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金融化的发展使得金融资本日益广泛地渗透到物质和非物质生产领域,并形成金融业自我扩张、自我循环的基础和机制,使之能够通过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和交易谋利。金融化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强化了金融部门通过货币和非货币金融工具的创造进行资本集中和积累的能力,使金融领域的资本能够快速扩展其活动领域和范围,同时金融化积累机制借助货币资本化和资本虚拟化把社会不同部门纳入积累轨道,使得资本得以在不同形式上进行积累和转换。金融化生成了金融领域的资本自我循环、自我膨胀的機制,弱化了金融投资与实体投资之间的联系,不仅极大地强化了金融的投机性和不稳定性,而且造成生产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的多方面困扰。
【关键词】金融化 虚拟资本 金融资本
【中图分类号】 F0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7.02.006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化在西方资本主义获得快速发展,并产生了深刻的经济影响。对于金融化及其经济影响,存在不同的解读。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来看,金融化并非是一种纯粹的金融现象,而是一种与货币化、货币资本化和资本虚拟化相联系的经济现象,它体现着资本、收入占有和积累方式的转变。金融化会通过财富效应、渠道效应等实体经济产生刺激作用,从而对政策制定者充满诱惑,同时金融化导致金融化资本积累与现实积累的严重脱节,极大地强化了经济与金融的投机性、不稳定性,过度金融化必然陷入发展的陷阱。中国须避免过度金融化。
经济体系中的金融化
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金融化问题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但是,对于金融化这一概念,学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有的把金融化理解为“金融动机、金融市场、金融行为者和金融机构在国内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①。有的把金融化理解为一种积累模式,认为:“在这种模式中,利润主要是通过金融渠道而非贸易和商品生产生成。”②还有的把金融化理解为资本主义经济重心从生产到金融的长时间的转向。这一转变反应在经济的方方面面:金融利润在总利润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相比于GDP,债务越来越多;金融、保险和房地产(FIRE)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上升;出现许多奇怪的金融工具;金融泡沫的影响扩大。”③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看,金融化与其说是一种金融现象,不如说是一种与货币化、货币资本化和资本虚拟化相联系的经济现象。金融化发展首先是与货币化相联系的。货币本来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当等价物,货币要适应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但随着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纳入市场交易的商品和商品化了的有形、无形产品范围不断扩大,扩大了货币的购买对象和作用范围,客观上促成了货币化发展。与之相伴随的是货币拜物教不断发展,这反过来成为推动货币化发展的力量。货币既是现实的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而同时也是资本的存在形式。从理论上说,货币就是货币,货币不是资本,但在现代货币经济中,货币到资本的转化不存在任何困难。资本市场的发展,货币在持有者手里随时作为资本、作为货币资本使用。二级银行体制下,商业银行吸收存款,通过信贷业务创造新的货币,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由央行储备做保证的信用货币以满足公众对货币的需求,“创造新货币与信贷扩张之间的这样一种联系使货币本身变成了金融资本,一种更特殊的、利息计在商业银行头上的借贷资本。”④货币还作为储藏货币发挥职能,这些储藏通过纸币和存款的形式,由银行积累起来并转化为生息资本。“资本的一定部分,必须不断作为储藏货币,作为可能的货币资本存在,这就是:购买手段的准备金,支付手段的准备金,一种在货币形式上等待使用的闲置的资本;而且资本的一部分不断以这种形式回流。”⑤作为价值的储存,货币取得了固有的购买力,并且通过M——M的循环,获得了自我扩大的价值,转化为生息资本,通过信用成为生产扩张强有力的手段。而生产的扩张和积累的扩大推动了货币储藏的形成并开始进一步的信用货币的扩张,直至国家货币基数所施加的约束。所以弗朗索瓦·沙奈等认为,信用货币包含了借贷资本也包含了虚拟资本,他说:“货币显然是一种资本形式。实际上人们可以把货币看作纯粹形式下动态资本的化身,今天的任何投资都是一种支出形式,为的是将来实现利润。此外,信用货币也肯定代表金融资本。”⑥
货币资本伴随货币资本化不断积累,并且越来越虚拟资本的形式存在。虚拟资本本质上说,只是代表已积累的对于未来生产的索取权或权利证书。货币资本的积累实际上是积累者以货币的形式或对货币的直接索取权的形式占有资本和收入,大部分不外是对生产的索取权的积累,是这种索取权的市场价格即幻想资本价值的积累。虚拟资本的积累同样不过是证券形式表示的这种索取权或权利证书的积累,是这种索取权幻想的资本价值的积累。如果说货币资本能够以货币或货币索取权的形式占有资本和收入,那么虚拟资本则以非货币金融资产的形式占有资本和收入。在马克思看来,由于借贷货币资本很大程度上是以货币索取权的形式存在着,其相当部分也是虚拟的。因此,货币资本积累和虚拟资本的积累,推动了资本的虚拟化发展,特别是金融创新不断催生着各种金融衍生工具,使虚拟资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地位。
显然,金融化并非纯粹的金融现象,实际上它是伴随货币化、货币资本化和资本虚拟化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它使得资本或收入的所有者(占有者)越来越多地以货币或货币索取权或货币资本、虚拟资本的形式进行资本和收入的占有与积累。⑦因此,金融化的发展反映着资本及收入占有、积累方式的转变。
金融化的表现与影响
