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优化物理课堂教学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gau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物理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也是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实施新课程以来,课堂教学已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在热闹的课堂与学生自主探究的背后仍存在着课堂教学的某些缺憾,这直接影响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最近,在我区举行的青年教师赛课活动中,有幸听到了几节物理课,印象较深,课后进行了反思回顾,从中得到了一些启发和感悟,现对其中的几个课例就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方面做一些个人的评析,以飨同仁。
  一、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的精彩生成
  课例一,《摩擦起电》一节回顾:教师在讲完电荷后,可采用分组实验的方式,指导学生对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多数小组依据教材的内容所做的分组实验,其结果是正确的。但是,有一个小组他们挂起来的橡胶棒总是与手里的那根橡胶棒相互吸引。笔者发现了其中的原因:因为桌子上有两根橡胶棒和两根玻璃棒,但却只有一块毛皮和一块丝绸。他们两个人各拿了一根橡胶棒,一个用毛皮摩擦,一个用丝绸摩擦。最后在交流实验现象时,他们听着别的小组的正确结论而面面相觑,其中一个学生举手向老师报告了自己的异常发现:我们的两根橡胶棒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吸引啊!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意外,执教教师不假思索地下了结论:你们的实验做错了。看学生还是一脸的茫然,老师走过来问清情况后,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们,因为没有认真看书和听老师的要求,才造成实验结果错误。
  评析与反思:从整堂课教师的设计上看,有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的讨论交流、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分组实验,这位教师也在努力践行《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总体上还是比较成功的。我们这里只来探究一下前面那两个学生的异常实验:因为摩擦橡胶棒的物质不同,结果使两根橡胶棒带上了异种电荷而互相吸引。如果教师抓住这一突发“生成”的“怪异”事件,引导学生共同探讨下去,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正电荷、负电荷这两个概念以及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解,而且还可以进一步为后续学习摩擦起电的原因打下基础、做好铺垫。不同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是不同的,同样的橡胶棒用毛皮摩擦会带上负电荷,而用丝绸摩擦却会带上正电荷。教材上没有涉及这种情况,教师课前可能也没预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然而,学生却发现了这一问题并且正处于非常疑惑的时候,教师为什么不能抓住这一“疑惑点”,选择这一“切入点”,让它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知的“生长点”呢?究其原因,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关注的是,学生的活动是否得到与教材相一致的正确结论,学生的个人想法、独特的体验几乎很少被顾及到,这显然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强调,有精彩生成的课堂才是最优化的有效课堂教学,教师要重视并合理利用课堂生成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以及课堂信息的重组者,应不断地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信息,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到教学过程中,使之成为教学的“生成”,对价值不大的信息和问题,教师要及时地排除和处理,使课堂教学回到有效的轨道上来,以保证教学正确的方向。教师要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审视和反思,及时更改、完善教学设计和方案,使教学活动成为“生成”教学智慧和增强实践能力的过程,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二、正确处理“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关系
  课例二,《平面镜成像》一节的回顾:上课开始,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并与学生齐读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平面镜成像规律;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运用实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培养重视知识、努力学习知识的意识和精神。接下来,教师通过课件创设情境:猴子照镜子;平静的水面中倒映着岸上的树木和建筑物,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入新课,然后,教师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器材:两根相同的蜡烛、一个平面镜,开始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课上实验进行顺利,结论得出正确,最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评析与反思:整节课教学有条不紊进行,学生参与学习也较充分,学习目标似乎也已达成,听课的老师对这堂课还是比较认同的。但我却认为,他太过于重视“怎么教”而忽略了“教什么”,进而导致本节课对教材内涵的挖掘和对知识的拓展不够,学生只学到了课本所呈现的表象知识,而物理素养和物理思维方法的培养有所欠缺。
  教师轻视“教什么”体现在教学目标设定得过于笼统,这也反映出“教什么”在教师的心目中并不够清晰、深刻。如,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不仅仅是要让学生通过动手探究得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而且要体现出对学生物理思想、物理素养的培养。①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教材是通过对光的反射的光路图的分析得出的,那么,在课堂实验中,怎样让学生确认成的是虚像而不是实像?实像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如果教师想到了这些,那么教学设计就可以变得更加深入,可以让学生先复习小孔成像中像的形成过程与特点,得出从本质上讲,实像是真实光线相交而成的结论,从表象上看,实像是可以用光屏承接的。然后让学生设计方案证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不是实像。或者可以在每组的实验桌上放一个凸透镜和光屏,让学生先试试凸透镜成的实像,再跟平面镜成像做一下对比,那么“虚像”这个概念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真正建立起来。②平面镜成的像跟物体是等大的。在本节课前教师已经知道这样的结果,但学生不知道。在探究这个问题的时候,教师根据自己已知道的结果给学生准备了2根相同的蜡烛,实际上这是在探究结果出来之前就已经给定了结论,这样的探究早已失去了探究实验本身的意义。如果教师在课前知道自己要教的不仅仅是得出物像等大的结论,而是要更深入的培养学生真正的探究意识、实验设计能力和物理素养的提高,就不能只准备2根相同蜡烛,至少要准备4根,即2根一样大小的、1根大的和1根小的,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己选择。这样不仅可以得出正确结论,而且真正体现了物理问题探究中的思维方法,即比较、等效替代等。学生的物理思维、物理素养、实验探究能力也会在知识的学习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所以教师要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既重视“怎么教”,还要重视“教什么”,只有恰当的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
