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对学生进行艺术化的批评教育呢?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但是,近年来由于教师体罚学生引发的纠纷,给教育系统和教师都蒙上一层阴影,究其根源固然跟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有关系,但更多却是教师批评的方式方法不得当造成。因此,我们在批评学生时更应讲究方式方法,讲究批评的艺术。
一、明确批评的目的
批评通常是在事情发生后出现的,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事实,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调查情况,使批评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如果空讲几句批评的话,就达不到矫正的效果。作为教师,要使批评奏效,既达到教育目的,又不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对立,首先,要从自身的角度明确地树立起一个观念,批评的目的不是为了“杀一儆百”,不是为了“一棍子打死”,而是为了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加以改正,并逐步完善自我形象。许多研究表明,一个有良好自我形象感的学生更富于自信,在学习活动中更容易自觉督促自己,取得进步与成功,即批评是为了帮助学生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我形象。
二、坚持批评的原则
批评要本着平等和气,委婉含蓄的原则。批评并不是宣泄、指责、抱怨对学生的不满。人与人之间相处都要有尊重的必要,教师批评学生也不例外,否则,批评就必然潜藏着一种抵触。人非圣贤,做错事、有失误是难免的。学生当中,做错了事都是想得到别人的指正、争取进步的。但是,又有谁希望老师对自己的批评是冲着一种发泄、指责、抱怨的态度呢?教师批评学生时,理智地把握住自己的情绪,不要用训斥、威胁的口气,也不要用斩钉截铁的语气,那种瞪眼睛、拍桌子,大声叫嚷等发怒的表示都是要不得的,会使学生产生对抗的逆反心理,也有损于教师的形象。每个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用平等和气的态度,讲究委婉含蓄,考虑环境条件,时间、场合,设身处地为接受批评的学生着想,尽量不在全班同学面前点名批评某某同学,可以点事不点名,表明批评是对事不对人,这样既成全了被批评学生的面子,也起到教育其本人,同时教育大家的作用。
三、讲究批评的形式
批评的方式有很多,但当众不留情的数落,苦口婆心的劝说,粗暴的训斥,无声的责罚,都将给批评罩上一件冷漠、无情的外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感,导致口服心不服,甚至对立的不良后果,因此,要注意批评的形式与技巧。
(一)对症下药,多鼓励,少斥责
表扬与批评是对立统一的,有表扬就有批评。人不怕表扬,正相反,批评不讨人喜欢。因为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被人批评是难堪的事。教师批评学生主观上希望通过批评促进他们克服和改正错误的思想行为。的确,批评含有品评、判断、指出好坏,其积极作用应该可以激励人、鞭策人、教导人。然而,我们说出来的话,说话的方式往往与我们预期达到的目标相去甚远。学生犯了错,教师常严厉地——指出其错误之处,并陈之以利害、晓之以利弊,希望学生明白错误对其自身的危害性,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一味地指责让学生在心理上与教师产生距离,他在被动中听,但未必主动地从心理上接纳。因此,我们在批评学生时更应讲究方式方法,讲究批评的艺术。
(二)帮助法代替责罚法
学生在成长的阶段中,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教师过多地横加指责,或告之家长加以惩罚,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既于事无补,又影响了他们健康成长。当学生出错时,教师要深入地了解出错的原因,诚恳地就学生所需去帮助他们。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教师真诚的帮助能解开他们心里的疙瘩,去除导致学生犯错的根源,进而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三)利用情境批评
