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恒生影响,兴业强调将ROE保持在一定水平之上,并以此为不断的融资需求提供保证。兴业管理层这种对外部股东和自身诉求的理性认识,便形成了其核心存续能力。
判断银行的存续能力,如果从财务报表看,是银行管理层是否努力提高长期ROE水平。但更重要的是,需要通过历史行为来判断管理层的动机,只有管理层拥有尊重股东权益的动机,才是保证银行真正存续力的核心。
拥有了这样的核心的银行,会给自身带来两个重要的保证,一是股东可以长期为银行提供充足的资本金;二是银行管理层不会牺牲股东利益来激进地获取收益。再佐以较高的ROE水平,这样的银行会获得不错的长期发展,同时因黑天鹅事件翻船的概率则小。
以上述标准来衡量,兴业银行(601166.SH)有着不错的存续能力。
保持长期高ROE
历年数据显示,与同行如民生银行(600016.SH;01988.HK)、浦发银行(600000.SH)相比,兴业自2004年到目前的ROE都保持在较高水平,且持续时间较长。
在不计算融资的情况下,这意味着当年投入兴业的1块钱的净资产,如今已经增长7倍。在不计算多年分红的基础上,当时恒生银行(00011.HK)按照1.9倍PB价格购买的兴业股份现在按净资产计价已经增值10倍。
兴业分别在2004年、2007年和2010年进行过三次融资、每年保持大致将净利润1/3用作分红,在此前提下9年保持ROE达到20%以上的水平,并多数年份维持在25%之间。由此可大致判断,兴业过去9年的业绩被操纵的概率较低。通过与其他上市银行的对比可以看到,兴业更注重ROE,即股权收益率。
按照杰拉尔德·怀特在《财务报表分析与运用》中的观点,长期ROE是很难操纵的。
因为ROE会体现出回归性,也就是说,如果本年度注水,那么就会降低未来的ROE,反之亦然。当然,考虑到分红,还是有办法通过长期的高分红把ROE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上,或者通过长期的融资把ROE控制在一定的低水平上。兴业过去9年平均每3年一次融资,新的融资会增加ROE计算的分母,降低当年ROE,特别是如果为了融资而操作业绩,很难在后续融资之后继续保持较高水平的ROE。
同时,并不算多的分红也没有有效地降低ROE计算的分母。分红很大程度上可以在盈利能力衰退的情况下保持常年ROE稳定,就是因为大比例的分红可以降低ROE计算的分母。
在没有大比例分红,同时又适当融资的情况下,长期ROE保持较高的稳定水平,自身就证实了这个结论,即长期ROE难以操纵。兴业过去几年的赚钱能力大致就在25%左右。
与同业相比,兴业的ROE不仅从绝对数上较之民生、浦发更高,同时在增发前后业绩也更平稳。浦发和民生在增发之后ROE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相比较而言,民生和浦发的历史表现算正常,而兴业则算略微超常。
从业务结构上来看,兴业的成本收入比更低,因此留存更高,同时,兴业更倾向于低利差高周转提升ROE的业务,比如2007年之前的按揭房贷和2007年之后开始的同业业务,而其他银行则更倾向于综合寻找更高利差的业务。
简言之,兴业在合理的原则下,薄利多销了更多的资金,虽然看上去每一笔的收益很低,但是对于全年的股权收益率来说却高了很多。财报上就表现出兴业不高的净息差和偏高的ROE。
在核心资本充足率的计算中,一般而言,利率越低的贷款,越不容易违约,比如同业违约概率,按揭次之,普通贷款最高,同时,同业目前是按照0%来计算风险资产的,而按揭算50%,普通贷款算100%。这就是兴业为何执意做同业和按揭贷款的原因。
保证融资步伐
一般而言,股权结构大致决定了治理结构,而治理结构完善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管理层尊重股东权益。
中国上市公司对于股东利益的重视主要体现在,其一,公司本身因为历史原因造成股权结构先天性优势,大股东有较强的控制力,并追求自身的权益回报;其二,管理层因为对于股权结构及基业常青的认识,所构成的对公司长久股东权益的重视。后一种情况下的企业,多半表现为管理层较为强势,股东虽然拥有股份,但在公司内部并没有太多实际执行力。它一般没有明确的佐证,只能依靠长期的财务数据及管理层行为来进行猜测。
在所有的上市公司中,银行颇为特殊。因为银行天然对资金饥渴,所以几乎所有上市银行都经历了长时间的融资历史。这也造成了有些银行在管理权和所有权严重分离的情形下,如汇丰银行,不得不保证对公司股东权益的尊重。正是因为这种尊重,保证了某些银行的长期发展及存续能力。
笔者认为,兴业管理层也是在这个方面有相当程度的理解,才导致了长期以来兴业在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上主动做出趋向于合理的治理结构的安排。
兴业的治理结构合理化是从2000年吸引宝钢等公司开始萌芽,从恒生等三家战略外资机构进入开始明确。
2004年,兴业的股东结构初现了制衡的局面:福建省财政厅持25.51%,恒生持15.98%,Tetrad持5.00%,国际金融公司持4.00%,后三者加起来的股份为24.98%,跟财政厅的股份相当,但是后三者在董事会中占据三席,而前者只有一席。考虑到内资外资的情况,在3家外资机构进入之后,兴业的董事会的结构为4名管理层董事、6名股东单位董事,其中3家内资,3家外资。再配备4-5名独立董事。
