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外与学生交谈,我发现,学生那幼小的心灵已与金钱、权势、地位等联系在了一起,他们很缺乏健康人类最基本的同情、友谊、尊重等心理因素,很令人担忧。
分析原因,总结起来,大约有三个:一是我们教学的指导思想。我们的语文教学往往偏重于知识的积累和技巧的训练,很少在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上下功夫。二是课程本身的因素。包括语文课在内的中学各学科过多地注重知识、技巧、能力,并没有真正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学内容没有与学生的精神相交融。三是经济社会的影响。在现代社会里,人们自觉不自觉地都有一种经济至上的意识,人们之间的亲情友情关系日趋淡薄,学生原本纯洁的内心情感世界自然会受到各种社会风气的冲击。
我们的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培养自私、势利、冷酷型的人呢,还是培养有同情心、有爱心的人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既然这样,那么我们的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就要肩负起更多的纠正学生情感心理偏差的重任。
如何纠正学生的情感心理偏差呢?答曰: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的对象是天下苍生,它体现为对每个人的尊重与关怀、对每个人的生存狀态的理性思考。它所蕴含的是平凡人的内在精神、品格、信念、理想和尊严,所弘扬的是蕴含于其中的质朴、坚韧、善良和互助等美德。
基于此,我认为,语文教学应该从真、善、美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以纠正学生的情感偏差,进而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健康学生。
首先说“真”,即真诚。
我们的语文课,尤其是作文课,应该好好研究。
语文教师的授课如果仅仅局限于教材、局限于课堂,是不容易培养起学生的真情实感的。大量事实证明,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感性认识需要在鲜活的大自然中、在生动的各种活动中、在实实在在的社会生活中消化、领悟,进而获得理性的认识,学生的情感才易于被教材上、生活中各种良好情感所感染,进而发展为真诚的人、纯粹的人。
如果语文教师在作文课上制造大量的虚假作文命题,其结果必然是教会学生如何制造谎言。例如写新风尚,学生们往往就会写拾钱包、助老弱病残之类。反过来说,我们的作文题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让学生大胆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悟,就必然能唤起学生真真实实的情感,并培养出具有真真实实的情感的人。
其实,每个学生其内在情感是极为丰富的,有着巨大的创造潜力。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们往往不敢关注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质量。语文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大胆真情告白。作文教学最主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解放思想,让写作回归个性、回归真情,让作文成为学生心灵的窗口。
其次是向善。
如果学生不能向善,那我们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让他们有朝一日高高在上鱼肉人民吗?是让他们以后以各种高科技手段制造恐怖吗?由此我们可知向善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善良是一种美德,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和可以搜集到的资源启发学生萌发对善人、善事的向往之情,激起学生对崇高美德的模仿愿望,并引导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社会生活中做善人、行善事,塑造良好的个性特征。
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让人领略生活的意义,或者说,它是以引人向善为内涵,包含着人们的希望,体现着人们的价值取向,而不仅仅是获得从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从作文的角度讲,让学生用一颗善良的心去感悟天地万物的变化,从而获得对这个世界的情感体验,这些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也是写作灵感的源泉。同时,这也能让学生性格在天地万物的变化中受到熏陶。
再次说“美”。
实施美育教育,可使学生辨别美丑、善恶、是非、伟大与渺小、崇高与卑琐,能熏陶其情操,发展其个性和能力,为培养健全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
语文教学应该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最重要的措施。
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语文教材及课外读物中感受语言艺术之美、感受人物形象之崇高,从而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性情。这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世界观的确立,作用是明显的。
然后,语文教师可启发学生去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用慧眼从生活中寻找美,用心灵从生活中感受美,而后让真情流泻于笔端,去演绎一个个真实动人而又幸福快乐的故事。
我想,如果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重视人文关怀,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对学生的正面导向作用是巨大的。那样的话,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不会是自私、势利、冷酷的人,而是充满灵性、充满爱心、懂得尊重他人、能和谐社会、能推动社会进步、能团结友爱他人的优秀人才。
