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创造。由此可见,探究性学习在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中具有深远持久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语文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008-001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都在积极探索适应创新教育要求的教学新模式。其中自主学习是基础,合作学习是过程,而探究学习则是新学习方式的归宿。由此可见,探究性学习在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中是何等重要。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有什么作用?
一、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重在把教学活动看成是学生的探究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探究只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其任务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呢?
1.开放教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意思也就是说教材仅仅是教师教学生的“材料”,并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全部内容。因此教师在学习教材、使用教材的同时,还必须要拓展教材、开放教材。比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由于学生对当时写作背景不了解,先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启发学生发现课文中值得探究的信息点,进而去查找、收集与课文探究点相联系的信息。这样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整理阅读信息的能力。
2.开放课堂
在预习感知、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学生带着个人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带着对查阅信息的理解进入了课堂,这些增强了学生课上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师生以大量的信息作为课堂教学的背景,以“信息化”、“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作为前提,课堂上教师将不再是权威,教材也不再是学习的全部。使教学真正成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探究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
新课标强调,要将课本知识与实践能力充分地结合起来,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们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探究性学习就是将二者联系起来的最好方式。例如《烛之武退秦师》和《邹忌讽齐王纳谏》等文章,可让学生探讨“说话的艺术”。通过探究讨论,同学们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语言的运用是讲究艺术的。在运用语言时要考虑诸多的因素,要因人、因事、因境来采取不同的语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真心感受到了学习语文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快乐。
2.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21世纪的学生应当“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同学之间可以分小组合作,大家共同参与,各抒己见,只有同学相互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搜集信息,查阅资料,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可见,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合作中共同获取知识,相互弥补知识欠缺,相互借鉴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从而养成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养成尊重他人、虚心好学的品格,养成帮助他人、共同进步的精神。
三、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教师转变角色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强调教师教的过程和作用,忽视学生学的过程和作用。教师成为师生交往过程的控制者和主宰者,而学生成了客体和附庸,他们经常体验的是被动、无为、无助和无奈。而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运用综合知识,主动地进行有意义的探索,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要转变角色,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教师要尽可能的创设有利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搜集材料,进行思考。要明确自己是引导者,要让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指导。
2.学生转变学习观念
学生往往也习惯了传统教学中你教我学的被动的学习方式,缺乏自主探究学习的动力。探究性学习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自身的学习承担更多的责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思维、探索,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获取新知识,解决问题,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
3.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
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懂得如何实施探究活动。首先是让学生学会确立探究的方向。语文探究活动要从课文的文体出发,联系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分析文章的主旨,人物性格,环境描写,语言特色,艺术特色等,主要有探题目、探主题、探人物、探情节、探语言、探艺术空白点等。其次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中必须重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才是重中之重:让学生懂得遇到问题要思考;养成小组讨论、分工合作的习惯;学会围绕主题搜集资料方法;懂得想象和验证、实践的方法。
总之,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学改革中新提出的学习方式,它并不是对其他学习方式的否定,探究性学习应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将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引入我们的语文教学,它不仅改变了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解决语文学习中的问题,而且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发挥潜能的环境,其结果不只是知识更新的获取、积累、运用,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提高,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础,凸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的个性、创造才能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发展,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语文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008-001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都在积极探索适应创新教育要求的教学新模式。其中自主学习是基础,合作学习是过程,而探究学习则是新学习方式的归宿。由此可见,探究性学习在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中是何等重要。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有什么作用?
一、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重在把教学活动看成是学生的探究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探究只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其任务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呢?
1.开放教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意思也就是说教材仅仅是教师教学生的“材料”,并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全部内容。因此教师在学习教材、使用教材的同时,还必须要拓展教材、开放教材。比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由于学生对当时写作背景不了解,先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启发学生发现课文中值得探究的信息点,进而去查找、收集与课文探究点相联系的信息。这样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整理阅读信息的能力。
2.开放课堂
在预习感知、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学生带着个人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带着对查阅信息的理解进入了课堂,这些增强了学生课上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师生以大量的信息作为课堂教学的背景,以“信息化”、“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作为前提,课堂上教师将不再是权威,教材也不再是学习的全部。使教学真正成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探究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
新课标强调,要将课本知识与实践能力充分地结合起来,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们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探究性学习就是将二者联系起来的最好方式。例如《烛之武退秦师》和《邹忌讽齐王纳谏》等文章,可让学生探讨“说话的艺术”。通过探究讨论,同学们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语言的运用是讲究艺术的。在运用语言时要考虑诸多的因素,要因人、因事、因境来采取不同的语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真心感受到了学习语文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快乐。
2.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21世纪的学生应当“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同学之间可以分小组合作,大家共同参与,各抒己见,只有同学相互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搜集信息,查阅资料,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可见,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合作中共同获取知识,相互弥补知识欠缺,相互借鉴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从而养成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养成尊重他人、虚心好学的品格,养成帮助他人、共同进步的精神。
三、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教师转变角色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强调教师教的过程和作用,忽视学生学的过程和作用。教师成为师生交往过程的控制者和主宰者,而学生成了客体和附庸,他们经常体验的是被动、无为、无助和无奈。而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运用综合知识,主动地进行有意义的探索,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要转变角色,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教师要尽可能的创设有利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搜集材料,进行思考。要明确自己是引导者,要让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指导。
2.学生转变学习观念
学生往往也习惯了传统教学中你教我学的被动的学习方式,缺乏自主探究学习的动力。探究性学习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自身的学习承担更多的责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思维、探索,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获取新知识,解决问题,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
3.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
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懂得如何实施探究活动。首先是让学生学会确立探究的方向。语文探究活动要从课文的文体出发,联系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分析文章的主旨,人物性格,环境描写,语言特色,艺术特色等,主要有探题目、探主题、探人物、探情节、探语言、探艺术空白点等。其次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中必须重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才是重中之重:让学生懂得遇到问题要思考;养成小组讨论、分工合作的习惯;学会围绕主题搜集资料方法;懂得想象和验证、实践的方法。
总之,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学改革中新提出的学习方式,它并不是对其他学习方式的否定,探究性学习应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将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引入我们的语文教学,它不仅改变了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解决语文学习中的问题,而且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发挥潜能的环境,其结果不只是知识更新的获取、积累、运用,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提高,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础,凸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的个性、创造才能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发展,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