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ho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课程。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开展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更是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和培养一代高素质公民的需要。
  一、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初中历史教材中包涵着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我在授课时注意选准切入点,并及时点化和升华,以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目的。
  例如,我在讲世界史“文艺复兴”的内容时,首先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刻理解人文主义的概念,再结合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哥白尼等历史人物的事跡介绍,强调人文主义注重发展人的个性,使学生认识到他们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有不畏强权、坚持真理的高尚人格,还要有多才多艺的高雅志趣,以此激励学生要不断进取,全面发展。
  又如,在讲“科学和思想的力量”时,我列举了这样的事例:德国的犹太科学家弗里茨·哈伯曾使用他的化学知识,在1909年6月成功生产出合成氨,并将氨转化为以氨为基础的肥料,从而使全球免于饥荒,解决了一个拯救世界于饥饿中的难题。为此,哈伯获得了1918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然而,哈伯为了换取权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却将这一科学发现,用于研究致人于死地的化学武器,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通过让学生讨论、老师点拨,学生懂得了这样的道理:哈伯原来可以成为最伟大的科学巨匠之一,但却因为缺少最基本的人文精神,在权力的追逐中失去了灵魂,成了历史的罪人。通过活生生历史人物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到社会发展离开了自然科学不行,没有人文科学也不行;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对社会发展来说,像“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进而懂得自然科学和技术成果给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物质载体,但如果人文精神缺失,精神导向和价值观取向发生错误,就有可能给人类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二、联系时事热点,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注意将时事热点与教材相结合进行人文教育,既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海峡两岸的交往》一课时,结合连战和宋楚瑜大陆的“和平之旅”的时事热点,向学生介绍他们与胡锦涛总书记达成了政党之间合作的意向,以及大陆送给台湾同胞“六件大礼”的情况,即向台湾同胞送一对大熊猫等,帮助学生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了解,结合教材内容谈体会,使学生懂得“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党对台长期坚持的方针,是两岸人民共同的心声,这些“大礼”也是党中央以民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在台湾地区的具体体现。
  又如在教学《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课时,设计了下列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1. 建国以后,我国进行过土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改的重要内容是什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早出现于中国的哪一地区?具体做法如何?2. 结合农村经济改革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的“两免三补贴”的精神,谈谈你的感想?学生通过问题的讨论,体会到中央一号文件充分说明了中央领导集体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其中继续加大“两免三补贴”的实施力度,让广大农民精神振奋,为现在的农民贫脱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政策保障。这既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也让学生明确认识到党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人本主义观念的实质。
  三、理论联系实际,升华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对学生进行了人文教育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抓住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问题和学生生活中的小事,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使其情操得到升华,人文素养得到提高。
  面对学生中有不能正确对待名利的思想苗头,讲课时补充了如莱特兄弟、居里夫人等科学家注重追求真善美、淡泊名利的事迹,引导学生认识到名利只是一个人完善自我的必然结果,但不是人生的目标,如果以追求名利作为人生的目标就会失去方向、失去自我。
  面对不少学生因考试成绩不佳而郁郁寡欢、垂头丧气,甚至破罐子破摔时,在讲课中适度渗透历史人物历经种种磨难、终达理想彼岸的事迹,适时指出人生的道路不是平坦的大道,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挫折和坎坷,要有敢于面对挫折、克服困难的勇气,真正的强者应是“直面惨淡的人生”,对学生进行勇气、毅力、自信、乐观等的教育。
  责任编辑黄日暖
其他文献
在为期四天的Bauma China2008上.沈阳北方交通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携大吨位履带起重机、65吨汽车起重机、54米高空平台消防车、47米混凝土泵车、32米高喷高空消防车、12米自走式
路面工程属于道路工程中所用原材料种类较多、工序多而复杂.并且对外界环境温度比较敏感的结构.所以路面原材料的选择、级配及组成设计、试验检测水平、施工工序控制、工艺水平
我校从一年级开始英语教学,从中年级开始指导学生读写单词,练习简单句型,高年级进行英语阅读教学。但由于小学生日常接触到的英语阅读材料比较枯燥乏味,阅读常规训练一般又以完成
两辆斯堪尼亚新款三轴双层巴士不久前在香港的市中心进行了必要测试.这款巴士是斯堪尼亚和香港的巴士运营商——KMB(九龙巴士公司)联合开发的,以满足香港的特殊交通状况。作为斯
如何让情感点燃化学课堂?什么样的师生角色才能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亲历课改的过程中,我尝试了以下策略。让老师与学生之间真情交融(一)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我在执教人教版《化学实
我国是橡胶利用大国,橡胶使用量居世界第二位,而且据预测在五年内翻倍。据“十五”期间数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废轮胎250万吨,约合5000万条.但我国年翻新废轮胎的能力每年只有400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与语文课程的整合,能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和思维,给予学生主动参与,相互交流,操作评价的机会,使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能力得以发展,为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灵活利用多媒体技术,在
2007年6月初,古巴与宇通集团签约,从2007年至2009年,古巴将从宇通集团采购5348台客车.总价值高达3.7亿美元!当很多人还在惊羡于这个“含金量”相当丰厚的出口大单时.已经有业界专家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下简称<高教法>),并于1999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教法>的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