分析原因,总结起来,大约有三个:一是我们教学的指导思想。我们的语文教学往往偏重于知识的积累和技巧的训练,很少在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上下功夫。二是课程本身的因素。包括语文课在内的中学各学科过多地注重知识、技巧、能力,并没有真正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学内容没有与学生的精神相交融。三是经济社会的影响。在现代社会里,人们自觉不自觉地都有一种经济至上的意识,人们之间的亲情友情关系日趋淡薄,学生原本纯洁的内心情感世界自然会受到各种社会风气的冲击。
我们的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培养自私、势利、冷酷型的人呢,还是培养有同情心、有爱心的人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既然这样,那么我们的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就要肩负起更多的纠正学生情感心理偏差的重任。
如何纠正学生的情感心理偏差呢?答曰: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的对象是天下苍生,它体现为对每个人的尊重与关怀、对每个人的生存狀态的理性思考。它所蕴含的是平凡人的内在精神、品格、信念、理想和尊严,所弘扬的是蕴含于其中的质朴、坚韧、善良和互助等美德。
基于此,我认为,语文教学应该从真、善、美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以纠正学生的情感偏差,进而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健康学生。
首先说“真”,即真诚。
我们的语文课,尤其是作文课,应该好好研究。
语文教师的授课如果仅仅局限于教材、局限于课堂,是不容易培养起学生的真情实感的。大量事实证明,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感性认识需要在鲜活的大自然中、在生动的各种活动中、在实实在在的社会生活中消化、领悟,进而获得理性的认识,学生的情感才易于被教材上、生活中各种良好情感所感染,进而发展为真诚的人、纯粹的人。
如果语文教师在作文课上制造大量的虚假作文命题,其结果必然是教会学生如何制造谎言。例如写新风尚,学生们往往就会写拾钱包、助老弱病残之类。反过来说,我们的作文题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让学生大胆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悟,就必然能唤起学生真真实实的情感,并培养出具有真真实实的情感的人。
其实,每个学生其内在情感是极为丰富的,有着巨大的创造潜力。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们往往不敢关注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质量。语文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大胆真情告白。作文教学最主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解放思想,让写作回归个性、回归真情,让作文成为学生心灵的窗口。
其次是向善。
如果学生不能向善,那我们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让他们有朝一日高高在上鱼肉人民吗?是让他们以后以各种高科技手段制造恐怖吗?由此我们可知向善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善良是一种美德,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和可以搜集到的资源启发学生萌发对善人、善事的向往之情,激起学生对崇高美德的模仿愿望,并引导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社会生活中做善人、行善事,塑造良好的个性特征。
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让人领略生活的意义,或者说,它是以引人向善为内涵,包含着人们的希望,体现着人们的价值取向,而不仅仅是获得从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从作文的角度讲,让学生用一颗善良的心去感悟天地万物的变化,从而获得对这个世界的情感体验,这些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也是写作灵感的源泉。同时,这也能让学生性格在天地万物的变化中受到熏陶。
再次说“美”。
实施美育教育,可使学生辨别美丑、善恶、是非、伟大与渺小、崇高与卑琐,能熏陶其情操,发展其个性和能力,为培养健全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
语文教学应该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最重要的措施。
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语文教材及课外读物中感受语言艺术之美、感受人物形象之崇高,从而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性情。这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世界观的确立,作用是明显的。
然后,语文教师可启发学生去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用慧眼从生活中寻找美,用心灵从生活中感受美,而后让真情流泻于笔端,去演绎一个个真实动人而又幸福快乐的故事。
我想,如果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重视人文关怀,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对学生的正面导向作用是巨大的。那样的话,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不会是自私、势利、冷酷的人,而是充满灵性、充满爱心、懂得尊重他人、能和谐社会、能推动社会进步、能团结友爱他人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