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任与卓越:卓越中学教师内涵及职前培养再思考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ding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卓越中学教师的形成,需要经历职前培养、入职适应、在职发展等多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基本任务和发展目标各不相同。卓越中学教师职前培养的主要任务可区分为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两个重要内容。同时,卓越教师具有阶段性发展的特点,新手教师要满足毕业后胜任工作的要求。胜任与卓越分别是卓越中学教师职前培养的两个重要维度。文章通过在职优秀中学教师核心素养的视角,探究了卓越教师职前培养是如何完成阶段性任务的。
  关键词:卓越中学教师;职前培养;教师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10-14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3-0127-02
  在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关于卓越教师的讨论来势汹涌。2014年“卓越教师”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中。2018年10月,教育部提出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学者们也加入探讨卓越教师职前培养的阵营。毋庸置疑,卓越教师的职前培养对我国现有教师的教育提出了不小的挑战,甚至其教育模式已触动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卓越教师职前培养须解决的两大问题:一是卓越教师目标定位模糊,二是卓越教师核心素养构成不明确。现阶段,学校可以利用卓越教师核心素养的构成反哺卓越教师职前培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卓越教师的核心素养,真正完成卓越教师从胜任到卓越的阶段性任务。
  一、卓越教师内涵的再思考
  关于卓越教师的内涵尚没有明确的、统一的界定。“卓越”一词在《现代汉语字典》中指的是高超出众;在《古汉语实用字典》中指优秀突出。在传统意义上,卓越教师是指高超出众的教师,最终取得非凡的教育成果。大多数学校只关注卓越教师的卓越特性。但笔者认为卓越教师是一个集合体,既要完成新手教师的胜任任务,也要完成优秀教师的卓越任务。
  卓越教师具有品格崇高、能力突出的特征,它不是一种或几种独立的品格和能力构成,也不是只有一个独立的理论框架。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卓越教师是一个综合体,每种品格和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此,笔者认为探究卓越教师需要抓住新手教师和卓越教师两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从新手教师到卓越教师的转变,都体现在核心素养的不断进阶。在教师教育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在当前我国卓越教师培养的初探时期,面对教师教育改革,我们看到的是胜任和卓越这两个维度带来的新思路。同时,抓住卓越教师阶段性发展特征,实现新手教师和卓越教师两方面的核心素养培养,才能为卓越教师带来新视野。
  二、从胜任和卓越两个维度引领卓越教师的职前发展
  培养卓越教师是教师教育的最终目标。卓越教师职前培养的对象是師范生。卓越教师职前培养有许多方式,如校外实习、模拟课程等。成为卓越中学教师需要在职前培养阶段储备新手教师的核心素养和卓越教师核心素养。新手教师和卓越教师是两个特定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阶段任务和发展目标。依据专业的发展理论,卓越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分阶段性的发展。学校要更加注重新手阶段和卓越阶段的任务。
  根据柏林纳教师成长的五阶段理论,将教师成长分为新手水平、高级新手水平、胜任水平、熟练水平、专家水平。20世纪60年代,富勒编著的《教师关注问卷》奠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基石。教师教育的领域中引入了重要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由此,不同的学者都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进行了探讨,包括教师发展时期论、教师生涯发展模式、教师职业生命周期论等。综合多方面的专家理论和实践经验,教师专业发展是在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教学理念进行持续性学习,并实现每个阶段的目标。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可以平衡自身发展和专业拓展的要求。卓越教师职前培养要抓住胜任和卓越这两个维度进行培养。笔者认为,大多数学校忽视了新手教师完成胜任任务的职前发展目标,过分地关注卓越教师完成卓越的任务。但胜任是卓越教师培养的起始点。学校在职前培养过程中让师范生拥有胜任力;同时在职前培养过程中融入完成卓越任务所需要的素养。
