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己达人:劳动教育的推广与振兴之路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cld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让新劳动教理念能突破一校、一地局限,在更多的学校和更多的地方落地生根,探索通过建立全国劳动教育实验学校联盟这一民间组织来带动更多学校开展劳动教育。从改变劳动教育现状,分享劳动教育经验,加强劳动教育研讨,优化劳动教育生态四方面实现联盟的价值追求。从共同的理念追求、制订联盟章程、精心设计活动及加强提炼传播等维度来具体运作实施,完善联盟工作长效机制,推动教育改革的创新。
  关 键 词 劳动教育联盟;价值追求;运作实施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8)07-00-03
  劳动教育作为立德树人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深受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取得诸多有益的实践经验。但审视当前教育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儿童劳动素养缺失是一个不争的现实。为此,多年来我们坚持新劳动教育实践育人的探索,突破传统劳动教育内涵,将走进田野、体验劳作、分享爱心、快乐成长作为劳动教育的新内涵,把劳动教育作为践行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赋予劳动以时代内涵,扎实有效地开展新劳动教育,促进劳动教育常态化开展,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同时,我们心怀梦想,立已达人,希望我们的新劳动教理念能突破一校、一地局限,在更多的学校和更多的地方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基于此,我们探索通过建立全国劳动教育实验学校联盟这一民间组织,来带动更多学校开展劳动教育。
  一、全国劳动教育实验学校联盟的价值追求
  1.改变劳动教育现状
  当前,重学习轻劳动,劳动机会少,劳动意识缺乏,不会劳动及不珍惜劳动现象十分普遍。在家,家长忽视子女的劳动教育,包办替代现象极为普遍;在校,劳动教育缺乏明确的组织引领,流于形式,内容缺乏创新,导致学生对劳动不感兴趣。劳动教育普遍被弱化。学校之间也缺乏对劳动教育的交流和研讨,封闭和隔离现象突出,因此,民间自发组织劳动教育联盟就更显其积极意义。
  2.分享劳动教育经验
  从2009年起,学校就开始了新劳动教育实践育人的研究与探索,通过近十年的实践,逐渐建立实践育人的新模式,打造了新劳动教育品牌。学校的新劳动教育已成为浙江省推向全国的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金名片”。
  新劳动教育实质上是从“立德树人”的视角对劳动教育的时代诠释和重新架构,是立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教育形态。它突破传统劳动教育目的和内容局限,不再停留于简单的劳动,以让学生回归生活,基于真实问题开展学习,在实践中创新,学会合作分享作为基本原则;以实践为价值取向,基于真实情景开展学习和正心立德、劳动育人作为基本定位,在传统的简单劳动教育的基础上丰富劳动教育内涵,以实现劳动教育从被动到主动的历史创新,从静止到发展的内容创新,从工具到存在的功能创新,从单一到整合的实践创新。[1]它是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通过以劳辅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以劳养心,[2]让学生感受劳动光荣,体验人对生活的能动创造;感到劳动快乐,在劳动中发现大自然对人类的奉献;感到劳动有趣,在劳动中发现自我才能,获得成长乐趣。
  基于探索的有效性,我们希望通过建立新劳动教育联盟,共享教育理念,将实践成果惠及更多的师生,向更多学校推广经验。
  3.加强劳动教育研讨
  作为一个民间组织,我们怀着共同的教育理想走在了一起,集众人之力,推进新劳动教育的实施,交流新劳动教育的改革经验,研讨新劳动教育的发展方向,促进共同成长。2017年1月,新劳动教育实验学校联盟第二次研讨会在衢州新华下村举行,三十多所联盟学校成员参观了新华小学生态校园,了解学校结合乡土特色开发的“桑园”“橘园”“药园”“百年村居”生态课程,对该校利用学校特有资源,关注生命本体,带孩子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进行的探索开展了积极研讨与交流。2017年5月,联盟成员又走进台州保全小学,参观学校的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其“桑黍园”里分布的观赏区、种植区、果园区、无土栽培区、热带雨林区、大棚区,该校将课程融入生活,把生活引入课程的实践,带给联盟学校成员以有益启示,同时对劳动教育怎样真正有效地落实进行了探讨。在新劳动教育实践中,学生走出了教室,课堂得到了开放;在联盟学校活动中,各校也走出了校园,视野得到了开放。
  4.优化劳动教育生态
  以联盟的方式,建设劳动教育的共同体,加强相关学校的联系,从而互惠共生,并形成点状的辐射效应,带动更多学校加入到劳动教育的行列之中,形成一种崇尚劳动、重视劳动教育以及在劳动和劳动教育之中不断受益、不断成长的良好生态。2017年杭州市富阳区教育局正式发文在全区推广应用新劳动教育;2018年,富阳区新劳动教育联盟成立,由富春第七小学引领,富阳区从幼儿园到高中,共33所学校成为首批劳动教育联盟成员学校。
