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测用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标准物质的制备及评价

来源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制备并评价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ETEC)标准物质。方法 分别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LDI-TOF MS)、生化、16 s RNA基因序列测定三种方法确认菌株种属。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600个ETEC标准样品(103CFU/样品);从中随机抽取20个进行均匀性检验;模拟25℃和37℃的运输温度测试样品的运输稳定性,同时在4℃和-20℃的条件下进行保藏稳定性检验。组织3家实验室对样品进行协同验证。最后选择20件食品基质来验证样品的使用效果。结果 生化、MALDI-TOF MS、16 s RNA基因序列鉴定CMCC(B)43208为大肠埃希氏菌,lt、stp、sth基因确认其为ETEC。均匀性检验中,单因素方差分析得F=1.48,小于FINV(0.05,19,20)。稳定性检验中,在25℃和37℃保藏7 d后结果为103CFU/样品,在-20℃保藏60 d和4℃保存28 d后结果为103CFU/样品。协同标定实验中,3家实验室检测样品中菌株均为ETEC(103CFU/标准样品)。使用效果评价中,ETEC标准样品加入20种食品基质后均可检出,而本底对照均未检出。结论 本实验制备的ETEC标准样品均匀且稳定,协同验证、食品基质验证实验结果均与预期设置的103CFU/样品一致,可以作为标准物质使用。
其他文献
目的 调查重庆市市售肉和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为有效开展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各区(县)超市、农贸市场、零售店等场所肉和肉制品共740份,按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6种食源性致病菌检验。结果 740份样品中检出致病菌116株,致病菌总检出率为15.68%。样品类别中生畜肉的污染情况最为严重,检出率为30.00%;其次为生禽肉,检出率为28.13%。采样点类型中农贸市场的样品检出率
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实现高质量且可持续发展需要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有力支撑。建立教师荣誉体系与改革薪酬制度等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乡村学校发展的关键力量,但义务教育阶段高质量师资长栖于城镇且乡村优质师资“向城”流动的趋势仍在持续,西部乡村高质量师资总体数量不足、结构不优、专业发展乏力。基于此,需要从宏观政策驱动、中观县域统筹和微观需求关照三个方面进行系统性综合“治本”施策,全面提升西部地区培育高质量师资主
“构思—设计—实施—操作”(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CDIO)是一种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紧密联系的行动框架,有助于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实践,可用于规范教师工作坊研修模式设计及其活动流程。基于此,文章在成人自我导向学习理论、活动理论和群体动力学理论的支持下,构建了CDIO框架下的教师工作坊研修模式。之后,文章选取西部欠发达地区S县开展CDIO框架下的教师工
<正>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恶化以及中国国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诸多企业急需改变发展方式,增强创新能力,需知创新是一个企业不不断得进步的条件之一。而有效的融资渠道能对企业的创新产生重要影响。文章阐述了和融资有关的相关概念,并且总结了不同的股权融资方式对企业创新所产生的影响。传统型的,低效率的企业发展方式是难以为继的。因此,为了激发企业的活力,延长其生命周期,企业必须重视研发活动,争取为产品和服务的研发
期刊
目的 本文对甘肃省2018—2020年食源性疾病监测中分离的致泻大肠埃希菌从年度、季度、性别、年龄分布进行分析,并对分离株耐药状况进行研究,为由致泻大肠埃希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防控及抗生素的使用提供政策和依据。方法 按照《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从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样本中分离得到大肠埃希菌株,PCR方法进行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018—2020年甘肃省由致泻大肠埃希菌引起的
报纸
从单元整体设计的视角,对“平行四边形”一章从教材内容、学情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在鲁教版教材的基础上融合人教版教材的优点对课时进行重新划分,并给出初步实践和简单思考.
“双师教学”是以优质远程教师为引导,促进乡村在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为了解参与“双师教学”的乡村在地教师工作现状和专业发展的基本路径,研究研发了“双师教学”能动性问卷和教学专长问卷。对771名教师调研发现:“双师教学”能动性对教师教学专长发展有积极影响;乡村教师仅履行“双师教学”的课堂辅助职责,而缺乏教学效能感,会对其教学专长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双师教学”能动性对处于职业发展不同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高涨,身处保守文化语境的巴基斯坦女性逐渐进入人类学女性研究的视野。本文以关于巴基斯坦女性的民族志为研究内容,以女性婚姻实践为研究线索,讨论巴基斯坦女性“实践的亲属关系”,并探索如何从“非正式权力”的角度看待巴基斯坦女性在男权社会的个体能动性。通过考察巴基斯坦女性身为主妇、新娘和儿媳的实践,本文认为她们并非社会决定论下失语的权力附庸,或西方个人主义女权论下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