金融化的发展使得以货币或货币索取权及虚拟资本形式存在的资本日益广泛地渗透到物质和非物质生产领域,与这些领域的资本相结合,形成现代金融化资本;同时形成金融业自我扩张、自我循环的基础和机制,使之能够通过金融产品的不断创造和交易谋利。金融化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强化了金融部门通过货币和非货币金融工具的创造进行资本集中和积累的能力,使金融领域的资本能够快速扩展其活动领域和范围,同时金融化积累机制借助于货币资本化和资本虚拟化把社会不同部门纳入积累轨道,使得资本得以在不同形式上进行积累并在不同形式上转换。然而,金融化生成了金融领域的资本自我循环、自我膨胀的机制,弱化了金融投资与实体投资之间的联系,不仅极大地强化了金融的投机性和不稳定性,而且造成生产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的多方面困扰。 金融化大大促进了货币资本化和虚拟资本化,导致了现代金融化资本的快速扩展和膨胀,并使之具有了新的特点。既然金融化追求的是货币流动性与资本增殖性的某种结合,那么,很显然,在资本的诸多形式中,只有生息资本和虚拟资本满足这一要求,而恰恰是在生息资本的形态上,资本关系取得了最表面、最富有拜物教性质的形式,创造价值、提供利息成了货币本身的属性,表现为资本的真正果实,就像生长表现为树木固有的属性、梨树的属性是结梨一样⑧。正因为如此,我们把金融化條件下以货币或货币索取权及虚拟资本形式存在的资本,称为现代金融化资本。金融化资本就是现代金融资本。金融化时代,主导积累的是金融化资本,这种金融化资本能够依赖金融的扩张把积累的触角扩展到社会生产的各个角落,它把包括生产领域的剩余在内的社会所有剩余和收入都被当作了积累的来源和对象,而不仅仅是产业资本提供的剩余价值。金融化资本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对产业资本积累的依赖,能够在任何有收入流的领域或环节快速生成,从而推动金融化资本快速独立积累,使得社会积累由产业资本主导变成金融化资本积累主导,这意味着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形成。
金融化一方面使资本积累的来源更多地来自收入再分配,因而强化了金融化资本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另一方面使得货币形式上的积累与现实积累能够在相当程度上相脱节,造成产业资本的货币资本化和资本的虚拟化,易于造成实际资源从生产领域转移到非生产领域的倾向,特别是过度地转移到具有自我膨胀力的金融业,无疑会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
不可否认,金融化会产生一定的财富效应,并通过财富效应对消费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金融市场上资产价格会随着货币资本积累而有所提高。同时,与金融市场具有同样性质的房地产市场也会由于货币资本的流入而促使价格提高。短期内,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会给家庭带来一定的财富效应,家庭消费在财富效应的刺激下可能会有所增长。但这种影响是有限的,且不可持续的。随着资产价格泡沫的消失,所谓的财富效应将不复存在。实际上,脱离产业资本积累的金融化过程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首先,金融化和金融化资本的过度累积会抑制产业资本积累。在金融化资本主导的积累模式下,金融化资本积累一定程度上能够脱离产业资本积累,甚至在现实积累的基础上单纯依靠技术性手段来实现。金融市场的繁荣造成了金融相对于实体经济的强势地位,金融市场对于实体经济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金融机构不断要求更高的收益,实际利率的提高使企业用于实体投资的资金成本不断提高。伴随着“股东价值导向”的管理理念和股票市场的恶意收购,企业不断将资金用于回购自身股票并增加对股东的分红,以维持自身股价。所有这些,必然对现实产业资本积累产生抑制作用。
其次,金融化过程会导致产业资本的金融化,进而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在金融化条件下,金融资本在对产业资本形成巨大压力的同时,也造成了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的不断转化。金融市场的繁荣在为实体投资提供资金的同时,也使得实体投资进一步失去了吸引力。在金融投资收益大于实体投资的情况下,企业开始将更多资金用于金融投资。在金融去管制的环境下,资本成本不确定性增加,也使非金融企业更多倾向于能在短期获得利润的金融投资。在存在金融投资收益机会以及可用资金减少的情况下,企业逐渐放弃需要在长期才能取得回报的实体投资,转而将资金投向能在短期获取利润的金融领域。企业不断加大金融投资,会进一步促进金融投资收益的提高。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事金融投资。金融机构的业务逐渐脱离实体经济,成为了纯粹的金融投机行为。
第三,金融化过程会威胁产业资本剩余价值的实现。金融化过程从长期来看会恶化收入分配,从而不利于社会消费,并威胁劳动力再生产。第一,金融化带来的财富效应,依靠的是资产价值的升值,而不是实物财富的积累。也就是说,金融化的财富效应是“虚幻”的财富效应。这种虚幻性一方面表现为金融资产脱离实际产出的膨胀,当大量金融资产要求进行实际产出的兑换时,金融资产的贬值就成为必然;另一方面则表现为通过金融资产获取的升值收益很大部分是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过程,这种过程会带来收入和财富差距的不断扩大。第二,金融化通过增加家庭借贷来刺激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在长期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债务负担。低收入家庭利息偿付义务的不断积累,会进一步加剧不同群体之间实际收入差距。消费不足是实体经济停滞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加剧消费不足。同时,金融化的收入分配效应也造成了劳动力实际工资在长期的下降,最终不利于劳动力再生产。
过度金融化的负面作用
金融化造成了脱离现实积累的货币资本积累和在此基础上的虚拟资本积累倾向。在积累过程中,货币资本积累和虚拟资本的积累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强化,使得资本能够超越时间、空间和物质形态上的局限实现利润最大化,然而,这又必然促成脱离现实资本和实体经济的货币资本和虚拟资本的过度积累,这种过度积累不仅使资本原有的矛盾不断发展,而且不可避免地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在一定条件下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
越来越多的经济学者注意到了金融化造成的经济、金融的不稳定性。既然个人可以通过信贷扩大消费,非金融企业正热衷于金融投资,政府也在积极推行自由主义政策,国际资本市场被毫无障碍地联系在了一起,那么,金融市场的增值方式就自然而然地被普罗大众所接受和推崇。而金融增值所追求的流动性往往要求以货币或准货币的形式持有金融资产,这一要求使得金融系统与实际生产体系之间的距离越来越遥远。借贷货币资本和虚拟资本在对未来预期收益的驱动下,进行远离实体经济的金融投资,超出现实资本循环之外而不断处于膨胀和收缩运动之中,甚至可能触发金融危机。特别要提及的是,金融化催生的大量衍生金融产品使得投机活动已经完全独立于生产循环过程,通过金融投机获得卖价和买价之间的差额所带来的增值部分,成为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获取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远离实体经济的金融投资和投机使得投机的逻辑逐渐压倒生产的逻辑,造成实体经济的损害,而且它们带来新的不稳定性,成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作为运动中增值的价值,资本总是力求获得增值性和流动性的统一。