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斜分汉水横千山,山青水秀荆门关。”这是唐朝诗人王建对荆门的吟诵。象山之畔,漳河之滨,特殊的人文内涵与自然景观的熏染使竹园小学兼具山水的仁与智,同时也秉承了翠竹的坚韧与生机。
竹园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但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提升,家长和社会各界好评如潮。竹园小学的发展动力因何而来?快速发展的诀窍在哪里?兴校先兴师,教师的素质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为了实现教师培养目标,学校坚持以“阵地战”的方式培训教师队伍,实施“沙场行动”——以学校为阵地,充分利用多种资源为全体教师提供各种练兵平台,推出品牌教师,培养优秀教师,发展全体教师。
读书、研究、写作:让教师用持续学习成为一条永不断流的知识小溪
在阅读中成长。学校从2004年开始实行“书虫行动”。教师往往会指导鼓励学生多读书,而要引导学生,教师本身就应该是一个阅读者。所以学校要求教师人人读书,读教育名著,读教育家的原著;要求教师学习大教育家,接近大教育家,走进大教育家的思想宝库。为了促进教师学习,学校每周开设“美文推荐”专栏供教师学习,改革教师例会,每次例会由一位教师作读书交流。教师们与经典对话,与大师交流,涵养、底蕴都在静心阅读中积淀着、丰盈着。因为竹园人深刻认识到:要给学生一瓢水,教师必须是一条永不断流的知识小溪。
在研究中成长。多年来,学校申请了多项国家级课题,其中“科学认读·开发儿童潜能”课题省外皆知,辐射城乡;学校编写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导读》教材面向全国发行,赢得专家高度称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导读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获荆门市首届政府教育创新奖一等奖、省第六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并被列为教育部规划课题。2016年,“学校创客空间建设研究” 课题被确立为省级重点课题。一个课题带动一批教师,参与科研的教师达95%,研究成为教师工作新常态,既保障了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勇立潮头,又保证了教师队伍素质不断进步。教师在研究中勤观察、勤调研、勤反思、勤总结,写出了颇有分量的实验报告、体会、随笔,为研究提供了实证素材。学校坚持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学改革,将教育科研成果推广运用到教学实际,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学校被教育部授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多次被市教育局评为“荆门市教育科学研究先进单位”,并被授予全市“教育科研三十强” 单位。
在写作中成长。读书为学,研究为思,写作为行,有学有思有行必有所得。为了提高教师写作的热情,学校坚持在教师中开展“三写一评”的活动:“三写”即写教育故事、教学反思、教学论文;“一评”指征文竞赛。“三写”是带动教师思考的一个良好载体,学校将“三写”纳入每月的常规检查,及时鼓励,促使教师认真对待,以达到提升教师写作能力的最终目的。校本教材的编写,是学校为教师开辟的另一个练笔场,从葫芦丝教材的编写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导读教材的编写,教师全员参与。展素养、练本领、提内功、强实力,教师在创造性写作中不断成长。
拜师、练功、精艺:让教师用绝活妙招站稳三尺讲坛
拜师以求精。“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校推出“青蓝行动”,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鼓励学校青年教师拜“教有所长”的中老年教师为师,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学全国知名的大师、名师,让他们的教学风格影响自己。在理论研究与课堂实践中,要求教师多观摩学习,求得真经。为确保行动实效,学校坚持开展“青蓝行动师徒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促进“师”真情示范,“徒”虚心向学,师徒相长、共同进步。
“青蓝行动”为竹园小学培养了一大批精英教师。仅2016年,陈莹老师执教的数学优质课《100以内数的认识》获国家级一等奖;郭莹莹、刘娇两位老师执教的课获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奖;杨柳柳、谢斌昊老师在全国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分获一、二等奖;官涛老师获省第九届优秀自制教具竞赛一等奖、全国中小学教师自制教具优秀奖;胡金花、罗娜等老师的论文在全国阳光教育联盟“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文章35篇,12名教师的课件制作分获省、市级奖项。
练功以求精。学校全面施行“沙场行动”,开展了教师九项基本功达标训练,通过岗位练兵、教学竞赛、技术比武等各种形式促进教师在教学艺术上日臻成熟。每学年,学校都要扎实有效地分学科开展“中青年教师全能竞赛”,竞赛从案例分析、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育教学随笔、“三笔”字、特长展示等七个方面进行。比赛既重视评奖,也重视评课,对于课堂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和不足之处,既有“诊脉”,又有“锦囊”,有效促进教师互动发展与教艺创新,为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教艺精湛的教师。近一年来,为打造智慧教育,学校组织了教育云空间应用培训活动,以期早日实现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葫芦丝吹奏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大特色,作为学校的普及乐器,学校要求教师从乐理知识、吹奏技巧一点一点学起,做到人人能吹奏,个个能上课。目前,竹园小学的葫芦丝课终于绽放异彩,成为全市第一所真正实现乐器进课堂这一教学构想的学校。
