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智慧 放飞梦想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hardwang_w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外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诞生北京市第一家校外教育机构至今的50多年中,人们对校外教育的认识不断提升,从“学生的第二课堂”到“学校教育活动的补充”再到“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愈加凸显出其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作为北京市校外教育的窗口,东城区少年宫自成立以来始终以笃定、从容的态度,在不断丰富校外教育内涵的同时,表达着对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个性化理解,走在了首都校外教育的发展前沿。
  ——题记
  
  东城区少年宫的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东单区少年之家。寒暑易节,栉风沐雨,55年的时光,积淀了东城区少年宫的厚重与悠然。几代少年宫人辛勤耕耘,始终坚持“面向学校、面向少先队、面向全体少年儿童”的办宫方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丰富中小学生校外生活、培养青少年学生骨干、推动学校课外活动的开展和交流及促进学校少先队工作的不断深化和创新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果。特别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为满足开展校外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打造高效实用的硬环境与和谐健康的软环境,为学生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活动基地,东城区少年宫适时地提出了要“争取一流设备,建设一流队伍,实现一流管理,创造一流活动”的工作目标,并将这种理念升华为一种进步的弦梯,迎来了少年宫跨越式的发展:1997年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组织的评估活动中被评为“国家一级甲等校外教育机构”;2001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吸收为俱乐部会员单位;并在此后的几年中多次获得“首都文明单位”、“北京市校外教育先进集体”、“北京市中小学生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
  相较于这一块块闪光的奖牌,更值得称道的,是东城少年宫人在实施素质教育道路上勇创一流、追求卓越、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是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精心营造的、弥漫在少年宫每个角落的教育氛围。在这里,教育已经成为一种自然的存在。只要用心聆听,到处都有天簌之音!
  
  个性写出美丽的诗
  
  让教育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让健康、快乐、自主学习和自由创造成为这段生活的主旋律,并以此创造出一种情趣盎然、生机勃勃的学习氛围,充满了欢声笑语、诗情画意和人文的阳光。东城区少年宫的教育者们说,惟其如此,孩子们才能安全、自在地在感受生活的过程中幸福成长,在自我的天地里快乐驰骋,用他们的个性写出成长的美丽诗篇。
  
  这是贯穿东城区少年宫55年发展历程的一条主线!在这条主线的引领下,东城区少年宫人坚持把发展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培养目标,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实现对少年儿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将教育质量放在首位,“以活动为主”、“以实践为主”、“以自愿为主”,创造出适合学生的教育,形成了独特的优势。
  例如,早期的少年之家在教育局的支持下,适应社会的需求,先后开辟了10个活动站,活动丰富多彩:除图书阅览、外借、体育活动、电影幻灯放映外,还成立了木偶、皮影、戏剧等演出小组和舞蹈、声乐、美术、无线电机务、报务、航海、汽车模型、生物等培训小组。学生参加校外活动非常踊跃,午饭后就在活动站门口排队,进门后便飞一般地跑进自己喜欢的活动室,各兴趣小组也都是满额的。此外,在少年之家还设有专门负责组织全区性教育活动的群众文化组和少先队工作方法组,每月为学校印发《辅导员通讯》资料。
  那个时期的少年之家在全区学生教育工作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不仅解决了“二部制”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紧缺问题,还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幼苗。
  此后,东城区少年宫也经历了停办、恢复和发展的不同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虽历经磨难,但一代代少年宫人不改初衷,努力发掘着少年宫的教育功能。如今,东城区少年宫每年都要吸引近30万人次的中小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多样性的活动不仅为不同个性的少年儿童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而且为他们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创造了宽松活泼的氛围。比如,在艺术类培训活动中,东城区少年宫就开设了30多个门类、200多个兴趣小组,还专门成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红领巾交响乐团、少年室内乐团、少儿京昆剧团、古筝艺术团、少年合唱团、手风琴乐团等,形成了“培训小组、兴趣小组、艺术团”三个层面的塔形建制,为部分组员走上专业道路打下了基础。少年宫的艺术氛围和社会实践活动也让组员们获益匪浅:京昆小组学员获得2009年第十三届中国少儿戏曲艺术“小梅花”荟萃奖;在文化部“小群星”艺术竞赛中,囊括了民乐弹拨乐个人项目儿童组、少年组、青年组以及团体项目全部金奖,成为该项比赛十五年来获奖最多的团队。每年,少年宫都会有不少组员在国际、国内各项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被国际音乐界誉为“小提琴天才”的杨天娲、当年的著名童星关凌和叮当、全国杂技魔术“金菊奖”获得者杨露璐等一大批少年优秀人才从东城区少年宫脱颖而出。同他们一样,许许多多的孩子都在这里找到了施展才能的舞台和适合自己成才的路径。
  
