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历史教学,塑造学生人格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mu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历史新课改的全面推行,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的人文素质的方法有:好的导入、提供历史细节、有效的课堂互动、美妙的结尾、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教师的个人素质。
  关键词: 优化教学 健全人格 历史教学
  
  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优化教学。优化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随着全国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就如何在新课标理念下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这一问题,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感悟,谈点看法和认识,以飨读者。
  
  一、好的导入是“优化历史教学,塑造学生人格”的奠基石
  
  好的开头能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巧妙的导入,可以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吸引他们的注意;有创意的导入,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他们很快地投入对问题的思考,为培养他们健全人格、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1.精选有关史实导入。
  这里我所精选的有关史实都与历史教材和教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都与课本知识有着拓展和放大的关系。这些有关史实的恰当运用,对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塑造学生人格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的史实语言生动、有趣、形象,甚至夸张,但又符合历史的真实,学生在期待、探究之中进入新课情境。
  如在人教版《打开外交新局面》一节中,可作如下设计:
  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她拥有对联合国重大国际问题决策的一票否决权。然而,这一权利来之不易,毛泽东说,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弹指一挥间,三十多年过去。要了解这段历史,就要走进1971年,走进26届联合国大会。
  2.精选现实史实导入。
  新课标要求历史教学贴近现实、贴近社会、贴近时代,精选具有很强的现实感“现在”历史来入手,从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入手,使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让学生关注历史、关注现实、关注时代,培养他们现实人文主义的情感素养。这样,优化历史课堂教学自然是水到渠成。
  如在人教版必修(2)《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节中,可作如下设计:
  播放“现在”视频“胡景涛主席访问美国”片段,指出当今中国外交的巨大成就和辉煌历程,然后话锋一转,设问:“可是有谁知道新中国刚刚成立之时的外交状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那段历史吧。
  3.精选历史情景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里我所精选的历史情景,就是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导游、记者、历史人物等)的形式,激发自身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继而以历史主人翁的态度投入学习和体验历史。以这种方式导入新课达到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和培养学生人格,可谓效果明显。
  如在人教版《亚洲经济的发展》一节中,可作如下设计:
  大家知道如今的东南亚国家的旅游业非常发达,特别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一带,现在我想去这些国家旅游,哪位同学能自告奋勇担任我的导游,和我一道去游览胜地?学生争先恐后回答……然后设问:“我们刚才游览的这些国家为什么会这么发达呢?它们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的画卷之中吧。
  
  二、提供历史细节是“优化历史教学,塑造学生人格”的催化剂
  
  人们常说“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历史教学需要高屋建瓴,需要理论指导,同时也需要从一点一滴的基础知识做起,从细节、小处入手。历史本来是丰富多彩、有血有肉的,但囿于篇幅的限制,课本往往采用高度凝练、概括的语言。须知,对学生而言,几乎所有的历史都发生在遥不可及的年代,轻描淡写的叙述是难以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特别是对一些结论性的语言,教师必须进行拓展,进行必要的讲解。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就必须为这些抽象的文字添加枝叶,使干枯的树干变成郁郁葱葱的大树,使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历史,这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催化剂。
  1.提供生动、真实的历史细节,引人入胜来塑造学生人格。
  历史是具体的、动态的,对历史的叙述也应该是具体而生动的。要想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在讲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时,就需要提供真实、生动的历史细节,这样不仅可以调动课堂气氛,还可以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塑造学生人格。黄一欧先生说“一堂好的历史课一定要有典型的例子”,要把历史讲“活”,让学生动“情”,离不开具体、生动的细节。
  [案例]在讲述《马关条约》签订时,加入谈判时的一个细节:
  伊藤博文提出一个月内交割台湾,李鸿章说:贵国何必这么急?台湾已是口中之物。伊藤博文回答说:尚未下咽,饥甚!
