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花杆会到东方式斗牛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yuyan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演者倒挂着用双脚夹住花杆,双手捧芦笙,一边吹奏一边向下滑行,并时不时抬头、扭动身躯,远观犹如一条游动的巨蛇,极具震撼力。
  “砍火星节”上,巫师点燃火把,并扛着火把绕众人转圈,口中念念有词,转完9圈后,巫师割断围绕众人的五色线,然后再一刀砍断火把。
  无论天晴下雨,新娘前往男方家时都要撑一把红色的油纸伞,当地人相信,红色油纸伞犹如一张符咒,能够保佑新娘一路上逢凶化吉。

  踩山节从正月初一一直延续到正月初五,除了洪关当地人,踩山节还会吸引毗邻的金沙县、仁怀市等地的人前来参加,人数多达5000余人。正月初一当日,在水淹凼的中央会立起一根高达15米的木杆,木杆的杆顶绑有横木,横木上扎着柏香叶子和青、蓝、红、白四色彩带,当地人形象地将其称为“花杆”。在苗族的历史上,花杆的地位极其重要,花杆上的四色彩带分别代表着苗族的各个支系。相传,在上古时期,苗族的祖先蚩尤在战争中被打败,被迫率领九黎部落辗转南迁,进入西南的蛮荒之地后,其族人分散到了深山老林中。不过,只要蚩尤在山顶上树立起一根长长的花杆,并系上彩带,分散在四处的苗家后人就能寻着彩带赶到蚩尤的身边,共同抵御外族的入侵。到了今日,花杆早已失去召集战乱中的族人的作用,却已然成为苗族人凝聚的象征,成为一种神圣的祭祀符号,所以,踩山节又被称为“花杆会”。
  在踩山节到来之前,洪关的乡民们会在族内推选2~4名有威望的人,充当“会首”,主持整个踩山活动。在踩山节开幕的当日,会首们一人吹芦笙、一人打伞、一人抱着大公鸡,开始绕着花杆转圈祭祀,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则自觉列队跟随会首转圈,转完9圈之后,踩山节的活动就正式拉开了大幕:身穿传统民族服装的年轻人,兴致勃勃地参加拔河、扭扁担、打火药枪比赛;前来祭祀的人们,则带着猪头、大米、公鸡等物献祭在花杆旁的神龛前,祈求神灵消除百病,保佑家人平安顺利;打着油纸伞的青年男女,对唱着山歌,期待有情人能听懂自己的衷肠,最终结为伴侣,白头到老;此外,更有三五友人聚在一起,拿出白酒,猜拳行令,尽兴而乐……一时间,歌声、芦笙声、欢笑声、火枪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凡。
  在踩山节上,最受人们关注的活动是爬花杆。爬花杆是一项集杂技、娱乐于一体的活动,苗族男青年身穿麻布长衫,腰扎白布帕子,背上背着芦笙,手脚并用地爬到花杆顶部。花杆下,男吹笙、女伴舞,围绕在花杆四周;花杆上,表演者手撑横木倒立,嘴吹芦笙,人随乐声晃动,表演着“金鸡独立”“车轮旋转”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到了下杆时,表演者则倒挂着用双脚夹住花杆,双手捧芦笙,一边吹奏一边向下滑行,并时不时抬头、扭动身躯,远观犹如一条游动的巨蛇,极具震撼力。

  洪关的斗牛不同于西班牙式的人与牛相斗,而是两头水牯牛以牛角相抵来分出胜负,这种斗牛方式也被称为“东方式斗牛”。洪关斗牛活动的由来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在南朝任昉所著的《述异记》称:“蚩尤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洪关的苗族人将蚩尤尊为先祖,所以,对于他们来说,牛是一种图腾符号,斗牛绝不仅仅是为了取乐,而是怀念先祖蚩尤最直接、最熱烈的方式,同时,洪关的苗族人相信,只要牛肯打架,就预示着来年一定会风调雨顺、庄稼大收。

