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工作要求班主任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班主任的组织能力是指班主任能够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而有效地进行,取得最佳效果的能力。班主任的组织能力首先表现在善于根据学校工作的总体计划,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制定有目标、有措施、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其包括教育目的、教育任务、具体工作内容、措施和时间安排以及各项工作的执行人。其次是组织良好的班集体、团队、学习小组、兴趣小组、课外活动小组等。具体内容包含:从班级中选拔学生干部,培养积极分子,合理分配班上的职务,形成积极分子的核心和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集体工作中养成善于合作和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另外考勤制度、卫生轮流值日制、课外活动制、干部课代表工作责任制、家长联系制、全班周小结、月评比制和奖惩条例等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也是班主任组织能力的重要表现。如果班主任不能把全班组织起来,如果班主任只是形式化地领导全班,不指导、不组织、不整顿全班的活动,也不提出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和个人努力方向,这个班将成为纪律松弛、思想散漫、学习懒惰的乌合之众,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将起到不良影响。
马卡连柯认为:“不管用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到一个真正组织起来的、自豪的班集体所能做到的一切。”形成班集体的组织能力,还是需要班主任结合学生实际,从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美景”出发,及时地递进性地向班集体提出鲜明、生动、富有感召力的“远景目标”,在班级活动开展中,还要帮助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组织班级活动,还要求班主任有广泛的兴趣和特长,懂得一些音、体、美、科技等方面的常识,善于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增强学习兴趣和上进心。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怎样去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呢?
一、敏锐的观察力
敏锐的观察力,是教师掌握学生心理活动的必备能力。教师只有善于从学生的神情上、语言上、行为上洞察到学生内心的活动,才能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准确判断问题、正确理解问题,使好事及时受到鼓励和表扬,坏事及时受到批评和抑制。比如,当教师走进教室时班级有什么异样或变化?学生离校时哪个学生对哪个学生有什么暗示?好学生在别人受批评表扬时有什么神态变化?教师如果注意观察这些,便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教育手段。
二、讲话的号召力
教师讲话是学生习以为常的事,甚至有的教师布置重要工作,学生也疲疲沓沓。然而,有组织能力的教师对学生讲话,一般都是有鼓舞力、号召力。具体说,就是教师的话应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一呼百应、同心协力的作用。教师的话要想有号召力,重要一点在于不说假话,不说空话。要把该说的话讲清讲透,符合事实情理,符合学生的心意,这样才能使学生信服。另外,话要说得真诚,能激发学生的感情,能产生共鸣,使好学生受到鼓舞,中间学生看到势在必行,后进生感到震动。
三、行动的感染力
教师行动的感染力,是教师气质、情操、修养、仪表等方面对学生所产生的感染作用。如果一个教师能具有诚恳、谦虚、好学的精神,充满信心和不折不挠的斗志,以及乐观、热情、饱满的情绪等等,那么它不仅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有特殊意义,而且它还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火热、教师的智慧,愿意团结在教师周围,自觉按照教师体的要求去做。如果教师不注意自己行为的影响,尤其是经常把情绪上的波动、家庭的喜怒、同事间的纠纷带到同学中,这将对学生产生很消极的影响。
四、工作方法的艺术力
扬长避短。差生有长处,好生有短处,教师应掌握学生的这一特点及他们的心理个性,争取在各项活动中,让每一个学生的长处都有尽可能的发挥,让每个学生都心情舒畅。这样,人人才能有旺盛的斗志,班级工作才能活跃。批评表扬要精心设计。表扬和批评首先要知情、知因、知果,做得准。其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在什么场合,用什么形式,掌握什么分寸,达到什么程度,都要心中有数,使受表扬者不骄傲,被批评者不恼火。同时,表扬批评切忌偏见心理和随意性,尤其批评时不可信口开河,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好奇好动而无意犯的错误,能谅解的应该谅解。
对班干部和进步学生一定要抓紧不放。所谓抓紧不放,就是要经常检查他们的工作、学习、团结同学等情况,不断提高要求,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有人认为对后进生的教育难,但在某种意义上讲,对进步生的教育要比对后进生的教育难得多。提出的要求必须能够做到。教师面对的无论是好班还是乱班,在向学生提出要求时,都要仔细考虑:这个要求学生能否做到?执行条件、评比标准是否明确?要求也最好从细小处一个个地提,并尽量教给学生完成任务的方法。解決问题要有魄力。所谓魄力,就是指处理问题要果断。一般的问题最好不要拖,拖的过程往往会激化矛盾,使矛盾复杂化。观察力、号召力、感染力、艺术力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只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有意识地培养这方面的能力,组织能力就能不断地得到提高。
马卡连柯认为:“不管用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到一个真正组织起来的、自豪的班集体所能做到的一切。”形成班集体的组织能力,还是需要班主任结合学生实际,从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美景”出发,及时地递进性地向班集体提出鲜明、生动、富有感召力的“远景目标”,在班级活动开展中,还要帮助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组织班级活动,还要求班主任有广泛的兴趣和特长,懂得一些音、体、美、科技等方面的常识,善于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增强学习兴趣和上进心。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怎样去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呢?
