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大学英语课程在高职院校处于较尴尬的境地,这倒逼了我们要思考课程如何变革。本文着重分析了大学英语课程如何进与退,对高职大学英语课程的改进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职;大学英语
【作者简介】廖莎(1981.11-),女,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英语教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一、目前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英语是一种语言,而语言是交际的工具,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通常是指向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训练提高。而检验大学生英语能力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途径,甚至学校英语教学质量的主要方式仍然是各类英语的笔试和口试,比如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雅思、托福考试等,在考试的指挥棒下,英语过级便成为大多数学生英语学习的唯一动力,这自然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尤其是在湖北省暂停组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俗称英语三级考试)之后,对于笔者所在的高等职业院校而言,学生的英语学习目标更为尴尬,因为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于他们而言难度比较大、通过率较低,学生参考意愿不强,学生的考证目标也缺失了,学习动力更加弱化,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教与学往何处去、公共英语课程是否有存在的必要,这是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均感到困惑的问题。
当今的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除了技术技能这个关键词,高素质放在了更为重要的地位,因为这契合了当今中国对于劳动力需求的特点,即在产业升级、结构转换的大背景下,人力市场既需要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人,更需要综合素质高的员工。所谓“工匠精神”的提出就是因应了这种形式,工匠精神追求精益求精、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专业,敬业。相信随着国家产业战略和教育战略的调整,人们的求学观念、就业观念以及单位的用人观念都会随之转变,“工匠精神”将成为普遍追求,这些精神都要求我们教育的学生综合素质高,因此,高职教育一定不能仅仅盯着技能培养,不能成为技能训练场,我们更应该注重素质提升。
二、如何实现大学英语教学要求
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在语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中可以获得提升。2007年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了各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網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革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逐步将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这种要求即是对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要求,它既是提升教学效果的要求也是对学生综合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等综合素质提升的要求。
大学英语教学因不具备语言教学的语言环境、成熟配套的教学资源以及实际运用的机会,始终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按照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分类,大学英语是属于公共素质类课程,根据教育性质来说,公共素质课程不是一种专业教育,它是着重强调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提出的不同于专业性的学科教育。所以我们可以将大学英语教学与素质教育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其教育优势。而在通识教育理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更多的去接触国外语言文化的背景并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进而促进学生对英语知识体系的认知了解所学外语国家的社会背景,这大大有利于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
因此,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在语言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比如线上线下教学,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有机结合,扬长避短,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素融入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在提升语言技能的同时提高个人的综合文化素养,多方面多渠道地吸取养分,实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
三、大学英语教学的“退”
在当今的教育形式下,结合学情特点,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学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所谓大学英语教学的“退”,笔者认为在于以下几点:
1.教学方式的“退”:教师从课堂教学为主退向课堂指导为主,当今的教育技术飞速发展,学生的知识获得方式为移动化、碎片化、随时化,他们已不乐意教师在传统课堂上的“满堂灌”,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还是专注于知识的传授,其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英语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彻底转型,将知识的传授退到课下、放到“互联网”上,将大学英语知识点的学习资源、学习要点、学习要求通过学生的线上学习去实现,让学生去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因为学生经过中学的英语学习,英语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完全可以依靠线上教师的引导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可以得到加强。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给学生解决线上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难点、并提供语言练习和展示的机会,通过语言展示给学生实际练习英语的机会,同时可以纠正他们的语言错误,通过这种语言教学的“退”可以解放教师和学生,实现更好的英语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的“退”:大学英语的教学注重技能训练,因此语法等知识的传授应该退为学生自学的部分,教师不应再在这方面浪费教学课时,而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语言技能操练,提高课时效能。这一点是许多英语教师尤其要注意的方面,因为讲解英语语法等知识通常是教师擅长的方面,而语言技能训练恰恰是难点所在,这就要求我们的高职英语教师转变思想,在课堂上多费心思去提升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信息资源极度丰富,我们在课堂技能训练时如何选取合适的教学素材对英语教师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本人认为素材的选取应该遵循目的性、系统性、情景化、趣味性等原则。同时,可以利用线上学习的优势提升资源的情景性,增加趣味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应该基于学情特点,尽可能使学习资源碎片化简短化, 单个教学资源宜小而全短而精。学生在使用教学资源的时候能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在业余时间随时随地选择一个知识点学习。 3.教学评价方式的“退”:因应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评价上应该改变原来的笔试为主、考級为标的方式,应该加大网上学习的考评比例,增加平时学习训练表现在学期总成绩中的比重,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网上学习和课堂展示,摒弃一考定终身的老的考评习惯,学生才会改变学习是为了考试的习惯思维也不会抱着侥幸混考试的心理去学习。而现在的线上学习平台也为教师采用多维度的评价手段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这要求我们的英语教师多采用线上学习的方式给学生以课外学习压力,毕竟语言学习必须要依靠课下的大量学习才能达到效果。
四、大学英语教学的前路