在批评学生时,如果老师板着面孔、瞪着眼睛、有居高临下之势,那么务必给犯了错误的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因此,我们在批评学生时,应该在一个宽松环境下进行,多用关心、和蔼的口气说服教育,不用严厉的呵斥或处罚。学生的表现,常受他们粗浅的是非观,好恶感所左右,常从“自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逞一时之勇,求一时之快,对自己的缺点视若无睹。教师可以采取做游戏,小品表演等活动创设各种情境,让他们感受到因自己的缺点导致活动的不成功或失败时,教师再抓住时机帮助他们分析得失,启发他们教育自己,这比教师命令、教训、要求的效果要好得多。
四、批评的注意点
(一)批评要用词得当,言语由衷
明智的教师,不随便去批评学生。批评时,不要唠唠叨叨,长篇大论,语言要简洁明了,言语千万不可含讽刺、嘲笑、污辱的意思。批评时语言难听,会使学生产生消极悲观情绪,学生也许会针对那些刺耳的字眼辩驳起来或耿耿于怀,而忽视老师本来要批评修正的那件事,所以教师要注意语言文明,用词得当,在学生心中留下良好的形象。
(二)批评要“批”而有情,侧重引导
古人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要使自己的“批评”为学生乐于接受,就不但要做到晓之以理,而且要动之以情。一般的批评多半把重点放在“错”的地方,而未指明“对的”应是如何。如果学生听了你的批评而没有任何行动,又有何意义呢?懂得批评的人理中蕴情,情中含理,情理交融,这样侧重引导的批评才能起到警策,激励,鼓舞,教育的作用。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批评时要说明该做的事,指出改正的方向,让学生用积极的态度思考批评的问题。否则,理虽直,情不通也是难以奏效的。
(三)批评要注意分寸
俗语说“树要皮,人要面”。面子是做人的尊严的一种外在表现。要想批评取得实效,就绝不能与人自尊对抗。时刻地记住:批评学生的目的是把学生拉回正确的航向上来,而不是要去贬低学生的尊严。因此,我在批评学生的时候,都考虑到被批评的学生的感受。要知道,有其他人在场进行的批评,哪怕是最温和的方式也可能引起被批评的学生的抱怨。如果在众目暌暌之下大声批评犯错误的学生,被批评的学生不但不改,甚至会以捣乱方式与老师抗衡。
总而言之,在处理学生犯错误的问题上,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教育的方法要因人而异,不同的性格和环境、场合,慎重选择批评的方式和方法,也只要考虑到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人格出发,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明确批评的目的
批评通常是在事情发生后出现的,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事实,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调查情况,使批评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如果空讲几句批评的话,就达不到矫正的效果。作为教师,要使批评奏效,既达到教育目的,又不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对立,首先,要从自身的角度明确地树立起一个观念,批评的目的不是为了“杀一儆百”,不是为了“一棍子打死”,而是为了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加以改正,并逐步完善自我形象。许多研究表明,一个有良好自我形象感的学生更富于自信,在学习活动中更容易自觉督促自己,取得进步与成功,即批评是为了帮助学生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我形象。
二、坚持批评的原则
批评要本着平等和气,委婉含蓄的原则。批评并不是宣泄、指责、抱怨对学生的不满。人与人之间相处都要有尊重的必要,教师批评学生也不例外,否则,批评就必然潜藏着一种抵触。人非圣贤,做错事、有失误是难免的。学生当中,做错了事都是想得到别人的指正、争取进步的。但是,又有谁希望老师对自己的批评是冲着一种发泄、指责、抱怨的态度呢?教师批评学生时,理智地把握住自己的情绪,不要用训斥、威胁的口气,也不要用斩钉截铁的语气,那种瞪眼睛、拍桌子,大声叫嚷等发怒的表示都是要不得的,会使学生产生对抗的逆反心理,也有损于教师的形象。每个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用平等和气的态度,讲究委婉含蓄,考虑环境条件,时间、场合,设身处地为接受批评的学生着想,尽量不在全班同学面前点名批评某某同学,可以点事不点名,表明批评是对事不对人,这样既成全了被批评学生的面子,也起到教育其本人,同时教育大家的作用。