精艺以求精。在竹园小学学术报告厅,时常会有这样的场景:教师们在融洽的氛围里,或有激情四溢的演说,或有独辟蹊径的思路分析,或有豁然开朗的答辩,识字、口语交际、作文教学、数学思维训练等研讨活动在这里进行。教师对教学的思考在这里碰撞,好的经验在这里交汇。在“创造一流业绩,构建和谐校园”的教师演讲比赛活动中,选手们精神饱满,激情满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件件催人奋进的事迹打动着每一位听众的心,和谐向上的美好情感在会场中传递。在“湖北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育观念辩论赛”中,学校教师沉着应战,纯正的语音,流畅而清晰的表达,展现了他们扎实的语言功底和文化素养;风趣的话语,敏捷的应对,更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机智善辩和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入理解。他们在激烈的交锋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脱颖而出,摘取了特等奖的桂冠……精彩的活动,缤纷的舞台,教师们在愉悦自主的氛围中精技能、展本领,完善自我、挑战自我、创新发展。
激趣、引领、创造:让教师用专业发展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的成长最直接的受惠者就是学生。竹园小学的教师以丰富的学识、过硬的基本功、超前的教学理念,引领学生不断超越,在超越中学会创造性学习。近几年来,学生竞赛捷报频传:在澳大利亚“第十八届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中,学生邓梓浩摘得挑战赛金牌,邓梓浩、田淇夫共同作品获得创意赛铜牌:在“湖北省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中,学生代雨航获得“美嘉欣”四轴飞行器项目第一名;在“荆门市航空航天模型竞赛”中,学生习轩奉、张博林分获橡筋动力赛、仿真飞机赛一等奖;在荆门市”中小学生戏曲比赛“中,竹园小学学生表演的《戏曲联唱》获一等奖;在荆门市“第十六届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演讲比赛”中,学生刘思妍获得第一名。
放眼竹园,绿意正浓。竹园人朝气蓬勃、奋发向上,正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教育的海河奮勇前进!
(作者单位:荆门市竹园小学)
竹园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但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提升,家长和社会各界好评如潮。竹园小学的发展动力因何而来?快速发展的诀窍在哪里?兴校先兴师,教师的素质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为了实现教师培养目标,学校坚持以“阵地战”的方式培训教师队伍,实施“沙场行动”——以学校为阵地,充分利用多种资源为全体教师提供各种练兵平台,推出品牌教师,培养优秀教师,发展全体教师。
读书、研究、写作:让教师用持续学习成为一条永不断流的知识小溪
在阅读中成长。学校从2004年开始实行“书虫行动”。教师往往会指导鼓励学生多读书,而要引导学生,教师本身就应该是一个阅读者。所以学校要求教师人人读书,读教育名著,读教育家的原著;要求教师学习大教育家,接近大教育家,走进大教育家的思想宝库。为了促进教师学习,学校每周开设“美文推荐”专栏供教师学习,改革教师例会,每次例会由一位教师作读书交流。教师们与经典对话,与大师交流,涵养、底蕴都在静心阅读中积淀着、丰盈着。因为竹园人深刻认识到:要给学生一瓢水,教师必须是一条永不断流的知识小溪。
在研究中成长。多年来,学校申请了多项国家级课题,其中“科学认读·开发儿童潜能”课题省外皆知,辐射城乡;学校编写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导读》教材面向全国发行,赢得专家高度称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导读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获荆门市首届政府教育创新奖一等奖、省第六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并被列为教育部规划课题。2016年,“学校创客空间建设研究” 课题被确立为省级重点课题。一个课题带动一批教师,参与科研的教师达95%,研究成为教师工作新常态,既保障了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勇立潮头,又保证了教师队伍素质不断进步。教师在研究中勤观察、勤调研、勤反思、勤总结,写出了颇有分量的实验报告、体会、随笔,为研究提供了实证素材。学校坚持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学改革,将教育科研成果推广运用到教学实际,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学校被教育部授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多次被市教育局评为“荆门市教育科学研究先进单位”,并被授予全市“教育科研三十强” 单位。