资本的本性驱使其不断冲破各种限制获得与其本性相适应的存在形式和运动形式。货币资本的相对独立运动造成了不同于也不依赖于现实资本的货币资本的积累,特别是货币脱离了金本位约束,货币资本的积累更不受生产活动和产业资本的羁绊。资本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在货币形式或对货币直接索取权形式和所有权证书形式上积累,这种积累固然促进了资本的流动和重组,但由于其自身特性和运动的相对独立性及随之而来的投机性,不可避免地造成社会生产的扰动因素和新的矛盾的形成和累积,为此资本主义国家曾通过金融和资本管制而加以控制。而金融和资本的管制与资本运动的趋势和目标相冲突,特别是它限制了资本的活动范围,抑制资本的活力,因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解除金融和资本管制,资本逐利本性和金融机构的竞争,诱发了大量的金融创新,促进了金融衍生产品的快速增长,这些衍生品使冒险行为更为快速便捷、成本更小,它们可以用来规避法律约束、扭曲价格发现的过程、甚至操纵会计规则。⑨同时,对利润的追逐刺激金融机构均采用杠杆经营的模式,即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远远高于自有资本的规模。在追求利润和流动性目标的驱使下,货币资本家和金融机构不断开拓次贷市场,并以“次级贷款”的债权为抵押,整合、分割、编制成一系列的证券化商品,并通过层层分割和金融技术设计,衍生出更多的虚拟金融产品,在全球范围内销售,从而导致了金融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复杂的新型金融产品从传统债券、股票、大宗商品和外汇中衍生出来,特别是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条件下,货币资本、虚拟资本的积累已不局限在国内,一些发达国家能够借助于金融资产的创造和全球范围内的行销以及对世界货币的主宰,影响世界范围内货币资本的积累和各国储蓄的转移。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把不同国家的货币和金融市场逐渐联结起来,并且金融市场越来越自由化,这样不仅可以集中全世界的储蓄,而且为资本所有者的投资提供赚取利润的机会。因此,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化和货币资本的积累越来越具有全球性。货币资本的过度积累导致货币资本的相对过剩,并且这种过剩会随着信用的扩大而发展,生产和消费在借贷货币资本的支持下得以超过资本主义界限而增长,且随着货币资本虚拟价值泡沫化而把它推向极端,一旦这种货币资本虚拟价值泡沫破灭,金融危机便接踵而来。在这一过程中,银行和信用的扩展成为资本主义生产超过它自身界限的有力工具,同时也成为推动消费超过它自身界限的强有力工具。资本主义生产超过应有的界限会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借贷货币资本积累支持下的消费超过其资本主义界限也同样不可避免地造成金融危机的隐患。货币资本的积累,大部分不外是对生产的索取权的积累,是这种索取权的市场价格即幻想资本价值积累。⑩在货币资本过度积累基础上对生产和消费的借贷货币资本的支持就难免催生金融泡沫,当这个泡沫破灭时,借贷货币资本的虚拟价值就会大幅缩水。货币资本的過度积累成为生产和消费超出其自身界限的最有力手段,也成为金融危机的直接根源。
随着货币资本的不断积累,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虚拟资本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世界范围内的私有化浪潮和金融自由化浪潮,极大地促进了虚拟资本市场的发展和虚拟资本的快速积累。虚拟资本的过度积累不仅造成财富的集中和收入分配状况的恶化,而且极大地强化了虚拟资本对实体资本的相对独立性,造成偏离实体经济的资产泡沫化,助长了金融市场的投机性和不稳定性,导致了金融风险的不断累积,诱发金融和经济危机。
虚拟资本与信用制度、未来收益的资本化过程密切相关,它是能够带来收益的以纸制复本形式表现的资本。在当代,货币资本的积累一方面促成了银行资本以及非银行金融化资本的发展和壮大,另一方面货币资本越来越多地采取了虚拟资本的形式,货币资本的过度积累必然带来多种形式虚拟资本的过度积累。虚拟资本就其实质来说,只是代表已积累的对于未来生产的索取权或权利证书。?由于虚拟资本的虚拟性、投机性和流通中代表货币资本的不确定性,虚拟资本的过度积累必然造成与实体经济的脱节和矛盾,导致金融风险的累积,造成资本扩张和收缩的运动,在一定条件下引发危机的产生。
这样,货币资本的积累和伴随货币资本积累而进行的虚拟资本的过度积累,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资产的泡沫化。过剩的货币资本不断转向虚拟资本领域和其他易于泡沫化的资产,促使虚拟资产和易于泡沫化的资产的价格不断上升,这种上升在一定时期也会刺激相关领域实际投资的增加。然而,这些领域的资产泡沫化终究会破灭。在危机爆发之前,乐观预期、信息不对称、欺诈等因素会引起金融市场上投机因素增加,而这样一种未来预期的现金流往往根源于某一实际商品价格的不断上涨,或者实际生产、贸易过程的实现,尽管这种商品价格的上涨或生产、贸易过程的实现完全可以是假想的——这在投机的情况下尤其如此。
全球化发展使虚拟资本积累的相对独立性发展到了极点,它造成了一些国家仅仅是所有权或收益权证书的积累,这种积累与其实体资本积累完全脱离开来。主导世界货币的国家由于货币资本的过度积累通过贸易和货币或货币资本的输出引起相关国家对其货币或货币形式索取权的积累,而这些国家实际积累的增加有赖于国际资源的实际转移,在这种情况下所有权证书或收益权证书的国际发行成为其实现这种国际资源转移的手段。其结果是一方是所有权证书或收益权证书的积累,另一方则是实际的资本积累。随着货币资本和虚拟资本的过度积累引起的相对过剩增加到一定程度进而由扩张转向收缩时,虚拟资本或生息证券所代表的货币资本价值大为减少,其持有国将因此造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时由于国内和国际上从市场上获取货币或货币资本的能力大为下降,从而造成贸易和货币、资本流动的巨大限制,引起国际间的连锁反应,使危机扩散和蔓延,并自我强化。因此,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主义国家虚拟资本的过度积累所带来的危机也具有全球性。
在高度金融化的情况下,货币资本的积累与虚拟资本的积累是交织在一起的,且是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构成了金融化资本的积累。由于金融化极大地强化了货币资本和虚拟资本的独立性,货币资本和虚拟资本容纳的金融空间极大扩展,但金融领域能够容纳的金融化资本不是无限的,因为无论是借贷货币资本还是虚拟资本代表的金融化资本,都与现实资本即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之间存在着看不见的联系,一旦全面突破由现实资本积累和收入能够支撑的范围,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所需的条件为金融断流所破坏,且现实资本与货币资本、虚拟资本之间看不见的联系不得不按市场固有规律重建时,会通过金融危机的强制来实现。 可见,在高度金融化的条件下,金融化资本的积累与现实积累之间的断层和矛盾更深。金融化资本的积累不等于现实资本积累,金融的繁荣不代表实体经济的繁荣,不仅如此,甚至是相反,金融化资本积累是现实积累减少或现实积累受阻的结果,金融繁荣是实体经济停滞或衰退的结果,金融化资本积累与现实积累、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相背离,这种背离由于金融化发展甚至可以达到很高的程度,不可避免地催生金融泡沫,特别是易于在房地产等领域和缺乏价值基础的一些资产引起泡沫化,这种泡沫达到一定程度终将破灭,从而引发金融和经济的动荡和危机。
