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运用新课标理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醒,运用新的课改模式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更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课改模式 自主 合作 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50003
新课改的“神”是什么?简单地说,我认为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合作探究学习、展示质疑的能力得到提升,从而生成、构建生命的课堂。我们只要记住一个核心,那就是,让学生参与进来。一节课质量如何,最关键的不是看老师教得怎么样,而是看学生学的情况如何。高效的课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能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生成知识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学生的素养和语文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但是在进行新课改时,很容易出现一种走极端的现象。那就是过度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我们必须注意几个方面:
一、教师宜“导”
深入学校观摩了很多教师的课改课,发现存在一种情况,那就是走极端。如要求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融合,有些教师一节课就全程播放投影,图片、文字、音频,课堂上很热闹,学生却没有什么收获。还有学校学习新的课改模式,只是将桌子拉开分成几个小组,可是课堂上还是一支粉笔一张嘴,最多增加一点提问。再有一种,上课时完全不见教师的身影,学生在课堂上你方唱罢我登场,表面上热热闹闹,却全无实际效果。
一个好的课堂教师不是全然无事,而是要求有更高的导演艺术。演而优则导。一个好的导演是会演戏,会说戏的。演员不能很好地表达时,导演就会教给他们。同样,一节课学生能不能学得好,全靠教师的引导。
二、教师“导”什么?
“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叶圣陶语),教师主导导什么?我认为其应该包括导读、导练、导思、导行、导向。“导思”即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导行”即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导向”即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的能力,按新课标的要求,也就是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就是导,要点拨、示例、引导、讲授。记得曾经在蚌埠听过一节我省的高中语文优质课,授课教师上的题目是《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师简单介绍背景,播放一首低沉舒缓悲凉的大提琴曲,配合以雪为主的大地的背景图片,示例诵读了一段。那位教师读得相当抒情投入,极具感染力,至今让我记忆犹新。教师一读完,便提示学生配乐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并谈谈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一段。此时学生都是抢着朗读,学生读完之后,教师相机让其他学生点评补充或教师点拨,在整节课里,通过教师示范、学生读、学生评、教师点拨,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很容易地就完成了。学生参与度高,课堂生成多,语文味儿十足。你说,这样的课堂是不是比教师满堂灌要好得多?
教师要导,要讲究导的方法。可采用座谈法、辩论法、诵读法、角色表演法等等。其实我们的古人孔子是很讲究教学艺术和方法的,一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很好地体现了孔子的教学艺术,那就是座談法、启发式、谈话法、合作探究、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孔子的课堂充满亲和力,不是一副师道尊严的面孔,他的态度随和,极力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他宽容豁达,尊重个性,我们甚至可以说,他的学生不同的个性是孔子教学中包容、呵护的结果。点拨适度,总结有深度。从孔子这一节课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自然的人,他的课也是生动的、有生成的、充满生命的好课。我们在教学中也要讲究教学艺术,“导”要得法。如,对于一些好的诗文要鼓励学生去朗读,这时教师的任务就是进行诵读的引导,对诵读的语气、节奏,相机进行点拨。而不是将诗文拆分得四分五裂进行讲解。此外,很多传统的方法也不可以丢弃,如讲授法。其原因有二,第一,讲授法历史悠久,运用最广泛。自主学习不等于教师一点不讲,这不是“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含义,教师要做到该挖掘的地方挖掘,否则课堂就会缺少厚度和深度。第二,在新旧知识联结处、在学习新知关键处、在学生疑惑处、在学生争议处、在思绪受阻处、在思维定式干扰处等等都要点拨讲授。否则,一节课下来学生的疑问得不到解答,学生的知识就谈不上生成和拓展。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的教学理念已是深入人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已是大势所趋,别无选择。教师们要与时俱进,要有本领恐慌意识,能力危机意识,要勇于去改变自己的课堂,提高自己的课堂艺术。我们带着这样一种课堂理想去从事教学,即便这种理想是一种完美的主观假设,可只要我们怀揣着这样的课堂理想向前迈进,我们就一定能向自己的理想课堂接近。
