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把语文教育同人文精神联系起来,实现对“人”的关注。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王尚文先生把语文教育同人文精神联系起来,认为培养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就是培养人本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先生说,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它属于世界观教育和美育教育的范畴,应该为孩子的一生打好“精神底色”。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该如何为学生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光着色”呢?
崇尚“以人为本”的语文新课标,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要打造学生的“精神底色”,教师必须以爱为核心,正确地认识人、尊重人、信任人,以开发学生的心智,提升学生的道德为指南;追求对人本身完整而全面地关注,满足人的理智和情感的需要,促进人的身体和心灵的持续、均衡、协调发展;需要我们始终充满人文关怀,实施语文民主化教学。
语文民主化教学是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针对语文教学中大量存在的违背学科特点和规律的现象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观念、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力求使教学充满民主,充满爱心,尊重个性,体现平等,倡导宽容,激发创造。它涉及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从教学观念到教学方法,从课时结构到师生关系,从课内到课外,体现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具体地讲,语文民主化教学就是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师生合作,共同研讨,使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进而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它遵循民主性、自主性、开放性三个原则。民主性就是要求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互为教学的主体,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共同参与,共同探讨,达到教学相长。自主性原则就是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主动意识。开放性原则就是摆脱“唯书”、“唯上”的思想桎梏,抛弃封闭学生思想的条条框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畅所欲言,放开学生手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语文民主化教学是充满激励的教育。面对失败或成功的结果,孩子最需要成人的安慰或鼓励,学生最期待教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教师拿起激励的武器,就能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增加学生成功后的信心。“很好,再试一试”,恳切的激励,能让失败孕育成功;“差远了,别骄傲”,一味地训诫和责难,会使成功的喜悦化为乌有,甚至失去再做新尝试的勇气。在民主化的语文课堂上,我经常用“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老师很感谢你们。”“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让我兴奋,使我快乐。”……这些激励性的语言,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语文民主化教学是充满赏识的教育。希望别人赏识是人的本性,赏识能使人愉悦,赏识能激发人的潜能,赏识更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十四五岁的学生,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喜欢发表自己的看法,有“自我肯定的需要”,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语文课上学生的互动研讨适应了学生的这一心理需要,允许他们各抒己见,相互辩论,相互学习。另外,学生回答完问题,不用等老师示意就可以自动坐下,这样就消除了学生怕答错担心被罚站的心理。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作为教师应珍惜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创造机会,不断让他们取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让每一个学生从一个个微小的成功中催化出成功的翅膀。课上当学生有了进步时,我会投以赞许的目光,让他知道他是好样的;当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时,我会高高举起大拇指,让他觉得自己是最棒的!这些赏识性的眼神或动作,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
语文民主化教学是充满尊重的教育。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化教学。教师走下讲台,努力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学习方法的引导者,学习兴趣的培养者,学习的参加者、合作者。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让学生自由答问。所提的问题有深有浅,不管问题多么简单,老师都原谅学生的幼稚、无知,鼓励他们说出来。不管回答是不是正确、合理,教师都不急于下结论。师生以平等的身份,朋友式的关系,共同参与教学,共同研讨。他们畅所欲言,积极提问,相互回答,形成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你会感到这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一问一答,更是一颗心灵在撞击另一颗心灵,创造性思维在这里迸发。没有专制,没有特权,没有嘲笑和讽刺,充溢在自由的空间里的是对文章的欣赏,是对真理的追求,是会意的微笑,是快乐的收获……
在语文民主化教学的天空下,学生自始至终处在学习主体的位置和积极主动的探求状态,课堂则是一座生生碰撞,师生互动的求索创造的宽广平台。这样的语文教学一定能够为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光着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张允宝,教师,现居山东章丘。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王尚文先生把语文教育同人文精神联系起来,认为培养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就是培养人本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先生说,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它属于世界观教育和美育教育的范畴,应该为孩子的一生打好“精神底色”。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该如何为学生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光着色”呢?
崇尚“以人为本”的语文新课标,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要打造学生的“精神底色”,教师必须以爱为核心,正确地认识人、尊重人、信任人,以开发学生的心智,提升学生的道德为指南;追求对人本身完整而全面地关注,满足人的理智和情感的需要,促进人的身体和心灵的持续、均衡、协调发展;需要我们始终充满人文关怀,实施语文民主化教学。
语文民主化教学是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针对语文教学中大量存在的违背学科特点和规律的现象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观念、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力求使教学充满民主,充满爱心,尊重个性,体现平等,倡导宽容,激发创造。它涉及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从教学观念到教学方法,从课时结构到师生关系,从课内到课外,体现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具体地讲,语文民主化教学就是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师生合作,共同研讨,使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进而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它遵循民主性、自主性、开放性三个原则。民主性就是要求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互为教学的主体,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共同参与,共同探讨,达到教学相长。自主性原则就是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主动意识。开放性原则就是摆脱“唯书”、“唯上”的思想桎梏,抛弃封闭学生思想的条条框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畅所欲言,放开学生手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语文民主化教学是充满激励的教育。面对失败或成功的结果,孩子最需要成人的安慰或鼓励,学生最期待教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教师拿起激励的武器,就能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增加学生成功后的信心。“很好,再试一试”,恳切的激励,能让失败孕育成功;“差远了,别骄傲”,一味地训诫和责难,会使成功的喜悦化为乌有,甚至失去再做新尝试的勇气。在民主化的语文课堂上,我经常用“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老师很感谢你们。”“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让我兴奋,使我快乐。”……这些激励性的语言,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语文民主化教学是充满赏识的教育。希望别人赏识是人的本性,赏识能使人愉悦,赏识能激发人的潜能,赏识更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十四五岁的学生,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喜欢发表自己的看法,有“自我肯定的需要”,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语文课上学生的互动研讨适应了学生的这一心理需要,允许他们各抒己见,相互辩论,相互学习。另外,学生回答完问题,不用等老师示意就可以自动坐下,这样就消除了学生怕答错担心被罚站的心理。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作为教师应珍惜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创造机会,不断让他们取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让每一个学生从一个个微小的成功中催化出成功的翅膀。课上当学生有了进步时,我会投以赞许的目光,让他知道他是好样的;当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时,我会高高举起大拇指,让他觉得自己是最棒的!这些赏识性的眼神或动作,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
语文民主化教学是充满尊重的教育。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化教学。教师走下讲台,努力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学习方法的引导者,学习兴趣的培养者,学习的参加者、合作者。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让学生自由答问。所提的问题有深有浅,不管问题多么简单,老师都原谅学生的幼稚、无知,鼓励他们说出来。不管回答是不是正确、合理,教师都不急于下结论。师生以平等的身份,朋友式的关系,共同参与教学,共同研讨。他们畅所欲言,积极提问,相互回答,形成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你会感到这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一问一答,更是一颗心灵在撞击另一颗心灵,创造性思维在这里迸发。没有专制,没有特权,没有嘲笑和讽刺,充溢在自由的空间里的是对文章的欣赏,是对真理的追求,是会意的微笑,是快乐的收获……
在语文民主化教学的天空下,学生自始至终处在学习主体的位置和积极主动的探求状态,课堂则是一座生生碰撞,师生互动的求索创造的宽广平台。这样的语文教学一定能够为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光着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张允宝,教师,现居山东章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