  二、全国劳动教育实验学校联盟的运作实施
  1.形成共同愿景
  基于民间组织的特点,不能用威权的方式来管理,只能通过愿景来凝聚。而我们共同的愿景就是探索科学的方式方法,创新育人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得被学校弱化、被家庭软化、被社会淡化的劳动教育重新得以强化、优化和教化,[3]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着力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以此,吸引志同道合者同行共担,合作共進。
  2.商定联盟章程
  作为民间自发的组织,我们参照学术团体的运行方式,由富春七小发起,与来自北京、上海、台州等15所学校共同组建新劳动教育实验学校联盟,共同商定联盟章程,保障联盟正常有序进行。定期开展学术研讨和实践交流,对劳动教育开展过程中的问题、趋势等进行深入研讨,破解问题和难题。
  联盟活动由各成员学校依次轮值作为主办方,凡成员单位必须派人参加。活动主题先由秘书处和轮值学校商定,再由学校执行。为充分发挥联盟效益,建立了联盟学校信息共享平台,使劳动教育的先进理念、成功经验等成为各校的共享资源。   3.精心设计活动
  联盟只是平台,必须通过活动来赋予平台以实质内容,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否则,平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首先,精心选择活动主题。2016年,“全国劳动教育实验学校联盟”第一次筹备会议在富春七小举行。会上,与会人员结合各校实际,分析了当前劳动教育现状,章振乐校长汇报富春七小为联盟筹备所做的前期准备及下一步工作设想,联盟成员共同拟订了初步的实施方案,对劳动教育的实施展开了热烈讨论。
  第一次活动,对“新劳动教育”的内涵进行了研讨。富春七小的新劳动教育理念有其时代性,对传统的劳动教育作了扬弃与拓展。第一次研讨会,各成员学校就对“新劳动教育”的内涵进行了学习和研讨,达成了很多共识。
  第二次活动,推进新劳动教育场馆建设。立足地方特色,多措并举,拓宽劳动教育资源,进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在富春七小,依托校园周围20亩地开辟的“开心农场”,是實践新劳动教育的主要载体。学生在农场种植各种蔬菜、瓜果和花卉,不仅能了解一年四季的变化过程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体验劳动的艰辛,懂得了通过劳动才能创造价值。
  第三次活动,劳动教育课程开发。通过课程整合,开发特色课程是开展新劳动教育的有效手段。富春七小的新劳动教育也离不开课程建设。作为实践活动课程,新劳动教育的课程群以尊重兴趣、基于经验、联系生活、多元选择、着眼发展为理念,分没有依托“开心农场”的农事劳作课程、劳动创意课程和美好生活课程等。每一个课程群由若干具体子课程组成,并以项目的形式推进实施。与此同时,在新劳动教育理念引领下,各联盟学校也依据本地特色及学生特点积极开展了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的开发。
  其次,用心优化活动过程。开发有生命力的课程,开设最自然最真实的课堂,让劳动教育润泽每一个孩子,因为有着共同的教育理想,联盟成员间亲如一家,精心和用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无论教学研讨、课程建设,还是实践交流,每一名成员都在活动参与中体验到主体感、互动感、对话感、获得感,每一次活动都在友好而热烈的氛围中有所收获与启迪。
  4.加强提炼传播
  为真正发挥联盟学校的作用,推动联盟活动的常态化、长效化,根据章程,要求学校在积极围绕劳动教育展开研究的同时,对平时开展劳动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加强总结和提炼,形成课题报告或论文,开展学术传播。联盟还组织加盟学校通过会议、论坛等平台以及校刊、论文集等载体进行学术交流,共同分享经验,彼此促进提高。
  学校充分利用自媒体,如校刊、校报、微博、微信公众号、微信直播等形式,对劳动教育的相关活动进行报道宣传。同时利用纸质媒体和电视等媒体,让报刊、电视台等参与报道,让社会知晓,形成社会影响力。通过各种媒介的传播,弘扬“劳动”的光荣与高尚,同时在媒介作用下,联手敬老院、超市等社会实体,共同打造“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劳动意识与习惯的孵化作贡献。
  另外,鼓励家长以积极的态度,通过阅读、家校讲座、亲子劳作等形式,学习劳动方法,转变劳动观念,支持劳动实践,从而更科学地引导教育孩子。通过各种传播赢得政府、社会、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形成教育的合力。
  新劳动教育实验学校联盟成立短短两年,始终将落实立德树人摆在首位,各成员学校加强交流与合作,探讨劳动教育话题,贡献教育智慧,携手解决劳动教育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及困惑,推动了教育改革的创新实践。
  参考文献:
  [1]章振乐.小学新劳动教育论稿[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5:48.
