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很多人认为,生物就是由生物学的知识体系构成的。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除知识体系外,生物中含有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获得科学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此外,还包括科学工作者在研究科学过程中的特殊情感、态度和心理体验。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如果仅仅向学生传授一些生物学知识,那是远远不够的。生物课程既然属于科学课程,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调整好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及思想素质的培养,加强在生物教学的各环节中渗透德育。我们知道,学生是未来的主人,他们将来肯定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参与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决策之中,并承担起社会发展的重任。生物学是科学中的一门学科,它和自然现象以及生产、生活是紧密相联的,因为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及一些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生物知识。所以,在生物教学中要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教育,要把生物知识教学与其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建立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调查、探究等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实验过程中,不能仅仅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方法。如,要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处理或整理数据的能力,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这和过去只要求验证和定性为主的实验有着显著的区别。
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应用各种信息技术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很多实验受到条件的制约而无法完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使微观的、不能动手实验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如:“血液循环”、“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等一些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模拟,让生物教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使生物知识易学易懂。
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首先要确立的一个理念,这是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我们教师一定要在生物教学中树立“每个学生都能学好生物学”的观点。
1.尊重每个学生
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善意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心声,关注他们的发展,促进他们的发展。实践证明,很多所谓“调皮”的、“后进”的学生,都能够学好生物。这是对传统教学观的挑战。
2.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
这是所有学生均衡发展的重要条件。比如各种探究活动每个学生都要参加,而且在实验小组分工中每个学生都要有机会承担各种角色。过去在实验教学中,有时候由一个学生负责操作,其他学生只是看看,甚至个别学生连看都不看的现象必须消除。
3.对每个学生的教学资源分配要公平
这是学生学习机会均等的可靠保证。新课程在这一方面显得特别重要,因为探究式学习、课堂观察、实验、调查、采访、学习、课外阅读等都需要各种资源。在资源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就要想办法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使用这些资源。
要做到对每个学生公正评价,应该从如下两方面入手:
要彻底改变传统的评价价值的取向。要清醒地认识到,评价除有鉴定、筛选人才的作用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特长不同、能力不同,所以评价必须是多元化的。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教学目标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整体,我们的评价也要能反映学生通过学习后在各个方面上所发生的变化和进步。
在具体措施上要特别注重构建对学生个体评价模式。传统的评价总是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试卷打分数或打等第。学生要想获得进步的信息,常常是看这些分数。这种评价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学生在学习方面上是否取得进步。作为教师要转变观念,要有所创新,要构建新的评价模式。除了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价外,还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等进行评价。具体包括:学习技能、沟通技能、思考推理技能、合作技能等方面的评价。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去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时刻把握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贵州省罗甸县边阳中学 550100)
一、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及思想素质的培养,加强在生物教学的各环节中渗透德育。我们知道,学生是未来的主人,他们将来肯定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参与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决策之中,并承担起社会发展的重任。生物学是科学中的一门学科,它和自然现象以及生产、生活是紧密相联的,因为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及一些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生物知识。所以,在生物教学中要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教育,要把生物知识教学与其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建立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调查、探究等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实验过程中,不能仅仅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方法。如,要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处理或整理数据的能力,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这和过去只要求验证和定性为主的实验有着显著的区别。
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应用各种信息技术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很多实验受到条件的制约而无法完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使微观的、不能动手实验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如:“血液循环”、“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等一些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模拟,让生物教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使生物知识易学易懂。
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首先要确立的一个理念,这是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我们教师一定要在生物教学中树立“每个学生都能学好生物学”的观点。
1.尊重每个学生
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善意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心声,关注他们的发展,促进他们的发展。实践证明,很多所谓“调皮”的、“后进”的学生,都能够学好生物。这是对传统教学观的挑战。
2.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
这是所有学生均衡发展的重要条件。比如各种探究活动每个学生都要参加,而且在实验小组分工中每个学生都要有机会承担各种角色。过去在实验教学中,有时候由一个学生负责操作,其他学生只是看看,甚至个别学生连看都不看的现象必须消除。
3.对每个学生的教学资源分配要公平
这是学生学习机会均等的可靠保证。新课程在这一方面显得特别重要,因为探究式学习、课堂观察、实验、调查、采访、学习、课外阅读等都需要各种资源。在资源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就要想办法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使用这些资源。
要做到对每个学生公正评价,应该从如下两方面入手:
要彻底改变传统的评价价值的取向。要清醒地认识到,评价除有鉴定、筛选人才的作用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特长不同、能力不同,所以评价必须是多元化的。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教学目标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整体,我们的评价也要能反映学生通过学习后在各个方面上所发生的变化和进步。
在具体措施上要特别注重构建对学生个体评价模式。传统的评价总是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试卷打分数或打等第。学生要想获得进步的信息,常常是看这些分数。这种评价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学生在学习方面上是否取得进步。作为教师要转变观念,要有所创新,要构建新的评价模式。除了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价外,还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等进行评价。具体包括:学习技能、沟通技能、思考推理技能、合作技能等方面的评价。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去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时刻把握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贵州省罗甸县边阳中学 5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