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拥有一颗自由的心,比拥有什么都更加重要。我十分喜欢这样一句话:自由来自于懂得,懂你自己,懂别人,懂这个世界,懂整体,而不是局部。
——芬陀莲子
芬陀莲子(又名莲子),现代女行者、自由作家、灵性画家、神秘主义诗人、吟唱者。
她是一个外表文静,但内心狂野的西北女人。她就没干过一件让人看起来是正常的事情。
走着,一阵帝国风
1995年,中央电视台某栏目曾采访过一批怀揣梦想、特立独行、靠自己的手艺或技能漂泊他乡的流浪女孩。来自西北沙漠的莲子就是其中之一。
那时候,大家都在赚钱,莲子却守在一间很小的出租屋里写书。记者问她为什么,现在回想自己当时的回答,莲子自己都忍不住咋舌:“我对人类的精神建构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是的,这就是那时候的真实的莲子。她曾经写了一首名叫《众神之母》的诗。她觉得那是一个精神衰弱的时代,人们都被金钱所迷惑了,大家都五迷三道的。而她要保持神性,要发展爱。
1992年,身无分文的莲子,居然从宁夏一个小小的工厂子弟学校跑到北京。她发现当时的诗坛死气沉沉,只凭借自己是一个有责任感、对时代有使命感的诗人,她很想搅一搅这一潭死水。莲子萌生了办一份报纸的想法。报纸名字挺吓人的,叫《帝国诗人》。
莲子觉得诗歌里的那种萎靡状态需要侵略,而自己就带着这样一种帝国之风来了。她自说自话地创立了一个诗歌大奖。反正在那个理想主义尚存的年代,在一贯云里雾里的文学青年中,这种状态也不奇怪。
这次评奖成为当年诗坛的一个事件,很多有名的诗人和评论家都被裹进来了。莲子这个来自大西北的穷女孩儿,满怀热情,无知无畏,听说了企业家的名字,她就上门去谈赞助。结果还真被她谈下了一家,更可笑的是,临近颁奖了,答应赞助她的企业家却因经济问题进了监狱。结果挺严肃个事儿,成了一场闹剧。之后的很多年,莲子跟文坛再也没有来往了。
这次失败打掉了莲子的英雄主义情结,她开始意识到,一个凡人是不能拯救世界的,她必须转向脚踏实地的劳动和创造。这将是一条艰辛而漫长的道路。
莲子是一个生在沙漠,长在风中的女人。上个世纪60年代,莲子出生在宁夏境内腾格里沙漠的边缘。那里最常见的风景就是漫天黄沙和快要干涸的黄河。她是西部乡村多子女家庭的第5个姑娘,是全村最聪明但长得最丑的女孩儿。她的童年注定了贫寒、自卑、倔强、孤独,又极富幻想。
上大学之前,莲子的理想是想当官儿,当一个像包青天一样的清官。但她没考上可以当官的学校,最终上了银川师专中文系。
以前的理想破灭了,莲子修改了自己的理想,她要当一个作家。在大学里,莲子看的第一本书就是《忏悔录》,她觉得自己跟卢梭有点像。莲子想,当作家可能比当官更加能够温暖人心,能够给人带来力量。
80年代的中国社会,没有今天这么开放多元,每个人的生活是被规定了的。师范学院毕业后,莲子被分配到宁夏北部一个钢铁厂的子弟学校当了一名语文老师。住规定的宿舍, 上规定的班,对着规定的教材,讲规定的内容。可莲子的内心却很难被规定,她迅速成为学生最喜欢、同事最好奇、领导最不信任的另类老师。
莲子把狗尾巴草、野花、树枝子插到房间的酒瓶子里,以寄予自己对另外一个世界的想象。那个时候,她真正开始了一种青春期的、飞流直下的、泥沙俱下的喷吐式的写作。只有在诗歌中,莲子才能逃脱暗淡的、被规定的生活,感受到一个新奇、丰富、富于情感的世界。她总沉浸在对诗歌的癫狂中。
莲子无心被四角的天空所捆绑,没多久她便辞职不干了。
爱着,以各种名义
莲子在别人眼中是一个疯狂的人。她一直沿着精神和情感的需求来做事情,与物质无关。然而,只有物质没有精神的人生很无聊,只有精神没有物质的人生很脆弱,要自由地穿行在两个世界之间,则需要智慧。
年轻时的莲子没有这种智慧,她一直活在自己假想的浪漫王国中。大学时代,莲子就是校园里的著名诗人,诗歌成了她征服别人的工具。但没想到在她征服别人的同时,自己却被一个流浪汉用诗歌征服了。
小城生活的单调与现实,是富于幻想的莲子和她的流浪诗人男友不能长久忍受的。他们有意无意地在期待着新鲜和刺激。
这种刺激终于出现在1990年深秋的一天。同事告诉莲子,有一个叫余纯顺的探险家走过我们的小城,又独自一人去远方了。同事说那个人很怪,很像你。
莲子立刻意识到,她的同类出现了。一下课,她就赶紧骑着自行车赶到探险家住的招待所。可工作人员告诉她,那人今天早晨已经出发了。
莲子感觉很失落,她一定要把他找回来。她对自己说:“追!”