  让少年宫的教育服务功能最大化
  
  从注重兴趣小组教学、开展群众活动到积极探索校内外的深度融合,从注重校外教育自身规律的探索到积极研究校内、校外教育有效衔接机制的建立,东城区少年宫充分发挥了校外活动场所的教育服务功能。
  
  在新的形势下,校外教育既面临着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学校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情况下,校外教育怎样才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仅靠传统的方式和手段已经不能满足这个需求,必须寻找新方法与新手段。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东城区少年宫积极拓展教育内容,创新活动载体,努力探索了基地—导师团队—少先队总队部—俱乐部四位一体的运行模式,充分发挥了校外活动场所的教育服务功能。
  为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展活动项目,东城区少年宫相继建立了“北京市茶文化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集邮示范基地”、“北京市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基地”。“基地”建在少年宫,学校和社会资源单位作为基地成员单位,校内外共同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这种“以基地建设带动学校特色活动项目发展”的运行模式,不仅实现了校外机构与中小学、社会单位的有机融通与联动,也在全区乃至全市、全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导师团队”使少年宫教师在书法、京昆、茶艺等许多项目中发挥了骨干作用,与中小学教师形成互补联动,定期深入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这一模式的建立一方面打造了特色教师,同时也推动了学校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
  “少先队总队部”模式通过在少年宫设立少先队总辅导员,使少年宫成为全区少先队的总队部,几十年来借助于这种管理优势,东城区少年宫少先队工作部紧密地和区少工委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带动全区中小学少先队工作的开展。他们所策划的“东城,我为你骄傲”——本土化教育系列活动;“伙伴齐创意,巧手秀奥运”奥运拼盘创意大赛;“奥运啦啦队”等活动被推广到全区各个小学和部分中学,吸引了数万人次参加,成为名副其实的“精品”活动。
  “俱乐部”模式以东城区少年宫已有的爱好者俱乐部为依托,推动学校课外活动的开展。小茶人俱乐部、摄影俱乐部、集邮俱乐部等在东城区已产生广泛的影响。
  这些特色模式的建立,发挥了少年宫与学校、社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为促进学校的艺术特色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服务,少年宫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流的少年宫需要一流的教师来支撑
  
  好的校外教育机构,“就是一件精巧而灵敏的乐器,它演奏着人生的和谐旋律,触动着受教育者的心灵——但只有在乐器调好了弦的条件下,才能作出这种和谐乐曲;而琴弦的调准要靠教师、教育者的个性。”正因为这样,虽然东城区少年宫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但其真正的优势,在于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教师文化氛围,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群体,立足少年宫,把这些资源开发出来,为有效地育人提供有力依托。
  
