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语文教学面对的是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儿童,视域宽广、见闻丰富且快速更新,这是他们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儿童的特点。因此,语文教学必将迎来自己的“课程时代”,实施开放性教学。
一、 从《语文课程标准》中把握“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研读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不难发现其中反复传递着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讯息。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标”精神,并加以贯彻落实。
1. 时代变革的需求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向语文教学提出了“开放性”的要求。
2. 语文教育的特质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3. 学生主体的学习方式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与确认,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打破对学生思维的桎梏、对学生个性的压抑,使得教学过程由封闭走向开放。
4. 语文课程的建设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站在课程的高度,只有开放性语文教学,才能更加适切学生发展的根本需求。
二、 在语文课程建设中落实“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课程是有目标有计划的,但又是有生成有变化的;它是有组织有指导的,但更是有体验有发现的,过程性、开放性是它的基本特征。基于这样的课程理念,我热心倡导实施开放性的语文教学,即语文教学向不同的学科开放,向儿童的生活开放,向儿童的心灵开放……
1. 注重课程统整,向不同学科开放。注重课程统整,向不同学科开放,实现科际互动,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可以为语文教学营造一个丰富而立体的学习场域,提供一个有力的支撑。
(1) 兴趣融合,扩张语文亲和力。语文教学应该是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触摸得到,可以沉浸其中,并享受无限乐趣的大众曲调。我们可以把语文教学向学生的兴趣爱好开放,把他们对兴趣爱好的热情迁移到语文学习中来。比如,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课,不必硬性规定学生的阅读书目,而是让不同兴趣阅读书籍不同的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利用差异性资源,拓宽每一个学生的视野。喜欢历史的,不妨介绍一位历史人物;喜欢艺术的,不妨介绍一位艺术人物;……这样的兴趣融合,有利于扩张语文的亲和力,使她和学生贴得更近。
(2) 艺术渲染,激活语文表现力。情境教学,是语文教学最常用的策略。它通过画面再现、音乐渲染等众多手段,营造一个有益于语文学习的生动而开放的情境,激活语文的表现力,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比如,教学《去年的树》这个童话故事时,我就采用了“类绘本”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字并想象画面,再运用音乐渲染感情朗读,学生入情入境,充分体会到“失去的痛”。
(3) 媒体活用,赋予语文生命力。教师和学生是语文课程共同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在现代技术支撑下,活用媒体可以赋予语文全新的生命力。比如,我在六年级汇总复习语文知识的时候,为了避免死记硬背,就活用了媒体,和学生
一、 从《语文课程标准》中把握“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研读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不难发现其中反复传递着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讯息。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标”精神,并加以贯彻落实。
1. 时代变革的需求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向语文教学提出了“开放性”的要求。
2. 语文教育的特质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3. 学生主体的学习方式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与确认,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打破对学生思维的桎梏、对学生个性的压抑,使得教学过程由封闭走向开放。
4. 语文课程的建设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站在课程的高度,只有开放性语文教学,才能更加适切学生发展的根本需求。
二、 在语文课程建设中落实“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课程是有目标有计划的,但又是有生成有变化的;它是有组织有指导的,但更是有体验有发现的,过程性、开放性是它的基本特征。基于这样的课程理念,我热心倡导实施开放性的语文教学,即语文教学向不同的学科开放,向儿童的生活开放,向儿童的心灵开放……
1. 注重课程统整,向不同学科开放。注重课程统整,向不同学科开放,实现科际互动,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可以为语文教学营造一个丰富而立体的学习场域,提供一个有力的支撑。
(1) 兴趣融合,扩张语文亲和力。语文教学应该是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触摸得到,可以沉浸其中,并享受无限乐趣的大众曲调。我们可以把语文教学向学生的兴趣爱好开放,把他们对兴趣爱好的热情迁移到语文学习中来。比如,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课,不必硬性规定学生的阅读书目,而是让不同兴趣阅读书籍不同的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利用差异性资源,拓宽每一个学生的视野。喜欢历史的,不妨介绍一位历史人物;喜欢艺术的,不妨介绍一位艺术人物;……这样的兴趣融合,有利于扩张语文的亲和力,使她和学生贴得更近。
(2) 艺术渲染,激活语文表现力。情境教学,是语文教学最常用的策略。它通过画面再现、音乐渲染等众多手段,营造一个有益于语文学习的生动而开放的情境,激活语文的表现力,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比如,教学《去年的树》这个童话故事时,我就采用了“类绘本”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字并想象画面,再运用音乐渲染感情朗读,学生入情入境,充分体会到“失去的痛”。
(3) 媒体活用,赋予语文生命力。教师和学生是语文课程共同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在现代技术支撑下,活用媒体可以赋予语文全新的生命力。比如,我在六年级汇总复习语文知识的时候,为了避免死记硬背,就活用了媒体,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