在写作中成长。读书为学,研究为思,写作为行,有学有思有行必有所得。为了提高教师写作的热情,学校坚持在教师中开展“三写一评”的活动:“三写”即写教育故事、教学反思、教学论文;“一评”指征文竞赛。“三写”是带动教师思考的一个良好载体,学校将“三写”纳入每月的常规检查,及时鼓励,促使教师认真对待,以达到提升教师写作能力的最终目的。校本教材的编写,是学校为教师开辟的另一个练笔场,从葫芦丝教材的编写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导读教材的编写,教师全员参与。展素养、练本领、提内功、强实力,教师在创造性写作中不断成长。
拜师、练功、精艺:让教师用绝活妙招站稳三尺讲坛
拜师以求精。“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校推出“青蓝行动”,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鼓励学校青年教师拜“教有所长”的中老年教师为师,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学全国知名的大师、名师,让他们的教学风格影响自己。在理论研究与课堂实践中,要求教师多观摩学习,求得真经。为确保行动实效,学校坚持开展“青蓝行动师徒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促进“师”真情示范,“徒”虚心向学,师徒相长、共同进步。
“青蓝行动”为竹园小学培养了一大批精英教师。仅2016年,陈莹老师执教的数学优质课《100以内数的认识》获国家级一等奖;郭莹莹、刘娇两位老师执教的课获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奖;杨柳柳、谢斌昊老师在全国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分获一、二等奖;官涛老师获省第九届优秀自制教具竞赛一等奖、全国中小学教师自制教具优秀奖;胡金花、罗娜等老师的论文在全国阳光教育联盟“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文章35篇,12名教师的课件制作分获省、市级奖项。
练功以求精。学校全面施行“沙场行动”,开展了教师九项基本功达标训练,通过岗位练兵、教学竞赛、技术比武等各种形式促进教师在教学艺术上日臻成熟。每学年,学校都要扎实有效地分学科开展“中青年教师全能竞赛”,竞赛从案例分析、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育教学随笔、“三笔”字、特长展示等七个方面进行。比赛既重视评奖,也重视评课,对于课堂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和不足之处,既有“诊脉”,又有“锦囊”,有效促进教师互动发展与教艺创新,为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教艺精湛的教师。近一年来,为打造智慧教育,学校组织了教育云空间应用培训活动,以期早日实现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葫芦丝吹奏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大特色,作为学校的普及乐器,学校要求教师从乐理知识、吹奏技巧一点一点学起,做到人人能吹奏,个个能上课。目前,竹园小学的葫芦丝课终于绽放异彩,成为全市第一所真正实现乐器进课堂这一教学构想的学校。
精艺以求精。在竹园小学学术报告厅,时常会有这样的场景:教师们在融洽的氛围里,或有激情四溢的演说,或有独辟蹊径的思路分析,或有豁然开朗的答辩,识字、口语交际、作文教学、数学思维训练等研讨活动在这里进行。教师对教学的思考在这里碰撞,好的经验在这里交汇。在“创造一流业绩,构建和谐校园”的教师演讲比赛活动中,选手们精神饱满,激情满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件件催人奋进的事迹打动着每一位听众的心,和谐向上的美好情感在会场中传递。在“湖北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育观念辩论赛”中,学校教师沉着应战,纯正的语音,流畅而清晰的表达,展现了他们扎实的语言功底和文化素养;风趣的话语,敏捷的应对,更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机智善辩和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入理解。他们在激烈的交锋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脱颖而出,摘取了特等奖的桂冠……精彩的活动,缤纷的舞台,教师们在愉悦自主的氛围中精技能、展本领,完善自我、挑战自我、创新发展。
激趣、引领、创造:让教师用专业发展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的成长最直接的受惠者就是学生。竹园小学的教师以丰富的学识、过硬的基本功、超前的教学理念,引领学生不断超越,在超越中学会创造性学习。近几年来,学生竞赛捷报频传:在澳大利亚“第十八届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中,学生邓梓浩摘得挑战赛金牌,邓梓浩、田淇夫共同作品获得创意赛铜牌:在“湖北省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中,学生代雨航获得“美嘉欣”四轴飞行器项目第一名;在“荆门市航空航天模型竞赛”中,学生习轩奉、张博林分获橡筋动力赛、仿真飞机赛一等奖;在荆门市”中小学生戏曲比赛“中,竹园小学学生表演的《戏曲联唱》获一等奖;在荆门市“第十六届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演讲比赛”中,学生刘思妍获得第一名。
放眼竹园,绿意正浓。竹园人朝气蓬勃、奋发向上,正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教育的海河奮勇前进!
(作者单位:荆门市竹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