避免走进金融化陷阱
金融化陷阱反映了资本和资本积累过程金融化造成的深刻矛盾,必须加以重视。特别是作为发展中国家,更要警惕金融化的陷阱,这不仅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和金融脆弱,他们抵御金融风险和金融冲击的能力有限,更是因为他们不是全球货币金融体系的主导者和控制者,他们可能主动或被动地卷入发达国家主导的金融化过程,他们中的一些往往由于本国金融化程度低而具有发展金融化特别是参与全球金融化的强烈愿望,因而他们主动或被动地成为全球金融化的参与者,成为全球重要的金融投资者和金融资产的持有者,而为他国提供现实积累所需的要素,造成了本国积累和产业的空洞化。可以说,金融化充满着诱惑,但金融化也充满着陷阱。
避免陷入金融化陷阱,就要避免无节制的过度金融化。金融本来是沟通不同经济部门资金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实现资本集中进而促进积累的机制,完善的金融体系有利于把资本循环周转中游离出的货币资本以及货币和收入转化来的货币资本配置到高收益的领域和部门,促进资本积累和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而过度的金融化不仅不能强化金融的上述功能,而且将导致资本积累过程断层的深化,导致过度的货币资本化和虚拟资本化,不仅无助于现实积累的扩大,甚至可能引起生产资本的货币化和虚拟化,从而减少了生产领域的资本,阻碍现实积累的扩大,同时过度金融化及其相伴而来的过度货币资本化和虚拟资本化强化了资本的流动性和投机性,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并催生巨大的资产泡沫,不仅损害金融市场的效率,而且可能触发金融危机和金融动荡,陷入资本积累和发展的金融陷阱。因此,不能盲目无节制地推行金融化,要慎重推行金融市场的自由化和证券化,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应有所节制。
在对金融化进行适度管控的同时,要强化生产资本的积累,避免资源配置过度向金融部门和非生产领域的倾斜,鼓励资源向生产性领域的流动配置。金融体系的膨胀从本质上来说是非生产性的,它并不增加一国的实际资源和现实生产能力,相反,它需要不断转移和攫取实体经济生产的剩余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金融化带来的一个潜在危险就是使资源过度流入非生产领域,过度流入具有自我膨胀能力的金融领域,非生产领域在金融的支持下获得了虚假的繁荣,这种虚假的繁荣提出了更多的金融服务需求,二者相辅相成,不仅造成产业结构的虚高度化,而且弱化了甚至阻碍了金融对生产领域生产资本积累的支持,这对发展中经济体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对一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来说,现实积累的扩大和生产能力的提高比起虚拟财富的积累重要得多。因此,要对金融领域的自我膨胀进行有效节制,防止其对非生产性领域的过度支持而弱化和损害生产资本的积累,应鼓励资本、人才向生产性领域流动,强化金融体系对生产资本积累的支持,以促进产业资本和實体经济的发展。
为强化生产资本的积累,要在国内资源与国际资源的转换中不断提高转换能力和转换效率,借助于资源的转换和转换能力及效率的不断提高,疏通本国资本积累和产业发展的瓶颈,避免转换过程中金融化资本形式上的过度累积。当今世界的金融化具有国际性特点,这种情况下,金融化资本的积累与其实体资本积累在世界范围内完全脱离开来。主导世界货币的国家由于金融化资本(包括货币资本和虚拟资本)的过度积累通过贸易和资本市场引起相关国家对其货币或货币形式索取权或所有权证书的积累,而实际积累的增加有赖于国际资源的实际转移,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化资本输出或贸易逆差成为其实现这种国际资源转移的手段。作为发展中国家,重要的是实际资本积累和在此基础上现实生产能力的扩大,而不是货币或货币索取权或权利证书的积累。货币或货币索取权或权利证书的积累对经济发展实质性意义不大,而且存在遭受损失的巨大风险。因为随着货币资本和虚拟资本的过度积累引起的相对过剩增加到一定程度进而由扩张转向收缩时,虚拟资本或生息证券所代表的货币资本价值大为减少,其持有国将因此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时由于国内和国际上从市场上获取货币或货币资本的能力大为下降,从而造成贸易和货币、资本流动的巨大限制,引起国际间的连锁反应,使危机扩散和蔓延,并自我强化。因此,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主义国家货币或虚拟资本的过度积累不可避免地导致国际金融化资本的输出,而使卷入这一过程的输入国家蒙受巨大损失。作为发展中国家,要强化国内资源与国际资源的转换能力,提高转换的效率,把转换的国际资源不失时机地转化为资本积累的要素投入实体经济,强化本国实体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而不是把转化的资源停留在金融化资本形式上,仅仅进行金融化资本形式的积累。
金融化机制把各国金融市场紧紧联系在一起,使金融化资本更具流动性和投机性,这种流动性和投机性更强的国际金融化资本带有更大的冲击力和破坏性,它的频繁和大规模流动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会导致货币风险、资本外逃风险、金融脆弱性风险、传染风险甚至主权风险?。因此,我们既不能在资源转换中过度积累金融化资本,同时应对国际金融化资本的跨境流动进行有效的管控,在不能对此进行有效管控的条件下,应有节制地开放资本市场,并进行适当的资本项目管制,以避免国际金融化资本的冲击,避免陷入国际金融化积累中的金融陷阱。
注释
Gerald A. Epstein, "Introduction: Financialization and the World Economy", Financialization and the World Economy, Edward Elgar, 2005, chapter1.
[美]格·R·克里普纳:美国经济的金融化(上),《国外理论动态》,2008年第6期,第7页。
裘白莲、刘仁营:《资本积累的金融化》,《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第7期。
弗朗索瓦·沙奈等:《金融全球化》,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第54、66页。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353、441、443、531页。
陈享光:《储蓄投资金融政治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
Randall Dodd, "Derivatives Market: Sources of Vulnerability in US Financial Market", Financialization and the World Economy, Edward Elgar, 2005, chapter6.