莲子跟男友说了事情的经过,并且让他帮忙追人。男友无奈,只好遵从嘱托。临行前,莲子给他烙了几张土豆饼,说:“一天找不到,就两天,两天找不到,就三天。”
当天下午,莲子请假回家收拾屋子。同时也教美术的她,把几张全新的教学挂图糊到墙上,摆上一盘苹果,梳好头发,静等。
大概快到三四点钟的时候,听见开门的声音,一个高大健壮的大胡子走了进来。此人便是饶有名气的专业探险家余纯顺。余纯顺也是个经历过痛苦压抑、不满现实的男人。他希望在艰苦孤独的个人探险中,在远方的长路上,找寻自己的梦想和价值感。他与莲子和诗人男友在本质上有如此相近的气息,三个人很快便凑到了一起。
此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在西部荒凉的小镇上,三个知音扎堆儿过起了日子。两个男人成为兄弟,莲子是其中一个男人的情侣,却在精神上和心灵上靠近余纯顺。
莲子终于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向男友摊了牌,她要去找老余,向他表白自己的爱情。男友表示了理解和成全,可老余早已孤身上路,不知去向。莲子在男友的护送下,从成都到重庆,又从重庆到云南。最后,在四川与西藏交界的一个叫巴塘的小镇上,莲子终于找到了囊空如洗的余纯顺。莲子不仅给他送来了猎枪,更重要的是送来了温暖,他们一起过了一段天堂般的生活。
然而,青春男女的情感交战如同一场战争,大战过后,剩下的只是疲倦。莲子忽然觉得她厌倦了,这场感情的矛盾与厮杀,从关系上来说,莲子觉得余纯顺是属于路上的那些帮助他、支持他的所有女人的,不属于她个人。她不想再追随任何一个男性,只想过自己的生活,在巴塘,她与余纯顺友好地分手了。 莲子以亲情的名义,爱着一个流浪诗人,以爱情的名义,爱着另外一个流浪的探险者。她认为最好的结果就是在自己浪迹天涯的过程中体验生命、感受生命。如果非要说结果的话,她用这样一句话涵盖:天空未留痕迹,鸟儿却已飞过。
活着,首先做个人
1996年6月,余纯顺在孤身徒步穿越罗布泊的过程中,因为迷路,不幸遇难。这一天,距离他们约定再次见面的时间还差半年。
尽管这么多年来,莲子与余纯顺走得不是特别亲近,但是他对她的人生有特别重要的象征意义和精神意义。余纯顺是莲子的一个存在,现在这个存在不存在了,她心里的一个柱子倒下了。面对死亡,莲子认为,可以把它理解成是一种回家,回到我们的来路,回到我们父母和祖先长眠的地方:男儿应当格斗死,何能负忧筑长城。
宁愿为了维护角色的完整,而无视生命内在的需要,这是他的死给莲子的非常重要的启示。
莲子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当初,她为着一个伟大的角色要求,希望成为作家。现在她说:“哥们儿,先做个人,放下你的作家行头,找回做人的感觉,从人出发!”她想知道我们是谁,我们应该怎样活。她开始了真正的阅读,在人类文化的经典中寻找答案。她找到了一个人生观——作为一个人,他和所有的生命是一体的,不可分割。
有了这个答案,莲子觉得自己开始活着,而不是被活着了。
