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团体操的表演在华北科技学院每年的运动会上是全体师生期待的亮点,而在十年的团体操编排中,根据我院团体操表演的特点时间短,资金少而总结了一些编排的经验,更有效地提高团体操编排的效率,用有限的资金创造出辉煌的效果。
【关键词】团体操;编排;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82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155-02
1 前言
团体操是融体育、艺术、科学技术为一体的,能寓宣传教育于表演之中,具有群众性、艺术性和体育教育性的特点。逢节日、校庆、运动会等一些盛大活动时, 人们总想借团体操的表现形式来抒发情感,鼓舞精神。然而,团体操编排的复杂性, 组织的严密性及耗时的排练过程又让人望而却步。通过多年的实践, 总结了一些为校园团体操速成的“捷径”。
2 团体操编排的创新
2.1 欢庆+特色的主题确定:欢庆是各类团体操的共性特征,是团体操主题的立足点,纵观历史上大大小小的团体操表演, 无一不是以欢庆为主要题材, 离开欢庆团体操便没有生命力。纵观我院历年来团体操的主题:2002年全民健身;2003年安全、健康;2004年百年奥运;2005年祝福祖国;2006年安全 健康 和谐;2007年青春之歌;2008年安全、和谐、奥运。2009年欢庆祖国;2010年校训:自立立人 兴安安国。特色则是学校师生对团体操排演的共同愿望。只有有特色的团体操才可能激起师生们的排演情绪, 也是学校向社会进行宣传, 向师生们进行教育的有效举措。因此, 欢庆+ 特色是校园团体操无须争议的主题。
2.2 1+1=3的场次结构模式:校园团体操受财力与排演时间的制约, 一般情况下, 不宜场次太多,根据多年来的的观察与实践,从速成的观点出发1+1=3 的场次结构模式应该是校园团体操的最佳模式。这种模式是指以欢庆为题材的第一场加上以特色为内容的第二场, 把两场的人数和道具合起来进行穿插变化而成其为第三场的模式。例如2011年团体操有学生1200人, 其中女生672名参加第一场排演, 另一半480名男生参加第二场排演, 他们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分为两个部分进行排练,待一、二场排练好后再进行第三场合排, 把团体操推向高潮。如果觉得一、二场人数太少热闹不起来时, 可让第二场人员作第一场主演时的陪衬, 这样的陪衬只是在场内形成一定的图案,偶而作些变化而已。这种模式比1200人从头至尾参加主场操的排练要省力省时, 也是校园团体操表演的一种较优的结构模式。
2.3 主体动作的演变与重复:校园团体操的时间一般在15~20 分钟左右。表演时间越长, 动作越多, 为完成这项工作所花的排练时间也越久。每一首歌曲都有它自己的主旋律, 而整首曲子则是在主旋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团体操的动作也应该一样, 一种道具有它自己适合在大场面中表演的特色动作, 把这些动作组合起来就形成了道具的主体动作, 这些主体动作可以在团体操的几个不同场次中反复出现或加以演变。例如波浪动作,这是团体操表演中经常出现的主要动作,学会了这个动作后,可以在不同的队形上反复出现,横向波浪,纵向波浪,上下波浪,卷浪等。又如依次动作是团体操表演的又一个主要动作, 掌握它的动作原理后可以在不同的表演需要中做以个人为单位的依次动作和以集体为单位的依次动作, 这些依次动作的方向可以上、下、左、右、前、后各异,可以蹲、坐、躺、立各姿。光这两个动作的变化就为团体操动作增添了丰富的内容,而万变不离其中,选择好主体动作把握好主体动作的演变与重复, 就能节省很多时间, 加速团体操排练的进程。
2.4 班组合板块练习与管理:团体操的排练, 是一种严密的组织工作和复杂的技术工作, 其中组织性工作比技术性动作更为棘手。大家知道,学生往往最服任课教师管理,而团体操中的队形调动多、变化快,队形中人员的组合复杂, 一个班的学生经常不能排在一块, 有时学生间互相都不认识,教师也叫不出名字,因此迟到、缺席、早退的学生就多,今天排练在这个组的学生, 明天排练可能在另一组,到后来,甚至有些学生自己都弄不明白该去哪一组了。这种情况对排练进度影响很大,因此,在总结经验后在团体操速成研究的思考与实践中, 用以班组合为基础的板块练习与管理方法去指导编排与训练工作,效果显著。例如在编排队形时以一个单元上课的班级取人数编排成我们需要的队列,如果我们需要的整体队形是24路28排,这一个单元选出的120人,我们可以编排成4路纵队,余下的人我们可以作为替补队员。依此类推,由南向北或由北向南排列。这样我们也能在上课的时间有效地练习。这种方法虽然给创编者增加了难度, 但却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团体操的组织排练工作, 因此在指导思想中, 它仍不失为团体操速成方法中的一种。
