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思政已成为高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大学英语作为当前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公共课程,是高职院校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文以教材中的饮食主题单元为例,探究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路径和方法,引导学生在讲好中国传统饮食故事的过程中,培养文化自信。
关键词:课程思政;英语教学; 饮食故事;文化自信
1.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为我们全面育人指明了方向,使我们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新时代教书育人的责任有了重新的定位和认识。
大学英语是当前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程,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应当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充分结合英语学科的特色,发挥课程育人功能。一方面,大学英语要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英语應用能力;另一方面,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国际背景下,英语教学需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和思辨能力,具备国际视野,更要成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重要窗口,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力,成为中国优秀文化传播者。
2.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
《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五版)第二册第二单元主题为FOOD(饮食),教学由听说、阅读、写作语法三个部分构成。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不仅明确本单元的语言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更应该设定好素质目标,即思政设计意图和目标,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体验活动,在掌握知识和获得能力的过程中习得、领悟素养和思政育人目标,并获得内化和提升。
2.1 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深挖思政元素
“民以食为天”、“以食会友”、“以食交友”,食物对于人类生命的意义,饮食对于人们生活、工作、社交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FOOD(饮食)大学英语教材的重要单元主题,教师应紧紧抓住饮食和文化的关联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的各个部分充分挖掘思政元素。
以教材听说部分内容为例,主要内容围绕“点餐”和“用餐”两个环节,呈现预定餐位、餐厅点餐、举杯敬酒、结账离开等相关的词汇、短语和常用表达,学生通过听说学习,能用英语进行以上四个环节的口头交际。而中西菜单、餐饮习惯、点餐礼仪可以成为这部分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一方面,在了解大量的西方食物的英文表达后,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中餐丰富的食材、多样的烹饪方式和多元的色、香、味的英文表达,学习中国菜肴的翻译技巧,带领学生领略中国美食的营养价值、绿色、健康的特质,细品中国美食的美好寓意,,理解正是当下人们对于食物追求标准的意义。另一方面,教师搜集并播放典型的中西方饮食交际短视频,引导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发现和思考饮食文化的差异,通过西方“小费文化”引导学生思考中西餐饮服务消费方面的差异,剖析两种服务消费习惯所蕴含的文化差异,隐性地培养其思辨能力。通过在线讨论,引导学生为制止餐饮浪费立法出主意、想办法;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自身是否存在食物浪费问题,体会爱惜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爱惜粮食人人有责的爱粮、惜粮、节粮的意识。
2.2 整合主题资源,讲好中国饮食故事
中国的饮食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及相应的饮食习惯。中国关于饮食的故事本单元的篇章阅读题为Blogs on Food,讲述一名外国友人计划来中国旅行,在博客中询问“北京与上海哪些餐馆能吃到地道的中国美食?”博客中的朋友纷纷留言,向其推荐了北京的全聚德烤鸭、上海豫园的小笼包和城隍庙的小吃。
这个主题篇章内容略显简单,但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纷纷推荐家乡的甚至家庭美食,过程中充满了自豪感。围绕“推荐美食”主题,引导学生课外自主地收集资料,梳理中国的八大菜系,了解中国不同地区因历史、气候、饮食风俗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烹饪技巧和风味,感受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美食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教师也可以利用教材的写作内容,引入如“筷子的由来”、“茶文化”等属饮食文化范畴的段落,进行翻译训练,不仅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又拓展主题内容的广度,加深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解,增强文化自信力。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推介围绕饮食主题的英文音视频材料,如“美食中国”、“舌尖上的中国”的系列节目、自媒体平台李子柒的美食制作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味”“中国风”,以及勤劳、朴实、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国人的传统品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食物构成了我们文化存续的基础,从饮食中发现生活的真谛,加强学生的饮食文化自信,拓展学生对传播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理解,提升推广中国饮食文化的意识。
三、结语
中国传美食属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饮食文化始终伴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历史。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甚至没有华人的地方,都能够体会到它的深远影响,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成为了世界文化中一朵绚烂的奇葩。教师通过饮食主题的单元,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延展教学内容,讲好中国美食故事,不仅有助于唤起师生共同的民族情感和历史,延续和发展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也帮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树立和坚定文化自信心,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
[2]贺晓云. 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和路径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6)191-192.
[3]李莉,谭芳,李奕,李海霞,曹维,李玉.“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融入英语教学路径研究[J].2021(1).10-12.