Ilene Grabel, "Averting Crisis? Assessing Measures to Manage Financial Integration in Emerging Economies", Financialization and the World Economy, Edward Elgar, 2005, chapter15.
责 编/郑韶武
【关键词】金融化 虚拟资本 金融资本
【中图分类号】 F0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7.02.006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化在西方资本主义获得快速发展,并产生了深刻的经济影响。对于金融化及其经济影响,存在不同的解读。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来看,金融化并非是一种纯粹的金融现象,而是一种与货币化、货币资本化和资本虚拟化相联系的经济现象,它体现着资本、收入占有和积累方式的转变。金融化会通过财富效应、渠道效应等实体经济产生刺激作用,从而对政策制定者充满诱惑,同时金融化导致金融化资本积累与现实积累的严重脱节,极大地强化了经济与金融的投机性、不稳定性,过度金融化必然陷入发展的陷阱。中国须避免过度金融化。
经济体系中的金融化
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金融化问题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但是,对于金融化这一概念,学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有的把金融化理解为“金融动机、金融市场、金融行为者和金融机构在国内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①。有的把金融化理解为一种积累模式,认为:“在这种模式中,利润主要是通过金融渠道而非贸易和商品生产生成。”②还有的把金融化理解为资本主义经济重心从生产到金融的长时间的转向。这一转变反应在经济的方方面面:金融利润在总利润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相比于GDP,债务越来越多;金融、保险和房地产(FIRE)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上升;出现许多奇怪的金融工具;金融泡沫的影响扩大。”③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看,金融化与其说是一种金融现象,不如说是一种与货币化、货币资本化和资本虚拟化相联系的经济现象。金融化发展首先是与货币化相联系的。货币本来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当等价物,货币要适应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但随着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纳入市场交易的商品和商品化了的有形、无形产品范围不断扩大,扩大了货币的购买对象和作用范围,客观上促成了货币化发展。与之相伴随的是货币拜物教不断发展,这反过来成为推动货币化发展的力量。货币既是现实的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而同时也是资本的存在形式。从理论上说,货币就是货币,货币不是资本,但在现代货币经济中,货币到资本的转化不存在任何困难。资本市场的发展,货币在持有者手里随时作为资本、作为货币资本使用。二级银行体制下,商业银行吸收存款,通过信贷业务创造新的货币,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由央行储备做保证的信用货币以满足公众对货币的需求,“创造新货币与信贷扩张之间的这样一种联系使货币本身变成了金融资本,一种更特殊的、利息计在商业银行头上的借贷资本。”④货币还作为储藏货币发挥职能,这些储藏通过纸币和存款的形式,由银行积累起来并转化为生息资本。“资本的一定部分,必须不断作为储藏货币,作为可能的货币资本存在,这就是:购买手段的准备金,支付手段的准备金,一种在货币形式上等待使用的闲置的资本;而且资本的一部分不断以这种形式回流。”⑤作为价值的储存,货币取得了固有的购买力,并且通过M——M的循环,获得了自我扩大的价值,转化为生息资本,通过信用成为生产扩张强有力的手段。而生产的扩张和积累的扩大推动了货币储藏的形成并开始进一步的信用货币的扩张,直至国家货币基数所施加的约束。所以弗朗索瓦·沙奈等认为,信用货币包含了借贷资本也包含了虚拟资本,他说:“货币显然是一种资本形式。实际上人们可以把货币看作纯粹形式下动态资本的化身,今天的任何投资都是一种支出形式,为的是将来实现利润。此外,信用货币也肯定代表金融资本。”⑥
货币资本伴随货币资本化不断积累,并且越来越虚拟资本的形式存在。虚拟资本本质上说,只是代表已积累的对于未来生产的索取权或权利证书。货币资本的积累实际上是积累者以货币的形式或对货币的直接索取权的形式占有资本和收入,大部分不外是对生产的索取权的积累,是这种索取权的市场价格即幻想资本价值的积累。虚拟资本的积累同样不过是证券形式表示的这种索取权或权利证书的积累,是这种索取权幻想的资本价值的积累。如果说货币资本能够以货币或货币索取权的形式占有资本和收入,那么虚拟资本则以非货币金融资产的形式占有资本和收入。在马克思看来,由于借贷货币资本很大程度上是以货币索取权的形式存在着,其相当部分也是虚拟的。因此,货币资本积累和虚拟资本的积累,推动了资本的虚拟化发展,特别是金融创新不断催生着各种金融衍生工具,使虚拟资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地位。
显然,金融化并非纯粹的金融现象,实际上它是伴随货币化、货币资本化和资本虚拟化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它使得资本或收入的所有者(占有者)越来越多地以货币或货币索取权或货币资本、虚拟资本的形式进行资本和收入的占有与积累。⑦因此,金融化的发展反映着资本及收入占有、积累方式的转变。
金融化的表现与影响
金融化的发展使得以货币或货币索取权及虚拟资本形式存在的资本日益广泛地渗透到物质和非物质生产领域,与这些领域的资本相结合,形成现代金融化资本;同时形成金融业自我扩张、自我循环的基础和机制,使之能够通过金融产品的不断创造和交易谋利。金融化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强化了金融部门通过货币和非货币金融工具的创造进行资本集中和积累的能力,使金融领域的资本能够快速扩展其活动领域和范围,同时金融化积累机制借助于货币资本化和资本虚拟化把社会不同部门纳入积累轨道,使得资本得以在不同形式上进行积累并在不同形式上转换。然而,金融化生成了金融领域的资本自我循环、自我膨胀的机制,弱化了金融投资与实体投资之间的联系,不仅极大地强化了金融的投机性和不稳定性,而且造成生产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的多方面困扰。 金融化大大促进了货币资本化和虚拟资本化,导致了现代金融化资本的快速扩展和膨胀,并使之具有了新的特点。既然金融化追求的是货币流动性与资本增殖性的某种结合,那么,很显然,在资本的诸多形式中,只有生息资本和虚拟资本满足这一要求,而恰恰是在生息资本的形态上,资本关系取得了最表面、最富有拜物教性质的形式,创造价值、提供利息成了货币本身的属性,表现为资本的真正果实,就像生长表现为树木固有的属性、梨树的属性是结梨一样⑧。正因为如此,我们把金融化條件下以货币或货币索取权及虚拟资本形式存在的资本,称为现代金融化资本。金融化资本就是现代金融资本。金融化时代,主导积累的是金融化资本,这种金融化资本能够依赖金融的扩张把积累的触角扩展到社会生产的各个角落,它把包括生产领域的剩余在内的社会所有剩余和收入都被当作了积累的来源和对象,而不仅仅是产业资本提供的剩余价值。金融化资本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对产业资本积累的依赖,能够在任何有收入流的领域或环节快速生成,从而推动金融化资本快速独立积累,使得社会积累由产业资本主导变成金融化资本积累主导,这意味着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形成。
