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态律动,即指人们在听音乐的同时,身体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出动作,并在肢体动作中将体验转化为感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通常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还处于较低阶段,体态律动是一种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为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增进感情提供了一个便利渠道,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
一、 前言
音乐对人智力开发、身体成长以及审美情趣的积极影响是巨大的,体态律动可以对人的多项感觉器官产生影响,并对它们进行反复刺激,发掘人体运动的节奏韵律与音乐节奏韵律之间的内在联系,调动学生感受和认知音乐的本能,并引导他们将这种本能外化表现出来,进而形成对音乐的理性认识。
现代教育倡导人的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强调思维创新、实践运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新课标更是对新型音乐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以责任心与爱心运用合理手段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使其从身体到心灵感受到音乐的优美,促进学生的个人素质的提高,推动全面发展。体态律动的积极意义就在于它将人脑对音乐感知力与肢体协调运动紧密结合了,能更有效地唤起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和表现力。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着广阔的运用空间,它是应对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一个有效手段,近年来,如何合理运用这种手段来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效率的提高,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成为许多教育者的探究方向。本文中,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以及相关的调查研究,对利用体态律动促进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做了一定分析,以期探究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 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常见的问题分析
当前,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儿童时期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这一因素无形中为教师把握学生学习心理设置了困难,教师也因此无法对课堂教学进行准确的预设和生成;其次,由于小学音乐学科不在期末考查的学科范围之列,许多学校和教师对这一门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基本的教学材料和设备也不全,资金投入不足,直接导致课程内的很多乐器项目学生不能进行学习,音乐教师对本课程的精力投入也不高,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很难让学生对音乐课堂产生兴趣,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了。
三、 体态律动教学对提高学生欣赏能力的积极意义分析
(一)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要指导学生进行音乐艺术实践,关注和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他们对音乐产生热情,带领他们走进音乐世界,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教学的多项活动中来。利用体态律动进行引导教学,需要教师从学生的此阶段的学习特点出发,对所教内容提前进行整体设计,这样的教学设计无疑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音乐课堂充满热情和求知欲,主动参与课堂音乐活动。
(二) 有助于提升学生审美品位,培养音乐创新能力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规定了音乐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主要还是以理论性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主,而对实际的音乐技能的传授则往往会忽略。体态律动教学对学生的思维、听觉和肢体都有一定的调动作用,通过体态律动,学生能通过语言和肢体进行交流互动,有助于学生真正从身体到精神感知音乐的魅力,也为学生学习乐器奠定了审美基础,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他们展开联想,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和创新能力。
(三) 有助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又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利用体态律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通常会结合舞蹈教学,这样一来对学生的体力会有一定消耗,既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对音乐动作的赏析能力,也能使课堂氛围更加活泼,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对其他学科的繁重学习任务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四、 体态律动提高低年级学生欣赏能力的途径分析
(一) 从学生角度出发,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运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对音乐产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才能真正实现小学音乐素质教育。尤其是在节奏和节拍的练习时,这一板块的训练往往是枯燥的,低年级的学生耐心不够,不容易维持长时间的练习,当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时,也就是课堂学习的结束时刻了。要改善这一情况,教师需要提前进行活动设计,可以采取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节拍练习,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 控制节奏与音调的关系,提高赏析水平
节奏和音调是构成音乐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协调这两者的关系是音乐能否准确传达情感的关键,欢快激烈的情感往往用快节奏和高音调来表现,而悲伤庄严的情感往往通过较慢的节奏和低沉的音调来表现。利用体态律动,教师可以有效地传达高低音的指令,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不同的节奏韵律和音调带来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对音乐欣赏的基本认识。
(三) 创设具体情境,加深音乐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讲故事、或者角色扮演等都是很好辅助方式,这样也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到课堂的学习中。例如,在歌曲《鲁冰花》的赏析时,教师可以提前讲述一个关于母亲与母爱的故事,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结合节奏韵律的讲解,使学生真正听懂这首歌表达的丰富情感,从而加深自身的音乐感受,提升審美情趣。
结语:体态律动是一种调动学生全身心的音乐学习方法,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学习中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应该主动改变教学理念,积极探索体态律动在实际教学中的合理利用途径,为小学音乐教育的长足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绚羽.利用体态律动,提高小学低年级阶段欣赏能力[J].文理导航,2016(11).
[2]苏凤华.动作表演对小学音乐课的作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32).
[3]俞虹.浅谈如何有效学习小学音乐这一学科[J].学周刊,2016(04).
