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4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属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一个亚型,是一种原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病理组织学上以细支气管以下的气道内肉芽组织形成.临床上以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为特征的肺部综合征。COP的治疗方法目前尚无国际、国内统一的规范。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COP已有20余年的历史。但是目前尚未摸索出最佳的剂量和疗程。淮南东方肿瘤医院呼吸科2014 年12月收治COP 患者2 例,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良好,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进行国内外文献复习。
1 病例介绍
病例1:男 55岁 咳嗽、间断低热1月于2014.12.24入院。2014-12-1胸CT:右肺实质内及左肺下叶见多发片状及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界欠清,右中上叶病灶见支气管影。纵膈见小淋巴结影。抗感染治疗20天。2014-12-18胸CT:病灶呈游走性改变。糖皮质激素治疗13天,2015-1-5胸CT:病灶明显吸收、好转。体温37.3~38摄氏度。血常规:WBC:13.11×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68.3%。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01/L。肝肾功能,血糖正常。2014-12-29肺穿刺活检病理:肺泡间隔内纤维组织轻度增生,浆细胞、淋巴细胞及少量粒细胞浸润;肺泡上皮轻度增生;肺泡腔内见较多巨噬细胞聚集,部分肺泡腔内见机化,符合炎症性改变。未见其他异常成分和结构。
2病例介绍
病例2:男 53岁 胸痛半月于2014-12-19入院。无发热、咳嗽、咳痰。有糖尿病史4年,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好。2014-12-2胸CT:右肺上叶前段斑片状实变阴影。抗感染治疗10余天2014-12-18胸CT:病灶范围较前增大。血常规:WBC:6.56×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63.5%。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02/L。肝肾功能正常。空腹血糖:15.18mmol/L。超敏C反应蛋白23.48mg/L。血沉90mm/h。真菌(1,3)-β-D葡聚糖61.176pg/ml。参考范围(0~159)。PPD试验(+++)。入院后予以抗感染、控制血糖治疗。2015-1-5胸CT:右肺大片实变影,边界欠清,密度不均,内见支气管影。右下肺见磨玻璃影。左肺未见异常密度影。2014-12-29肺穿刺活检病理:部分区域肺间隔增宽。纤维组织增生,浆细胞、淋巴细胞侵润;肺泡上皮增生;部分肺泡腔内见较多巨噬细胞,部分聚集在一起形成类似肉芽肿样改变。未见其他异常成分和结构。2015-1-5予以左氧氟沙星0.6静滴及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静滴及异烟肼0.3qd;利福平0.45qd;盐酸乙胺丁醇0.75qd;吡嗪酰胺片0.5tid;治疗。2015-1-10停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改用醋酸泼尼松片10mg tid。2015-1-14胸CT:右肺病灶吸收好转。
3 讨论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是1983 年Davison等描述的一种临床病理疾病,属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pneumonias,IIPs)中的一种类型,其发病原因目前尚未明确,一般认为与先天因素、免疫介导性疾病、放疗、药物毒副作用、肿瘤等多种因素有关[1]。COP的诊断基于以下3 点[2]:①肺部影像学改变提示机化性肺炎(OP);②病理表明为OP改变;③排除其他引起OP 的因素。肺组织活检是诊断COP 的“金标准”,但有文献[3]指出,COP 的病理改变可以出现在其他疾病上,如韦格纳肉芽肿病、肿瘤切除后组织修复等,因此目前在诊断COP 时强调其确诊还需结合影像学改变和临床表现,并排除其他疾病。其病理特征为肺泡腔内、细支气管管腔内有成纤维细胞及松散的结缔组织呈息肉状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病因不明,病理学特点是小气道和肺泡管内肉芽组织过度增生,伴周围肺泡慢性炎症,这种机化性肺炎是临床与影像所见的基础。CT表现:79%在肺体积正常的前提下双侧广泛的肺泡性渗出影,阴影多位于肺周边部,类似慢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肺泡阴影也可单侧分布。不规则线状或结节状间质侵润很少是唯一征像。发生蜂窝肺罕见,其他影像异常如胸腔积液、胸膜增厚、肺空洞罕见。CT主要表现为:斑片状气腔实变,常位于肺周围部且多见于下肺区,密度不均匀;磨玻璃影,散在分布或弥漫性;小结节状影,可见于双侧肺野,边界清或不清;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扩张,少数晚期可出现蜂窝肺。91%的免疫功能正常者以双肺斑片状实变为主要CT表现,病变位于胸膜下或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而免疫功能受损者则无特异性CT表现。
参考文献
[1]Raghu G,Collard HR,Egan JJ,et a1.An otficial ATS/ERS/JRS/ALATstatement: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Evidence—based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management[J].Am J Respir Crit CareMed,20ll,183(6):788—824.
