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专业的学生作为高等院校中的特殊群体,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个性特点在他们身上比其它专业的学生表现得更加突出,有时会表现出非规范性的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把他们培养成为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高素质人才,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音乐教育;高校;教学方法
艺术需要激情,艺术需要灵感,艺术需要超越自我,超越他人,只有这样,艺术才具有生命力,才可持续发展。而这一切的实现,是基于全面素质教育基础上的个性培育、发展与张扬过程。“个性的培养与全面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对于施教者和受教者来说,从平等、公正的角度来构建尊重个性的教育理念是科学的,也是符合教育规律的。
从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人类的教育活动是从“神化”教育转向“物化”教育,进而走向“人化”教育的过程。与此相应,教育理念的发展体现为从“崇拜”教育转向“占有”教育,进而选择了“尊重教育’,的理念。“尊重教育不仅是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尊重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人性、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他们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创造性”。
一、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两大特点
(一)专业意识强,基础意识弱。
这里所指的专业是指专业技能,基础是指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学生在学习中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轻视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学习。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这些课往往是敷衍了事,得过且过,而对吹、拉、弹、唱等技能课则能认真对待,孜孜以求。此外,由于专业课的授课方式是“师徒式”,教师也能长年不断地向他们灌输专业技能课的重要性,他们与技能课老师的关系较亲密,这也引起学生对专业课与基础课认识上的偏颇,影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二)本位意识强,集体意识弱。
音乐专业的学生思想比较活跃,自主意识、自我意识、竞争意识较强,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对生活充满激情,喜欢表现自我,突出自我,尤其在一些公众场合,希望自己给他人留下深刻印象,来彰显自己的个性。在这种个性张扬的过程中,表现出纪律观念淡漠、团队精神不强的现象,往往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集体观念淡化,个体利益突出。
音乐专业的学生作为高校中富有个性的群体,他们身上既体现出现代大学生的共性,又因专业的特殊性而表现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个性,这决定着他们对现实的态度、趋向、选择以及行为方式上区别于他人的鲜明特征。音乐专业的学生一般均有鲜明的个性,他们能淋漓尽致地表现专业技能,他们自以为很正常的言行在他人看来可能不顺眼。这些个性特点,只要其不违背日常的行为规范和有悖于伦理道德,都不应当加以压制。要正确引导他们处理好个性发展与全面素质培养的关系,做到相互兼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总的来说,他们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二、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意义
(一)教学理念
1.遵循素质教育的思想
以尊重个性为基础的教育可以让学生在互相尊重、互动的氛围中生动、活泼、愉快地全面发展,这也是现代教育的主流思想和主张,是素质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应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还学生一片自由、自我、平等的学习天地,将个性的培养与全面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新世纪音乐文化事业的接班人。
在音乐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其发展成熟有个过程,而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也有个过程,这两个过程的契合是人类最复杂、最艰巨、最崇高的自我提升建构活动。尊重个性是以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基础的,是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严格要求是尊重个性的体现,为个性的全面发展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2.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
“尊重个性、促使个性发展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倡导人们在教育活动中尊重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在接受道德和法律约束的同时充分发展个性。对于学习音乐的学生来说,要给他们的个性发展提供充裕的空间和时间,创造适宜个性发展的环境,这样才能给他们的创新、创造、创业提供保障,使其所学的专业知识得到提升。
(二)教学意义
康德曾说:“以愉快的情感作为直接的意图的艺术是自由的,而以获得报酬为目的的艺术是不自由的”。音域教育要具有艺术性。当前我国音乐教育的观念正在不断更新,新的课程标准也打破了以往音乐教育中对音乐审美性的束缚,更加强调音乐的审美性。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要求生动有趣、丰富多彩而且重视学生在音乐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音乐除了自身的形式以外在很多情况下是有内容的,是能够向人们传递信息的。所以很多人说音乐是一种语言,它充满着某种特定的内涵。音乐的魅力也往往在于最容易让人去探索和追寻它所内在的内容。同时音乐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意识活动,它必然会音乐本体以外的东西产生联系。音乐教育是一种教育,只不过是以音乐为桥梁或载体对学生进行人格、意志的培养和文化传播,使学生能够参与社会活动并最终为社会服务。
在音乐教育中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音乐教育内容的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一味追求兴趣让其放任的发展。我们在音乐教育实践中还要从宏观上把握教育方针,完成教育目标。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人格的培养和知识的传授。因为音乐教育仅仅让学生轻松快活、身心得到一时的享受,没有承载任何深层和内涵的内容。也没有给学生阔宽视野、启迪人生,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话,我想音乐教育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甚至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在看到音乐教育中音乐的审美性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教育的重要性
三、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
(一)因势利导扬长避短
音乐是通过一系列有组织的乐音来塑造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门表演艺术。学生热爱音乐,具有极强的表现欲望,希望通过各种方式将自己对于艺术内涵的理解表现出来,得到公众的关注和认可。但他们在生活中,有自由散漫的现象,学习中对专业基础课重视不够。针对这种情况,要因势利导,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艺术实践活动,让他们在艺术实践活动中表现自我,实现自我,锻炼自己,加强纪律观念,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奋发学习,增长才干。