[4]张敏.小学音乐教学中创造教学的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
[5]付晓梅.小学音乐互动式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01).
作者简介:朱景芳,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上元小学。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
一、 前言
音乐对人智力开发、身体成长以及审美情趣的积极影响是巨大的,体态律动可以对人的多项感觉器官产生影响,并对它们进行反复刺激,发掘人体运动的节奏韵律与音乐节奏韵律之间的内在联系,调动学生感受和认知音乐的本能,并引导他们将这种本能外化表现出来,进而形成对音乐的理性认识。
现代教育倡导人的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强调思维创新、实践运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新课标更是对新型音乐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以责任心与爱心运用合理手段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使其从身体到心灵感受到音乐的优美,促进学生的个人素质的提高,推动全面发展。体态律动的积极意义就在于它将人脑对音乐感知力与肢体协调运动紧密结合了,能更有效地唤起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和表现力。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着广阔的运用空间,它是应对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一个有效手段,近年来,如何合理运用这种手段来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效率的提高,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成为许多教育者的探究方向。本文中,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以及相关的调查研究,对利用体态律动促进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做了一定分析,以期探究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 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常见的问题分析
当前,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儿童时期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这一因素无形中为教师把握学生学习心理设置了困难,教师也因此无法对课堂教学进行准确的预设和生成;其次,由于小学音乐学科不在期末考查的学科范围之列,许多学校和教师对这一门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基本的教学材料和设备也不全,资金投入不足,直接导致课程内的很多乐器项目学生不能进行学习,音乐教师对本课程的精力投入也不高,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很难让学生对音乐课堂产生兴趣,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了。
三、 体态律动教学对提高学生欣赏能力的积极意义分析
(一)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要指导学生进行音乐艺术实践,关注和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他们对音乐产生热情,带领他们走进音乐世界,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教学的多项活动中来。利用体态律动进行引导教学,需要教师从学生的此阶段的学习特点出发,对所教内容提前进行整体设计,这样的教学设计无疑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音乐课堂充满热情和求知欲,主动参与课堂音乐活动。
(二) 有助于提升学生审美品位,培养音乐创新能力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规定了音乐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主要还是以理论性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主,而对实际的音乐技能的传授则往往会忽略。体态律动教学对学生的思维、听觉和肢体都有一定的调动作用,通过体态律动,学生能通过语言和肢体进行交流互动,有助于学生真正从身体到精神感知音乐的魅力,也为学生学习乐器奠定了审美基础,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他们展开联想,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和创新能力。
(三) 有助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又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利用体态律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通常会结合舞蹈教学,这样一来对学生的体力会有一定消耗,既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对音乐动作的赏析能力,也能使课堂氛围更加活泼,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对其他学科的繁重学习任务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四、 体态律动提高低年级学生欣赏能力的途径分析
(一) 从学生角度出发,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运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对音乐产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才能真正实现小学音乐素质教育。尤其是在节奏和节拍的练习时,这一板块的训练往往是枯燥的,低年级的学生耐心不够,不容易维持长时间的练习,当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时,也就是课堂学习的结束时刻了。要改善这一情况,教师需要提前进行活动设计,可以采取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节拍练习,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 控制节奏与音调的关系,提高赏析水平
节奏和音调是构成音乐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协调这两者的关系是音乐能否准确传达情感的关键,欢快激烈的情感往往用快节奏和高音调来表现,而悲伤庄严的情感往往通过较慢的节奏和低沉的音调来表现。利用体态律动,教师可以有效地传达高低音的指令,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不同的节奏韵律和音调带来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对音乐欣赏的基本认识。
(三) 创设具体情境,加深音乐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讲故事、或者角色扮演等都是很好辅助方式,这样也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到课堂的学习中。例如,在歌曲《鲁冰花》的赏析时,教师可以提前讲述一个关于母亲与母爱的故事,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结合节奏韵律的讲解,使学生真正听懂这首歌表达的丰富情感,从而加深自身的音乐感受,提升審美情趣。
结语:体态律动是一种调动学生全身心的音乐学习方法,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学习中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应该主动改变教学理念,积极探索体态律动在实际教学中的合理利用途径,为小学音乐教育的长足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绚羽.利用体态律动,提高小学低年级阶段欣赏能力[J].文理导航,2016(11).
[2]苏凤华.动作表演对小学音乐课的作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32).
[3]俞虹.浅谈如何有效学习小学音乐这一学科[J].学周刊,2016(04).
[4]张敏.小学音乐教学中创造教学的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
[5]付晓梅.小学音乐互动式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01).
作者简介:朱景芳,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上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