基金项目:1.2019年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课题:《高职公共外语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和实践研究》(项目编号:DS201904)
2.2019年度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核心素养”与公共基础课程的衔接研究——以大学英语为例》(项目编号:G19-ZC07)
作者简介:颜丹平(1979-),女,汉,硕士研究生,副教授,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基础学院,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和研究。
关键词:课程思政;英语教学; 饮食故事;文化自信
1.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为我们全面育人指明了方向,使我们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新时代教书育人的责任有了重新的定位和认识。
大学英语是当前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程,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应当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充分结合英语学科的特色,发挥课程育人功能。一方面,大学英语要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英语應用能力;另一方面,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国际背景下,英语教学需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和思辨能力,具备国际视野,更要成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重要窗口,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力,成为中国优秀文化传播者。
2.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
《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五版)第二册第二单元主题为FOOD(饮食),教学由听说、阅读、写作语法三个部分构成。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不仅明确本单元的语言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更应该设定好素质目标,即思政设计意图和目标,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体验活动,在掌握知识和获得能力的过程中习得、领悟素养和思政育人目标,并获得内化和提升。
2.1 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深挖思政元素
“民以食为天”、“以食会友”、“以食交友”,食物对于人类生命的意义,饮食对于人们生活、工作、社交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FOOD(饮食)大学英语教材的重要单元主题,教师应紧紧抓住饮食和文化的关联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的各个部分充分挖掘思政元素。
以教材听说部分内容为例,主要内容围绕“点餐”和“用餐”两个环节,呈现预定餐位、餐厅点餐、举杯敬酒、结账离开等相关的词汇、短语和常用表达,学生通过听说学习,能用英语进行以上四个环节的口头交际。而中西菜单、餐饮习惯、点餐礼仪可以成为这部分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一方面,在了解大量的西方食物的英文表达后,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中餐丰富的食材、多样的烹饪方式和多元的色、香、味的英文表达,学习中国菜肴的翻译技巧,带领学生领略中国美食的营养价值、绿色、健康的特质,细品中国美食的美好寓意,,理解正是当下人们对于食物追求标准的意义。另一方面,教师搜集并播放典型的中西方饮食交际短视频,引导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发现和思考饮食文化的差异,通过西方“小费文化”引导学生思考中西餐饮服务消费方面的差异,剖析两种服务消费习惯所蕴含的文化差异,隐性地培养其思辨能力。通过在线讨论,引导学生为制止餐饮浪费立法出主意、想办法;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自身是否存在食物浪费问题,体会爱惜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爱惜粮食人人有责的爱粮、惜粮、节粮的意识。
2.2 整合主题资源,讲好中国饮食故事
中国的饮食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及相应的饮食习惯。中国关于饮食的故事本单元的篇章阅读题为Blogs on Food,讲述一名外国友人计划来中国旅行,在博客中询问“北京与上海哪些餐馆能吃到地道的中国美食?”博客中的朋友纷纷留言,向其推荐了北京的全聚德烤鸭、上海豫园的小笼包和城隍庙的小吃。
这个主题篇章内容略显简单,但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纷纷推荐家乡的甚至家庭美食,过程中充满了自豪感。围绕“推荐美食”主题,引导学生课外自主地收集资料,梳理中国的八大菜系,了解中国不同地区因历史、气候、饮食风俗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烹饪技巧和风味,感受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美食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教师也可以利用教材的写作内容,引入如“筷子的由来”、“茶文化”等属饮食文化范畴的段落,进行翻译训练,不仅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又拓展主题内容的广度,加深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解,增强文化自信力。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推介围绕饮食主题的英文音视频材料,如“美食中国”、“舌尖上的中国”的系列节目、自媒体平台李子柒的美食制作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味”“中国风”,以及勤劳、朴实、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国人的传统品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食物构成了我们文化存续的基础,从饮食中发现生活的真谛,加强学生的饮食文化自信,拓展学生对传播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理解,提升推广中国饮食文化的意识。
三、结语
中国传美食属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饮食文化始终伴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历史。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甚至没有华人的地方,都能够体会到它的深远影响,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成为了世界文化中一朵绚烂的奇葩。教师通过饮食主题的单元,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延展教学内容,讲好中国美食故事,不仅有助于唤起师生共同的民族情感和历史,延续和发展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也帮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树立和坚定文化自信心,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
[2]贺晓云. 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和路径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6)191-192.
[3]李莉,谭芳,李奕,李海霞,曹维,李玉.“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融入英语教学路径研究[J].2021(1).10-12.
基金项目:1.2019年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课题:《高职公共外语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和实践研究》(项目编号:DS201904)
2.2019年度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核心素养”与公共基础课程的衔接研究——以大学英语为例》(项目编号:G19-ZC07)
作者简介:颜丹平(1979-),女,汉,硕士研究生,副教授,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基础学院,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