  这一问一答,活现了二人的嘴脸,也典型地表现出谈判的气氛,增强了学生对当时谈判情境的理解和对侵略者丑恶嘴脸的憎恨。
  2.提供历史难点的细节,深挖教材来塑造学生人格。
  从信息的性质上讲,细节有一种活的属性,这在信息传递时最容易被接受,又不容易被遗忘。要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这时恰当地运用历史细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教学的抽象、枯燥和乏味,还可以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难点问题,使教学得到升华和深化,学生的人格得到进一步培养和塑造。
  [案例]在讲述人教版《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一课“米棉之战”时,其主要内容学生难以理解,觉得干巴巴的。于是我在讲到物资调集后何时出手这一关键之处时,补充了细节:
  一些同志认为应该立即抛售,但陈云却说“不急,再等等”,采取了按兵不动的策略。投机商错估形势,不惜借高利贷囤积物资,使劲哄抬物价。11月25日,在中央财委的统一部署下,全国几个主要的大城市同时按国营牌价集中抛售,使投机商措手不及,纷纷破产,物价迅速回落。
  这一细节的运用,不仅解决了教材的难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为什么米棉之战中共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果?”,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3.提供历史细节启发思维,塑造学生人格。
  细节是形象的、典型的、有特色的,可以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使学生更真切地了解和认识所学到的史事。细节还往往具有启发性,通过提供启发性的历史细节,可以引发学生的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从而达到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案例]在讲述人教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和胜利》一课“德黑兰会议”时,我作了如下细节的拓展:
  德黑兰会议期间的一天早晨,丘吉尔说:“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斯大林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
  通过这段话,可以发现:在调侃之余,三国的争霸企图已隐隐显现了。这从一个侧面告诉学生,三国在打败共同敌人——法西斯之后,分道扬镳势在必然。这时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三位领导人为什么会这样说?二战后全球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至此,师生的互动、交流就水到渠成了。
  
  三、有效的课堂互动是“优化历史教学,塑造学生人格”的关键所在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应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有效的课堂互动,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和塑造学生人格的关键所在。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课堂,怎样体现课堂互动(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呢?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是营造情景、师生互动、学生主体。课堂的互动与否,不在于形式上有多热闹,而在于学生思维上的参与程度。一堂优质、高效的历史课应当是学生思想上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踊跃参与,应当是内容丰富、充满思辩的课,更应当是学生学有所获的课。我认为实现课堂教学互动来塑造学生人格,有以下几种方法:
  1.有效的提问——实现教学互动,塑造学生人格。
  问题是学习的根本动力。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牢牢抓住他们的兴奋点,是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的关键。我认为教师的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抓住他们的兴奋点,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开动思维。教师和学生一起营造出宽松、民主、活跃的气氛,在师生的积极回答中加强互动、互信、互爱,优化历史课堂教学。一堂好的历史课,一堂好的塑造学生人格的历史课,一定有充实的教学内容和活跃的教学气氛,也一定有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思想上、情感上和话语上的亲密交流(以提问为主要形式)。
  (1)神入性的提问。
  简单地问个为什么、怎么样,往往很难收到吸引学生的效果。若是合理设置相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从历史人物的角度思考当时的情况,渲染烘托气氛,学生的兴趣和人文情感会更浓,思维会更主动、更积极,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和实现师生互动。
  [案例]讲述“一国两制”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史实,若只设问原因如何、过程怎样,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可以设计以下提问:
  “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和“钢铁公司”邓小平碰撞会发生什么呢?形象的比喻马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人文情感,调动了思考的积极性。然后出示撒切尔夫人会谈时“铁”一般的言论,设问:“假如你是邓小平,你会怎样反驳她?”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到了邓小平“钢”的气质。接着再设问:“你认为邓小平为什么会有钢铁般的外交风格?”导入分析回归的原因。这一系列再现历史场景、形象、有趣的神入性提问,充分调动了学生思考和解答问题的积极性,圆满完成了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
  (2)激趣性的提问。
  这种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注意力、求知欲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进行探究,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和实现师生互动。
  [案例]在讲述人教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节时,我设计的问题如下:
  “将军大使”的由来如何?新中国之初为什么要实行“一边倒”的方针?何为“一边倒”?通过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兴趣和情感思维。
  (3)一定难度的提问。