  学校抓住胜任阶段和卓越阶段对卓越教师进行职前培养,完成相应阶段的任务。笼统地以卓越教师培养作为职前培养目标,缺乏对现实教学实践的考虑,严重制约了卓越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笔者认为,学校往往关注卓越教师最终的核心素养,却忽略新手教师的核心素养。新手教师要完成胜任阶段的任务,卓越教师要完成卓越阶段的任务。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核心素养的要求。卓越教师的核心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集阶段性、连续性、系统性于一体,且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卓越教师核心素养也在不断地进阶。
  三、飞轮效应:在职优秀中学教师核心素养视角下职前培养的新思路
  笔者认为,职前培养融入卓越教师核心素养,是培养卓越教师的重要方法。陈殿兵、杨晓新认为,从合格教师到卓越教师应具备的品格包括六个层面,分别是卓越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人际关系、个人素养、职业生涯发展、社会责任,并且,通过自律的途径从合格走向卓越。周春良以特级教师群体作为研究卓越教师的主要样本,提出卓越教师是不断追求专业发展、持续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拥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思想或主张、取得了较高声誉的教师。施雨丹和卢晓中认为,卓越教师是师德高尚、专业基本功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较之于普通教师更加突出。
  将核心素养培养贯穿职前培养的过程中,是卓越教师培养的新思路。卓越教师职前培养的立足之本是探寻卓越教师核心素养的构成。发展教师的核心素养是持久卓越的一个主要特征。显然,问题在于新手教师如何发扬核心素养,并适应变幻莫测的教育工作。答案是:职前教育领悟核心素养,并持续积累发展卓越目标。每一个阶段有相应的核心素养构成来反哺职前培养。卓越教师的职前培养需要构建完成胜任任务的核心素养体系和完成卓越任务的核心素养体系。
  卓越教师核心素养中的每一部分都能增强系统中其他部分的稳定性,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集合体,这个集合体比其他各部分素养的总和都要大。只有保持前后核心素养的连贯性,经过不断的教育工作实践才能取得卓越的结果。   新手教师向卓越教师的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类似于“飞轮”,新手教师经过一个实践接着一个实践,一个反思接着一个反思,学习过程在一圈接一圈地转动,这样就产生了持续而又卓越的效果。而这个“飞轮”的核心是完成每个阶段的核心素养任务。同时,当“飞轮”的速度达到高转速时,才会被察觉,这不是一夜间的转变。由此,新手教师要学会利用“飞轮”来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
  卓越教师核心素养对持久的卓越至关重要,但是其具体内容却又无关紧要。关键并不在于卓越教师有什么样的价值观,而在于什么是核心素养?并且知道它是怎样产生的,是否将它融入教育事业中并长期恪守这些核心素养。持久卓越的教师在恪守卓越教师核心素养和完成每个阶段性卓越目标的同时,要不断转换教育策略和学习方法。这就是发扬卓越教师核心素养和促进教师阶段性发展的奇妙结合。
  综上所述,职前培养过程应当是卓越教师成长“飞轮”积累动量的推动力,而不是成长为卓越教师的创造者。这些经历过卓越教师职前培训的教师,可以不担心工作压力,凭借耐心和有条不紊的学习积蓄力量,从而实现突破的这样一个“飞轮”旋转的模式。当“飞轮”正向运行时,职前培养所传递的核心素养会产生动力,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逐渐转化成有形的成就。若“飞轮”逆向运行,新手教师就会身处在工作压力之中,缺少职前培养的动力,表现欠佳,这样会抑制新手教师的成长。
  设计和制定卓越中学教师职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要有前瞻性,要立足一线卓越中学教师的基本特质与核心素养构成。一线卓越中学教师核心素养有其共性特征,需要在职前培养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
  总之,卓越教师课程体系的构建旨在培养未来有思考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新型教师。在激发教育活力的同时,学校恰恰非常需要一批有思想又有能力的卓越教师,來启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促进教育意义化的转变,从而达到优秀的师范高校深化卓越教师的思想和能力,卓越教师助力学生未来的目的,即从理念到实践上都体现了回归教育的初心,让师范教育更加充满活力,从根本上提高了师范教育的质量。
  四、结语
  高校师范院校作为卓越教师培育的主战场,积极引导卓越中学教师的核心素养,会使师范生顿悟并产生成长张力。卓越中学教师要专业突出,底蕴深厚。卓越中学教师包括卓越初中教师和卓越高中教师。卓越初中教师教授学习的“方法论”,卓越高中教师教授知识的“工具箱”,从本质上来说,卓越中学教师的核心素养一脉相承,都需要高超的教学能力和广博的知识储备。因此教师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应完成每个关键专业发展阶段的胜任能力和卓越精神的进阶。
  总之,卓越中学教师需要在不同发展阶段有突破性成长,既要从教育实践的沃土中慢慢地生长出来,也离不开胜任和卓越这种关键阶段的工作任务完成,还要在职前培养中引入教师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殿兵,杨新晓.由合格到卓越:美国基础教育教师职业能力标准的导向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8(3):57-64.