为了让自己恢复成一个鲜活的生命,莲子走遍了西部所有的省市。她希望从不同的生命当中去寻找生活的参照。她有一个维吾尔族的名字,叫阿曼古丽;她有一个藏族名字,叫央杰拉姆;她还有一个纳西族的名字,叫莫妮妲己。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西部是生养莲子的地方,是她生命的根,也是她养分的源泉。十多年里,莲子的行走都是在西部,她曾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寻找歌手为她弹唱;她曾在帕米尔高原的冰山下,赤身裸体地奔跑; 她还把书桌,放在东巴人的猪圈里写作……
诗歌、小说、音乐、闲着、与人交流,与自然对话——莲子以多种方式表达着生活,表达着自己。她心中一直都有画,最近更是痴迷于此。在最新出版的两部小说《色城》和《我的男性之花》中,莲子插入了100多幅自己的画。
莲子没有经过科班训练,然而她的画总能以最快的速度抵达心灵。莲子说:“我的绘画,就是一种分享。人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可以采取任何他认为方便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生命,让生命的旅行丰富多彩地绽开。在这种相对自由的心灵状态下,我的每一个心念都是画。”
人生的长路走到了今天,今天的莲子平静、朴素。她扔掉了假面,扔掉了野心,扔掉了斤斤计较,扔掉了敌对和暴躁,扔掉了很多别人扔不掉的东西。她又回到了都市,她又谈恋爱了,她依然写书、演讲,告诉别人自己在生活中悟到的东西,她鲜美地活着,活在当下。
莲子说:“我依然贫穷,什么都没有,别人有孩子,我没有,别人有丈夫,我没有。但是,没关系,我有一颗心是活着的,这就够了。”
编辑/麻 雯 mawen214@163.com
——芬陀莲子
芬陀莲子(又名莲子),现代女行者、自由作家、灵性画家、神秘主义诗人、吟唱者。
她是一个外表文静,但内心狂野的西北女人。她就没干过一件让人看起来是正常的事情。
走着,一阵帝国风
1995年,中央电视台某栏目曾采访过一批怀揣梦想、特立独行、靠自己的手艺或技能漂泊他乡的流浪女孩。来自西北沙漠的莲子就是其中之一。
那时候,大家都在赚钱,莲子却守在一间很小的出租屋里写书。记者问她为什么,现在回想自己当时的回答,莲子自己都忍不住咋舌:“我对人类的精神建构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是的,这就是那时候的真实的莲子。她曾经写了一首名叫《众神之母》的诗。她觉得那是一个精神衰弱的时代,人们都被金钱所迷惑了,大家都五迷三道的。而她要保持神性,要发展爱。
1992年,身无分文的莲子,居然从宁夏一个小小的工厂子弟学校跑到北京。她发现当时的诗坛死气沉沉,只凭借自己是一个有责任感、对时代有使命感的诗人,她很想搅一搅这一潭死水。莲子萌生了办一份报纸的想法。报纸名字挺吓人的,叫《帝国诗人》。