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在部分学校领导甚至专业课教师的心里都有疑虑,质疑其是否有存在的必要,笔者以为,大学英语确实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只是我们应该改变对这门课程的固有定位,让其发挥出新的功能,焕发出生机,发挥它的更大价值,这门课程的发展前景应该着重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发挥其素质教育的功能,大学英语课程按课程分类为素质基础课,就好比大学体育课程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一样,大学英语是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人文素质,它也是一门通识课程。因此,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时应该把握其通识性,注重开展丰富的课堂内外活动,以身临其境的方式让学生们感受英语国家特有的文化魅力,循序渐进地将英语思维和表达方式植入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有效引导学生们自发地去了解更多国外教育的理念和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从某种意义上讲, 以通识教育的宗旨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促进大学英语课程的开发,使这门课程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2.发挥其文化交流的功能,英语学习是一个很好的了解英语言国家文化的平台,但这仅仅是学习英语的一个出发点,我们应该强化另一方面,即“走出去”。我们在让学生提升英语技能的同时,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对外宣传我国的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这种文化宣传显得尤为重要,例如中国的风俗、茶文化、饮食文化、中国功夫等等。很多国家对于神秘的东方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苦于不懂汉语,对很多文化背景不甚了解。高校大学英语的开设不仅为我国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西方世界的窗口,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一个双向通道。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嵌入中华传统文化对于正面弘扬和传播文化本体有着不可估量的社会意义。现在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有多种原因,其中文化的差异也是原因之一,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之间在经济方面的沟通容易存在偏见和分歧,这也显现了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3.发挥其课程思政的功能,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根本要求,这促使高校教育者对思政教育模式进行反思,亦加快了由“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思政”不是特定的一门或一类具体教学科目或某一教育活动,课程是泛化的概念,即学校育人的所有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都渗透和贯穿着思政教育,其特点是淡化传统的课程边际,尝试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
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中存在大量的西方文化传授,而我们又可以借语言学习的机会进行文化输出,因此,教师在执教大学英语课程可以很好的拓展课程思政功能。为完成好这一功能,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材料的选取,在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强调中华民族屹立世界的根基是文化。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浸润式、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让学生通过比较获得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
综上,在新的历史形式和教学需求下,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一门素质课程不仅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同时,如果拓展好它新的课程功能,必将焕发新的光彩,这也给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命题,我们应该因应形势改变我们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探索课程教学新路径和融合新的教学手段,这样才能在新时代对教育事业做出我们的贡献,同时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大学英语及其与通识教育的相关性分析[J].科教导刊,2018(12): 46-47.
[3]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及实现路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4(11):135-137.
[4]基于泛在学习环境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融入路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01):54-55.
【关键词】高职;大学英语
【作者简介】廖莎(1981.11-),女,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英语教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一、目前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英语是一种语言,而语言是交际的工具,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通常是指向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训练提高。而检验大学生英语能力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途径,甚至学校英语教学质量的主要方式仍然是各类英语的笔试和口试,比如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雅思、托福考试等,在考试的指挥棒下,英语过级便成为大多数学生英语学习的唯一动力,这自然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尤其是在湖北省暂停组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俗称英语三级考试)之后,对于笔者所在的高等职业院校而言,学生的英语学习目标更为尴尬,因为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于他们而言难度比较大、通过率较低,学生参考意愿不强,学生的考证目标也缺失了,学习动力更加弱化,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教与学往何处去、公共英语课程是否有存在的必要,这是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均感到困惑的问题。
当今的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除了技术技能这个关键词,高素质放在了更为重要的地位,因为这契合了当今中国对于劳动力需求的特点,即在产业升级、结构转换的大背景下,人力市场既需要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人,更需要综合素质高的员工。所谓“工匠精神”的提出就是因应了这种形式,工匠精神追求精益求精、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专业,敬业。相信随着国家产业战略和教育战略的调整,人们的求学观念、就业观念以及单位的用人观念都会随之转变,“工匠精神”将成为普遍追求,这些精神都要求我们教育的学生综合素质高,因此,高职教育一定不能仅仅盯着技能培养,不能成为技能训练场,我们更应该注重素质提升。
二、如何实现大学英语教学要求
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在语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中可以获得提升。2007年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了各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網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革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逐步将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这种要求即是对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要求,它既是提升教学效果的要求也是对学生综合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等综合素质提升的要求。
大学英语教学因不具备语言教学的语言环境、成熟配套的教学资源以及实际运用的机会,始终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按照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分类,大学英语是属于公共素质类课程,根据教育性质来说,公共素质课程不是一种专业教育,它是着重强调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提出的不同于专业性的学科教育。所以我们可以将大学英语教学与素质教育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其教育优势。而在通识教育理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更多的去接触国外语言文化的背景并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进而促进学生对英语知识体系的认知了解所学外语国家的社会背景,这大大有利于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