【关键词】音乐教育;高校;教学方法
艺术需要激情,艺术需要灵感,艺术需要超越自我,超越他人,只有这样,艺术才具有生命力,才可持续发展。而这一切的实现,是基于全面素质教育基础上的个性培育、发展与张扬过程。“个性的培养与全面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对于施教者和受教者来说,从平等、公正的角度来构建尊重个性的教育理念是科学的,也是符合教育规律的。
从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人类的教育活动是从“神化”教育转向“物化”教育,进而走向“人化”教育的过程。与此相应,教育理念的发展体现为从“崇拜”教育转向“占有”教育,进而选择了“尊重教育’,的理念。“尊重教育不仅是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尊重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人性、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他们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创造性”。
一、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两大特点
(一)专业意识强,基础意识弱。
这里所指的专业是指专业技能,基础是指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学生在学习中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轻视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学习。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这些课往往是敷衍了事,得过且过,而对吹、拉、弹、唱等技能课则能认真对待,孜孜以求。此外,由于专业课的授课方式是“师徒式”,教师也能长年不断地向他们灌输专业技能课的重要性,他们与技能课老师的关系较亲密,这也引起学生对专业课与基础课认识上的偏颇,影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二)本位意识强,集体意识弱。
音乐专业的学生思想比较活跃,自主意识、自我意识、竞争意识较强,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对生活充满激情,喜欢表现自我,突出自我,尤其在一些公众场合,希望自己给他人留下深刻印象,来彰显自己的个性。在这种个性张扬的过程中,表现出纪律观念淡漠、团队精神不强的现象,往往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集体观念淡化,个体利益突出。
音乐专业的学生作为高校中富有个性的群体,他们身上既体现出现代大学生的共性,又因专业的特殊性而表现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个性,这决定着他们对现实的态度、趋向、选择以及行为方式上区别于他人的鲜明特征。音乐专业的学生一般均有鲜明的个性,他们能淋漓尽致地表现专业技能,他们自以为很正常的言行在他人看来可能不顺眼。这些个性特点,只要其不违背日常的行为规范和有悖于伦理道德,都不应当加以压制。要正确引导他们处理好个性发展与全面素质培养的关系,做到相互兼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总的来说,他们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二、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意义
(一)教学理念
1.遵循素质教育的思想
以尊重个性为基础的教育可以让学生在互相尊重、互动的氛围中生动、活泼、愉快地全面发展,这也是现代教育的主流思想和主张,是素质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应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还学生一片自由、自我、平等的学习天地,将个性的培养与全面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新世纪音乐文化事业的接班人。
在音乐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其发展成熟有个过程,而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也有个过程,这两个过程的契合是人类最复杂、最艰巨、最崇高的自我提升建构活动。尊重个性是以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基础的,是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严格要求是尊重个性的体现,为个性的全面发展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2.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
“尊重个性、促使个性发展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倡导人们在教育活动中尊重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在接受道德和法律约束的同时充分发展个性。对于学习音乐的学生来说,要给他们的个性发展提供充裕的空间和时间,创造适宜个性发展的环境,这样才能给他们的创新、创造、创业提供保障,使其所学的专业知识得到提升。
(二)教学意义
康德曾说:“以愉快的情感作为直接的意图的艺术是自由的,而以获得报酬为目的的艺术是不自由的”。音域教育要具有艺术性。当前我国音乐教育的观念正在不断更新,新的课程标准也打破了以往音乐教育中对音乐审美性的束缚,更加强调音乐的审美性。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要求生动有趣、丰富多彩而且重视学生在音乐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音乐除了自身的形式以外在很多情况下是有内容的,是能够向人们传递信息的。所以很多人说音乐是一种语言,它充满着某种特定的内涵。音乐的魅力也往往在于最容易让人去探索和追寻它所内在的内容。同时音乐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意识活动,它必然会音乐本体以外的东西产生联系。音乐教育是一种教育,只不过是以音乐为桥梁或载体对学生进行人格、意志的培养和文化传播,使学生能够参与社会活动并最终为社会服务。
在音乐教育中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音乐教育内容的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一味追求兴趣让其放任的发展。我们在音乐教育实践中还要从宏观上把握教育方针,完成教育目标。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人格的培养和知识的传授。因为音乐教育仅仅让学生轻松快活、身心得到一时的享受,没有承载任何深层和内涵的内容。也没有给学生阔宽视野、启迪人生,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话,我想音乐教育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甚至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在看到音乐教育中音乐的审美性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教育的重要性
三、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
(一)因势利导扬长避短
音乐是通过一系列有组织的乐音来塑造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门表演艺术。学生热爱音乐,具有极强的表现欲望,希望通过各种方式将自己对于艺术内涵的理解表现出来,得到公众的关注和认可。但他们在生活中,有自由散漫的现象,学习中对专业基础课重视不够。针对这种情况,要因势利导,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艺术实践活动,让他们在艺术实践活动中表现自我,实现自我,锻炼自己,加强纪律观念,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奋发学习,增长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