  每到自己宗族“砍火星”这天,男女老少都要自带一根斑茅草,以及一根彩色的布条前往“砍火星”的主办人家中。布条也是有讲究的:男带蓝色布条,已婚妇女带红色布条,未婚姑娘带青色或绿色布条。“砍火星”由族中的巫师主持,事前,主办人家早已准备好祭品,并在宅院外立上一根刺老苞树,将族人带来的斑毛草和布条捆在刺老苞树上,再用五色线围成一个圈,将族里的男女老少围在圈内。等一切准备就绪后,巫师点燃火把,然后扛着火把绕着众人转圈,口中念念有词:邪魔鬼怪,驱出门外,火星火星你走快点,你到云南四川,永远不准你回来……转完9圈后,巫师割断围绕众人的五色线,然后再一刀砍断火把。这时,提前选出来的射箭人则手持弓,用力将箭向西方射去,这也就意味着邪鬼、邪火已经远去,苗民们不再受到侵害。仪式结束后,射箭人还会将斑茅草、刺老苞树、五色线和弓箭放到无人践踏的地方,族人们则一起吹笙跳舞,把盏言欢,直至欢尽方散。
  撑着红油纸伞的新娘苗家芦笙到底有多少种玩法
  除了节庆,洪关的婚俗也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下图)洪关具有独特的人文魅力,吹芦笙、跳芦笙舞、唱迎酒歌……丰富的民俗文化浸润着这片土地,使其绽放出无限的生命色彩。

  到了男方家,新娘在进入大门前,男方的婶娘还会手提祭品,站在大门槛上为新娘叫魂,这时才表示新娘的身、心都到了男方家。晚饭后,男方家族中有名望的长辈还会共同给新郎取一个吉利的名字,并大唱“取名歌”——这个名字将在婚后被广泛使用。而这一夜,新人双方并不同房。到了第三日,新娘还会回门拜亲,首先拜媒人,然后才到家回拜父母。半个月后,男方还要背着礼品,到女方家走访、看望亲戚,拜毕后,才算真正把新娘接回了家中。
  苗族人擅歌舞,所以,无论是婚丧嫁娶、搬迁侨居,还是耕作休息,人们都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洪关苗乡的歌曲不注重格律,只讲究押韵,风格变化多样,歌曲题材范围十分广泛,涉及神话、历史、生产、爱情等各个方面。而在所有的题材中,又以情歌的数量最多,其中既有委婉含蓄的,如:远看情哥穿身红,手中提个画眉笼,问你画眉卖不卖,单卖画眉不卖笼。也不乏热烈而直接的,如:想郎想郎真想郎,请个画匠来画郎,把郎画在铺盖上,又盖铺盖又盖郎。洪关的青年唱歌,常能自带伴乐,他们拿上芦笙、长腰鼓、箫、笛、木叶就能演奏出一曲天籁之音,而其中的芦笙又可以算得上是苗家的“传家宝”。芦笙的历史悠久,早在上古时期,就已经有芦笙的雛形,在3000多年前的《诗经》中,也已有关于芦笙的描述:“吹笙鼓簧,吹笙吹笙,鼓簧鼓簧。”尽管苗族在历史上不断迁徙,但芦笙却在流离中保存下来,成为苗族的文化符号。直到现在,洪关乡境内仍有古芦笙60把,芦笙艺人60余人。
(上图)苗族人能歌善舞,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尤其喜欢跳芦笙舞,在古老的银杏树下,人们吹着芦笙,跳起舞蹈,欢乐无比。