金融化一方面使资本积累的来源更多地来自收入再分配,因而强化了金融化资本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另一方面使得货币形式上的积累与现实积累能够在相当程度上相脱节,造成产业资本的货币资本化和资本的虚拟化,易于造成实际资源从生产领域转移到非生产领域的倾向,特别是过度地转移到具有自我膨胀力的金融业,无疑会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
不可否认,金融化会产生一定的财富效应,并通过财富效应对消费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金融市场上资产价格会随着货币资本积累而有所提高。同时,与金融市场具有同样性质的房地产市场也会由于货币资本的流入而促使价格提高。短期内,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会给家庭带来一定的财富效应,家庭消费在财富效应的刺激下可能会有所增长。但这种影响是有限的,且不可持续的。随着资产价格泡沫的消失,所谓的财富效应将不复存在。实际上,脱离产业资本积累的金融化过程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首先,金融化和金融化资本的过度累积会抑制产业资本积累。在金融化资本主导的积累模式下,金融化资本积累一定程度上能够脱离产业资本积累,甚至在现实积累的基础上单纯依靠技术性手段来实现。金融市场的繁荣造成了金融相对于实体经济的强势地位,金融市场对于实体经济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金融机构不断要求更高的收益,实际利率的提高使企业用于实体投资的资金成本不断提高。伴随着“股东价值导向”的管理理念和股票市场的恶意收购,企业不断将资金用于回购自身股票并增加对股东的分红,以维持自身股价。所有这些,必然对现实产业资本积累产生抑制作用。
其次,金融化过程会导致产业资本的金融化,进而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在金融化条件下,金融资本在对产业资本形成巨大压力的同时,也造成了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的不断转化。金融市场的繁荣在为实体投资提供资金的同时,也使得实体投资进一步失去了吸引力。在金融投资收益大于实体投资的情况下,企业开始将更多资金用于金融投资。在金融去管制的环境下,资本成本不确定性增加,也使非金融企业更多倾向于能在短期获得利润的金融投资。在存在金融投资收益机会以及可用资金减少的情况下,企业逐渐放弃需要在长期才能取得回报的实体投资,转而将资金投向能在短期获取利润的金融领域。企业不断加大金融投资,会进一步促进金融投资收益的提高。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事金融投资。金融机构的业务逐渐脱离实体经济,成为了纯粹的金融投机行为。
第三,金融化过程会威胁产业资本剩余价值的实现。金融化过程从长期来看会恶化收入分配,从而不利于社会消费,并威胁劳动力再生产。第一,金融化带来的财富效应,依靠的是资产价值的升值,而不是实物财富的积累。也就是说,金融化的财富效应是“虚幻”的财富效应。这种虚幻性一方面表现为金融资产脱离实际产出的膨胀,当大量金融资产要求进行实际产出的兑换时,金融资产的贬值就成为必然;另一方面则表现为通过金融资产获取的升值收益很大部分是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过程,这种过程会带来收入和财富差距的不断扩大。第二,金融化通过增加家庭借贷来刺激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在长期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债务负担。低收入家庭利息偿付义务的不断积累,会进一步加剧不同群体之间实际收入差距。消费不足是实体经济停滞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加剧消费不足。同时,金融化的收入分配效应也造成了劳动力实际工资在长期的下降,最终不利于劳动力再生产。
过度金融化的负面作用
金融化造成了脱离现实积累的货币资本积累和在此基础上的虚拟资本积累倾向。在积累过程中,货币资本积累和虚拟资本的积累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强化,使得资本能够超越时间、空间和物质形态上的局限实现利润最大化,然而,这又必然促成脱离现实资本和实体经济的货币资本和虚拟资本的过度积累,这种过度积累不仅使资本原有的矛盾不断发展,而且不可避免地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在一定条件下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
越来越多的经济学者注意到了金融化造成的经济、金融的不稳定性。既然个人可以通过信贷扩大消费,非金融企业正热衷于金融投资,政府也在积极推行自由主义政策,国际资本市场被毫无障碍地联系在了一起,那么,金融市场的增值方式就自然而然地被普罗大众所接受和推崇。而金融增值所追求的流动性往往要求以货币或准货币的形式持有金融资产,这一要求使得金融系统与实际生产体系之间的距离越来越遥远。借贷货币资本和虚拟资本在对未来预期收益的驱动下,进行远离实体经济的金融投资,超出现实资本循环之外而不断处于膨胀和收缩运动之中,甚至可能触发金融危机。特别要提及的是,金融化催生的大量衍生金融产品使得投机活动已经完全独立于生产循环过程,通过金融投机获得卖价和买价之间的差额所带来的增值部分,成为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获取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远离实体经济的金融投资和投机使得投机的逻辑逐渐压倒生产的逻辑,造成实体经济的损害,而且它们带来新的不稳定性,成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作为运动中增值的价值,资本总是力求获得增值性和流动性的统一。资本的本性驱使其不断冲破各种限制获得与其本性相适应的存在形式和运动形式。货币资本的相对独立运动造成了不同于也不依赖于现实资本的货币资本的积累,特别是货币脱离了金本位约束,货币资本的积累更不受生产活动和产业资本的羁绊。资本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在货币形式或对货币直接索取权形式和所有权证书形式上积累,这种积累固然促进了资本的流动和重组,但由于其自身特性和运动的相对独立性及随之而来的投机性,不可避免地造成社会生产的扰动因素和新的矛盾的形成和累积,为此资本主义国家曾通过金融和资本管制而加以控制。