  提问的设计必须有悬念、有曲折、有思维含量,才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这种问题要有一定的疑难性,能够调动、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同时又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经过努力是可以回答、解决问题的,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实现师生互动。
  [案例]对殖民扩张的认识和理解,我设计以下问题:
  ①殖民扩张的必然性是什么?②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殖民扩张与工场手工业时期比较各自的特点是什么?③对英国在印度完成的双重使命如何理解?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形成,其含义是什么?⑤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认识水平。
  (4)评价性的提问。
  让学生对史事提出看法和作出结论,这类问题要求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历史现象、人物、制度等进行价值判断,并做出决定,这是对学生历史认知水平的最高要求。这种提问的显著特征是让学生尽可能面对真实的问题,也就是说尽可能与现实相联系,这有助于培养他们思维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实现师生互动。
  [案例]在讲述完“文化大革命”这一内容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毛泽东的全面了解和认识,我设计了“对于毛泽东的功过是非,你该如何评价?”这一问题。学生在回答中,培养了自己运用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2.模拟、角色的扮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塑造学生人格。
  新课程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创设历史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自主探究,最终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获得心智的发展,把学习变成一种活动、一种需要和乐趣,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实现师生互动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下面介绍几种比较常用的模拟、角色扮演的方式、方法:
  (1)小先生的扮演——更换教学角色,让学生充当历史学科的主人。
  采用角色置换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扮演教师(小先生),变学为“教”,从“教”中学,让学生充当教师角色,品尝传道、授业、解惑的滋味。这种让学生充当教师的“小先生”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人文、科学素养,唤醒了他们的主体意识,发掘了他们自身的潜能。
  [案例]在“祖国统一大业”教学中,我设计了“教学升华”环节:讨论“台湾为什么可以回归祖国?”,让学生们分成两个小组(正方和反方),进行形式多样的交流,并展开辩论,让学生“扮演教师(小先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积极性、合作性与参与性,让他们在亲身感受历史的过程中,学习历史、理解历史、掌握历史。从而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塑造学生全面的人文素养。
  (2)新闻记者的扮演。
  让学生充当密切联系历史与当今社会的“新闻记者”角色,使他们认识到历史课堂与现实生活之间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健全的人格。
  [案例]在讲述高三历史隋唐文化,介绍著名唐朝大诗人李白时,我设计了“李太白与马鞍山、当涂”的活动课。让学生扮演社会生活中的“新闻记者”角色,自己去参观采石矶和青山太白墓风景区,同时让他们自己去收集一些与李白有关的资料,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设计问题:“李白诗人的遗迹对马鞍山、当涂现今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我们现今该如何进一步开发我市的旅游资源?”学生在整个“新闻调查”活动中热情高涨,他们分小组讨论,并写出许多合理的改进方案,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提出了许多奇思妙想,甚至画出了精美的设计图,为未来马鞍山的旅游发展提出了很多具有可行性的方案。通过这种扮演社会生活“新闻记者”角色的活动,学生身临其境,把课堂延伸到了社会,培养了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关心社会的同时,宽阔了胸怀,健全了人格。
  (3)历史人物的扮演。
  让学生充当教材中的历史人物角色,体验历史情境,形成历史表象,掌握历史知识,并通过具体场景的体验,激起积极的情感,进而培养历史思维和科学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塑造自身健全人格的目的。
  [案例]在讲述《文成公主入藏》一课时,我把整堂课的教学分成三幕:第一幕——吐蕃使者求婚;第二幕——文成公主西行入吐蕃;第三幕——文成公主在吐蕃。学生分别扮演唐太宗、松赞干布、文成公主、使者等历史人物角色。全新的教学方式营造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整个教学令人如沐春风,耳目一新,达到了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
  3.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有益于学生的成长与终身发展,健全学生人格。
  历史课改要“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1]。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渐渐深入人心,学生通过掌握基本史实和基本技能,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自主化”的研究(探究)实践活动,体验:历史发展的过程,进而获取更多的新知,为自身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一堂高效、优质的历史不只是要教会学生知识,训练他们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丰富心灵、完善人格。下面介绍几种比较常用的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
  (1)编演历史课本短剧。
  现代心理学认为“体验是指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2],体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征,也是研究性学习的宗旨。让学生编演历史课本剧,不但可以加深他们对历史人物的体验和历史事件的理解,而且有助于他们学会搜集、归纳、整理资料等基本的史学研究方法,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团队合作精神。正是在“编”与“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反复求真、探究、反思与沟通,触摸历史事件,把握人物心理,感受历史情境,体会合作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完善自我的人格。
