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达到儿童学习钢琴过程中培养积极心态的目的,教师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探讨儿童音乐接受心理、钢琴学习过程中的循序接受能力及相关音乐知识的综合教育上。教师刻意地讨论跟家长和学生的沟通,教与学的互动,目的就是克服当下音乐教育和钢琴教学中的消极心态,还孩子们一个快乐的音乐世界,让钢琴声成为孩子童年美妙的记忆,让音乐跟乐器之王融入孩子的生命中,深刻地、健康地影响他们的一生。
我国当前对于儿童学习钢琴过程中积极心态培养的研究已经获得很多成果,但是综合整体的研究现状而言,仍旧存在很多值得彻底改善并提升的部分,人们要不断挖掘探析,使得儿童在钢琴学习中的兴趣更高、效果更大。
一、培养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与创造意识
发挥孩子的音乐天賦,开掘孩子的音乐潜能,才能最终激发孩子的音乐兴趣。所以,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学校内,都要于照猫画虎式的教、学过程中,观察,引导,充分地启发并保护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学音乐,学着创造音乐,进而懂得创造性的人生才是快乐的人生;把音乐当作一根拐棍,扶助孩子行走,快跑,并在音乐及其相关的歌唱舞蹈中充分地开发智力,把孩子记忆、协调和集中注意的能力充分予以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教育除了有承继人类原有优秀文化遗产的功能,其更主要的职能是培养、教育下一代,让他们具备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这才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在儿童音乐与钢琴教学中,如果只是死板地让孩子按乐谱的要求去弹奏,必然扼杀孩子的创造力。教师应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孩子分析旋律所蕴含的情绪与思想,启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丰富孩子的想象,帮助孩子建立音乐形象。通过准确的范奏,让孩子充分感受音乐的内涵,然后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感受去弹奏,充分创造与发挥自己所感受的音乐形象。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象”的本原意义是什么?简而言之,是“道”或“道理”。当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时,也大致可以说“大音希声,大道无形”,相当于老子所谓“道隐无名”。应解释为:“美妙绝伦的音律不能用声音表述,自由的想象没有限制。”这是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倡导的一种艺术和美的最高境界。大道无为,作为儿童音乐与儿童钢琴教育的一种最高境界,或许有点高不可攀,但其核心思想还是值得注意的。比如,有的教师只注意孩子技艺的训练,而忽视了创造力的挖掘,忽视了音乐感、节奏感的培养。教育教学过程死板刻板,不允许有任何的“越轨”“跳脱”,这是传统音乐教学让学生感觉乏味枯燥的根本原因。只有充分启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通过丰富想象充分理解音乐内涵,才能提高音乐感、节律感等音乐素质,相应地,也才能活跃音乐课堂气氛,达到师生互动、相互启发的目的。
另外,要明白教育只是手段,培养儿童的创造意识才是促进儿童积极心态的重要举措。发挥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对音乐的听力以及音乐感和节奏感,这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激励儿童的上进心、争强心,使之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要激励儿童主动、自信地参与和音乐有关的各项活动。不能在这方面发挥特长者,必然能在其他方面找出他的优势,这样可以激发潜能,调动信心,增加长久的学习动能。
在幼教活动尤其是幼儿园开展的各项音乐活动中,应尽可能给每个儿童当领头人的机会,如让儿童担任指挥、领唱、领奏等,各主其事,各司其职,使拥有不同能力和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都能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树立自信心。
与此相反的方法,则是打击面颇大的那种。有的音乐教师急于求成,总想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拿出成绩。所以,在他组织的音乐活动中,一部分表现好的儿童老当演员,其余表现力弱的孩子总当观众。天真的儿童经常有机会表现,学得越来越主动,进步越来越快、越来越大,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儿童却因自卑不敢表现自己的才能,日益呈现出退缩的态势。这不仅让孩子失去了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给将来其他科目的学习埋下隐患。
正确的方法应当是,在团体性的儿童园音乐活动中,应将音乐作为核心、作为手段,让每个儿童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满足儿童自我表现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小步伐的“阶梯”式发展是必要的。还是那句话,因材施教。如果某儿童不能主动表演,那就先当观众,再当演员,教师要及时纠正,多多表扬。这个教育个别化的过程,并不封闭优秀学生的上进空间,教师可以把优秀学生的情况告诉家长,使之在校外园外的表演班、歌唱班早早参加一些针对性更强、程度更高的训练,或许就会集合园方与家长、社会三方之力,培养出自己儿童园的“歌唱家”“表演家”“演奏家”来。