而金融和资本的管制与资本运动的趋势和目标相冲突,特别是它限制了资本的活动范围,抑制资本的活力,因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解除金融和资本管制,资本逐利本性和金融机构的竞争,诱发了大量的金融创新,促进了金融衍生产品的快速增长,这些衍生品使冒险行为更为快速便捷、成本更小,它们可以用来规避法律约束、扭曲价格发现的过程、甚至操纵会计规则。⑨同时,对利润的追逐刺激金融机构均采用杠杆经营的模式,即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远远高于自有资本的规模。在追求利润和流动性目标的驱使下,货币资本家和金融机构不断开拓次贷市场,并以“次级贷款”的债权为抵押,整合、分割、编制成一系列的证券化商品,并通过层层分割和金融技术设计,衍生出更多的虚拟金融产品,在全球范围内销售,从而导致了金融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复杂的新型金融产品从传统债券、股票、大宗商品和外汇中衍生出来,特别是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条件下,货币资本、虚拟资本的积累已不局限在国内,一些发达国家能够借助于金融资产的创造和全球范围内的行销以及对世界货币的主宰,影响世界范围内货币资本的积累和各国储蓄的转移。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把不同国家的货币和金融市场逐渐联结起来,并且金融市场越来越自由化,这样不仅可以集中全世界的储蓄,而且为资本所有者的投资提供赚取利润的机会。因此,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化和货币资本的积累越来越具有全球性。货币资本的过度积累导致货币资本的相对过剩,并且这种过剩会随着信用的扩大而发展,生产和消费在借贷货币资本的支持下得以超过资本主义界限而增长,且随着货币资本虚拟价值泡沫化而把它推向极端,一旦这种货币资本虚拟价值泡沫破灭,金融危机便接踵而来。在这一过程中,银行和信用的扩展成为资本主义生产超过它自身界限的有力工具,同时也成为推动消费超过它自身界限的强有力工具。资本主义生产超过应有的界限会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借贷货币资本积累支持下的消费超过其资本主义界限也同样不可避免地造成金融危机的隐患。货币资本的积累,大部分不外是对生产的索取权的积累,是这种索取权的市场价格即幻想资本价值积累。⑩在货币资本过度积累基础上对生产和消费的借贷货币资本的支持就难免催生金融泡沫,当这个泡沫破灭时,借贷货币资本的虚拟价值就会大幅缩水。货币资本的過度积累成为生产和消费超出其自身界限的最有力手段,也成为金融危机的直接根源。
随着货币资本的不断积累,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虚拟资本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世界范围内的私有化浪潮和金融自由化浪潮,极大地促进了虚拟资本市场的发展和虚拟资本的快速积累。虚拟资本的过度积累不仅造成财富的集中和收入分配状况的恶化,而且极大地强化了虚拟资本对实体资本的相对独立性,造成偏离实体经济的资产泡沫化,助长了金融市场的投机性和不稳定性,导致了金融风险的不断累积,诱发金融和经济危机。
虚拟资本与信用制度、未来收益的资本化过程密切相关,它是能够带来收益的以纸制复本形式表现的资本。在当代,货币资本的积累一方面促成了银行资本以及非银行金融化资本的发展和壮大,另一方面货币资本越来越多地采取了虚拟资本的形式,货币资本的过度积累必然带来多种形式虚拟资本的过度积累。虚拟资本就其实质来说,只是代表已积累的对于未来生产的索取权或权利证书。?由于虚拟资本的虚拟性、投机性和流通中代表货币资本的不确定性,虚拟资本的过度积累必然造成与实体经济的脱节和矛盾,导致金融风险的累积,造成资本扩张和收缩的运动,在一定条件下引发危机的产生。
这样,货币资本的积累和伴随货币资本积累而进行的虚拟资本的过度积累,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资产的泡沫化。过剩的货币资本不断转向虚拟资本领域和其他易于泡沫化的资产,促使虚拟资产和易于泡沫化的资产的价格不断上升,这种上升在一定时期也会刺激相关领域实际投资的增加。然而,这些领域的资产泡沫化终究会破灭。在危机爆发之前,乐观预期、信息不对称、欺诈等因素会引起金融市场上投机因素增加,而这样一种未来预期的现金流往往根源于某一实际商品价格的不断上涨,或者实际生产、贸易过程的实现,尽管这种商品价格的上涨或生产、贸易过程的实现完全可以是假想的——这在投机的情况下尤其如此。
全球化发展使虚拟资本积累的相对独立性发展到了极点,它造成了一些国家仅仅是所有权或收益权证书的积累,这种积累与其实体资本积累完全脱离开来。主导世界货币的国家由于货币资本的过度积累通过贸易和货币或货币资本的输出引起相关国家对其货币或货币形式索取权的积累,而这些国家实际积累的增加有赖于国际资源的实际转移,在这种情况下所有权证书或收益权证书的国际发行成为其实现这种国际资源转移的手段。其结果是一方是所有权证书或收益权证书的积累,另一方则是实际的资本积累。随着货币资本和虚拟资本的过度积累引起的相对过剩增加到一定程度进而由扩张转向收缩时,虚拟资本或生息证券所代表的货币资本价值大为减少,其持有国将因此造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时由于国内和国际上从市场上获取货币或货币资本的能力大为下降,从而造成贸易和货币、资本流动的巨大限制,引起国际间的连锁反应,使危机扩散和蔓延,并自我强化。因此,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主义国家虚拟资本的过度积累所带来的危机也具有全球性。
在高度金融化的情况下,货币资本的积累与虚拟资本的积累是交织在一起的,且是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构成了金融化资本的积累。由于金融化极大地强化了货币资本和虚拟资本的独立性,货币资本和虚拟资本容纳的金融空间极大扩展,但金融领域能够容纳的金融化资本不是无限的,因为无论是借贷货币资本还是虚拟资本代表的金融化资本,都与现实资本即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之间存在着看不见的联系,一旦全面突破由现实资本积累和收入能够支撑的范围,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所需的条件为金融断流所破坏,且现实资本与货币资本、虚拟资本之间看不见的联系不得不按市场固有规律重建时,会通过金融危机的强制来实现。 可见,在高度金融化的条件下,金融化资本的积累与现实积累之间的断层和矛盾更深。金融化资本的积累不等于现实资本积累,金融的繁荣不代表实体经济的繁荣,不仅如此,甚至是相反,金融化资本积累是现实积累减少或现实积累受阻的结果,金融繁荣是实体经济停滞或衰退的结果,金融化资本积累与现实积累、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相背离,这种背离由于金融化发展甚至可以达到很高的程度,不可避免地催生金融泡沫,特别是易于在房地产等领域和缺乏价值基础的一些资产引起泡沫化,这种泡沫达到一定程度终将破灭,从而引发金融和经济的动荡和危机。
避免走进金融化陷阱