  [案例]在讲述人教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和胜利》内容时,我让学生自己准备、编演历史课本剧,学生讨论后,提出了设想:剧本分为“苏德战争爆发前世界各大国的战略”、“苏德战争爆发后各大国的反应”、“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各大国的反应”和“团结一致、打倒法西斯”四幕。在课堂教学中,四幕剧有机地穿插在各个教学环节之间,使得整个教学安排课堂生动、紧凑,浑然一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从而实现了优化课堂教学和完善学生人文素养。
  (2)开展历史课堂辩论会(或讨论会等)。
  古时的墨家认为:“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出利害,决嫌疑。”[3]可见辩论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辩论这种活动,可以使学生对辩题所涉及的内容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在双向、对撞的思维中辩明事理。开展历史课堂辩论会,既要有教师的活动,又要有学生的活动,师生互动、师生互补,才能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充满和谐的氛围。“这种方法使学生始终有一种新鲜感,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同学之间的互相协作精神的培养”[4]。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积极思考,自由交流,主动探究,大胆质疑,学得轻松,学有所获,学有长进,人格素养得到升华。
  [案例]对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同学们提出疑问:假如没有联合国,有没有其它的组织同样去履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职责?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在当今世界能否起到维护和平的真正作用?联合国的发展前途怎样?这些问题反映出学生们在动脑筋思考。我抓住这个机会,以“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能否起主要作用”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讨论联合国的背景、历程与现状,要求他们依据历史条件和史料,全面、客观地展开辩论,并评述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从而养成正确的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习惯,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撰写历史小论文(或调查报告、读书报告、历史人物小传、社论和报道等)。
  研究性学习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把握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经历与体验。通过亲身体验(去社区、企业、街道、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查找、收集、整理资料,经过修改、加工、核对后撰写历史小论文等方式,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知识,锻炼了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丰富了他们收集、分析、总结资料的方法,加强了他们彼此间的合作精神和友谊,达到了优化课堂教学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
  [案例]为了加强学生对郑和下西洋的全面了解和认识,我把学生分成八个小组分别查找、收集、整理资料。第一小组学生观点“评价郑和下西洋——见义忘利”;第二小组学生观点“评价郑和下西洋——利弊参半”;第三小组学生观点“评价郑和下西洋——‘杨白劳’”;第四小组学生观点“评价郑和下西洋——光辉的里程碑”;第五小组学生观点“评价郑和下西洋——失败的航行”;第六小组学生观点“评价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壮举”;第七小组学生观点“评价郑和下西洋——和平的使者”;第八小组学生观点“评价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意义深远”。在活动课《评价郑和下西洋》中,我要求八个小组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并撰写一篇《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的历史小论文,这样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造性历史思维能力,使他们树立了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美妙的结尾是 “优化历史教学,塑造学生人格”的回味剂
  
  最后几分钟,是教师最容易忽略的,以为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课的内容,也就真正地把时间交给学生了。殊不知,这最后几分钟是重新唤起学生对本课内容兴趣的好机会,也是使本课知识得以升华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最佳良机。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良好的课末设计,可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如美妙的音乐一般耐人寻味。因此要精心设计一堂课的结尾,使它如同一台文艺节目的压轴戏,能够紧紧地吸引学生。课堂结尾要帮助学生认知;要对学生进行启发鼓励;要使学生愉快,以消除疲劳而精神饱满;要让本节课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也给学生留下永久的回味。美妙的结尾是“优化历史教学,塑造学生人格”的回味剂。
  [案例]在“祖国统一大业”教学结尾中,我精心设计了“余音绕梁”环节:首先动画演示“余光中的《乡愁》”一诗,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希望台湾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如今台湾的回归与祖国的统一指日可待……接着师生共同演唱一曲《我的中国心》,结束本节课堂教学。这时全班师生的爱国热情和拳拳赤子之心达到高潮,久久不能忘怀。
  五、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优化历史教学,塑造学生人格”的桥梁
  当今的社会是学习化社会,也是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读、写、算的学习方式已经融合在一起,从而构成了一种新式教学的平台,信息技术也“从技术上升为文化”[5],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手段,以清晰的图像、图文并茂的实例,多角度、多方位提供信息,可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还能够为学生营造而提供教学情境和自主学习的媒介,使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的协作、讨论,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并使之上升为情感,转化为个体的素质。“年青人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技术,一旦学生掌握了网络信息技术并运用于历史学习,其收获将远远超过传统方法”[6]。
