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警警官学院,四川 成都 610213)
纳兰是横绝一代的词人,在整个清代,他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清词三大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他是“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寒热,那风气故能正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苏樱曾评价道,这许多年来,纳兰词始终是为我遮风避雨的另一个世界,是我心底最后退守的忠贞信仰,是让每一个与我相识或不相识的同类们得以远离现实的精神蜗居。近代徐志摩说“容若君度过了一季比诗歌更诗意的生命,所有人都被甩在了他橹声的后面,以标准的凡夫俗子的姿态张望并羡慕他。”1685年,他走了。三百年后的今天,他是一个秘密,我们大家都想知道的秘密,让我们一同走进纳兰词。
1.愁心满溢,深情幽婉,率直性灵,句句尽显真性情。
纳兰天生就情感丰富,多情而忧郁。但多情带给他的确实痛苦,他有一颗孤独的心,是那类似于秋水般深刻的孤独。如《虞美人》中写,“黄昏又听城头角,病起心情恶。药炉初沸短檠青,无那残香半缕恼多情。”这几句词思致生细而出语浅近,黄昏郁郁的心情,又病痛,又情思,又孤旅,灰黄黯淡无不体现率直性灵的特点,纳兰多情体贴的性格也展现的淋漓尽致,揽镜自照,镜中那清瘦的身影着实令人怜惜。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早春的风景是清寒苍凉的,是萧瑟肃杀的,那万丈穹庐下安扎的营帐,望去好似繁星落地,璀璨异常。一句“夜深千帐灯”将此人怀家思乡之情诠释的淋漓尽致,疾风飞雪的出塞路上,最忆的还是家中温暖。作为一名侍卫跟随天子出巡,如此光宗耀祖的事在他看来确实这般懊恼苦闷,如此矛盾之事实的他更加愁上加愁啊。
容若身上流淌著高贵的血液。相国公子,天生富贵,父亲是康熙时代权倾朝野的重臣纳兰明珠,母亲是皇室;他是康熙大帝的御前侍卫,终日陪王伴驾,在“翡翠丛中,鹅黄队里”占尽了风光和荣耀。正是这样的一个人,爱国热情,男儿眼界与气度尽显无疑。
出塞
今古山河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这首出塞词,为容若在康熙二十一年八月奉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塞远赴梭龙途中所作,词中苍凉慷慨,内蕴良多,似深含隐怨。首句“今古山河无定据”,一句话便道明世事无主,朝代更迭,江山频频易主是必然的,是历史不可抗拒的规律。这是一句断语,更是词人的感慨。萧瑟肃杀满目,一幅待战的场面。因想起千百年来朝代如花开花谢,或许他日大清的覆灭也不可避免,心中萌发的感触使得眼前秋景更添荒情。作为与满清王朝休戚与共的贵族近臣,容若未必仅仅是一个吟风弄月的闲人,他亦有拳拳报国之心和远大的抱负。但他显然不赞成功名抱负,定要通过沙场和流血来实现,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冷血萧烈是被多情公子所厌弃的。所以结尾“一往情深深几许?深深夕照深秋雨”成功的将豪壮、柔情还有些许凄凉与失落杂糅在一起,使人回味无穷,这更是容若悲天悯人的情怀体现。
2.多情忧郁,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
容若是一个真性情的人,“以风雅为性命,以朋友为肺腑,以道义相砥砺,以学问相切磋”。他在满纸的泪水里追忆逝人,“別后心期与梦杳,年来憔悴与愁并”。容若的心如此之苦,好在他找到一个心爱的妻子卢氏。婚后,二人琴琴相合,“秀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椅斜阳”。然而,这样的爱情却没能长久,卢氏红颜薄命,婚后四年早逝。妻子的离去,让容若心痛不已。他怀念妻子,睹物思人,愁绪满怀,一片凄清。“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落花时节又想起与爱妻的种种过往。“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椅。”可见这都是曾经与爱妻驻足的地方,岁月匆匆,然而往事历历,他的痴情,可见这段爱情的创痛实在是太深太深。古人与自然亲,今人宁与物质亲。天上月即时重要一例。月对古人来说,可以亲。可以敬,可以怨。可以恨。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忘事知多少”;李白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而容若说“辛苦最怜天上月”。化蝶之说,魏晋开始不觉于书,然而用的最切,也是最感人的,无疑是容若的。有些人不过是借典煽情,而他是真正感同身受,心之所望。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伦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从认取双栖蝶。
这首词为凋亡之作,凄美,却不减前清灵。容若是极其重情义之人,对亡妻无时无刻不在刻骨思念,无时无刻不沉浸在痛苦的回忆中,故悼亡之作不止,哀吟之唱不绝。他曾在《沁园春》等多首悼亡词中深情表达了他绵绵不尽的悲楚,其词序说亡妻曾在梦中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朗园。”故本篇上阕即缘此而来。说假若亡妻正如天上皎洁的圆月,那么我不便不怕月中的寒冷,为你夜夜送去温暖,如此奇想,足见纳兰心系亡灵,须臾不忘。此人所悲悼的,不仅仅是悲欢离合的情愫,更是人间美好事物的易于破灭。
容若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为词坛一说而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他所生活的满汉时期;他贵族家庭兴衰关联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以及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构成特殊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词的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三十一岁,他永远都是年轻的。家家争唱饮水词 纳兰心事几人知?纳兰容若,永远都是一个谜。遗憾的生命使得他更完美。
