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培训专家郭立老师说: “艺术教学更应该体现教学艺术,应该成为美术教师发自内心的追求”。只有我们教师能创新拓展教科书的内容,结合当地资源与学生的实际,增加学生喜欢关心的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就能绽放出绚丽的艺术之花。
一、“精心策划于书房而点火于美术课堂”的教学智慧之花
美术教师是课堂教学智慧的引导者和创造着。为了不断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更有价值、更有时效性。就要“精心策划于书房而点火于课堂”,帮助学生智慧地进行课堂学习选择,例如:我们农村有独特的生活环境,很多乡土特色产物是我们进行“造型·表现”课业的丰富创作资源,利用植物的叶、枝条与果实包皮(如玉米皮、苇叶等)编制各种造型新颖而美丽的艺术品,这种贴近生活的艺术造型应用于教学,使学生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变废为宝因材施教》的教学中,“就地取材,变废为宝”运用蛋壳、树皮、鱼骨、瓷片、山核桃壳、玉米壳、树叶、笋壳、瓜子壳等材料,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引导学生对这些材料本身的肌理特点、色彩特点进行大胆的想象、合理的加工,变成不可多得的手工艺作品。如:课堂中学生第一次见到用植物根制成的艺术品造型新颖,栩栩如生,兴趣非常浓厚,这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探究。用植物根造型,为什么越想表现具体、细致,越不生动?根据这个问题,我启发学生观察材料的本身特点,领悟其特征,进行联想。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表现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教学智慧之花
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不再是单一的、封闭的、枯燥的教学,而是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课堂气象,也是新课标下美术教师所追求的理想教学境界。开始时我为了体现新课标精神,求新、求异。出现了只追求形式上的“生成”,形式上的热闹,教学内容上的混乱,该做的没有做,该说的没有说,课堂教学秩序失控。为求“多元性”而“迷失”了文本,为求“表面生成”而迷失了目标。美术表现是眼、手、脑共同参与并很好地配合进行的活动,所以美术表现恰恰为孩子了解和认识世界提供了一条比较好的途径。
例如在学习《春天的畅想》一课时,正值我校校园樱花、杏花、桃花、迎春花盛开的时节。此时,花树绽开白色、淡红色、黄色的花,同学生在树下读书、嬉戏,整个校园一片生机勃勃的春意。我看到如此美景灵机一动,创设了美术课堂新内容《走进春天》的案例。首先启发学生图书馆、网上查找有关描绘春天的诗句、文章、歌曲、历代名人的图画等。然后带领学生校园写生,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进行描绘创造艺术作品,举办《走进春天》的系列美术书法展览。通过这一拓展教学,创新了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克服了过分追求“课堂多元”导致课堂教学虚化的倾向。
守望教学智慧的火花,回到生成教学的源头反思:1.课堂上经常性的用语“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幅作品”等提问,由于设计不够精练,选择没有深度,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出现了课堂的肤浅化、表面化,没有达成美术课堂的生成教学。提问也要讲艺术,要合理、巧妙、智慧,才能引起共鸣。2.在美术课堂小组讨论中,要根据不同课型,针对不同问题而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不是为了讨论而讨论,表面上教室里讨论声响成一片,课堂气氛非常热烈,看似很成功,而展示讨论成果的往往是几个优秀学生,大部分学生只是课堂上的“观众”。形式上轰轰烈烈,效果却平平常常,不利于我们美术课堂的生成教学。3.课堂的“生成”还表现在评价“生成”上。对学生的评价反馈时,只说“画得好” “画得不错”,没有实质性的评价,模糊了学生的“是非准则”,更使学生丧失了审美的判断能力。好——好在哪里?棒——棒在什么地方?不足在哪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等灵魂的东西。
做一位有智慧的美术教师,走进当下多彩的课堂教学,与学生教学相长,感悟生成教学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幸福。实践生成美术教学的智慧。在多彩的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展示学生本真的成长过程,点亮智慧的火花,才能创造课堂的生命活力。
(责编 张晶晶)
一、“精心策划于书房而点火于美术课堂”的教学智慧之花
美术教师是课堂教学智慧的引导者和创造着。为了不断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更有价值、更有时效性。就要“精心策划于书房而点火于课堂”,帮助学生智慧地进行课堂学习选择,例如:我们农村有独特的生活环境,很多乡土特色产物是我们进行“造型·表现”课业的丰富创作资源,利用植物的叶、枝条与果实包皮(如玉米皮、苇叶等)编制各种造型新颖而美丽的艺术品,这种贴近生活的艺术造型应用于教学,使学生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变废为宝因材施教》的教学中,“就地取材,变废为宝”运用蛋壳、树皮、鱼骨、瓷片、山核桃壳、玉米壳、树叶、笋壳、瓜子壳等材料,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引导学生对这些材料本身的肌理特点、色彩特点进行大胆的想象、合理的加工,变成不可多得的手工艺作品。如:课堂中学生第一次见到用植物根制成的艺术品造型新颖,栩栩如生,兴趣非常浓厚,这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探究。用植物根造型,为什么越想表现具体、细致,越不生动?根据这个问题,我启发学生观察材料的本身特点,领悟其特征,进行联想。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表现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教学智慧之花
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不再是单一的、封闭的、枯燥的教学,而是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课堂气象,也是新课标下美术教师所追求的理想教学境界。开始时我为了体现新课标精神,求新、求异。出现了只追求形式上的“生成”,形式上的热闹,教学内容上的混乱,该做的没有做,该说的没有说,课堂教学秩序失控。为求“多元性”而“迷失”了文本,为求“表面生成”而迷失了目标。美术表现是眼、手、脑共同参与并很好地配合进行的活动,所以美术表现恰恰为孩子了解和认识世界提供了一条比较好的途径。
例如在学习《春天的畅想》一课时,正值我校校园樱花、杏花、桃花、迎春花盛开的时节。此时,花树绽开白色、淡红色、黄色的花,同学生在树下读书、嬉戏,整个校园一片生机勃勃的春意。我看到如此美景灵机一动,创设了美术课堂新内容《走进春天》的案例。首先启发学生图书馆、网上查找有关描绘春天的诗句、文章、歌曲、历代名人的图画等。然后带领学生校园写生,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进行描绘创造艺术作品,举办《走进春天》的系列美术书法展览。通过这一拓展教学,创新了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克服了过分追求“课堂多元”导致课堂教学虚化的倾向。
守望教学智慧的火花,回到生成教学的源头反思:1.课堂上经常性的用语“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幅作品”等提问,由于设计不够精练,选择没有深度,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出现了课堂的肤浅化、表面化,没有达成美术课堂的生成教学。提问也要讲艺术,要合理、巧妙、智慧,才能引起共鸣。2.在美术课堂小组讨论中,要根据不同课型,针对不同问题而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不是为了讨论而讨论,表面上教室里讨论声响成一片,课堂气氛非常热烈,看似很成功,而展示讨论成果的往往是几个优秀学生,大部分学生只是课堂上的“观众”。形式上轰轰烈烈,效果却平平常常,不利于我们美术课堂的生成教学。3.课堂的“生成”还表现在评价“生成”上。对学生的评价反馈时,只说“画得好” “画得不错”,没有实质性的评价,模糊了学生的“是非准则”,更使学生丧失了审美的判断能力。好——好在哪里?棒——棒在什么地方?不足在哪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等灵魂的东西。
做一位有智慧的美术教师,走进当下多彩的课堂教学,与学生教学相长,感悟生成教学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幸福。实践生成美术教学的智慧。在多彩的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展示学生本真的成长过程,点亮智慧的火花,才能创造课堂的生命活力。
(责编 张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