  多媒体技术中声、光、形、色多种信息的运用,强化了学生思维的力度,提高了记忆效果,把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耳目一新,加深了他们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印象,提高了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的质量,从而也就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培养了他们的健全人格。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优化历史教学,塑造学生人格的桥梁。
  六、教师的个人素质是“优化历史教学,塑造学生人格”的源头
  历史教师不仅应具备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史学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还应具有一定的学科科研能力。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成长的引导者,教学的参与者,又是课程的开发者。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饱览群书、博学多才的,应该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发挥教师的自身优势和特长,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因素,是优化历史教学、塑造学生人格的源头所在。
  人们常说:教师要交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教师的这一杯水,是经过日积月累形成的,又要经常更新和补充,不断进行精心的提炼,这样才能使提供给学生的那杯水充满知识和智慧。历史教师应成为社会,尤其是学生的榜样[7]。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要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把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放在教学活动的首位,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所在,注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寓教于乐,不断转化并采取高效优质的教学方法、途径与策略,优化历史教学,塑造学生人格就一定能够不断深化下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也一定会在不断创新的课堂中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2.
  [3]墨子.小取.
  [4]李树棠,朱玉平.诱思探究理论与讨论教学法.历史教学,2002,(1).
  [5]桑新民.当代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教育基础中引发的革命.教育研究,1997,(5).
  [6]杨文新.信息技术与史学研究.历史教学,2002,(2).
  [7]于友西,叶小兵等.素质教育与历史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本文是省级课题《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途径和方式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BBB09006)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在科学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已经成了小学教学的基础.而在农村的许多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单一化、注入式、满堂灌教学方式,将备课当成“抄教案”,将上课当成“演教案”,将
本文研究了环氧树脂含量对粘结软磁Ni-Zn铁氧体在1-1000MHZ频率塌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环氧树脂含量增加,磁导率实部μ‘及虚部μ〃逐渐天在此频段内降低幅度基本一致.其介电常数实部ε及
摘 要: 学生宿舍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高校学生宿舍的教育管理是学校学生教育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给高校学生宿舍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本文通过对高等学校学生宿舍教育管理问题的探究,弄清楚当前高校学生宿舍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出现行高校学生宿舍教育管理的若干新视点,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目的:探讨患者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提高其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均经CT平扫及三期增强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患者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资料。结果
屋子旁边有一块大大的空地,空地上长满了杂草。春天一来.这些草儿被唤醒了,一棵棵争相扭动着嫩腰,摆动着浅绿的叶片,向世人炫耀。不多久,它们就蓬勃地覆盖了这片空地。这些草儿中间
本文研究了硅烷偶联剂对电磁屏蔽用铜系导电复合涂料导电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偶联剂在铜粉表面可形成隔绝空气的保护膜,导电涂料的导电性能及导电稳定性均得到显著的提高
摘 要: 作者认为,政治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让政治课堂生动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增强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堂 教学语言 课堂导入 课堂教学活动 评价机制    长期以来,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政治课上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有的学生甚至把政治课看成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今江
如果说爱情是相濡以沫的长相厮守,那么不知道对于我的曾祖母来说,婚姻是否与爱情有些许关联。早在我出生前,我的曾祖母便去世很长时间了。她的故事,我是从祖父和父亲零碎的讲述中
本文简述了智能和机敏材料的区别。综述了压电材料和含有压电材料作为驱动器,传感器以及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等不同智能材料系统和结构的性能及应用特征。展望了这类材料未来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