  [2]章振乐.正心立德劳动树人——小学“新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17(5):15-16.
  [3]赵玉成.新劳动教育——培养孩子幸福的软实力[J].上海教育,2016(5):14-16.
  责任编辑 余志权
其他文献
翻阅孩子们幼儿园的毕业照时,和孩子们在一起的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  我看到了那个淘气包小元调皮的样子,看到他满操场奔跑,看到他爬上了窗台,看到他在桌子底下等待着我去抓他,看到他睁一只眼眯一只眼地观察我……  我看到了奔跑过来投入我怀抱的琪琪,看到那个想独自占有我怀抱的蕊蕊,看到了那个总想当排头兵的依依……  我仿佛又听到了他们手拉手游戏的呐喊声,听到了他们高声唱着《友谊地久天长》,听到了他们喊“张
摘 要 道德与法治课程相比品德与生活(社会)、思想品德课程,大幅增加了法治教育等诸多新的内容和要求。但它延续了21世纪初确立的德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基本体系,蕴涵了我国德育课程改革的初心。我们在关注并积极应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新要求、新内容时,要审视21世纪初设立的德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否已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和落实。德育课程回归做人、回归生活,追求实效的基本理念有必要在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的教学
摘 要:“师生之礼”与师生之“礼”是本质与表征的关系,通过礼物传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是一种符号表意的过程。应该重点关注礼物的形式意义,弱化其物质价值,警惕礼物(the gift)变为毒物(Das Gift)的可能。“虚拟礼物”“言语礼物”以及“诗意礼物”可以作为表达师生情意的合理形态。  关键词:师生关系;尊师文化;礼;礼物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
摘 要 “美诵育人”将朗诵提高到美学的层面,以高质量的朗诵所创造的美感育人。通过将选诗文,以富于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和情感美的诗文内容开启学生的审美感知;立足“诗情”突出“画意”,利用校园空间营建朗诵主题景观和立体声画环境,触发学生的审美愿望;通过朗诵技术指导和行动引领,帮助学生学会“美诵”,在美的朗诵中创造美好生活。  关 键 词 诵读;美诵育人;审美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摘 要依托表现性评价,通过制定表现性评价目标、评分規则,设计表现性任务情境的流程,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思维的“可视化”,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指引,促进学生的思维在场,深度参与课堂学习,积极思考,让学习真正发生。  关 键 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表现性评价;思维可视化;高阶思维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1)04-00-04  走进核心素养时代,“思维能力”
宋 晔、牛宇帆在《教育发展研究》第2期《人性复归新思路:生态德育——基于生态伦理的德育思考》一文中指出,人性失落已经被现代社会所公认:物欲泛滥导致的信仰危机;利己主义横行导致的道德危机;人的功能化导致的价值危机。由于道德教育具有复归人性的责任,因而生态德育作为一种新型德育观也肩负起这一使命,使其本身具有了多重复归人性的精神意蕴,包括敬畏生命的態度致力于重塑人性的信仰;守护共生的理念期待重构人性道德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要想在学校中开展有效的德育活动,必须以学生的生活为中心。为此,学校引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开展生活德育校本课程研究,将德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一、开发生活德育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是教育教学阵地的主要资源,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
摘 要在当下教育由“能力本位”向“素养本位”跨越的大背景下,将音乐与美术、语文、历史、数学和综合实践等学科实现有效整合,能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期待美好生活,丰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激扬爱国热情,萌发法治意识的种子,涵养综合素质,带领孩子们展开难忘的精神旅行和心灵实践。  音乐教学;学科整合  G41  A  2095-1183(2018)04-00-03  关 键 词  中图分类号  文献编码  
摘 要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将现场体验活动作为低年段学生道德学习的重要方式。现场体验活动设计必须建基于对儿童过往生活的深度把握、当下生活的高度反思和未来生活的宽度引领,才能让学生获得真实而有价值的生活体验,在向生活学习中实现意义生活的持续成长。  关 键 词道德与法治;现场体验活动;向生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9)04-00-03  现场体验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是一所百年名校,一直秉持“爱的教育”理念,旨在滋养学生“爱”的精神气质。2012年,我从同仁小学调任南京师范大学附小时,正赶上学校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幕开启,即将学校传承的“童心母爱”教育思想,融入到新课标指导下的学科教学改革探索中去。那时,我已从事德育工作二十多年,此前一直带领团队就“德育必须走向整合”这一主张,展开了一系列尝试,并收获了一定的成果。这些成果激励着我,也更加坚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