一、敏锐的观察力
敏锐的观察力,是教师掌握学生心理活动的必备能力。教师只有善于从学生的神情上、语言上、行为上洞察到学生内心的活动,才能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准确判断问题、正确理解问题,使好事及时受到鼓励和表扬,坏事及时受到批评和抑制。比如,当教师走进教室时班级有什么异样或变化?学生离校时哪个学生对哪个学生有什么暗示?好学生在别人受批评表扬时有什么神态变化?教师如果注意观察这些,便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教育手段。
二、讲话的号召力
教师讲话是学生习以为常的事,甚至有的教师布置重要工作,学生也疲疲沓沓。然而,有组织能力的教师对学生讲话,一般都是有鼓舞力、号召力。具体说,就是教师的话应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一呼百应、同心协力的作用。教师的话要想有号召力,重要一点在于不说假话,不说空话。要把该说的话讲清讲透,符合事实情理,符合学生的心意,这样才能使学生信服。另外,话要说得真诚,能激发学生的感情,能产生共鸣,使好学生受到鼓舞,中间学生看到势在必行,后进生感到震动。
三、行动的感染力
教师行动的感染力,是教师气质、情操、修养、仪表等方面对学生所产生的感染作用。如果一个教师能具有诚恳、谦虚、好学的精神,充满信心和不折不挠的斗志,以及乐观、热情、饱满的情绪等等,那么它不仅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有特殊意义,而且它还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火热、教师的智慧,愿意团结在教师周围,自觉按照教师体的要求去做。如果教师不注意自己行为的影响,尤其是经常把情绪上的波动、家庭的喜怒、同事间的纠纷带到同学中,这将对学生产生很消极的影响。
四、工作方法的艺术力
扬长避短。差生有长处,好生有短处,教师应掌握学生的这一特点及他们的心理个性,争取在各项活动中,让每一个学生的长处都有尽可能的发挥,让每个学生都心情舒畅。这样,人人才能有旺盛的斗志,班级工作才能活跃。批评表扬要精心设计。表扬和批评首先要知情、知因、知果,做得准。其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在什么场合,用什么形式,掌握什么分寸,达到什么程度,都要心中有数,使受表扬者不骄傲,被批评者不恼火。同时,表扬批评切忌偏见心理和随意性,尤其批评时不可信口开河,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好奇好动而无意犯的错误,能谅解的应该谅解。
对班干部和进步学生一定要抓紧不放。所谓抓紧不放,就是要经常检查他们的工作、学习、团结同学等情况,不断提高要求,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有人认为对后进生的教育难,但在某种意义上讲,对进步生的教育要比对后进生的教育难得多。提出的要求必须能够做到。教师面对的无论是好班还是乱班,在向学生提出要求时,都要仔细考虑:这个要求学生能否做到?执行条件、评比标准是否明确?要求也最好从细小处一个个地提,并尽量教给学生完成任务的方法。解決问题要有魄力。所谓魄力,就是指处理问题要果断。一般的问题最好不要拖,拖的过程往往会激化矛盾,使矛盾复杂化。观察力、号召力、感染力、艺术力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只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有意识地培养这方面的能力,组织能力就能不断地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