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中学音乐教学大纲也在教学目的及教学过程中分别提出了“丰富情感体验”和“注重情感体验”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情感体验之重要。体验是个体在接触实物或实践活动中对其原貌的一种真切感受,它往往是点燃灵感火花、导入深层认识、实现发明创造的源泉。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实现审美体验价值的最佳载体。
一、浅谈音乐课教学
歌曲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是通过词与曲的结合,来抒发人们对祖国、对生活由衷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一首高质量的优秀歌曲,就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让学生热爱歌曲,唱好歌曲,就是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一)让学生多听,首先从感性上认识歌曲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是人生道路上的极为重要的转折。小学生唱歌,只是感性上的视唱,不理解词的内 涵、曲的优美,人云亦云,呀呀学语。而到了初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由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过渡,这样就要求我们抓住有利时机逐步加以引导,让学生由感性认知过渡到理性认知。学校每周一都要升国旗,我就让学生从听《国歌》做起,每听一次,就给学生讲一个故事,讲《国歌》产生的历史背景,讲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的可歌可泣的不朽壮举,使学生慢慢的体会出歌中所表现的伟大震撼 所在。平时,我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曲子,让学生反复听,听一遍,讲一遍,讲歌曲所产生的背景,讲歌曲所包含的内容,学生理解了这些,就会喜欢唱歌,甚至会达到痴迷的程度。
(二)在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
体味任何一首歌曲,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否则,就没有美感。联想和想象来源于生活。在歌唱时,应调动起储存在大脑中的丰富记忆表象(生活的画面),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如唱《彩色的中国》时,学生如身临其境,仿佛祖国的河山、平原、沙漠、海湾都尽收眼底;唱《我爱大自然》时,学生可以联想到穿森林 ,越峡谷,登高山,问候日月星辰;奔大海,跨草原,迎接日出黄昏,以及找清泉,逐流云的动人情景,有了 这样的联想和想象,不由学生不热爱歌曲。
(三)提高识谱能力,掌握有关的乐理知识
由于学生对歌曲产生了“爱”,接着就有“求”的欲望,这时,使他们提高识谱能力,掌握有关的乐理知识,是极为重要的。
识谱是学习歌唱的第一步,学习读谱,重在节奏与音高的练习,音乐有许多元素,如:旋律、节奏、音色、调式、曲式、力度和速度等,它们在歌曲中都有自身的意义。以速度为例,歌曲《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是 行进速度,而《七色光》是用稍快的速度演唱,如果速度不合适,就会影响音乐形象的塑造。演唱者应对作品的曲式结构进行分析,对歌曲的情感了解清楚,如《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歌曲是A、B、A 曲式结构,开始段 落表现了翻身农奴由衷地歌唱新生活的形象,中间段落则把人带入旧社会受压迫的生活情景之中,情感是痛苦 、憎恨和觉醒的,与前一段虽然旋律完全相同,但经过新旧社会的对比,翻身农奴对党的感激之情更加强烈,演唱时更富于激情。
二、谈情感体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我在音乐教学中,通过优化师生双边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条件,留给自由的空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激发情感,学习音乐文化知识,并在自己的体验中尝试创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创设氛围,激趣导入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音乐是充满美的一门艺术学科,旋律、和声、节奏无处不美,只要音乐响起,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应充分抓住这种心理状态,开始教学。
我在组织教学中,采用音乐渲染情境的方法,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走进教室。如在上《京剧欣赏》一课时,我选取的音乐是一首笛子独奏曲《京调》,目的是为了把学生带入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之中,使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先受到气氛感染,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避免教学开始后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及转移。
(二)师生合作,活动体验
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活动,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之中,才能进行情感体验。这个活动是指新授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开放课堂教学,促进空间及时间上的灵活性、学生思维活动的活跃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强调学生的“六动”,使学生在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动心中进行体验,学会创新。
在《京剧欣赏》中有一首京歌《唱脸谱》,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体验,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我和学生一起,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采用演唱的方式进行分段赏析,使学生在唱、賞中直接体验歌曲情绪,感受歌曲意境,理解、掌握京剧旋律的特点。又如《中国民歌》一课中的《澧水船夫号子》,我不仅仅只让学生听,而是采用综合体验环节,让学生创造。学生在影视中可以看到,旧社会船工行船,都以吆喝来指挥,如“开船、扯帆、拉纤、靠岸”等。在教学中让学生“当一回船工”,边听边跟着吆喝,很自然地就会在学生心中得到情感教育,并且能很好的和教师一起合作来表现歌曲情感。
(三)灵取巧合,引发创新
每一节课都离不开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材为教师提供的是固定的内容,而且教材编写者也不一定都考虑到不同地方的教学实际,作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在上任何一课时,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能照本宣科,应该灵活地组合。
我在上《京剧欣赏》时,先了解学生对京剧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导入,相应的用多媒体投影有关资料,并用音乐激起学生兴趣,再和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创造,如画一画脸谱,讲一讲京剧故事,使学生在民族音乐的魅力中,增强民族自信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激活了学生的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了他们的创造才能,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音乐课程的创造性发展价值之所在。
