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刻认识使命,增强办刊自信。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党报党刊的政策性、指导性、权威性等特性仍然突出,在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中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我们要深刻认识党刊肩负的重大职责使命,切实增强办好党刊的自觉自信。
树立大党建理念,丰富党刊内容。党刊要反映各种类型基层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发挥职能作用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发挥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反映、交流和指导作用。此外,党刊还应当广泛地关注和反映党治国理政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反映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历史进程,反映党领导下各领域的丰富实践探索和火热的社会生活。
占据宣传制高点,种好责任田。党刊必须站在高处,胸怀全局,全面、深入、及时地传递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梳理、解读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重大趋势和内在脉络,客观正确地分析形势、引导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坚持问题导向,回应读者关切。党刊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问题导向,回应读者关切,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关注点、兴趣点、利益点策划选题、组织文章。党刊不仅要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给群众,而且要把群众的关切和诉求反馈给党和政府,切实回答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
(周秀清/《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媒介融合三大误区待解
“互联网思维”还是“融合思维”?所谓“互联网思维”,是指基于互联网的特征来思考问题。在实践中,一些传统媒体急于求成,在“互联网思维”的旗号下,纷纷开办法人微博、微信公号和新闻客户端(APP),加上早已普及的手机报、楼宇信息屏,并认为这就是“媒介融合”。其实,所谓“融合思维”指的是基于融合文化的特征,从新旧媒体融通性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一种大系统思维方式,它包括并超越了单纯的“互联网思维”。
“技术为王”还是“内容为王”?近年来,业界先后出现了“渠道为王”“关系为王”的讨论,内容生产者往往误以为只要采用了最前沿的技术,对获得的信息进行简单拼接,就可以被用户接受。但其实,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其传播的内容。
融合新闻必须是大成本、大制作?当前一种错误的印象,即认为融合报道产品制作成本较高,制作周期较长、调动新闻资源较多、制作技术较负责的新闻文本形式,是普通媒体难以驾驭的。其实,融合新闻生产不仅仅只是“大而全”,也可以做到“小而美”。在媒体的媒介融合实践中,日常化、轻量化、小成本的融合报道应该是媒介融合内容生产的常态。
(王君超、朱天牧/《中国记者》)
报业转型最根本的是媒体人的转型
近年来报业等传统媒体就转型发展的方式和途径做了许多探索与尝试,形成了各有特色的转型路径。但是,推动传统媒体转型发展,在考虑业务转型和品牌转型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媒体人的转型。
要深入探讨传统媒体的转型,就必须要搞清楚传统媒体的价值到底是什么。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企业都在想方设法增加媒体属性。现在的传统媒体也好,新媒体也好,还是将来打算介入的行业也好,这些都需要具备采集、筛选、发布、传播等信息处理功能,而这些专业能力,恰恰是传统媒体人的核心价值所在。所以,无论立足于业务的转型还是立足于品牌的转型,都应首先立足于媒体人的转型。
总之,报业转型最根本的是媒体人的转型。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围绕传统媒体的价值,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人在报纸、新媒体等新行业方面的潜力和价值,来考虑媒体人转型方向和介入的领域。这样的转型才是完整的、有效的转型。
(宣柱锡/《传媒》)
内容生产仍然是核心竞争力
坚持正确导向,将核心价值观宣传作为内容建设的底色。实践表明,主流媒体严守导向,坚持核心价值观,不仅在多元的思想环境中为人们提供了清晰的价值判断,也极大地增强了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成為传统媒体影响力向新兴媒体延伸和拓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发挥机构媒体优势,构筑内容特色、提升内容品质。由于移动互联网具有即时传播的特点,传统新闻媒体在新闻首发首播上的优势已显著减弱,能否为用户提供独家深度的观点、解读和调查成为媒体竞争的焦点。
注重用户体验,从新闻传播向信息服务拓展。在移动传播时代,媒体提供内容时,不能仅局限于新闻的生产传播,而应当树立更加宽泛的信息产品概念。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各媒体应主动适应不同渠道传播特性,根据用户需求提供相应信息服务,以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加强互动分享,打通内容传播的“最后一公里”。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信息的传播出现了社交化的趋势。媒体要适应移动传播新态势,高度重视与社交网络的融合,有针对性地调整新闻生产的内容与方式,不断提升内容的分享性,使自己的新闻产品成为网民乐于、易于分享的信息,有力提升了主流媒体内容产品在社交平台的影响力。