  就像采访中齐健敏书记所谈到的:“一流的少年宫需要一流的教师来支撑。”遵循着这样的理念,对于每一位教师,东城区少年宫都坚持给予他们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支持他们发展自己的潜能和专长,推广他们独特的教育经验。
  2009年8月,北京音乐厅,一场主题为 “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在这里成长’——东城少年宫琵琶专场音乐会”的演出在这里隆重上演,吕亚琼老师和她琵琶兴趣小组的近90名学生登上了舞台。这场演出被京城二十余家新闻媒体争相报道。
  教师每年要举办教学汇报或专场音乐会和师生作品展览在东城区少年宫已形成制度。目前,管弦乐、合唱、琵琶、二胡、京剧、小提琴、古筝等项目都多次在音乐厅举办过专场音乐会。而这,只是东城区少年宫教师专业成长计划中众多举措之一。少年宫始终把教师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并努力做到了“三个重视”:
  重视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近年来,东城区少年宫通过提高学历、师徒结对、在职培训、加强教科研等途径,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加强了老教师对中青年教师的传帮带,鼓励教师参加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在加强教研的基础上,五年间,主持和参与国家级课题2个,独立承担市级课题3个,合作承担市级课题1个、区级课题1个。在课题研究中骨干教师带动青年教师,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30多位教师的论文在全国、市、区获奖,出版了教材和专著13册,多项成果获得市区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罗珍老师领衔研究的《城市儿童美术与本土文化的传承》课题,在全国的很多省市得到推广。课题成果《都市里的儿童》主题画展在广州美术馆展出,受到专家的肯定和媒体的关注;吴茜老师的古筝快速练习法研究成果——快速模拟器还申请了专利。更重要的是,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先后有4位艺术教师在市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一等奖。
  重视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东城区少年宫研究制定了骨干教师管理办法,积极为骨干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培养出一批热情高、有特点、有影响、有作为的骨干教师、名教师。他们中有国家级专业协会的秘书长郭玉光、吴茜;有全国青少年摄影活动的领军人物张桂兰;有全国少年儿童美术活动的策划者许巍巍、罗珍;有书法教育最高奖兰亭教育奖获得者张玫;有我国最年轻的国家级茶叶专家委员会委员霍艳平;有全国知名的京剧票友和著名琴师张雪平;有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和北京市的骨干教师,有在全国少先队系统有一定影响的、北京市的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潘涤。
  重视专兼职教师相结合。根据校外教育的特点,东城区少年宫在致力于专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兼职教师队伍的组建,特别是在艺术团的建设中聘请了一批高水平的艺术家做兼职校外辅导员,这些专家为推动艺术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东城区少宫,这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育人工作有着基于实践的、属于自己的创造。《优秀群众活动案例选》、《兴趣小组活动辅导纲目选》等一部部书籍记录着教师们的心得和感悟,也凝聚着教师们生发于实践的教育智慧。
  传统教育观念在匠心独具的举措里灵活巧妙地转变,品质在平常点滴的关怀中不动声色地茁壮发展。教师善教、乐教,学生乐学、会学,这曾经是多少教育者梦寐以求的和谐境界?而这,正是东城区少年宫55年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尾声并非尾声,故事仍在精彩上演。就像齐健敏书记所谈到的:“第四次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新修订的《北京市校外教育机构工作规程》和即将颁布的《北京市校外教育机构办学条件标准》,这些对校外教育的发展来说,都是‘利好’消息。两区合并和刚刚装修一新的少年宫为东城区打造国际化、现代化的校外教育又有了一个更高的起点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作为区级校外教育机构的核心单位,我们将在未来的五年中继续更新观念、发挥公益性优势及育人的特殊功能和作用。”下次走进少年宫,将会是怎样一番崭新的见闻呢?带着一颗期待的心,留个悬念给自己,也给东城区少年宫!■
  □编辑 郭卿
其他文献
在经历了连续两年的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之后,我们在校园中看到这样的标语:“综合素质评价,给优秀的学生以感动,给顽皮的学生以感悟,给自卑的学生以自信,给‘期待成功’的学生以自强。”   我们听到了来自学生、家长、教师、校长和教育研究人员这样的声音:   学生:“综合素质展示使我认识到了许多与平常截然不同的同学们,原来这才是与我朝夕相处了3年的同学们,他们是那么多才多艺,热情满怀……”“这次展示会让
