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莫高窟到汉长城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a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敦煌之美,美在那广阔的大漠。璀璨的夜空下,大漠更显寂寥苍茫,置身其中,只觉人的渺小,大自然的浩瀚。
敦煌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合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莫高窟是一座距今2000余年的石窟群,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历史最长久、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佛教和石窟艺术宝库。

  在旧时,锁阳城是重要的边关防御阵地,同时,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无数历史名人在此留下过足迹:张骞、唐高宗太子章怀、唐朝名将张义潮……唐太宗时期,玄奘“西天取经”也曾路经此地,在城东1公里处的塔尔寺讲经半月有余。塔尔寺的形制与锁阳城类似,分外围院落及内部寺院,外部寺院寺门两侧置鼓楼、钟楼及僧房,内部寺院则是礼佛场所,院中心现存覆钵式大塔一座。相传,这座佛教大寺有求必应,经过锁阳城的旅人都会来此祈求一路平安。也是在这里,玄奘收胡人石槃陀为徒,此人便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

观佛像壁画识朝代莫高窟里的文化奇迹


  跟随敦煌铁路继续向西南行进60余公里,火车抵达的首站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敦煌。关于敦煌名字的由来,学术界多有争议。《汉书·地理志》记载:“敦,大也;煌,盛也。”也有学者认为敦煌为少数民族语言音译,意为“燃烧的灯塔”……但无论哪种说法,都认为敦煌之名表现了这座古城在历史上的殷富繁华。作为丝绸之路上的咽喉,敦煌自古就是文化、经济交流的中心,大批文人墨客、商人探险家、僧侣教徒等接踵而至。十六国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敦煌就来了一位为今日敦煌学开创历史的僧人——乐尊:在当时,乐尊云游四海,行至敦煌三危山时,忽见山顶金光笼罩,状有千佛,他认为此山定為佛主庇佑之所,便在山间开凿一洞窟清修,这便是敦煌莫高窟的源起。在后代,官吏、僧人、世族大家、过往旅人等纷纷在此开凿洞窟,绘壁画、塑佛像,以祈求内心的慰藉。至唐代,开窟行为达鼎盛,北宋时莫高窟开始衰落;元代以后,莫高窟的开窟造像行为完全停止。莫高窟也逐渐被废弃。

  莫高窟历经千年开凿洞窟的历史,使其成为研究华夏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的珍贵史料,普通人从中窥得一二,便已觉震惊不已。走进莫高窟,形如蜂房的洞窟沿山体上下排列五层,据统计,莫高窟现存洞窟492个,其中以第268窟、272窟、275三窟为最早,约开凿于421~439年(十六国北凉时期),三窟功能各异:第272洞窟为覆斗顶,西璧中央开佛龛,塑坐佛一座,用以礼佛;第268窟主室两旁开4个禅室,为僧人修禅所用;第275窟面积宽阔,为讲经礼堂。
左页上图和右页上图为敦煌玉门关遗址。玉门关是汉朝西陲最重要的关隘之一,是古代絲绸之路进入西域北路的必经之道,是中原进入西域的门户。左页下图为汉长城遗址。