金融化陷阱反映了资本和资本积累过程金融化造成的深刻矛盾,必须加以重视。特别是作为发展中国家,更要警惕金融化的陷阱,这不仅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和金融脆弱,他们抵御金融风险和金融冲击的能力有限,更是因为他们不是全球货币金融体系的主导者和控制者,他们可能主动或被动地卷入发达国家主导的金融化过程,他们中的一些往往由于本国金融化程度低而具有发展金融化特别是参与全球金融化的强烈愿望,因而他们主动或被动地成为全球金融化的参与者,成为全球重要的金融投资者和金融资产的持有者,而为他国提供现实积累所需的要素,造成了本国积累和产业的空洞化。可以说,金融化充满着诱惑,但金融化也充满着陷阱。
避免陷入金融化陷阱,就要避免无节制的过度金融化。金融本来是沟通不同经济部门资金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实现资本集中进而促进积累的机制,完善的金融体系有利于把资本循环周转中游离出的货币资本以及货币和收入转化来的货币资本配置到高收益的领域和部门,促进资本积累和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而过度的金融化不仅不能强化金融的上述功能,而且将导致资本积累过程断层的深化,导致过度的货币资本化和虚拟资本化,不仅无助于现实积累的扩大,甚至可能引起生产资本的货币化和虚拟化,从而减少了生产领域的资本,阻碍现实积累的扩大,同时过度金融化及其相伴而来的过度货币资本化和虚拟资本化强化了资本的流动性和投机性,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并催生巨大的资产泡沫,不仅损害金融市场的效率,而且可能触发金融危机和金融动荡,陷入资本积累和发展的金融陷阱。因此,不能盲目无节制地推行金融化,要慎重推行金融市场的自由化和证券化,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应有所节制。
在对金融化进行适度管控的同时,要强化生产资本的积累,避免资源配置过度向金融部门和非生产领域的倾斜,鼓励资源向生产性领域的流动配置。金融体系的膨胀从本质上来说是非生产性的,它并不增加一国的实际资源和现实生产能力,相反,它需要不断转移和攫取实体经济生产的剩余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金融化带来的一个潜在危险就是使资源过度流入非生产领域,过度流入具有自我膨胀能力的金融领域,非生产领域在金融的支持下获得了虚假的繁荣,这种虚假的繁荣提出了更多的金融服务需求,二者相辅相成,不仅造成产业结构的虚高度化,而且弱化了甚至阻碍了金融对生产领域生产资本积累的支持,这对发展中经济体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对一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来说,现实积累的扩大和生产能力的提高比起虚拟财富的积累重要得多。因此,要对金融领域的自我膨胀进行有效节制,防止其对非生产性领域的过度支持而弱化和损害生产资本的积累,应鼓励资本、人才向生产性领域流动,强化金融体系对生产资本积累的支持,以促进产业资本和實体经济的发展。
为强化生产资本的积累,要在国内资源与国际资源的转换中不断提高转换能力和转换效率,借助于资源的转换和转换能力及效率的不断提高,疏通本国资本积累和产业发展的瓶颈,避免转换过程中金融化资本形式上的过度累积。当今世界的金融化具有国际性特点,这种情况下,金融化资本的积累与其实体资本积累在世界范围内完全脱离开来。主导世界货币的国家由于金融化资本(包括货币资本和虚拟资本)的过度积累通过贸易和资本市场引起相关国家对其货币或货币形式索取权或所有权证书的积累,而实际积累的增加有赖于国际资源的实际转移,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化资本输出或贸易逆差成为其实现这种国际资源转移的手段。作为发展中国家,重要的是实际资本积累和在此基础上现实生产能力的扩大,而不是货币或货币索取权或权利证书的积累。货币或货币索取权或权利证书的积累对经济发展实质性意义不大,而且存在遭受损失的巨大风险。因为随着货币资本和虚拟资本的过度积累引起的相对过剩增加到一定程度进而由扩张转向收缩时,虚拟资本或生息证券所代表的货币资本价值大为减少,其持有国将因此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时由于国内和国际上从市场上获取货币或货币资本的能力大为下降,从而造成贸易和货币、资本流动的巨大限制,引起国际间的连锁反应,使危机扩散和蔓延,并自我强化。因此,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主义国家货币或虚拟资本的过度积累不可避免地导致国际金融化资本的输出,而使卷入这一过程的输入国家蒙受巨大损失。作为发展中国家,要强化国内资源与国际资源的转换能力,提高转换的效率,把转换的国际资源不失时机地转化为资本积累的要素投入实体经济,强化本国实体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而不是把转化的资源停留在金融化资本形式上,仅仅进行金融化资本形式的积累。
金融化机制把各国金融市场紧紧联系在一起,使金融化资本更具流动性和投机性,这种流动性和投机性更强的国际金融化资本带有更大的冲击力和破坏性,它的频繁和大规模流动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会导致货币风险、资本外逃风险、金融脆弱性风险、传染风险甚至主权风险?。因此,我们既不能在资源转换中过度积累金融化资本,同时应对国际金融化资本的跨境流动进行有效的管控,在不能对此进行有效管控的条件下,应有节制地开放资本市场,并进行适当的资本项目管制,以避免国际金融化资本的冲击,避免陷入国际金融化积累中的金融陷阱。
注释
Gerald A. Epstein, "Introduction: Financialization and the World Economy", Financialization and the World Economy, Edward Elgar, 2005, chapter1.
[美]格·R·克里普纳:美国经济的金融化(上),《国外理论动态》,2008年第6期,第7页。
裘白莲、刘仁营:《资本积累的金融化》,《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第7期。
弗朗索瓦·沙奈等:《金融全球化》,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第54、66页。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353、441、443、531页。
陈享光:《储蓄投资金融政治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
Randall Dodd, "Derivatives Market: Sources of Vulnerability in US Financial Market", Financialization and the World Economy, Edward Elgar, 2005, chapter6.
Ilene Grabel, "Averting Crisis? Assessing Measures to Manage Financial Integration in Emerging Economies", Financialization and the World Economy, Edward Elgar, 2005, chapter15.
责 编/郑韶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