我在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因势利导,使学生配合积极,主动进行思考,不断参与活动,给了学生较多的自由学习时间,从而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创新意识得到了增强,音乐素质得到了发展。
一、浅谈音乐课教学
歌曲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是通过词与曲的结合,来抒发人们对祖国、对生活由衷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一首高质量的优秀歌曲,就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让学生热爱歌曲,唱好歌曲,就是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一)让学生多听,首先从感性上认识歌曲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是人生道路上的极为重要的转折。小学生唱歌,只是感性上的视唱,不理解词的内 涵、曲的优美,人云亦云,呀呀学语。而到了初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由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过渡,这样就要求我们抓住有利时机逐步加以引导,让学生由感性认知过渡到理性认知。学校每周一都要升国旗,我就让学生从听《国歌》做起,每听一次,就给学生讲一个故事,讲《国歌》产生的历史背景,讲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的可歌可泣的不朽壮举,使学生慢慢的体会出歌中所表现的伟大震撼 所在。平时,我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曲子,让学生反复听,听一遍,讲一遍,讲歌曲所产生的背景,讲歌曲所包含的内容,学生理解了这些,就会喜欢唱歌,甚至会达到痴迷的程度。
(二)在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
体味任何一首歌曲,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否则,就没有美感。联想和想象来源于生活。在歌唱时,应调动起储存在大脑中的丰富记忆表象(生活的画面),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如唱《彩色的中国》时,学生如身临其境,仿佛祖国的河山、平原、沙漠、海湾都尽收眼底;唱《我爱大自然》时,学生可以联想到穿森林 ,越峡谷,登高山,问候日月星辰;奔大海,跨草原,迎接日出黄昏,以及找清泉,逐流云的动人情景,有了 这样的联想和想象,不由学生不热爱歌曲。
(三)提高识谱能力,掌握有关的乐理知识
由于学生对歌曲产生了“爱”,接着就有“求”的欲望,这时,使他们提高识谱能力,掌握有关的乐理知识,是极为重要的。
识谱是学习歌唱的第一步,学习读谱,重在节奏与音高的练习,音乐有许多元素,如:旋律、节奏、音色、调式、曲式、力度和速度等,它们在歌曲中都有自身的意义。以速度为例,歌曲《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是 行进速度,而《七色光》是用稍快的速度演唱,如果速度不合适,就会影响音乐形象的塑造。演唱者应对作品的曲式结构进行分析,对歌曲的情感了解清楚,如《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歌曲是A、B、A 曲式结构,开始段 落表现了翻身农奴由衷地歌唱新生活的形象,中间段落则把人带入旧社会受压迫的生活情景之中,情感是痛苦 、憎恨和觉醒的,与前一段虽然旋律完全相同,但经过新旧社会的对比,翻身农奴对党的感激之情更加强烈,演唱时更富于激情。
二、谈情感体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我在音乐教学中,通过优化师生双边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条件,留给自由的空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激发情感,学习音乐文化知识,并在自己的体验中尝试创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创设氛围,激趣导入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音乐是充满美的一门艺术学科,旋律、和声、节奏无处不美,只要音乐响起,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应充分抓住这种心理状态,开始教学。
我在组织教学中,采用音乐渲染情境的方法,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走进教室。如在上《京剧欣赏》一课时,我选取的音乐是一首笛子独奏曲《京调》,目的是为了把学生带入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之中,使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先受到气氛感染,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避免教学开始后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及转移。
(二)师生合作,活动体验
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活动,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之中,才能进行情感体验。这个活动是指新授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开放课堂教学,促进空间及时间上的灵活性、学生思维活动的活跃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强调学生的“六动”,使学生在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动心中进行体验,学会创新。
在《京剧欣赏》中有一首京歌《唱脸谱》,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体验,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我和学生一起,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采用演唱的方式进行分段赏析,使学生在唱、賞中直接体验歌曲情绪,感受歌曲意境,理解、掌握京剧旋律的特点。又如《中国民歌》一课中的《澧水船夫号子》,我不仅仅只让学生听,而是采用综合体验环节,让学生创造。学生在影视中可以看到,旧社会船工行船,都以吆喝来指挥,如“开船、扯帆、拉纤、靠岸”等。在教学中让学生“当一回船工”,边听边跟着吆喝,很自然地就会在学生心中得到情感教育,并且能很好的和教师一起合作来表现歌曲情感。
(三)灵取巧合,引发创新
每一节课都离不开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材为教师提供的是固定的内容,而且教材编写者也不一定都考虑到不同地方的教学实际,作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在上任何一课时,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能照本宣科,应该灵活地组合。
我在上《京剧欣赏》时,先了解学生对京剧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导入,相应的用多媒体投影有关资料,并用音乐激起学生兴趣,再和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创造,如画一画脸谱,讲一讲京剧故事,使学生在民族音乐的魅力中,增强民族自信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激活了学生的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了他们的创造才能,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音乐课程的创造性发展价值之所在。
我在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因势利导,使学生配合积极,主动进行思考,不断参与活动,给了学生较多的自由学习时间,从而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创新意识得到了增强,音乐素质得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