对象描述  (一)个案姓名  思思,女,6岁,一年级住校学生  (二)问题简述  从未上过寄宿幼儿园,因不适应寄宿,周一进班就开始啼哭,经常魂不守舍。不愿与同学交往,时常感觉身体不舒服,希望家长接走。因不安心寄宿生活,所在宿舍也会受到影响而不能被评上“优秀宿舍”,因此引发同宿舍小伙伴不满,影响同学关系。  资料收集  (一)身体特征  智力发育正常,身体素质较好。爱哭并伴有出虚汗症状,时有手脚冰凉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创建于1864年,前身为“贝满女中”和“女十二中”,近一百五十年的文化积淀孕育了学校厚重的文化内涵,为社会输送了许多优秀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以及在各个领域的拔尖优秀人才。通过全体师生对学校文化底蕴、办学特色的认真分析,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学校将发展目标定位为:成为具有国际视野、高品质、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优质学校。并将“秉承育人本真,构筑教育生态,为师生的一生幸福服务”作
学校从2009年提出童心教育,我们认为学校教育需要一种稳定性,而不会失衡的关键就是将学生放在中心部位,因为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根本,是学校教育价值的最终体现。   童心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突出了教育的主体——学生。我们希望通过童心教育让学生的生活更美好,我们要让孩子们感觉到:校园里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学生进行的,并且努力让他们在所有的活动中体验到乐趣。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强调三种非常重要的
小学规范化建设为促进朝阳区教育的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我区结合朝阳区小学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色建设的规划、实施与案例发掘”项目组引领下,大力推进小学办学特色建设,积极引导学校根据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独特发展方向,走个性化、特色化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 攻略一:发挥政策引领作用,推动学校特色建设  1.打造学校教育特色   从教育主题、教育载体、教育
“九年一贯课程‘五四学制’背景下中小衔接问题研究”是基于燕山“五四学制”特点而开展的教学实践研究。本课题于2005年9月提出,2006年4月立项为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这项研究有效地解决了“五四”学制特点与市教材“六三”体系不配套情况下中小衔接中的实际教学问题。  从1991年开始,燕山实行九年一贯“五四”分段学制,学生五年级小学毕业,升入初中。相对于城区“六三”学制同学段的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乐学氛围,提升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趣味性,看似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进行深入研究后不难发现,其能够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在现阶段开展小学美术学科教学,教师应通过游戏的设计、情境的创设及生活元素的介入等多元形式,不断增强美术课堂的趣味性,实现美术知识的有效讲解,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学习美术、喜欢学习美术。  
葵园沙龙是一个引导教师自主学习的“场”。在这里,教师们能够广泛获取信息,能够开展伙伴交流,也能够体验到新奇的陌生领域。在这里,教师的学科身份不再那么显眼,每一位老师都是一个可以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学习者。在这里,有着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充满了团队学习的喜悦。  镜头一:让我们一起学英语!  在这张照片上,有数学老师刘峰、商红领美术老师梁雪、面塑老师贾会珍、音乐老师张春辉和刘素文……大家这么开心,在
2006年暑期的骨干教师培训中,北京市教育学院张维善教授的讲座“物理教师的素质”在我的心底产生了共鸣。他谈到:“科学的本质特征是科学知识、科学过程、科学文化的和谐统一,物理学科教学要以学生掌握科学的完整内涵、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物理教师要争取学生全面发展与创造优异成绩的双赢。”这为我指明了教学研究的方向,开启了我的新课改之路,在众多物理课中最难忘的是《电磁感应现象》一课。    ■课
2008年管乐团新年专场演出结束后,我收到了一封电子邮件:“……看着儿子吹着小号,缓缓地从幕后走向舞台的正中,领奏《友谊地久天长》,我不禁热泪盈眶,我知道他的心中同样充满着对二小的无限留恋,以及对管乐团的依依不舍之情。转眼间,我的儿子刘天昊已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度过了五年半的幸福时光,再过半年,他将告别给予他幸福和快乐的实验二小,告别给予他自信和让他魂牵梦系的二小管乐团……”  一封邮件,把我的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