三、讲究批评的形式
批评的方式有很多,但当众不留情的数落,苦口婆心的劝说,粗暴的训斥,无声的责罚,都将给批评罩上一件冷漠、无情的外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感,导致口服心不服,甚至对立的不良后果,因此,要注意批评的形式与技巧。
(一)对症下药,多鼓励,少斥责
表扬与批评是对立统一的,有表扬就有批评。人不怕表扬,正相反,批评不讨人喜欢。因为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被人批评是难堪的事。教师批评学生主观上希望通过批评促进他们克服和改正错误的思想行为。的确,批评含有品评、判断、指出好坏,其积极作用应该可以激励人、鞭策人、教导人。然而,我们说出来的话,说话的方式往往与我们预期达到的目标相去甚远。学生犯了错,教师常严厉地——指出其错误之处,并陈之以利害、晓之以利弊,希望学生明白错误对其自身的危害性,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一味地指责让学生在心理上与教师产生距离,他在被动中听,但未必主动地从心理上接纳。因此,我们在批评学生时更应讲究方式方法,讲究批评的艺术。
(二)帮助法代替责罚法
学生在成长的阶段中,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教师过多地横加指责,或告之家长加以惩罚,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既于事无补,又影响了他们健康成长。当学生出错时,教师要深入地了解出错的原因,诚恳地就学生所需去帮助他们。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教师真诚的帮助能解开他们心里的疙瘩,去除导致学生犯错的根源,进而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三)利用情境批评
在批评学生时,如果老师板着面孔、瞪着眼睛、有居高临下之势,那么务必给犯了错误的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因此,我们在批评学生时,应该在一个宽松环境下进行,多用关心、和蔼的口气说服教育,不用严厉的呵斥或处罚。学生的表现,常受他们粗浅的是非观,好恶感所左右,常从“自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逞一时之勇,求一时之快,对自己的缺点视若无睹。教师可以采取做游戏,小品表演等活动创设各种情境,让他们感受到因自己的缺点导致活动的不成功或失败时,教师再抓住时机帮助他们分析得失,启发他们教育自己,这比教师命令、教训、要求的效果要好得多。
四、批评的注意点
(一)批评要用词得当,言语由衷
明智的教师,不随便去批评学生。批评时,不要唠唠叨叨,长篇大论,语言要简洁明了,言语千万不可含讽刺、嘲笑、污辱的意思。批评时语言难听,会使学生产生消极悲观情绪,学生也许会针对那些刺耳的字眼辩驳起来或耿耿于怀,而忽视老师本来要批评修正的那件事,所以教师要注意语言文明,用词得当,在学生心中留下良好的形象。
(二)批评要“批”而有情,侧重引导
古人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要使自己的“批评”为学生乐于接受,就不但要做到晓之以理,而且要动之以情。一般的批评多半把重点放在“错”的地方,而未指明“对的”应是如何。如果学生听了你的批评而没有任何行动,又有何意义呢?懂得批评的人理中蕴情,情中含理,情理交融,这样侧重引导的批评才能起到警策,激励,鼓舞,教育的作用。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批评时要说明该做的事,指出改正的方向,让学生用积极的态度思考批评的问题。否则,理虽直,情不通也是难以奏效的。
(三)批评要注意分寸
俗语说“树要皮,人要面”。面子是做人的尊严的一种外在表现。要想批评取得实效,就绝不能与人自尊对抗。时刻地记住:批评学生的目的是把学生拉回正确的航向上来,而不是要去贬低学生的尊严。因此,我在批评学生的时候,都考虑到被批评的学生的感受。要知道,有其他人在场进行的批评,哪怕是最温和的方式也可能引起被批评的学生的抱怨。如果在众目暌暌之下大声批评犯错误的学生,被批评的学生不但不改,甚至会以捣乱方式与老师抗衡。
总而言之,在处理学生犯错误的问题上,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教育的方法要因人而异,不同的性格和环境、场合,慎重选择批评的方式和方法,也只要考虑到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人格出发,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