  [2]周春良.卓越教师的个性特征与成长机制研究——基于163位特级教师的调查[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3]施雨丹,卢晓中.论卓越教师的素质构成——基于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的访谈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5(9):92-96.
  [4]李祚山,方力维,向琦祺,等.中学卓越教师核心素质特征及其生成途径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57-63.
  [5]岳格妮.中学卓越教师的内涵及培养模式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7(25):137-138.
  [6]黄永顺.三位一体四维度培养卓越中学物理教师的研究与实践——职前职后一体系化教师培养体系之职后教育研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7):94-96.
  [7]王玲玲.“六年本硕一贯制”涵养卓越教师教育——访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杨作东[J].教育家,2018(13):51-53.
其他文献
摘 要:故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英语阅读的热情,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如能遵循课标要求,更多地在课堂中引入故事教学,必将大大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最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文章以PEP版《英语》五(下)“Unit4What can you do ?Part C Story Time ”为例,从故事教学的三个阶段,分别探讨了如何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摘 要:当今社会,人们对道德的重视越来越多,许多家长和教师发现,现在的许多小学生任意妄为,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感恩之心,忽视父母的无私付出。无论是作为教育工作者还是学生家长,都希望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学会学习。而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相比于学习多少专业知识更为重要。这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合作,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用各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缺失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文章
摘 要:新版部编版教材既关注语文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兼顾着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应该引导学生从一个语言实践活动走进另一个相关的语言实践活动。如何实现课堂的优化教学呢?教师需要关注教学语境,重视语言实践,整合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语文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
摘 要:家庭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家庭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整合家校资源,发挥教师桥梁纽带作用,构建“家校共同体”,能有效整合学生、学校和家庭乃至社会力量,以加强互相交流沟通协作,进一步和谐家校关系,提升班级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文章从现状分析、实践探索和反思总结三方面进行阐述,结合心理学原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合理运用,旨在提升教师的管理能力和家长的认知水平,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发
文章编号:1674-120X(2018)36-0065-02  摘 要:听力教学一直都是外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高中英语教师有必要对听力教学进行改革,如何把“学讲计划”的理念融入听力课堂教学是学界一直在探讨的话题。教师在这一教学理念上争论不休,莫衷一是;从教学设计上来看,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的掌握程度不同。因此有必要消除教师心理障碍,激发教师改革教学的激情,充分展示出学生“自主、合作、展示”的课堂
摘 要:班主任不仅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更是一个班级的引路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论述了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对待进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几点方法。针对班级中部分待进学生,班主任应努力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进行积极的赞赏和鼓励,激发其自信心和学习动力;用看似无痕却有意的爱,健全其人格;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道德水准,使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班主任;待进学生;赞赏;师爱;心理健康
摘 要:小学高年级的作文教学要求在正确表达的基础上提升到合理表达与有感情地表达的层面之上。读写结合教学是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更是情感化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通过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掌握情感表达的有效方法,实现情感表达知识与技能的正向迁移与运用。文章将以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主题教学为例,探讨通过读写结合提升小学生作文情感表達技巧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读写结合;情感作文;单元主题教学  
摘 要:在品德教学中,教师如果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讲大道理,容易枯燥无味,而且效果也差。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环境布置、生动的提问、讲述故事、角色体验、多媒体播放等途径创设形象的、有人有事、有情有景的特定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情感、领悟事理,这样以境激情、以情冶性,就能大大提升品德教学的效果,使品德教学进入“润物细无声”的境地。  关键词:品德教学;情境;创设;运用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
摘 要:生态的校园就应该是和谐的校园,和谐的校园必须有共同的愿景,必须有好的团队精神,必须有好的校园环境,必须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学校与邻里的相互包容都会使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  关键词:校园生态;意识生态;管理生态;环境生态;关系生态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2-10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2-0016
摘 要: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针对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四個方面的培养目标,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提供了指导要求。文章结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尝试探索实践项目教学法,即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优化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力求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有效完成知识构建,促进其学习技能和思维的训练和发展,提升其学习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