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因的视角解读流行语“为xxx打call”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zhu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模因论(memetics)最早出现在道金斯于1976年出版的经典畅销书《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他在这本书就进化提出了一个新观点,认为进化并非完全受物种驱使,进化更多的是复制因子带来的结果。本文从“为xxx打call”这一当下流行语的结构及其传播方式入手,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流行语“为xxx打call”的复制传播过程及它成为强势模因的原因。
  关键词:模因论;“为xxx打call”;强势模因
  作者简介:郑金珠(1993.10-),女,汉族,辽宁省朝阳市人,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7--01
  1、引言:
  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使用下,越来越多的流行语出现在生活媒体中,“为xxx打call”这一流行语最早来源于日本,日本是宅文化的圣地。“打call”,日语为「コール」。百度百科的解释:LIVE时台下观众们跟随音乐的节奏,按一定的规律,用呼喊、挥动荧光棒等方式,由此可见,“打call”是对台上艺人支持与喜爱的一种表达方式。在日本,call单纯地指的是在偶像LIVE中,渐渐地,随着文化的快速传播,打call的意义发生了更大的变化,它既是对偶像的一种支持还是对一种现象行为的赞同,但其中心意义没有改变。
  2、模因与语言模因
  2.1语言模因与流行语
  何自然教授在2003年将模因论引入中国,受到了语言学家们的高度关注,他将模因与语言研究联系起来,说明了模因是如何促进语言发展的。语言成功模因的三个特点:长寿性,多产性,忠实性。依照模因传播的范围,时间和能产性,分为两大类: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强势模因是指那些生命力顽强、能产性高、传播范围广的模因;相反,有些模因则如昙花一现,逐渐退出大众的视线,成为弱势模因。语言模因的复制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
  3、研究过程
  “全国大学生都在为苏宁杯套打CALL 到底魅力在哪?”(楚北网2017-11-07)
  “东海航空连续六年为慈善公益打Call”(民航资源网 2017-11-28)
  “为新时代打call——记华北科技学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演讲比赛”(中国教育品牌网2017-12-13)
  上述例子均引自各大网络媒体,不难看出此流行语已经大量用于新闻标题中,有一些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里的文章标题,有一些是网页文章的标题。它是怎么传播的呢?“为xxx打call”经历了模因传播的四个过程。二次元从开始是一个小众文化,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对东亚文化越来越多的喜爱,去日本看演唱会人越来越多。当融入了一种新的应援文化之后,人们的大脑就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将这种文化带回国内,这就是一个同化的过程。接下来,由于“为xxx打call”融入了汉语与英语,它会在人们的记忆里停留很久,该词得以存活。这是第二阶段:记忆阶段。而人与人的沟通过程中,人们会通过语言、文字方式等,加上自己的创新思维,将该词运用于各个领域,例如新闻工作者为了吸引大家眼球,应用于新闻标题;主持人为了与时俱进,与观众拉近距离,应用于演讲稿。显而易见,“为xxx打call”这一流行语的第三阶段表达就这样体现出来了。最后,进入传播阶段。现如今互联网的发展也是飞速,该词则得以广泛的流传。
  4、语言模因“为xxx打call”如何成为强势模音
  4.1权威性的推动
  通多对模因的复制传播过程的分析,对网络语言中频繁使用“为xxx打call”现象的收集和研究,研究发现,流行语的复制传播过程,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播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语言模因作为一种复制因子,不断地推动的文化的传播和进步。新闻标题的大量使用,增强了其权威性,导致其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范围越来越广。这符合了成功模因的长寿性的特点。同时,由于它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得到广大年轻人的青睐,在互联网大量运用,获得了高权威性,从而成为强化模因。
  4.2语言结构的新颖
  “为xxx打call”这一流行语在语言结构上,是中文与英文的结合,结构新颖且读起来朗朗上口,作为一种语言模因,自身具有趣味性,因此容易被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
  5、结论
  一个流行语能够广为流传,传播的不仅是一段文字,而是一种文化。本文一方面从模因的传播过程来看“为xxx打call”的复制与传播。宏观来看是一个词的传播,从模因的角度来看,是语言作为一种文化,展开的文化传播。另一方面从成功模因的特点可以分析出其成为强势模因的原因。
  参考文献:
  [1]Blackmore,S. The Meme Machine[M]. (1999).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陳新仁. 新编语用学教程[M]. (2009).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何自然等.语用三论:关联论 顺应论 模因论[M]. (2007).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4]李姗姗. 模因视角下网络流行语“我可能xx假xx”的复制与传播. 海外英语. 2017(7).