一般来说,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基本都能唱出简单的歌曲,也能背诵出简单的诗词,把这些活动囊括进音乐活动中,全面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动作能力、表演能力。在教师引导下,其他孩子可以为他们打拍子,做伴奏,现场感受节奏拍点切分音,初步体验不同的音高。
以上方法,同样可以移植到一对一的钢琴小课教学中。针对现在钢琴教学之“闷”,建议家长多多理解教学规律,多多配合教师,适当地确定自己孩子的学习进度。
三、注重儿童的自我探索发展能力和音乐感知力
多让孩子说说他想怎么样学。合理的采纳,不合理的舍弃。孩子对自己的事情有了发言权与一定程度的决断权后,他会珍惜自己的决断,在行动中自己为自己加分。这就强于所有的“赶鸭子上架”式教学了。钢琴小课就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人,外加一个观察员——家长。逼迫,终究不是最好的办法;引导,才是治理的上策。
在音乐教学与钢琴教学活动中,要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而不局限于技能技巧训练。音乐,钢琴音乐,学会的曲子,會唱的歌,能跳出来的舞蹈,这些都是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儿童音乐感知的有效性受内外两个条件制约:第一,在行动中感知,这是受儿童年龄特点制约的一个条件;第二,感知的内容指向音乐形式的样式,这是受音乐特点制约的另一条件。因为音乐经验的内核是音乐形式,再现与表现内容的获得是以音乐形式样式的获得为前提,而再现、表现内容与音乐形式的双获得即音乐经验。在节奏与旋律中,音乐形式的样式是各种和人类情绪情感对应的节奏型(拍子、简单音符组成的节奏型、先紧后松或紧凑或舒展的节奏型)与以句子为单位呈现的旋律轮廓。
在其他音乐形式元素中,音色的样式是指一段音乐中为表现人的情感或再现事实所使用的乐器或人的声音;速度的样式是指一段音乐中所使用的快与慢或渐快渐慢的时间率;轻重的样式是指一句或一段音乐中所使用的力度上张弛状态;结构的样式是指句子、段落重复与变化的样式。所有这些音乐形式样式是儿童思考音乐与音乐对话的“语言”。儿童的音乐经验或音乐思维,正是在对这些音乐形式样式的辨认与意象的过程中形成与累积的。
四、结语
总之,教师绞尽脑汁的所有努力,就是为使低幼学生对学钢琴不再有厌烦和抵触的情绪。要倡导快乐教育,倡导自然教育,倡导合乎规律的教育,倡导因材施教的教法,倡导“不择手段”的教法。为低幼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钢琴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音乐世界中获得陶醉,获得终生享受音乐的感觉,获得且唱且弹并能感悟音乐美妙的能力,成为教师不懈的追求。
(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
作者简介:马思梦(1998-),女,黑龙江佳木斯人,本科,研究方向:音乐表演、键盘。
我国当前对于儿童学习钢琴过程中积极心态培养的研究已经获得很多成果,但是综合整体的研究现状而言,仍旧存在很多值得彻底改善并提升的部分,人们要不断挖掘探析,使得儿童在钢琴学习中的兴趣更高、效果更大。
一、培养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与创造意识
发挥孩子的音乐天賦,开掘孩子的音乐潜能,才能最终激发孩子的音乐兴趣。所以,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学校内,都要于照猫画虎式的教、学过程中,观察,引导,充分地启发并保护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学音乐,学着创造音乐,进而懂得创造性的人生才是快乐的人生;把音乐当作一根拐棍,扶助孩子行走,快跑,并在音乐及其相关的歌唱舞蹈中充分地开发智力,把孩子记忆、协调和集中注意的能力充分予以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教育除了有承继人类原有优秀文化遗产的功能,其更主要的职能是培养、教育下一代,让他们具备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这才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在儿童音乐与钢琴教学中,如果只是死板地让孩子按乐谱的要求去弹奏,必然扼杀孩子的创造力。教师应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孩子分析旋律所蕴含的情绪与思想,启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丰富孩子的想象,帮助孩子建立音乐形象。通过准确的范奏,让孩子充分感受音乐的内涵,然后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感受去弹奏,充分创造与发挥自己所感受的音乐形象。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象”的本原意义是什么?简而言之,是“道”或“道理”。当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时,也大致可以说“大音希声,大道无形”,相当于老子所谓“道隐无名”。应解释为:“美妙绝伦的音律不能用声音表述,自由的想象没有限制。”这是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倡导的一种艺术和美的最高境界。大道无为,作为儿童音乐与儿童钢琴教育的一种最高境界,或许有点高不可攀,但其核心思想还是值得注意的。比如,有的教师只注意孩子技艺的训练,而忽视了创造力的挖掘,忽视了音乐感、节奏感的培养。教育教学过程死板刻板,不允许有任何的“越轨”“跳脱”,这是传统音乐教学让学生感觉乏味枯燥的根本原因。只有充分启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通过丰富想象充分理解音乐内涵,才能提高音乐感、节律感等音乐素质,相应地,也才能活跃音乐课堂气氛,达到师生互动、相互启发的目的。