[2]Izuml T,Kitaichi M,Nishimura K,et a1.Brn,ehiolitis obliterans。『Tganizing pneumonia:Clinical feature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J].Chest,1992,102(3):715—719
[3]Romero S,Barroso E,Rodriguez-Paniagua M,et al.Organizingpneumonia adjacent to lung cancer:frequency and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J].Lung Cancer,2002,35(2):195-201.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属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一个亚型,是一种原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病理组织学上以细支气管以下的气道内肉芽组织形成.临床上以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为特征的肺部综合征。COP的治疗方法目前尚无国际、国内统一的规范。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COP已有20余年的历史。但是目前尚未摸索出最佳的剂量和疗程。淮南东方肿瘤医院呼吸科2014 年12月收治COP 患者2 例,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良好,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进行国内外文献复习。
1 病例介绍
病例1:男 55岁 咳嗽、间断低热1月于2014.12.24入院。2014-12-1胸CT:右肺实质内及左肺下叶见多发片状及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界欠清,右中上叶病灶见支气管影。纵膈见小淋巴结影。抗感染治疗20天。2014-12-18胸CT:病灶呈游走性改变。糖皮质激素治疗13天,2015-1-5胸CT:病灶明显吸收、好转。体温37.3~38摄氏度。血常规:WBC:13.11×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68.3%。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01/L。肝肾功能,血糖正常。2014-12-29肺穿刺活检病理:肺泡间隔内纤维组织轻度增生,浆细胞、淋巴细胞及少量粒细胞浸润;肺泡上皮轻度增生;肺泡腔内见较多巨噬细胞聚集,部分肺泡腔内见机化,符合炎症性改变。未见其他异常成分和结构。
2病例介绍
病例2:男 53岁 胸痛半月于2014-12-19入院。无发热、咳嗽、咳痰。有糖尿病史4年,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好。2014-12-2胸CT:右肺上叶前段斑片状实变阴影。抗感染治疗10余天2014-12-18胸CT:病灶范围较前增大。血常规:WBC:6.56×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63.5%。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02/L。肝肾功能正常。空腹血糖:15.18mmol/L。超敏C反应蛋白23.48mg/L。血沉90mm/h。真菌(1,3)-β-D葡聚糖61.176pg/ml。参考范围(0~159)。PPD试验(+++)。入院后予以抗感染、控制血糖治疗。2015-1-5胸CT:右肺大片实变影,边界欠清,密度不均,内见支气管影。右下肺见磨玻璃影。左肺未见异常密度影。2014-12-29肺穿刺活检病理:部分区域肺间隔增宽。纤维组织增生,浆细胞、淋巴细胞侵润;肺泡上皮增生;部分肺泡腔内见较多巨噬细胞,部分聚集在一起形成类似肉芽肿样改变。未见其他异常成分和结构。2015-1-5予以左氧氟沙星0.6静滴及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静滴及异烟肼0.3qd;利福平0.45qd;盐酸乙胺丁醇0.75qd;吡嗪酰胺片0.5tid;治疗。2015-1-10停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改用醋酸泼尼松片10mg tid。2015-1-14胸CT:右肺病灶吸收好转。
3 讨论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是1983 年Davison等描述的一种临床病理疾病,属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pneumonias,IIPs)中的一种类型,其发病原因目前尚未明确,一般认为与先天因素、免疫介导性疾病、放疗、药物毒副作用、肿瘤等多种因素有关[1]。COP的诊断基于以下3 点[2]:①肺部影像学改变提示机化性肺炎(OP);②病理表明为OP改变;③排除其他引起OP 的因素。肺组织活检是诊断COP 的“金标准”,但有文献[3]指出,COP 的病理改变可以出现在其他疾病上,如韦格纳肉芽肿病、肿瘤切除后组织修复等,因此目前在诊断COP 时强调其确诊还需结合影像学改变和临床表现,并排除其他疾病。其病理特征为肺泡腔内、细支气管管腔内有成纤维细胞及松散的结缔组织呈息肉状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病因不明,病理学特点是小气道和肺泡管内肉芽组织过度增生,伴周围肺泡慢性炎症,这种机化性肺炎是临床与影像所见的基础。CT表现:79%在肺体积正常的前提下双侧广泛的肺泡性渗出影,阴影多位于肺周边部,类似慢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肺泡阴影也可单侧分布。不规则线状或结节状间质侵润很少是唯一征像。发生蜂窝肺罕见,其他影像异常如胸腔积液、胸膜增厚、肺空洞罕见。CT主要表现为:斑片状气腔实变,常位于肺周围部且多见于下肺区,密度不均匀;磨玻璃影,散在分布或弥漫性;小结节状影,可见于双侧肺野,边界清或不清;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扩张,少数晚期可出现蜂窝肺。91%的免疫功能正常者以双肺斑片状实变为主要CT表现,病变位于胸膜下或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而免疫功能受损者则无特异性CT表现。
参考文献
[1]Raghu G,Collard HR,Egan JJ,et a1.An otficial ATS/ERS/JRS/ALATstatement: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Evidence—based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management[J].Am J Respir Crit CareMed,20ll,183(6):788—824.
[2]Izuml T,Kitaichi M,Nishimura K,et a1.Brn,ehiolitis obliterans。『Tganizing pneumonia:Clinical feature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J].Chest,1992,102(3):715—719
[3]Romero S,Barroso E,Rodriguez-Paniagua M,et al.Organizingpneumonia adjacent to lung cancer:frequency and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J].Lung Cancer,2002,35(2):19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