  [5]苏珊.布莱克摩尔著,高申春 吴友军 许波译. 谜米机器[M]. (1999).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6]熊永红,曾蓉. 从模因论的角度解读流行语“被xx”.外国语文(双月版).2011(4).
其他文献
摘 要:在20世纪乡土抒情小说的创作中,沈从文和迟子建是极具代表性的两位作家。迟子建继承和发展了沈从文的文化立场和创作风格。他们都是都市文化背景下乡村生活的歌者,他们的作品充满着知识分子深厚的责任感。  关键词:沈从文;迟子建;乡土抒情小说  作者简介:王永芳,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
摘 要:绘本以插画为表现重点,是儿童求知、智力增长发育、对世界认知的重要途径。绘本的插图设计以儿童为本位,结合儿童的阅读习惯,从儿童的心理去考虑,利用插图的趣味性激发阅读兴趣,让儿童通过自身无穷的想象力和感悟力理解绘本传递的无穷的信息,促进儿童身心发展。  关键词:绘本;儿童;身心发展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4-0-02 
摘 要:卡夫卡是20世纪西方现代文学大师,他的作品都是以客观冷静、细腻敏感的语言来展示任务形象的,将人们精神层面的困境揭示的淋漓尽致。基于此,本文论述了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孤独意识,包括变形是孤独的顶峰状态、儿子在父子冲突下的孤独、活着是孤独的旅程等。  关键词:卡夫卡;《变形记》;孤独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7--0
算來好景只如斯,惟许有情知。寻常风月,等闲谈笑,称意即相宜。  十年青鸟音尘断,往事不胜思。一钩残照,半帘飞絮,总是恼人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0--02  法国著名作家纪德是位高产的作家。一生著有小说、剧本、散文、日记 和书信等多种作品。在1891年,20岁的他便写出了第一部小说《安德烈·瓦尔特手册》,直到1947年,年届77岁他最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肯定他对世界文学做出的突出贡献,当时瑞典文学院是这样评价他的文学创作和作品的:“为了他广包性
基金项目:咸阳师范学院专项科研基金项目(项目号:14XSYK030),项目名称村上春树作品中“两个世界”的研究。  摘 要:村上春树的作品中虽然处处展现现代年轻人的心灵空虚,但却缺少对社会的关注。而这部《神的孩子全跳舞》是一部关注日本全社会地震后人们心灵空虚自我反省最终找到自我重建走出心灵阴影的方式的短篇小说集,同时这部小说集不同以往的是村上春树直面社会问题的里程碑之后的新的起点。  关键词:空虚
摘 要:2013年,加拿大女作家艾丽斯·门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的代表作品《逃离》也开始大面积进入中国读者的视野。她以女性独特的视角讲述现代文明社会中加拿大女性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尽管作品中讲述了多种类型的“逃离”故事,但对比分析后可以看出,这些女性“逃离”的结果却不尽相同。本文试图通过揭示女性“逃离”背后隐藏的原因以及逃离结果,从而解读《逃离》的主题。  关键词:爱丽丝·门罗;《逃离》;逃离结果 
摘 要:自十九世纪末,一种新文类小说——玄幻小说开始在网络上传播流行。赵善琪先生曾在《月魔》序言中写道:一个集玄学科学和文学于一身的崭新品种宣告诞生了。这个小说品种我们称之为“玄幻小说”。经过一些年的发展,玄幻小说也诞生出了许多优秀作品。出自中国著名青春小说作家江南的《龙族》吸引了一大批读者的兴趣,收获了大批玄幻小说的忠实拥趸,本文正是要通过对小说内容、语言与情节、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论述,来客观分
斯蒂芬·金无疑是世界上最饱受争议的作家之一。主流文学对他的评价一直飘忽不定,有人把他看作是废纸制造机,只会胡编滥造,而大多数人说他是最伟大的通俗小说家,其作品理应列入文学圣殿。平心而论,金的某些作品的确妄称良品,但毫无疑问,其大多数作品仍以独特的立意与深厚的语言功底值得被列入名著经典之中。其中《它》就是一部典型代表。  这部作品主要围绕童年与爱两大主题展开。  关于童年。金对儿童的描写十分生动,刻
摘 要:学界对李渔的女性审美思想各执一词、褒贬不一。《闲情偶寄》的“声容部”集中体现了李渔的女性审美思想。李渔对女性的审美重视外在美,更重视内在美;重视自然美,也重视妆饰美,而且他还非常重视通过“习技”、“颐养”等手段促进女性美的培育,使女性越来越美。这种观点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今天,对于促进女性审美从注重外表美,走向注重内在美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李渔;女性审美;当代价值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