玉门关的历史遗迹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段汉长城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代诗人王之涣一首《凉州词》,让无数人对玉门关充满神往。
  玉门关是汉王朝设立在河西走廊西端最重要的军事关隘,也是丝路交通要道,当时中原与西域交通莫不取道于此,因此,玉门关在地理区域上具有东西交通分界的标志地位。位于敦煌市西北疏勒河南岸戈壁中的玉门关遗址,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玉门关依汉长城而设。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 121年),霍去病大破匈奴,为保障边关安全,汉武帝下令修筑河西长城,历经20年,形成了横贯河西走廊,绵延1000余公里的汉长城,东起今永登县,经酒泉金塔县,过敦煌玉门关,向西一直延续到今新疆罗布泊。而位于敦煌境内的玉门关段,就是其中保存最完好的部分之一。
  苍天白云,大漠茫茫,屹立的长城墙体拔地而起,将一望无际的视线突然阻隔。玉门关的汉长城遗址,残高约3余米,基地宽3米,顶宽1.5米,古人修筑长城,多就地取材,玉门关附近多红柳、芦苇、罗布麻等植物,修建该段长城时,人们以植物枝条为地基,然后以一层砂砾一层芦苇,层层夯筑。及至今日,墙体两侧被风沙侵蚀出一层层深浅不一的沟壑,如年岁刻下的皱褶,记录了其2000余年的荣光与衰败。
  在西汉时期,汉长城玉门关段为玉门都尉府所辖,从汉长城遗址往南过哈拉湖,便看见一座四四方方的小城堡——小方盘城,这里便是玉门都尉府治所所在地,也是玉门关的关城。小方盘城为一座“障”城,根据《汉书·武帝纪》的记载:“汉制,每处要塞别筑为城,置人镇守,谓之侯城,此即为障也。”障城一般地处驿道上,距离边塞有一定距离,职能包括检查人员出入、征税、传递文书、管理烽燧等。
  小方盘城夯土而筑,城垣东西长14.5米,南北宽26.4米,面积约600多平方米。在东南角的城墙,可沿一马道上到墙顶,墙顶设内外女墙,外高而内稍低,女墙中间为走道,平时有士兵巡逻,战时士兵集结于此搭弓射箭,形成战略牵制点。站在城墙东望,清晰可见一堵南北向的墙,此地为小方盘城附属坞院,障为边防最高级别官员的居所与办公地,坞则为戍边士卒的住房,以及马棚、畜圈所在地。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保证粮草的充分供应是军事防御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在小方盘城东北方约12公里,坐落着一座军需仓库——大方盘城。大方盘城又名河仓城,因地处疏勒河古道旁而得名,这里储备着供应玉门关及沿线长城士兵、战马的粮秣。仓库东西长130多米,南北宽17米,中有两道墙,三分仓库。仓库墙高约7米,墙上开大小不一的洞通风,四周建有守卫仓库的角墩。
  历史更迭,岁月沧桑,几千年的时间流转,曾经商旅往来无暇、号角声声的玉门关,如今只剩下一座残缺不全的小城堡。但立于此處,大风裹挟着黄沙拂过脸庞,眼眸被大漠的苍茫所笼罩,那种“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雄浑与肃杀感迎面而来,依旧令人心潮澎湃……
其他文献
提起古时的离婚,大家总会联想到丈夫“一纸休书”,将妻子逐出家门的情景,似乎婚姻存续与否就是全凭丈夫说了算,但实际上,古代的离婚,真的和大家想象中的不一样……“七出”与“三不去”不是想离就能离  中国古代的离婚制度里,最典型的离婚方式就是出妻。出妻,又称“休妻”,也就是大家熟知的“一纸休书”式离婚,在这类离婚里,女方没有任何话语权。但其实,男性想要出妻也不是那么简单,只有满足以下七个条件之一,男性才
在介绍广东潮州的文里村之前,我想先谈谈它所处的庵埠古镇。  庵埠古镇坐落于粤东潮汕平原,隶属潮州市潮安区。长久以来,不熟悉庵埠古镇的人,都会将其视作土豪遍地的印刷工业重镇。殊不知,历史上的庵埠古镇滨海贸易发达、镇场商铺林立——据《粤海关志》记载,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设立粤海关,下辖七处总口,其中地处庵埠古镇的庵埠海关,是继省城大关总口和澳门总口后的第三大总口。贸易港口的设立,为整个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经济文化不断进步,中美两国人有更多跨文化交际的渠道。拒绝语是两国人在沟通中的很小一部分,但也是经常遇到的一种语言行为,对中美两国人跨文化交际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叙述中美两国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拒绝的具体表现,并用文化维度对中美两国人的不同表现进行分析。由于两国文化都在发生变化,本文将探索中美两国在拒绝别人时的差异并提出建议,以便能提高中美两国人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的交际意识