这种董事会配合股权结构的复杂设计,既保证了股东对管理层的制约,同时又保证了股东之间的力量平衡。相反,如果股东股份分散,很难形成对管理层的制约;如果单家股东独大,有可能造成一家独大的局面,损害中小股东的情况。
引进3名外资股东,这也是兴业银行当时引进战略投资者比较聪明的一笔。再看其他例子,比如鲁泰A(000726.SZ)的外资股东早年因无法出售股份,多年来一直促使公司高分红;而江铃汽车(000550.SZ)的外资股东甚至控制了公司的主要管理权,它一直可以被理解成福特商用车的中国分部。鲁泰A和江铃汽车的情况,就是笔者上文所述的中国上市公司的第一种情况,而兴业则是在后天主动建设的基础上达到的。但无论是先天的还是后建的,外资股东处于重要位置上都会主动去为自己的利益影响公司管理层。
无论是董事会决策还是公司决策,兴业都多多少少受到了恒生的影响。恒生及恒生的控股银行汇丰控股(00005.HK),长年来都是香港股市的收益先锋,特别是恒生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一直保持着高ROE。
在这样的局面下,兴业多年的主体思路,其实一直是追求长期ROE维持在某一水平。兴业的行长李仁杰曾多次在接受采访时指出,ROE是判断银行经营水平的唯一指标。
笔者并不认为兴业的管理层天然会对别人的利益有所考虑。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银行的发展都是融资-投资-融资-投资这样反复地循环。兴业的管理层认识到了金融企业本质上要对股东尊重才能在需要的时候获得股东的资金支持,因此,才主动建设合理的治理结构,以期可以在必要时顺利融资。参考汇丰对股东的重视也可以看到,股东在历次融资中给予的支持,为汇丰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回忆一下兴业的几轮大规模融资时间:2000年、2004年、2007年、2010年,预计新一轮增发会在2013年完成。而且股东又将是外在的新的战略投资者。此后公司二股东的地位会有一个变化,而大股东的权力也将被继续摊薄。
不慢的融资步伐和不变的增发方式,以及在融资之后快速回复之前收益率水平的事实,据此可以判断,如果有合适的大的融资对象的话,兴业未来可能还会保持这样的融资速度。同时,这种对资本的诉求要求兴业的管理层保持对股东的尊重,才能在未来吸引到合适的对象来进行融资。
作者声明: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本人持有文中提及股票
判断银行的存续能力,如果从财务报表看,是银行管理层是否努力提高长期ROE水平。但更重要的是,需要通过历史行为来判断管理层的动机,只有管理层拥有尊重股东权益的动机,才是保证银行真正存续力的核心。
拥有了这样的核心的银行,会给自身带来两个重要的保证,一是股东可以长期为银行提供充足的资本金;二是银行管理层不会牺牲股东利益来激进地获取收益。再佐以较高的ROE水平,这样的银行会获得不错的长期发展,同时因黑天鹅事件翻船的概率则小。
以上述标准来衡量,兴业银行(601166.SH)有着不错的存续能力。
保持长期高ROE
历年数据显示,与同行如民生银行(600016.SH;01988.HK)、浦发银行(600000.SH)相比,兴业自2004年到目前的ROE都保持在较高水平,且持续时间较长。
在不计算融资的情况下,这意味着当年投入兴业的1块钱的净资产,如今已经增长7倍。在不计算多年分红的基础上,当时恒生银行(00011.HK)按照1.9倍PB价格购买的兴业股份现在按净资产计价已经增值10倍。
兴业分别在2004年、2007年和2010年进行过三次融资、每年保持大致将净利润1/3用作分红,在此前提下9年保持ROE达到20%以上的水平,并多数年份维持在25%之间。由此可大致判断,兴业过去9年的业绩被操纵的概率较低。通过与其他上市银行的对比可以看到,兴业更注重ROE,即股权收益率。
按照杰拉尔德·怀特在《财务报表分析与运用》中的观点,长期ROE是很难操纵的。
因为ROE会体现出回归性,也就是说,如果本年度注水,那么就会降低未来的ROE,反之亦然。当然,考虑到分红,还是有办法通过长期的高分红把ROE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上,或者通过长期的融资把ROE控制在一定的低水平上。兴业过去9年平均每3年一次融资,新的融资会增加ROE计算的分母,降低当年ROE,特别是如果为了融资而操作业绩,很难在后续融资之后继续保持较高水平的ROE。
同时,并不算多的分红也没有有效地降低ROE计算的分母。分红很大程度上可以在盈利能力衰退的情况下保持常年ROE稳定,就是因为大比例的分红可以降低ROE计算的分母。
在没有大比例分红,同时又适当融资的情况下,长期ROE保持较高的稳定水平,自身就证实了这个结论,即长期ROE难以操纵。兴业过去几年的赚钱能力大致就在25%左右。
与同业相比,兴业的ROE不仅从绝对数上较之民生、浦发更高,同时在增发前后业绩也更平稳。浦发和民生在增发之后ROE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相比较而言,民生和浦发的历史表现算正常,而兴业则算略微超常。