(责任编辑 韦淑红)
[关键词]课改模式 自主 合作 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50003
新课改的“神”是什么?简单地说,我认为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合作探究学习、展示质疑的能力得到提升,从而生成、构建生命的课堂。我们只要记住一个核心,那就是,让学生参与进来。一节课质量如何,最关键的不是看老师教得怎么样,而是看学生学的情况如何。高效的课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能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生成知识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学生的素养和语文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但是在进行新课改时,很容易出现一种走极端的现象。那就是过度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我们必须注意几个方面:
一、教师宜“导”
深入学校观摩了很多教师的课改课,发现存在一种情况,那就是走极端。如要求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融合,有些教师一节课就全程播放投影,图片、文字、音频,课堂上很热闹,学生却没有什么收获。还有学校学习新的课改模式,只是将桌子拉开分成几个小组,可是课堂上还是一支粉笔一张嘴,最多增加一点提问。再有一种,上课时完全不见教师的身影,学生在课堂上你方唱罢我登场,表面上热热闹闹,却全无实际效果。
一个好的课堂教师不是全然无事,而是要求有更高的导演艺术。演而优则导。一个好的导演是会演戏,会说戏的。演员不能很好地表达时,导演就会教给他们。同样,一节课学生能不能学得好,全靠教师的引导。
二、教师“导”什么?
“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叶圣陶语),教师主导导什么?我认为其应该包括导读、导练、导思、导行、导向。“导思”即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导行”即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导向”即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的能力,按新课标的要求,也就是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就是导,要点拨、示例、引导、讲授。记得曾经在蚌埠听过一节我省的高中语文优质课,授课教师上的题目是《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师简单介绍背景,播放一首低沉舒缓悲凉的大提琴曲,配合以雪为主的大地的背景图片,示例诵读了一段。那位教师读得相当抒情投入,极具感染力,至今让我记忆犹新。教师一读完,便提示学生配乐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并谈谈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一段。此时学生都是抢着朗读,学生读完之后,教师相机让其他学生点评补充或教师点拨,在整节课里,通过教师示范、学生读、学生评、教师点拨,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很容易地就完成了。学生参与度高,课堂生成多,语文味儿十足。你说,这样的课堂是不是比教师满堂灌要好得多?
教师要导,要讲究导的方法。可采用座谈法、辩论法、诵读法、角色表演法等等。其实我们的古人孔子是很讲究教学艺术和方法的,一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很好地体现了孔子的教学艺术,那就是座談法、启发式、谈话法、合作探究、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孔子的课堂充满亲和力,不是一副师道尊严的面孔,他的态度随和,极力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他宽容豁达,尊重个性,我们甚至可以说,他的学生不同的个性是孔子教学中包容、呵护的结果。点拨适度,总结有深度。从孔子这一节课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自然的人,他的课也是生动的、有生成的、充满生命的好课。我们在教学中也要讲究教学艺术,“导”要得法。如,对于一些好的诗文要鼓励学生去朗读,这时教师的任务就是进行诵读的引导,对诵读的语气、节奏,相机进行点拨。而不是将诗文拆分得四分五裂进行讲解。此外,很多传统的方法也不可以丢弃,如讲授法。其原因有二,第一,讲授法历史悠久,运用最广泛。自主学习不等于教师一点不讲,这不是“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含义,教师要做到该挖掘的地方挖掘,否则课堂就会缺少厚度和深度。第二,在新旧知识联结处、在学习新知关键处、在学生疑惑处、在学生争议处、在思绪受阻处、在思维定式干扰处等等都要点拨讲授。否则,一节课下来学生的疑问得不到解答,学生的知识就谈不上生成和拓展。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的教学理念已是深入人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已是大势所趋,别无选择。教师们要与时俱进,要有本领恐慌意识,能力危机意识,要勇于去改变自己的课堂,提高自己的课堂艺术。我们带着这样一种课堂理想去从事教学,即便这种理想是一种完美的主观假设,可只要我们怀揣着这样的课堂理想向前迈进,我们就一定能向自己的理想课堂接近。
(责任编辑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