莲子觉得诗歌里的那种萎靡状态需要侵略,而自己就带着这样一种帝国之风来了。她自说自话地创立了一个诗歌大奖。反正在那个理想主义尚存的年代,在一贯云里雾里的文学青年中,这种状态也不奇怪。
这次评奖成为当年诗坛的一个事件,很多有名的诗人和评论家都被裹进来了。莲子这个来自大西北的穷女孩儿,满怀热情,无知无畏,听说了企业家的名字,她就上门去谈赞助。结果还真被她谈下了一家,更可笑的是,临近颁奖了,答应赞助她的企业家却因经济问题进了监狱。结果挺严肃个事儿,成了一场闹剧。之后的很多年,莲子跟文坛再也没有来往了。
这次失败打掉了莲子的英雄主义情结,她开始意识到,一个凡人是不能拯救世界的,她必须转向脚踏实地的劳动和创造。这将是一条艰辛而漫长的道路。
莲子是一个生在沙漠,长在风中的女人。上个世纪60年代,莲子出生在宁夏境内腾格里沙漠的边缘。那里最常见的风景就是漫天黄沙和快要干涸的黄河。她是西部乡村多子女家庭的第5个姑娘,是全村最聪明但长得最丑的女孩儿。她的童年注定了贫寒、自卑、倔强、孤独,又极富幻想。
上大学之前,莲子的理想是想当官儿,当一个像包青天一样的清官。但她没考上可以当官的学校,最终上了银川师专中文系。
以前的理想破灭了,莲子修改了自己的理想,她要当一个作家。在大学里,莲子看的第一本书就是《忏悔录》,她觉得自己跟卢梭有点像。莲子想,当作家可能比当官更加能够温暖人心,能够给人带来力量。
80年代的中国社会,没有今天这么开放多元,每个人的生活是被规定了的。师范学院毕业后,莲子被分配到宁夏北部一个钢铁厂的子弟学校当了一名语文老师。住规定的宿舍, 上规定的班,对着规定的教材,讲规定的内容。可莲子的内心却很难被规定,她迅速成为学生最喜欢、同事最好奇、领导最不信任的另类老师。
莲子把狗尾巴草、野花、树枝子插到房间的酒瓶子里,以寄予自己对另外一个世界的想象。那个时候,她真正开始了一种青春期的、飞流直下的、泥沙俱下的喷吐式的写作。只有在诗歌中,莲子才能逃脱暗淡的、被规定的生活,感受到一个新奇、丰富、富于情感的世界。她总沉浸在对诗歌的癫狂中。
莲子无心被四角的天空所捆绑,没多久她便辞职不干了。
爱着,以各种名义
莲子在别人眼中是一个疯狂的人。她一直沿着精神和情感的需求来做事情,与物质无关。然而,只有物质没有精神的人生很无聊,只有精神没有物质的人生很脆弱,要自由地穿行在两个世界之间,则需要智慧。
年轻时的莲子没有这种智慧,她一直活在自己假想的浪漫王国中。大学时代,莲子就是校园里的著名诗人,诗歌成了她征服别人的工具。但没想到在她征服别人的同时,自己却被一个流浪汉用诗歌征服了。
小城生活的单调与现实,是富于幻想的莲子和她的流浪诗人男友不能长久忍受的。他们有意无意地在期待着新鲜和刺激。
这种刺激终于出现在1990年深秋的一天。同事告诉莲子,有一个叫余纯顺的探险家走过我们的小城,又独自一人去远方了。同事说那个人很怪,很像你。
莲子立刻意识到,她的同类出现了。一下课,她就赶紧骑着自行车赶到探险家住的招待所。可工作人员告诉她,那人今天早晨已经出发了。
莲子感觉很失落,她一定要把他找回来。她对自己说:“追!”