  自古以来,有芦笙便有芦笙舞,人们吹芦笙,或弯腰对吹,或旋转腾踏,或下蹲弹腿,或勾脚碰膝……芦笙的曲调有80多种,舞蹈动作则多达100多种,其中不乏许多高难度动作:倒立——表演者倒立着吹芦笙;蚯蚓滚沙——表演者头足着地,身躯悬空,一边吹着芦笙,一边以头为轴心旋转、翻滚;踩鸡蛋——先将3个鸡蛋放置地上,表演者脱去鞋袜,赤脚在鸡蛋上来回跳芦笙舞,而鸡蛋不碎……在一旁观赏的人,常常被这些绝技震惊得目瞪口呆。
  此外,在洪关的学校还专门开设有苗语班。苗语是我国少有的既有语音又有文字的少数民族语言,随着时代的变迁,苗语逐渐失传,但洪关的学生却可以使用苗语对话,并用苗语书写文章,这在全国都属少见。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经济文化不断进步,中美两国人有更多跨文化交际的渠道。拒绝语是两国人在沟通中的很小一部分,但也是经常遇到的一种语言行为,对中美两国人跨文化交际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叙述中美两国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拒绝的具体表现,并用文化维度对中美两国人的不同表现进行分析。由于两国文化都在发生变化,本文将探索中美两国在拒绝别人时的差异并提出建议,以便能提高中美两国人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的交际意识
“慰安妇制度”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男性对女性最极端的罪恶,也制造了战争对女性最极端的损毁。  8月14日是世界“慰安妇”纪念日。“慰安妇”纪录片《二十二》的工作人员称,截至今天,影片中公开身份的22位老人仅四位在世。目前,中国登记在册的“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仅剩17位。  即便中日战争已过去八十多年,人生的记忆在不断模糊和散失,但关于自己被性暴力吞噬灵魂和肉体的黑暗印记却始终坚固如铁、永不磨灭。那些
山西大同的美不同于寻常,它拥有北方古城的雄风,也蕴含塞上名都的古韵。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人文底蕴,能让每一位游客都深刻感受到它历经千年的风霜印记。  大同这个名字里有“天下大同”的含义,但当你真正走近大同,才会发现,它美得那样独特,美得像俗语说的那样:大同大不同。大同古城悠久历史留下丰富遗产  大同“家底”深厚,各个朝代都曾在这里留下印记。大同古城浓缩了大同历史文化精华,每一条街巷、每一处建筑都
雅砻江是金沙江最大的支流,也是国内最典型的高山峡谷型河流,一千五百多公里的奔腾,落差三千多米,惊涛骇浪、奔流飞溅,从未停歇。有水的地方便有人居,即便天险如雅砻江,仍旧在深闺之处孕育了外人难以企及的原始村落和风景,譬如上图卡瓦老热雪山下的大盖乡  令人望而生畏的雅砻江大峡谷,似乎是不宜人居的封闭之地,然而,古称“瞻对”今称“新龙”的一座县城,就坐落在险恶的雅砻江大峡谷中段,隶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苌(cháng)字的含义很简单,在《新华字典》中仅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一种植物,二是指一种姓氏。苌姓并不常见,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都未列入《百家姓》前500位。河南荥阳苌家拳研究会会长苌松华曾这样介绍自己的姓氏:“‘苌’是很少见的姓氏,我们出去自我介绍都得专门说清楚,‘我姓苌,草字头下面一个长短的长’……”  虽然苌姓稀有,但起源古老,相传其源自姬姓,属于以先祖名称为氏。据史籍《左传·昭公十七年》记
民国时期,在湖南长沙一个叫“子弹库”的地方,出土过一张战国帛书。1973年,考古专家再次发掘该地,发现了一座战国时期的楚墓。  考古专家根据墓穴中一块厚厚的木椁板确定,这是一位贵族的墓穴,理应有价值连城的随葬品,然而开棺之后,却只找到一些木俑和漆器。最后,在椁板与隔板之间的夹层中,专家终于发现了宝藏:一张帛画。  帛,是指丝织物;帛画,是指在丝绸上面作的画。这幅出土的帛画,便是著名的“人物御龙帛画
▲明成化斗彩葡萄纹杯出土于黑舍里氏墓中,它烧造于成化年间,以其所呈现的成化斗彩的高超工艺,和独具特色的创新纹饰,成为成化御窑的代表作之一。  明清两朝的瓷器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一说,《万历野获编》中记载“窑器初贵成化,次则宣德……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清澹雅逸的成化瓷器,以斗彩瓷最负盛名,乃至到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都在乐此不疲地仿制成化斗彩瓷。  斗彩是一种瓷器彩绘的工艺,由
成都被称为“天府之国”。在古代,“天府”是一个官职,主要掌管人间珍宝。战国后期,秦国的李冰及其子二郎在蜀地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从此为成都平原带来了富庶。如今,“天府之国”一词被专门用以指代四川盆地,尤其是成都平原。富饶的土地带来了众多的食材,而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就像是一个个技艺高超的魔术师,将食材变成了一道道珍馐美馔,成就了成都令人魂牵梦绕的美食。美食之于成都,不仅是一道闪亮的招牌,更是一副涵盖
敦煌铁路北段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得益于祁连山冰雪融水的滋润,河西走廊水草丰满、土地肥沃,是戈壁沙漠中人们赖以生存的富庶绿洲,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而河西走廊西端更是连接西域与中国东部的重要门户,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战争、商贸、探险、交流与融合……为这片土地烙下了众多让人着迷的文化印记。空城计真实发生的地方唐僧收徒“孙悟空”  从敦煌铁路北起点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柳沟站出发,行驶约100公里,抵达
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通过决议,将中国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时间,“良渚”这两个字迅速占据了各大新闻头条。在中国的考古史上,恐怕难有一个史前遗址,能获得大家如此之多的关注,那么这一次,良渚到底有何不同?  这次申遗的成功,意味着中国已有55处世界遗产,将与意大利并列世界第一。同时,这也意味着中华5000年文明找到了有迹可循的科学证据,填补了东亚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