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走进化学 从化学走向生活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lyxi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源于生活事实的化学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的真实性,能应用于生活实际的化学才更能体现化学的学科价值。“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单元复习课则正好可以从一个单元的整体来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让人们对化学与食品的敏感关系有些许理性认识,趋利避害。
  关键词:化学 生活;食品;单元复习课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5-0085-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5.030
  单元复习绝对不仅是对一个单元的知识点简单回顾和梳理,而应该是站在更高的角度从全局把握一个单元的体系、观念和价值。食品与我们密切相关,所以本单元就是要我们站在化学与食品的角度认识具体的有机化合物。复习中尽量让学生动起来,在亲身体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生活事实中挖掘问题和激发兴趣,在归纳练习和实际应用中整理知识和渗透学科观念,在自主实验中生成新知并同化旧知,在同伴互助和竞争中实现批判质疑精神的培养。在面对生活实际问题时学会用化学的方法和手段来解决,每个同学都能体会到自身的发展和提高,自我实现的心理得到了满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
  本节课复习内容为苏教版《化学2》专题三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一、 教材与学情综合分析
  在初中,学生已经对有机物、乙酸、淀粉、纤维素、油脂、蛋白质等有非常粗浅的认识。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之结构和性质用途,了解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方法,知道一些提取和检验食品中有机营养成分的知识,感受学习有机化学“有趣、有用”,为高二《有机化学基础》的学习打好基础。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食品中的有机物为线索认识它们在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性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尽量回避复杂的反应原理和细微的实验细节,把重点放在物质本身的性质及它们的相关生活背景和应用上,注重有机化合物与生活的联系,关注有机化合物对社会的贡献,进行STS教育。有机化学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学习中要初步渗透这样的观念:分类观、实验观,科学价值观、辩证观等也在合适的时机逐步渗透。
  二、 教学目标定位
  1. 知识与技能:了解乙醇、乙酸、油脂、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组成、主要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乙醇、乙酸、油脂的结构特点。简要了解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的转化关系,知道单糖与多糖的关系,知道蛋白质与氨基酸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分析试验结果的简单方法。通过课堂分组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培养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实验操作技能等。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机物分子结构的学习,体会物质的微观结构之美。通过食品中有机物用途的介绍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三、 教学与学习方法预设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设计实验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共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 “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本节课最主要的两种方法是小组合作与实验探究,学生的学是在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的学,而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思维的独立性与合作性。所以教师不必过多的干涉学生的思维过程,要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思维空间。放开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归纳、总结,获取新知。突出同伴互助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摘自课程标准)” 。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欲望,认识到有机化学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
  四、 教学过程设计
  1. 环节一:知识准备
  [比一比]A、B、C均为我们熟悉的有机物,A是我们熟悉的转化关系,回忆并填表:
  [试一试]将一小块钠分别投入盛有水、酒精和乙酸溶液(质量分数50%)中,观察现象并解释。
  [学生活动]在“比一比”环节,经过独立思考和同伴互助相结合的讨论,每个小组都可以提出3~5个满足要求的A、B、C、X的组合,有的同学还想到了蛋白质、多肽、氨基酸、水这样的组合,达到了复习回忆基础知识的目的。在“试一试”的环节,学生观察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给其他小组的同学回答,气氛热烈,竞争和合作意识凸显。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有层次的半开放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复习相关知识,通过对学生答题的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自信油然而生。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又可以使学生处于不断思索寻找更多答案的积极状态,把学生的“心”引入本节复习的内容。我喜欢这样简洁又有思维容量的课堂引入)
  2. 环节2:生活—化学
  [议一议]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奶,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有机物吗?
  [做一做]厨房里有一杯无色透明液体,可能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逐个议论柴、米、油、盐、酱、醋、奶的主要成分,认为盐的主要成分是无机物。对这瓶无色液体,学生认为可能是白酒、白醋、葡萄糖溶液、蛋白质溶液、味精溶液、84消毒液等,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对提供的待检测液体进行实验检测(老师准备的有白酒、白醋、葡萄糖溶液、蛋白质溶液,随机分发给学生),检测后贴上标签,再交换到其他组验证。   (设计意图:柴、米、油、盐、酱、醋、奶(特意把茶改成奶)的主要成分基本涵盖了本单元要复习的主要内容,再通过对一瓶无色透明液体的实验检验,既复习了有关物质的性质和检验,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就学会通过实验来解决,实验观在此得以渗透。同伴检验的结果往往会被同学们怀疑,所以又设计了交换验证的环节,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学生一定会体会到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学好化学是有用的,学科价值观凸显。学生思维由生活走向化学,并相互渗透。)
  3. 环节3:化学—生活
  [想一想]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有道理吗?