因此,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在语言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比如线上线下教学,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有机结合,扬长避短,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素融入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在提升语言技能的同时提高个人的综合文化素养,多方面多渠道地吸取养分,实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
三、大学英语教学的“退”
在当今的教育形式下,结合学情特点,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学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所谓大学英语教学的“退”,笔者认为在于以下几点:
1.教学方式的“退”:教师从课堂教学为主退向课堂指导为主,当今的教育技术飞速发展,学生的知识获得方式为移动化、碎片化、随时化,他们已不乐意教师在传统课堂上的“满堂灌”,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还是专注于知识的传授,其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英语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彻底转型,将知识的传授退到课下、放到“互联网”上,将大学英语知识点的学习资源、学习要点、学习要求通过学生的线上学习去实现,让学生去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因为学生经过中学的英语学习,英语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完全可以依靠线上教师的引导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可以得到加强。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给学生解决线上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难点、并提供语言练习和展示的机会,通过语言展示给学生实际练习英语的机会,同时可以纠正他们的语言错误,通过这种语言教学的“退”可以解放教师和学生,实现更好的英语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的“退”:大学英语的教学注重技能训练,因此语法等知识的传授应该退为学生自学的部分,教师不应再在这方面浪费教学课时,而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语言技能操练,提高课时效能。这一点是许多英语教师尤其要注意的方面,因为讲解英语语法等知识通常是教师擅长的方面,而语言技能训练恰恰是难点所在,这就要求我们的高职英语教师转变思想,在课堂上多费心思去提升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信息资源极度丰富,我们在课堂技能训练时如何选取合适的教学素材对英语教师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本人认为素材的选取应该遵循目的性、系统性、情景化、趣味性等原则。同时,可以利用线上学习的优势提升资源的情景性,增加趣味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应该基于学情特点,尽可能使学习资源碎片化简短化, 单个教学资源宜小而全短而精。学生在使用教学资源的时候能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在业余时间随时随地选择一个知识点学习。 3.教学评价方式的“退”:因应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评价上应该改变原来的笔试为主、考級为标的方式,应该加大网上学习的考评比例,增加平时学习训练表现在学期总成绩中的比重,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网上学习和课堂展示,摒弃一考定终身的老的考评习惯,学生才会改变学习是为了考试的习惯思维也不会抱着侥幸混考试的心理去学习。而现在的线上学习平台也为教师采用多维度的评价手段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这要求我们的英语教师多采用线上学习的方式给学生以课外学习压力,毕竟语言学习必须要依靠课下的大量学习才能达到效果。
四、大学英语教学的前路
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在部分学校领导甚至专业课教师的心里都有疑虑,质疑其是否有存在的必要,笔者以为,大学英语确实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只是我们应该改变对这门课程的固有定位,让其发挥出新的功能,焕发出生机,发挥它的更大价值,这门课程的发展前景应该着重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发挥其素质教育的功能,大学英语课程按课程分类为素质基础课,就好比大学体育课程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一样,大学英语是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人文素质,它也是一门通识课程。因此,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时应该把握其通识性,注重开展丰富的课堂内外活动,以身临其境的方式让学生们感受英语国家特有的文化魅力,循序渐进地将英语思维和表达方式植入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有效引导学生们自发地去了解更多国外教育的理念和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从某种意义上讲, 以通识教育的宗旨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促进大学英语课程的开发,使这门课程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2.发挥其文化交流的功能,英语学习是一个很好的了解英语言国家文化的平台,但这仅仅是学习英语的一个出发点,我们应该强化另一方面,即“走出去”。我们在让学生提升英语技能的同时,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对外宣传我国的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这种文化宣传显得尤为重要,例如中国的风俗、茶文化、饮食文化、中国功夫等等。很多国家对于神秘的东方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苦于不懂汉语,对很多文化背景不甚了解。高校大学英语的开设不仅为我国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西方世界的窗口,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一个双向通道。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嵌入中华传统文化对于正面弘扬和传播文化本体有着不可估量的社会意义。现在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有多种原因,其中文化的差异也是原因之一,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之间在经济方面的沟通容易存在偏见和分歧,这也显现了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3.发挥其课程思政的功能,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根本要求,这促使高校教育者对思政教育模式进行反思,亦加快了由“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思政”不是特定的一门或一类具体教学科目或某一教育活动,课程是泛化的概念,即学校育人的所有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都渗透和贯穿着思政教育,其特点是淡化传统的课程边际,尝试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
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中存在大量的西方文化传授,而我们又可以借语言学习的机会进行文化输出,因此,教师在执教大学英语课程可以很好的拓展课程思政功能。为完成好这一功能,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材料的选取,在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强调中华民族屹立世界的根基是文化。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浸润式、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让学生通过比较获得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
综上,在新的历史形式和教学需求下,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一门素质课程不仅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同时,如果拓展好它新的课程功能,必将焕发新的光彩,这也给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命题,我们应该因应形势改变我们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探索课程教学新路径和融合新的教学手段,这样才能在新时代对教育事业做出我们的贡献,同时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大学英语及其与通识教育的相关性分析[J].科教导刊,2018(12): 46-47.
[3]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及实现路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4(11):135-137.
[4]基于泛在学习环境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融入路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0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