从业务结构上来看,兴业的成本收入比更低,因此留存更高,同时,兴业更倾向于低利差高周转提升ROE的业务,比如2007年之前的按揭房贷和2007年之后开始的同业业务,而其他银行则更倾向于综合寻找更高利差的业务。
简言之,兴业在合理的原则下,薄利多销了更多的资金,虽然看上去每一笔的收益很低,但是对于全年的股权收益率来说却高了很多。财报上就表现出兴业不高的净息差和偏高的ROE。
在核心资本充足率的计算中,一般而言,利率越低的贷款,越不容易违约,比如同业违约概率,按揭次之,普通贷款最高,同时,同业目前是按照0%来计算风险资产的,而按揭算50%,普通贷款算100%。这就是兴业为何执意做同业和按揭贷款的原因。
保证融资步伐
一般而言,股权结构大致决定了治理结构,而治理结构完善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管理层尊重股东权益。
中国上市公司对于股东利益的重视主要体现在,其一,公司本身因为历史原因造成股权结构先天性优势,大股东有较强的控制力,并追求自身的权益回报;其二,管理层因为对于股权结构及基业常青的认识,所构成的对公司长久股东权益的重视。后一种情况下的企业,多半表现为管理层较为强势,股东虽然拥有股份,但在公司内部并没有太多实际执行力。它一般没有明确的佐证,只能依靠长期的财务数据及管理层行为来进行猜测。
在所有的上市公司中,银行颇为特殊。因为银行天然对资金饥渴,所以几乎所有上市银行都经历了长时间的融资历史。这也造成了有些银行在管理权和所有权严重分离的情形下,如汇丰银行,不得不保证对公司股东权益的尊重。正是因为这种尊重,保证了某些银行的长期发展及存续能力。
笔者认为,兴业管理层也是在这个方面有相当程度的理解,才导致了长期以来兴业在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上主动做出趋向于合理的治理结构的安排。
兴业的治理结构合理化是从2000年吸引宝钢等公司开始萌芽,从恒生等三家战略外资机构进入开始明确。
2004年,兴业的股东结构初现了制衡的局面:福建省财政厅持25.51%,恒生持15.98%,Tetrad持5.00%,国际金融公司持4.00%,后三者加起来的股份为24.98%,跟财政厅的股份相当,但是后三者在董事会中占据三席,而前者只有一席。考虑到内资外资的情况,在3家外资机构进入之后,兴业的董事会的结构为4名管理层董事、6名股东单位董事,其中3家内资,3家外资。再配备4-5名独立董事。
这种董事会配合股权结构的复杂设计,既保证了股东对管理层的制约,同时又保证了股东之间的力量平衡。相反,如果股东股份分散,很难形成对管理层的制约;如果单家股东独大,有可能造成一家独大的局面,损害中小股东的情况。
引进3名外资股东,这也是兴业银行当时引进战略投资者比较聪明的一笔。再看其他例子,比如鲁泰A(000726.SZ)的外资股东早年因无法出售股份,多年来一直促使公司高分红;而江铃汽车(000550.SZ)的外资股东甚至控制了公司的主要管理权,它一直可以被理解成福特商用车的中国分部。鲁泰A和江铃汽车的情况,就是笔者上文所述的中国上市公司的第一种情况,而兴业则是在后天主动建设的基础上达到的。但无论是先天的还是后建的,外资股东处于重要位置上都会主动去为自己的利益影响公司管理层。
无论是董事会决策还是公司决策,兴业都多多少少受到了恒生的影响。恒生及恒生的控股银行汇丰控股(00005.HK),长年来都是香港股市的收益先锋,特别是恒生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一直保持着高ROE。
在这样的局面下,兴业多年的主体思路,其实一直是追求长期ROE维持在某一水平。兴业的行长李仁杰曾多次在接受采访时指出,ROE是判断银行经营水平的唯一指标。
笔者并不认为兴业的管理层天然会对别人的利益有所考虑。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银行的发展都是融资-投资-融资-投资这样反复地循环。兴业的管理层认识到了金融企业本质上要对股东尊重才能在需要的时候获得股东的资金支持,因此,才主动建设合理的治理结构,以期可以在必要时顺利融资。参考汇丰对股东的重视也可以看到,股东在历次融资中给予的支持,为汇丰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回忆一下兴业的几轮大规模融资时间:2000年、2004年、2007年、2010年,预计新一轮增发会在2013年完成。而且股东又将是外在的新的战略投资者。此后公司二股东的地位会有一个变化,而大股东的权力也将被继续摊薄。
不慢的融资步伐和不变的增发方式,以及在融资之后快速回复之前收益率水平的事实,据此可以判断,如果有合适的大的融资对象的话,兴业未来可能还会保持这样的融资速度。同时,这种对资本的诉求要求兴业的管理层保持对股东的尊重,才能在未来吸引到合适的对象来进行融资。
作者声明: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本人持有文中提及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