2.5 铺垫与点缀的高效手段:铺垫与点缀的手法经常被用于一场团体操的中间部分, 在校园团体操三个场次的模式中, 一般出现在第二场, 它既是第一场欢庆主题的转折,又为第三场高潮形成铺垫,它的情绪以抒情歌颂为主。之所以说这种手法是高效的, 是因为它排练简单而演出的时间相对较长, 给观众留下的印象较深。具体做法是作铺垫的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坐卧于场地的某一位置, 形成一定的队形。作点缀的学生常来自校舞蹈队或运动队,人员虽不多,但动作相对较难,武术队员可采用对打形式;球类队员可作些精彩的球技表演; 体操队员可施展的动作内容就更多了。他们的这些动作不需要经过特别的训练, 有平时系统训练的基本功再进行巧妙的编排便可以形成大气候。如果没有现成的队员可用,从表演人员中将一些协调灵活的人员挑选出来进行特训,其人力、物力与时间也比全体表演人员练同一表演时间的动作要节省得多。辅垫与点缀的高效手法与班组合的变化与管理一样, 在校园团体操的速成中起着有力的支撑作用。
2.6 高潮中的龙头效应:高潮是团体操中最热闹的一部分,它是整部团体操的精华,正因为是精华, 所以它也是最要花时间花精力操练的一部分。高潮的表现手法很多,但在校园团体操中,由于受某些条件的制约, 高潮表现的手法也受到一些限制, 常用的手法有大串场的队形流动、翻浪、围绕主题歌的演唱穿插跑动、造型组字、叠罗汉等。高潮的处理能不能也速成一下呢?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高潮中的龙头效应,龙头就是领头羊。队形的变化流动, 跑动穿插需要有带路的领头羊。波浪的翻动起伏,组字造型的定位也要有龙头带动。在复杂的高潮变化中抓住了龙头, 舞活了龙头,整条龙的舞动就顺乎自然了。
3 结论
团体操从创编到演出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每一环节运行的好坏都直接影响到演出的效果。要想提高团体操的质量, 使人常看常新, 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和潜心研究。本文对校园团体操速成研究所提出的六条意见, 只是在缩短排练时间、提高排演效率上进行的有限的探讨。虽然实践也证明过它的有效性, 但它在理论上毕竟还不完善,需要在今后的实践当中不断总结。
参考文献
[1] 倪旭芬著.《团体操创编理论与技术》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2] 夏环珍.论团体操表演中的队形及其变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
[3] 杨明,王承杰.改进编训方法提高团体操训练效率的探索[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1)
【关键词】团体操;编排;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82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155-02
1 前言
团体操是融体育、艺术、科学技术为一体的,能寓宣传教育于表演之中,具有群众性、艺术性和体育教育性的特点。逢节日、校庆、运动会等一些盛大活动时, 人们总想借团体操的表现形式来抒发情感,鼓舞精神。然而,团体操编排的复杂性, 组织的严密性及耗时的排练过程又让人望而却步。通过多年的实践, 总结了一些为校园团体操速成的“捷径”。
2 团体操编排的创新
2.1 欢庆+特色的主题确定:欢庆是各类团体操的共性特征,是团体操主题的立足点,纵观历史上大大小小的团体操表演, 无一不是以欢庆为主要题材, 离开欢庆团体操便没有生命力。纵观我院历年来团体操的主题:2002年全民健身;2003年安全、健康;2004年百年奥运;2005年祝福祖国;2006年安全 健康 和谐;2007年青春之歌;2008年安全、和谐、奥运。2009年欢庆祖国;2010年校训:自立立人 兴安安国。特色则是学校师生对团体操排演的共同愿望。只有有特色的团体操才可能激起师生们的排演情绪, 也是学校向社会进行宣传, 向师生们进行教育的有效举措。因此, 欢庆+ 特色是校园团体操无须争议的主题。
2.2 1+1=3的场次结构模式:校园团体操受财力与排演时间的制约, 一般情况下, 不宜场次太多,根据多年来的的观察与实践,从速成的观点出发1+1=3 的场次结构模式应该是校园团体操的最佳模式。这种模式是指以欢庆为题材的第一场加上以特色为内容的第二场, 把两场的人数和道具合起来进行穿插变化而成其为第三场的模式。例如2011年团体操有学生1200人, 其中女生672名参加第一场排演, 另一半480名男生参加第二场排演, 他们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分为两个部分进行排练,待一、二场排练好后再进行第三场合排, 把团体操推向高潮。如果觉得一、二场人数太少热闹不起来时, 可让第二场人员作第一场主演时的陪衬, 这样的陪衬只是在场内形成一定的图案,偶而作些变化而已。这种模式比1200人从头至尾参加主场操的排练要省力省时, 也是校园团体操表演的一种较优的结构模式。