(《光明日报》)
树立大党建理念,丰富党刊内容。党刊要反映各种类型基层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发挥职能作用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发挥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反映、交流和指导作用。此外,党刊还应当广泛地关注和反映党治国理政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反映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历史进程,反映党领导下各领域的丰富实践探索和火热的社会生活。
占据宣传制高点,种好责任田。党刊必须站在高处,胸怀全局,全面、深入、及时地传递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梳理、解读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重大趋势和内在脉络,客观正确地分析形势、引导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坚持问题导向,回应读者关切。党刊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问题导向,回应读者关切,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关注点、兴趣点、利益点策划选题、组织文章。党刊不仅要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给群众,而且要把群众的关切和诉求反馈给党和政府,切实回答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
(周秀清/《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媒介融合三大误区待解
“互联网思维”还是“融合思维”?所谓“互联网思维”,是指基于互联网的特征来思考问题。在实践中,一些传统媒体急于求成,在“互联网思维”的旗号下,纷纷开办法人微博、微信公号和新闻客户端(APP),加上早已普及的手机报、楼宇信息屏,并认为这就是“媒介融合”。其实,所谓“融合思维”指的是基于融合文化的特征,从新旧媒体融通性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一种大系统思维方式,它包括并超越了单纯的“互联网思维”。
“技术为王”还是“内容为王”?近年来,业界先后出现了“渠道为王”“关系为王”的讨论,内容生产者往往误以为只要采用了最前沿的技术,对获得的信息进行简单拼接,就可以被用户接受。但其实,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其传播的内容。
融合新闻必须是大成本、大制作?当前一种错误的印象,即认为融合报道产品制作成本较高,制作周期较长、调动新闻资源较多、制作技术较负责的新闻文本形式,是普通媒体难以驾驭的。其实,融合新闻生产不仅仅只是“大而全”,也可以做到“小而美”。在媒体的媒介融合实践中,日常化、轻量化、小成本的融合报道应该是媒介融合内容生产的常态。
(王君超、朱天牧/《中国记者》)
报业转型最根本的是媒体人的转型
近年来报业等传统媒体就转型发展的方式和途径做了许多探索与尝试,形成了各有特色的转型路径。但是,推动传统媒体转型发展,在考虑业务转型和品牌转型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媒体人的转型。
要深入探讨传统媒体的转型,就必须要搞清楚传统媒体的价值到底是什么。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企业都在想方设法增加媒体属性。现在的传统媒体也好,新媒体也好,还是将来打算介入的行业也好,这些都需要具备采集、筛选、发布、传播等信息处理功能,而这些专业能力,恰恰是传统媒体人的核心价值所在。所以,无论立足于业务的转型还是立足于品牌的转型,都应首先立足于媒体人的转型。
总之,报业转型最根本的是媒体人的转型。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围绕传统媒体的价值,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人在报纸、新媒体等新行业方面的潜力和价值,来考虑媒体人转型方向和介入的领域。这样的转型才是完整的、有效的转型。
(宣柱锡/《传媒》)
内容生产仍然是核心竞争力
坚持正确导向,将核心价值观宣传作为内容建设的底色。实践表明,主流媒体严守导向,坚持核心价值观,不仅在多元的思想环境中为人们提供了清晰的价值判断,也极大地增强了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成為传统媒体影响力向新兴媒体延伸和拓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发挥机构媒体优势,构筑内容特色、提升内容品质。由于移动互联网具有即时传播的特点,传统新闻媒体在新闻首发首播上的优势已显著减弱,能否为用户提供独家深度的观点、解读和调查成为媒体竞争的焦点。
注重用户体验,从新闻传播向信息服务拓展。在移动传播时代,媒体提供内容时,不能仅局限于新闻的生产传播,而应当树立更加宽泛的信息产品概念。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各媒体应主动适应不同渠道传播特性,根据用户需求提供相应信息服务,以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加强互动分享,打通内容传播的“最后一公里”。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信息的传播出现了社交化的趋势。媒体要适应移动传播新态势,高度重视与社交网络的融合,有针对性地调整新闻生产的内容与方式,不断提升内容的分享性,使自己的新闻产品成为网民乐于、易于分享的信息,有力提升了主流媒体内容产品在社交平台的影响力。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