  A.酒是陈的香;
  B.浓盐水可以止血;
  C.误食钡盐立即喝牛奶或蛋清;
  D.油脂与矿物油所含元素相同;
  E. 玉米可以酿酒、酿醋,但生产酱油所用的粮食是大豆;
  F. 煮熟的鸡蛋无法再孵出小鸡;
  G. 热碱液可以洗去锅内的油污;
  H. 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是个放热反应;
  I. 油脂可以生产甘油和肥皂;
  J. 猪油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K. 鸡蛋白遇碘变蓝色;
  L. 植物油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M. 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
  N.从玫瑰中提取精油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萃取过程;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逐一解释,复习与应用相结合。
  (设计意图:结合环节2,体会到化学源于生活,是对生活事实的归纳总结和升华,化学的规律高于生活,它们可以指导我们趋利避害,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4. 环节4:情感—责任
  [理一理]食品中的常见有机物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哪些帮助?
  [聊一聊]关于食品中的有机物,你将来打算研究哪些方面?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归纳整理(也是对本单元的小结),抒发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设计意图:既可以复习整理本节课的内容,又让学生体会化学的实用性,同时激发继续学习研究食品中的有机物的欲望。)
  5. 环节5:课外活动
  [出主意]有哪些办法可以让地沟油变废为宝?
  (设计意图:关注社会生活,感受学好化学的现实意义,我们的理想现在就可以变成现实。)
  五、 教后反思
  在本节课基本完成了课前预设的定位和教学设计的内容:合理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问题驱动将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体,课堂高效且气氛活跃;突出化学实验功能,帮助学生树立自然科学方法论思想;采用小组讨论,辅导答疑、集体研究、回答提问、同伴互助等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侧面的跟踪检测,深入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做到对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和矫正。预设的学科观念基本得到了较好的渗透。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以后的教学中坚持做到:(1)创设开放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问题情境。(2)不断从现代教育心理学、现代教学论和认识论、方法论中汲取营养,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积极探索。(3)多给学生亲身体验和动手动脑的机会,要善于给学生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快乐学习,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在教学中将化学教学与化学历史结合,可以使教学不只局限于现成的知识结论,还可以追溯知识的来源和发展。在历史发展的过程所体现的科学本质思想,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文章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氧气”课题为例,以氧气的发现历程为教学主线,运用实验探究,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  关键词:HPS教育;化学史;氧气教学设计;科学探究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02-005
摘要:PBL教学模式强调以问题为导向,将学生置身于有意义的、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对驱动问题展开探究、解决问题。这正是科学研究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规律,也是化学学科教学中要渗透的核心素养之一。将PBL教学模式与高中化学校本选修课相结合,从驱动性问题出发,以问题为活动导向,以真实情境为依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PBL教学模
摘要:“化学电源”的课堂教学,从知识发生与发展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规律,突出了“问题”和“思维”的有机融合,实现了问题进阶与思维递进、知识序与教学序的有机统一,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习;问题;思维;知识序;教学序  文章编号:1008-0546( 2019)09-0056-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 .issn.1008
跟随宝马7系尊享伦敦奥运体验之旅  近日,BMW授权经销商北京燕宝推出了“购BMW 750Li、BMW 760Li送伦敦奥运体验之旅”活动。届时,客户可携一位同伴亲临伦敦奥运现场观看火热赛事,下榻德国、英国五星级豪华酒店,悦观两国胜景。以及前往BMW总部德国慕尼黑参观BMW总部,也就是著名的“四缸大厦”以及BMW历史博物馆,了解BMW品牌的辉煌发展历史,深度体验宝马文化。本次活动从2011年11月
摘要:台湾学者基于对建模能力的研究提出,个体建模能力的高低会极大影响个体的学业成就。本研究在对模型、化学模型的分类,化学建模内涵以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在教学中的地位阐释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该教学内容的化学建模教学步骤,以期促进学生的模型识别与建模能力,整体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关键词:模型;建模;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过程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12-0073-04 中图分
摘要:列举了2018年高考试题涉及“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考点,根据该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水平划分对典型高考试题进行了素养分析,提出了化学试题是发展学生该核心素养重要阵地的观点。  关键词:科学精神;社会责任;核心素养;化学试题  文章编号:1008-0546( 2019)09-0048-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 1008-
摘要:以“开发利用金属矿物”为例,围绕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教学与评价目标,以学生已有认知水平为基础,探索如何将人文知识与科学知识有机融合,通过史实再现、图表设计与分析、递进式设问等课堂教学实践环节,逐步实现学生能力的发展及化学思维的飞跃,从而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金属冶炼;金属资源  文章编号:1008-0546(20
摘要:以苏教版“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的教学为例,介绍如何通过“营造悬疑气氛”、“设计劣构问题”、“师生平等对话”等有效的教学手段,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促进高阶思维能力提升和发展的课堂。  关键词:高阶思维;设疑;提问;对话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01-0035-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9.0
摘要:“一般”在高中化学教材中也多次出现,文章以“氢键”相关内容中的“一般”为例,辅之以比较深入地解读,并在此基础上内化激活教材中的“一般”,构建出不一般的化学课堂。  关键词:一般;教学;激活;构建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1-0034-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1.011  “一般
摘要:针对专业发展的瓶颈,从视角、观点、规范三个方面探讨教师教学科研论文的撰写和如何提升教科研论文品位。  关键词:论文;视角;观点;规范;品位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7-0080-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7.029  教学新手、教学骨干、教学专家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3个阶段。在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