“慰安妇制度”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男性对女性最极端的罪恶,也制造了战争对女性最极端的损毁。  8月14日是世界“慰安妇”纪念日。“慰安妇”纪录片《二十二》的工作人员称,截至今天,影片中公开身份的22位老人仅四位在世。目前,中国登记在册的“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仅剩17位。  即便中日战争已过去八十多年,人生的记忆在不断模糊和散失,但关于自己被性暴力吞噬灵魂和肉体的黑暗印记却始终坚固如铁、永不磨灭。那些
山西大同的美不同于寻常,它拥有北方古城的雄风,也蕴含塞上名都的古韵。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人文底蕴,能让每一位游客都深刻感受到它历经千年的风霜印记。  大同这个名字里有“天下大同”的含义,但当你真正走近大同,才会发现,它美得那样独特,美得像俗语说的那样:大同大不同。大同古城悠久历史留下丰富遗产  大同“家底”深厚,各个朝代都曾在这里留下印记。大同古城浓缩了大同历史文化精华,每一条街巷、每一处建筑都
雅砻江是金沙江最大的支流,也是国内最典型的高山峡谷型河流,一千五百多公里的奔腾,落差三千多米,惊涛骇浪、奔流飞溅,从未停歇。有水的地方便有人居,即便天险如雅砻江,仍旧在深闺之处孕育了外人难以企及的原始村落和风景,譬如上图卡瓦老热雪山下的大盖乡  令人望而生畏的雅砻江大峡谷,似乎是不宜人居的封闭之地,然而,古称“瞻对”今称“新龙”的一座县城,就坐落在险恶的雅砻江大峡谷中段,隶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苌(cháng)字的含义很简单,在《新华字典》中仅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一种植物,二是指一种姓氏。苌姓并不常见,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都未列入《百家姓》前500位。河南荥阳苌家拳研究会会长苌松华曾这样介绍自己的姓氏:“‘苌’是很少见的姓氏,我们出去自我介绍都得专门说清楚,‘我姓苌,草字头下面一个长短的长’……”  虽然苌姓稀有,但起源古老,相传其源自姬姓,属于以先祖名称为氏。据史籍《左传·昭公十七年》记
民国时期,在湖南长沙一个叫“子弹库”的地方,出土过一张战国帛书。1973年,考古专家再次发掘该地,发现了一座战国时期的楚墓。  考古专家根据墓穴中一块厚厚的木椁板确定,这是一位贵族的墓穴,理应有价值连城的随葬品,然而开棺之后,却只找到一些木俑和漆器。最后,在椁板与隔板之间的夹层中,专家终于发现了宝藏:一张帛画。  帛,是指丝织物;帛画,是指在丝绸上面作的画。这幅出土的帛画,便是著名的“人物御龙帛画
▲明成化斗彩葡萄纹杯出土于黑舍里氏墓中,它烧造于成化年间,以其所呈现的成化斗彩的高超工艺,和独具特色的创新纹饰,成为成化御窑的代表作之一。  明清两朝的瓷器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一说,《万历野获编》中记载“窑器初贵成化,次则宣德……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清澹雅逸的成化瓷器,以斗彩瓷最负盛名,乃至到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都在乐此不疲地仿制成化斗彩瓷。  斗彩是一种瓷器彩绘的工艺,由
成都被称为“天府之国”。在古代,“天府”是一个官职,主要掌管人间珍宝。战国后期,秦国的李冰及其子二郎在蜀地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从此为成都平原带来了富庶。如今,“天府之国”一词被专门用以指代四川盆地,尤其是成都平原。富饶的土地带来了众多的食材,而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就像是一个个技艺高超的魔术师,将食材变成了一道道珍馐美馔,成就了成都令人魂牵梦绕的美食。美食之于成都,不仅是一道闪亮的招牌,更是一副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