莲子跟男友说了事情的经过,并且让他帮忙追人。男友无奈,只好遵从嘱托。临行前,莲子给他烙了几张土豆饼,说:“一天找不到,就两天,两天找不到,就三天。”
当天下午,莲子请假回家收拾屋子。同时也教美术的她,把几张全新的教学挂图糊到墙上,摆上一盘苹果,梳好头发,静等。
大概快到三四点钟的时候,听见开门的声音,一个高大健壮的大胡子走了进来。此人便是饶有名气的专业探险家余纯顺。余纯顺也是个经历过痛苦压抑、不满现实的男人。他希望在艰苦孤独的个人探险中,在远方的长路上,找寻自己的梦想和价值感。他与莲子和诗人男友在本质上有如此相近的气息,三个人很快便凑到了一起。
此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在西部荒凉的小镇上,三个知音扎堆儿过起了日子。两个男人成为兄弟,莲子是其中一个男人的情侣,却在精神上和心灵上靠近余纯顺。
莲子终于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向男友摊了牌,她要去找老余,向他表白自己的爱情。男友表示了理解和成全,可老余早已孤身上路,不知去向。莲子在男友的护送下,从成都到重庆,又从重庆到云南。最后,在四川与西藏交界的一个叫巴塘的小镇上,莲子终于找到了囊空如洗的余纯顺。莲子不仅给他送来了猎枪,更重要的是送来了温暖,他们一起过了一段天堂般的生活。
然而,青春男女的情感交战如同一场战争,大战过后,剩下的只是疲倦。莲子忽然觉得她厌倦了,这场感情的矛盾与厮杀,从关系上来说,莲子觉得余纯顺是属于路上的那些帮助他、支持他的所有女人的,不属于她个人。她不想再追随任何一个男性,只想过自己的生活,在巴塘,她与余纯顺友好地分手了。 莲子以亲情的名义,爱着一个流浪诗人,以爱情的名义,爱着另外一个流浪的探险者。她认为最好的结果就是在自己浪迹天涯的过程中体验生命、感受生命。如果非要说结果的话,她用这样一句话涵盖:天空未留痕迹,鸟儿却已飞过。
活着,首先做个人
1996年6月,余纯顺在孤身徒步穿越罗布泊的过程中,因为迷路,不幸遇难。这一天,距离他们约定再次见面的时间还差半年。
尽管这么多年来,莲子与余纯顺走得不是特别亲近,但是他对她的人生有特别重要的象征意义和精神意义。余纯顺是莲子的一个存在,现在这个存在不存在了,她心里的一个柱子倒下了。面对死亡,莲子认为,可以把它理解成是一种回家,回到我们的来路,回到我们父母和祖先长眠的地方:男儿应当格斗死,何能负忧筑长城。
宁愿为了维护角色的完整,而无视生命内在的需要,这是他的死给莲子的非常重要的启示。
莲子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当初,她为着一个伟大的角色要求,希望成为作家。现在她说:“哥们儿,先做个人,放下你的作家行头,找回做人的感觉,从人出发!”她想知道我们是谁,我们应该怎样活。她开始了真正的阅读,在人类文化的经典中寻找答案。她找到了一个人生观——作为一个人,他和所有的生命是一体的,不可分割。
有了这个答案,莲子觉得自己开始活着,而不是被活着了。
为了让自己恢复成一个鲜活的生命,莲子走遍了西部所有的省市。她希望从不同的生命当中去寻找生活的参照。她有一个维吾尔族的名字,叫阿曼古丽;她有一个藏族名字,叫央杰拉姆;她还有一个纳西族的名字,叫莫妮妲己。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西部是生养莲子的地方,是她生命的根,也是她养分的源泉。十多年里,莲子的行走都是在西部,她曾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寻找歌手为她弹唱;她曾在帕米尔高原的冰山下,赤身裸体地奔跑; 她还把书桌,放在东巴人的猪圈里写作……
诗歌、小说、音乐、闲着、与人交流,与自然对话——莲子以多种方式表达着生活,表达着自己。她心中一直都有画,最近更是痴迷于此。在最新出版的两部小说《色城》和《我的男性之花》中,莲子插入了100多幅自己的画。
莲子没有经过科班训练,然而她的画总能以最快的速度抵达心灵。莲子说:“我的绘画,就是一种分享。人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可以采取任何他认为方便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生命,让生命的旅行丰富多彩地绽开。在这种相对自由的心灵状态下,我的每一个心念都是画。”
人生的长路走到了今天,今天的莲子平静、朴素。她扔掉了假面,扔掉了野心,扔掉了斤斤计较,扔掉了敌对和暴躁,扔掉了很多别人扔不掉的东西。她又回到了都市,她又谈恋爱了,她依然写书、演讲,告诉别人自己在生活中悟到的东西,她鲜美地活着,活在当下。
莲子说:“我依然贫穷,什么都没有,别人有孩子,我没有,别人有丈夫,我没有。但是,没关系,我有一颗心是活着的,这就够了。”
编辑/麻 雯 mawen2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