  三、合理整合教学资源
  课例三,《压力和压强》一节的回顾:这节课教师课前准备得十分充分,一节课教师花了将近30分钟的时间通过图片投影、视频资料、演示实验、分组探究,引经据典,洋洋洒洒的研究压力的定义、压力与重力的关系、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再引出压强的概念,又花了五六分钟的时间得出压强的计算公式,最后简单分析了例题,匆匆忙忙的利用压强公式分析了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布置了学生课外寻找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实例就下课了。
  评析与反思:这节课,这位老师课前确实下功夫去研究教材、查找资源、钻研教法,为什么课堂的实际效果不理想?笔者认为,问题出在各个教学环节的整合和优化上。从总体上看,这节课没有必要在压力的定义和压力与重力的关系上放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初中物理毕竟比较浅显,没有很复杂的压力分析问题,一般都是直接告诉压力,最多告诉重力或质量,研究的大多是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因而在教学中,只需指出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表面指向被压物体内部即可。而且与这节课接下来的重点“压强及其公式”相比,下这样的功夫是没有必要的,即便是找到了很好、很适合的教学资源也应该毫不犹豫的删去,否则只能是舍本逐末。教师可将所收集到的教学资源,结合教学设计,每个环节选取其中一两个典型例子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即可,没必要全都用上,其他的资料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外拓展练习。教师课前下足功夫,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源是有必要的,但要善于对资源的整合,课堂的教学时间毕竟有限,要善于取舍,优中选优。对有利于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的内容,都要坚决利用;凡是不利于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的内容或者是重复的内容,无论多么“动人”、多么舍不得也要坚决舍弃。
  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可以认识到,教学过程最优化不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而是科学的指导教学、合理的组织教学过程的原则。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任务、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对教学过程做出的一种目的性非常明确的安排,是教师有意识地、科学地选择最适合某一具体条件的课堂教学的策略,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以保证教学过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发挥最优的作用,从而获得最大的效益。
  (责任编辑:张华伟)
其他文献
针对河北省宣大高速公路地处高寒地区昼夜温差变化大及交通量多重载的特点,分析了山区重载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产生的原因并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从路面排水和路面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境,情境创设成了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理性地审视当前的“情境热”,不难发现有的数学课堂片面追求时髦、花哨,冲淡甚至扭曲了情境教学的实效,导致课堂教学场面热闹而低效。笔者认为,构建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要注意以下“四别”。  一、关注情境的内涵,别让形式迷了眼  创设情境,让数学问题寓于一定的情境中,旨在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储备,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
<正>复习备考,是初三年级下学期的常规教学工作。每到这时教师和学生都会对上复习课感到困惑和无奈。原因是,课堂上的内容都是学生学过的,教师觉得没什么可讲,学生觉得没什么
个性化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内部需求、学习风格和外部学习环境自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习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让学习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其根本出发点和核心还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数学个性化学习是多层面、多维度的,具有自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它要求教师打破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呈现
福建省霞浦县第六中学始创于1972年,2009年8月搬迁至具有百年历史的霞浦一中旧址,2013年通过福建省二级达标高中评估验收。现有46个教学班,学生达到2400多名。现有教职员工190多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把“情感与态度”“情感&#183;态度&#183;价值观”放在了第一位。为此,笔者认为,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上,教师
摘要: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谈话法可以让学生改变“哑巴”学习的现状,在一问一答中主动地运用语言,提高阅读、说、听、译技能,训练发散思维,巩固基础,保证教学质量。在Warming Up、Reading、Post-reading中均可以灵活使用谈话法。   关键词:英语阅读; 谈话法; 运用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阅读是重要的教学活动。目前中学教师对Reading颇为重视,却忽视了Using Lan
在各个层次的语言歧义研究中,词汇歧义和句法歧义倍受重视。词类歧义综合了前两种歧义的特点,这种歧义词既有两种或更多的意义,又有两种或更多的词类。文章简要介绍了拼音文字中
通过对沾昆铁路张家坡双线浅埋隧道施工措施的论述,说明对于不良地质隧道只要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可以达到防止坍方,确保施工安全的目的。
针对分布式电源大量接入智能电网产生的电能双向独立计量、电网质量参数监测、分布式电源控制、发电补贴计费的问题,对双向计量技术、AMI体系、谐波计量、通信协议、能效管理算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对智能计量与监控终端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参考智能电表的结构设计方案,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F207单片机+计量芯片"以及各种通信接口的智能计量与监控终端设备。该终端以FreeRTOS操作系统为平台,设计了总体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