔记上,并熟读成诵,融会贯通。在课余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博采众长,及时利用早读、班队会等活动引导学生把自己从生活、电视、报纸中看到的、听到的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如介绍家乡的特产、旅游胜地、路上见闻……既增长见识,又创造机会运用语言,使学生的储备量日渐丰盈,以达到随心所欲运用的地步,写起文章来就得心应手。
  2. 还孩子一个丰富的生活天地,积累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写作文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奥妙无穷的大自然和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但小学生有意注意还处在萌芽阶段,往往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生活中的一些亮点会如流水般悄悄溜走。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及时捕捉生活中的亮点,要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陶冶他们的性情,净化他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情感。引导学生用眼睛“摄像”,鼓励学生去摸一摸春天的树叶,感受生命的轻柔;摸一摸爬行的蚯蚓,让他们去感受生命的灵动;鼓励学生去闻一闻花的芳香、泥土的清新、阳光的味道。引导学生学会用心灵感悟,感悟生活中的是与非,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从中发现生活之美,体验生活之快乐,感受生活之味,为习作积累素材。另外,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尽情游戏。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言可议,大脑中就会有源源不断地涌出写作“活水”。
  
  二、长期练习——百花齐放才有春
  
  1. 天天日记伴我行
  生活是色彩斑斓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又是各不相同的。提倡学生写生记日记,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注意生活积累,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爱写什么就写什么。一方面培养学生养成勤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好习惯;另一方面,通过生活写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释放自己真实的情感。一个学期下来,有的孩子竟然足足写下了三本学生日记。我还给学生备了作文集《心言纸语》集,专门收录孩子生活中的一些真实事情和真心感受,培养学生“说真话,吐真情”的习惯。同样,在评作文方面也引领孩子在真情实感方面评改自己或他人的文章。
  2. 自由写作我最爱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因而学生能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以“新颖”为前提,去描绘那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的自然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如《负荆请罪》这篇课文,采用“小话剧”的形式讲了历史上的一个经典故事。学生通过认真研读课文、揣摩话剧特点的学习,也想来尝试写一写成语剧本。于是,我就应学生之需求,出示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让学生写作,并给予指导。在这个训练中,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取其中一类,尽情发挥,既可写故事,又可写记叙文,还可写小话剧。兴由趣起,文由趣生,写作中学生不必再顾左顾右,任由思绪放飞,任由情致酣畅。这样的作文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激活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学生毫无顾忌地写作,无拘无束地表达,实现了心手的同步律动,心中的遐思变成了纸上的舞蹈。
  
  三、悉心指导——巧把金针度与人
  
  1. 提倡开放式指导
  周一贯老师认为:“新的作文教学理念更多地关注着习作者的生命状态和精神自由。这样的作文也就不仅仅关注写作知识和技巧,而是更多地追寻着一种儿童精神。”任何一篇优秀习作都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有机统一体,因此,在“追寻儿童精神”的前提下“关注写作知识和技巧”是有必要的。比如“湖水很绿”和“湖水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两句同是写湖水绿的话,很明显后一句要比前一句写得生动、具体、形象。所以,写作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或其他写作手法将句子写生动、具体,给人以美感。光有美的句子而没有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的段落层次同样不美。一段到底的文章不美,段落太多、条理不清、详略不分的文章也不美。只有段落适中,而且一个段落能反映一个完整的意思,长短适当、不残缺、不杂糅的文章才能给人整体的美。这就是写作要指导学生注意谋篇布局,这样有助于把作文写得更严谨、更完美。当然,我们应该摒弃“范文讲解式”的作前指导,因为那样只会使学生人云亦云,缺少创意。在教学中,我们不妨尝试“作后指导”,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待学生写好初稿后,教师再进行评改指导,而后学生改写或重写。这样,既能矫正一些问题,又不至于千“文”一面,抑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的指导要突出引导性。社会的多元化也使学生习作呈现多元化,有些学生一味追求“怪味作文”,一些想象作文不是奇思妙想而是胡思乱想,有的不顾语言规范约束盲目“标新立异”,这就应该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将学生的作文引导到“健康”“绿色”上来。
  2. 修改评价的指导
  作文的内容写得好不好,文章的思想美不美,三分在写七分在改。可见,对学生作文的评价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可以师评、自评、学生互评,甚至家长评。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写作技能和借鉴能力,修改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取长补短。如《最美的人》一文,由于选材的角度不同,学生们写出的人物也不同,反映出来的思想感情也不一样。有反映助人为乐的美,有反映勤奋努力的美,有反映无私奉献的美……多种多样的美不可能通过一个学生的作品来反映,但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修改,小组交流,让同学们欣赏并受到感染。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修改、评价,不但纠正了文章中出现的标点、词句、段落详略、条理等方面的语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使学生的思想受到了多方面的教育。
  作文即做人,生活的空间有多大,作文的领域就有多大。我们要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让孩子用眼去观察生活,用心去感悟生活,让他们在阅读和生活中汲取养料,在教师精妙的点拨中获得智慧,在多元的训练中提高技能,使作文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一方绿洲。
  (溧阳市南渡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关键词〕 物理教学;兴趣;观念;生活;课堂氛围;问题;实验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6—0035—01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课改的关键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物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关键词〕 校本教研;活动主题;策  划;理论学习;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21—0017—01  新课程实施以来,各校都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制度,但不少学校的校本教研存在着形式化问题——教师被动参与,活动缺乏实效。怎样才能防止校本教研流于形式,使教研工作成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助推器、加油站呢?下面是我校
美术作品欣赏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美术知识、审美能力都非常有限,要上好美术欣赏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准确把握美术作品的美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对于要欣赏的美术作品一定要把握好作品的美点,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所侧重的美点各不相同。有的作品须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应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应侧重于造型材
〔关键词〕 学校管理;学风建设;文化环境;师德;竞争;  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0—0020—01  学风是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和认识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如何加强学风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进而达到教学目的,笔者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加强学校管理
九年级化学基本概念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概念多而抽象,学生领会和完整掌握这些概念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它却是学生学习化学入门的关键。如何有效地向学生传授这些概念呢?    一、 用实验搭起学生形成概念的桥梁    九年级化学绪言部分的演示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和形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好例子。如水的沸腾,引导学生观察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再冷凝成液态,师生总结出变化特点,仅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