2.3 主体动作的演变与重复:校园团体操的时间一般在15~20 分钟左右。表演时间越长, 动作越多, 为完成这项工作所花的排练时间也越久。每一首歌曲都有它自己的主旋律, 而整首曲子则是在主旋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团体操的动作也应该一样, 一种道具有它自己适合在大场面中表演的特色动作, 把这些动作组合起来就形成了道具的主体动作, 这些主体动作可以在团体操的几个不同场次中反复出现或加以演变。例如波浪动作,这是团体操表演中经常出现的主要动作,学会了这个动作后,可以在不同的队形上反复出现,横向波浪,纵向波浪,上下波浪,卷浪等。又如依次动作是团体操表演的又一个主要动作, 掌握它的动作原理后可以在不同的表演需要中做以个人为单位的依次动作和以集体为单位的依次动作, 这些依次动作的方向可以上、下、左、右、前、后各异,可以蹲、坐、躺、立各姿。光这两个动作的变化就为团体操动作增添了丰富的内容,而万变不离其中,选择好主体动作把握好主体动作的演变与重复, 就能节省很多时间, 加速团体操排练的进程。
2.4 班组合板块练习与管理:团体操的排练, 是一种严密的组织工作和复杂的技术工作, 其中组织性工作比技术性动作更为棘手。大家知道,学生往往最服任课教师管理,而团体操中的队形调动多、变化快,队形中人员的组合复杂, 一个班的学生经常不能排在一块, 有时学生间互相都不认识,教师也叫不出名字,因此迟到、缺席、早退的学生就多,今天排练在这个组的学生, 明天排练可能在另一组,到后来,甚至有些学生自己都弄不明白该去哪一组了。这种情况对排练进度影响很大,因此,在总结经验后在团体操速成研究的思考与实践中, 用以班组合为基础的板块练习与管理方法去指导编排与训练工作,效果显著。例如在编排队形时以一个单元上课的班级取人数编排成我们需要的队列,如果我们需要的整体队形是24路28排,这一个单元选出的120人,我们可以编排成4路纵队,余下的人我们可以作为替补队员。依此类推,由南向北或由北向南排列。这样我们也能在上课的时间有效地练习。这种方法虽然给创编者增加了难度, 但却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团体操的组织排练工作, 因此在指导思想中, 它仍不失为团体操速成方法中的一种。
2.5 铺垫与点缀的高效手段:铺垫与点缀的手法经常被用于一场团体操的中间部分, 在校园团体操三个场次的模式中, 一般出现在第二场, 它既是第一场欢庆主题的转折,又为第三场高潮形成铺垫,它的情绪以抒情歌颂为主。之所以说这种手法是高效的, 是因为它排练简单而演出的时间相对较长, 给观众留下的印象较深。具体做法是作铺垫的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坐卧于场地的某一位置, 形成一定的队形。作点缀的学生常来自校舞蹈队或运动队,人员虽不多,但动作相对较难,武术队员可采用对打形式;球类队员可作些精彩的球技表演; 体操队员可施展的动作内容就更多了。他们的这些动作不需要经过特别的训练, 有平时系统训练的基本功再进行巧妙的编排便可以形成大气候。如果没有现成的队员可用,从表演人员中将一些协调灵活的人员挑选出来进行特训,其人力、物力与时间也比全体表演人员练同一表演时间的动作要节省得多。辅垫与点缀的高效手法与班组合的变化与管理一样, 在校园团体操的速成中起着有力的支撑作用。
2.6 高潮中的龙头效应:高潮是团体操中最热闹的一部分,它是整部团体操的精华,正因为是精华, 所以它也是最要花时间花精力操练的一部分。高潮的表现手法很多,但在校园团体操中,由于受某些条件的制约, 高潮表现的手法也受到一些限制, 常用的手法有大串场的队形流动、翻浪、围绕主题歌的演唱穿插跑动、造型组字、叠罗汉等。高潮的处理能不能也速成一下呢?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高潮中的龙头效应,龙头就是领头羊。队形的变化流动, 跑动穿插需要有带路的领头羊。波浪的翻动起伏,组字造型的定位也要有龙头带动。在复杂的高潮变化中抓住了龙头, 舞活了龙头,整条龙的舞动就顺乎自然了。
3 结论
团体操从创编到演出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每一环节运行的好坏都直接影响到演出的效果。要想提高团体操的质量, 使人常看常新, 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和潜心研究。本文对校园团体操速成研究所提出的六条意见, 只是在缩短排练时间、提高排演效率上进行的有限的探讨。虽然实践也证明过它的有效性, 但它在理论上毕竟还不完善,需要在今后的实践当中不断总结。
参考文献
[1] 倪旭芬著.《团体操创编理论与技术》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2] 夏环珍.论团体操表演中的队形及其变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
[3] 杨明,王承杰.改进编训方法提高团体操训练效率的探索[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