另外,要明白教育只是手段,培养儿童的创造意识才是促进儿童积极心态的重要举措。发挥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对音乐的听力以及音乐感和节奏感,这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激励儿童的上进心、争强心,使之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要激励儿童主动、自信地参与和音乐有关的各项活动。不能在这方面发挥特长者,必然能在其他方面找出他的优势,这样可以激发潜能,调动信心,增加长久的学习动能。
在幼教活动尤其是幼儿园开展的各项音乐活动中,应尽可能给每个儿童当领头人的机会,如让儿童担任指挥、领唱、领奏等,各主其事,各司其职,使拥有不同能力和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都能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树立自信心。
与此相反的方法,则是打击面颇大的那种。有的音乐教师急于求成,总想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拿出成绩。所以,在他组织的音乐活动中,一部分表现好的儿童老当演员,其余表现力弱的孩子总当观众。天真的儿童经常有机会表现,学得越来越主动,进步越来越快、越来越大,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儿童却因自卑不敢表现自己的才能,日益呈现出退缩的态势。这不仅让孩子失去了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给将来其他科目的学习埋下隐患。
正确的方法应当是,在团体性的儿童园音乐活动中,应将音乐作为核心、作为手段,让每个儿童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满足儿童自我表现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小步伐的“阶梯”式发展是必要的。还是那句话,因材施教。如果某儿童不能主动表演,那就先当观众,再当演员,教师要及时纠正,多多表扬。这个教育个别化的过程,并不封闭优秀学生的上进空间,教师可以把优秀学生的情况告诉家长,使之在校外园外的表演班、歌唱班早早参加一些针对性更强、程度更高的训练,或许就会集合园方与家长、社会三方之力,培养出自己儿童园的“歌唱家”“表演家”“演奏家”来。
一般来说,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基本都能唱出简单的歌曲,也能背诵出简单的诗词,把这些活动囊括进音乐活动中,全面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动作能力、表演能力。在教师引导下,其他孩子可以为他们打拍子,做伴奏,现场感受节奏拍点切分音,初步体验不同的音高。
以上方法,同样可以移植到一对一的钢琴小课教学中。针对现在钢琴教学之“闷”,建议家长多多理解教学规律,多多配合教师,适当地确定自己孩子的学习进度。
三、注重儿童的自我探索发展能力和音乐感知力
多让孩子说说他想怎么样学。合理的采纳,不合理的舍弃。孩子对自己的事情有了发言权与一定程度的决断权后,他会珍惜自己的决断,在行动中自己为自己加分。这就强于所有的“赶鸭子上架”式教学了。钢琴小课就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人,外加一个观察员——家长。逼迫,终究不是最好的办法;引导,才是治理的上策。
在音乐教学与钢琴教学活动中,要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而不局限于技能技巧训练。音乐,钢琴音乐,学会的曲子,會唱的歌,能跳出来的舞蹈,这些都是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儿童音乐感知的有效性受内外两个条件制约:第一,在行动中感知,这是受儿童年龄特点制约的一个条件;第二,感知的内容指向音乐形式的样式,这是受音乐特点制约的另一条件。因为音乐经验的内核是音乐形式,再现与表现内容的获得是以音乐形式样式的获得为前提,而再现、表现内容与音乐形式的双获得即音乐经验。在节奏与旋律中,音乐形式的样式是各种和人类情绪情感对应的节奏型(拍子、简单音符组成的节奏型、先紧后松或紧凑或舒展的节奏型)与以句子为单位呈现的旋律轮廓。
在其他音乐形式元素中,音色的样式是指一段音乐中为表现人的情感或再现事实所使用的乐器或人的声音;速度的样式是指一段音乐中所使用的快与慢或渐快渐慢的时间率;轻重的样式是指一句或一段音乐中所使用的力度上张弛状态;结构的样式是指句子、段落重复与变化的样式。所有这些音乐形式样式是儿童思考音乐与音乐对话的“语言”。儿童的音乐经验或音乐思维,正是在对这些音乐形式样式的辨认与意象的过程中形成与累积的。
四、结语
总之,教师绞尽脑汁的所有努力,就是为使低幼学生对学钢琴不再有厌烦和抵触的情绪。要倡导快乐教育,倡导自然教育,倡导合乎规律的教育,倡导因材施教的教法,倡导“不择手段”的教法。为低幼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钢琴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音乐世界中获得陶醉,获得终生享受音乐的感觉,获得且唱且弹并能感悟音乐美妙的能力,成为教师不懈的追求。
(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
作者简介:马思梦(1998-),女,黑龙江佳木斯人,本科,研究方向:音乐表演、键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