纳兰是横绝一代的词人,在整个清代,他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清词三大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他是“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寒热,那风气故能正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苏樱曾评价道,这许多年来,纳兰词始终是为我遮风避雨的另一个世界,是我心底最后退守的忠贞信仰,是让每一个与我相识或不相识的同类们得以远离现实的精神蜗居。近代徐志摩说“容若君度过了一季比诗歌更诗意的生命,所有人都被甩在了他橹声的后面,以标准的凡夫俗子的姿态张望并羡慕他。”1685年,他走了。三百年后的今天,他是一个秘密,我们大家都想知道的秘密,让我们一同走进纳兰词。
1.愁心满溢,深情幽婉,率直性灵,句句尽显真性情。
纳兰天生就情感丰富,多情而忧郁。但多情带给他的确实痛苦,他有一颗孤独的心,是那类似于秋水般深刻的孤独。如《虞美人》中写,“黄昏又听城头角,病起心情恶。药炉初沸短檠青,无那残香半缕恼多情。”这几句词思致生细而出语浅近,黄昏郁郁的心情,又病痛,又情思,又孤旅,灰黄黯淡无不体现率直性灵的特点,纳兰多情体贴的性格也展现的淋漓尽致,揽镜自照,镜中那清瘦的身影着实令人怜惜。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早春的风景是清寒苍凉的,是萧瑟肃杀的,那万丈穹庐下安扎的营帐,望去好似繁星落地,璀璨异常。一句“夜深千帐灯”将此人怀家思乡之情诠释的淋漓尽致,疾风飞雪的出塞路上,最忆的还是家中温暖。作为一名侍卫跟随天子出巡,如此光宗耀祖的事在他看来确实这般懊恼苦闷,如此矛盾之事实的他更加愁上加愁啊。
容若身上流淌著高贵的血液。相国公子,天生富贵,父亲是康熙时代权倾朝野的重臣纳兰明珠,母亲是皇室;他是康熙大帝的御前侍卫,终日陪王伴驾,在“翡翠丛中,鹅黄队里”占尽了风光和荣耀。正是这样的一个人,爱国热情,男儿眼界与气度尽显无疑。
出塞
今古山河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这首出塞词,为容若在康熙二十一年八月奉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塞远赴梭龙途中所作,词中苍凉慷慨,内蕴良多,似深含隐怨。首句“今古山河无定据”,一句话便道明世事无主,朝代更迭,江山频频易主是必然的,是历史不可抗拒的规律。这是一句断语,更是词人的感慨。萧瑟肃杀满目,一幅待战的场面。因想起千百年来朝代如花开花谢,或许他日大清的覆灭也不可避免,心中萌发的感触使得眼前秋景更添荒情。作为与满清王朝休戚与共的贵族近臣,容若未必仅仅是一个吟风弄月的闲人,他亦有拳拳报国之心和远大的抱负。但他显然不赞成功名抱负,定要通过沙场和流血来实现,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冷血萧烈是被多情公子所厌弃的。所以结尾“一往情深深几许?深深夕照深秋雨”成功的将豪壮、柔情还有些许凄凉与失落杂糅在一起,使人回味无穷,这更是容若悲天悯人的情怀体现。
2.多情忧郁,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
容若是一个真性情的人,“以风雅为性命,以朋友为肺腑,以道义相砥砺,以学问相切磋”。他在满纸的泪水里追忆逝人,“別后心期与梦杳,年来憔悴与愁并”。容若的心如此之苦,好在他找到一个心爱的妻子卢氏。婚后,二人琴琴相合,“秀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椅斜阳”。然而,这样的爱情却没能长久,卢氏红颜薄命,婚后四年早逝。妻子的离去,让容若心痛不已。他怀念妻子,睹物思人,愁绪满怀,一片凄清。“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落花时节又想起与爱妻的种种过往。“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椅。”可见这都是曾经与爱妻驻足的地方,岁月匆匆,然而往事历历,他的痴情,可见这段爱情的创痛实在是太深太深。古人与自然亲,今人宁与物质亲。天上月即时重要一例。月对古人来说,可以亲。可以敬,可以怨。可以恨。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忘事知多少”;李白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而容若说“辛苦最怜天上月”。化蝶之说,魏晋开始不觉于书,然而用的最切,也是最感人的,无疑是容若的。有些人不过是借典煽情,而他是真正感同身受,心之所望。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伦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从认取双栖蝶。
这首词为凋亡之作,凄美,却不减前清灵。容若是极其重情义之人,对亡妻无时无刻不在刻骨思念,无时无刻不沉浸在痛苦的回忆中,故悼亡之作不止,哀吟之唱不绝。他曾在《沁园春》等多首悼亡词中深情表达了他绵绵不尽的悲楚,其词序说亡妻曾在梦中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朗园。”故本篇上阕即缘此而来。说假若亡妻正如天上皎洁的圆月,那么我不便不怕月中的寒冷,为你夜夜送去温暖,如此奇想,足见纳兰心系亡灵,须臾不忘。此人所悲悼的,不仅仅是悲欢离合的情愫,更是人间美好事物的易于破灭。
容若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为词坛一说而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他所生活的满汉时期;他贵族家庭兴衰关联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以及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构成特殊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词的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三十一岁,他永远都是年轻的。家家争唱饮水词 纳兰心事几人知?纳兰容若,永远都是一个谜。遗憾的生命使得他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