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诗词的欣赏,不仅能让初中生欣赏到许多优美的诗词,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丰富他们的知识,更能让他们领略到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学生在对诗词的理解上,融入自己的想象,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会少年宫的全面发展。本文将简单阐述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的重要性,结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性,提出几点初中语文诗词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诗词教学 以趣入境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以来,初中语文的教学方式越来越灵活,教师更注重于学生互动,努力使课堂生动活泼。但是,仍有部分老师延用传统的“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并让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这样的教学方法在短时间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由于它死板、沉闷,时间一长,学生就会有厌学的情绪。初中语文的诗词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认识我国的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无可替代的表情达意功能。诗词是最优美的语言,它语言精练,富有想象力和情感,一首诗就是一幅美妙的画。初中生要想真正欣赏诗词,必须展开自己丰富与的想象。初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做好诗词教学课堂设计,开启学生的想象之门,激发学胜的学习兴趣,将会对学生语文课程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故事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阶段的学生文化素养还处于开发阶段,对凝练、表意丰富的诗词不会产生直接的兴趣。这就需要老师来引导和培养他们的兴趣。针对初中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故事是激发起他们的兴趣的有效方式之一。比如,在讲到李清照的《醉花阴》这首词时,先讲述一下作者的创作故事,李清照是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他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就热爱读书,才思敏捷,精通琴棋书画,尤其擅长写词。在她十八岁时,李清照和和吏部侍郎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结了婚,当时,两个年轻人志趣相投,才气和外貌上不相上下,婚后生活特别美满。和和美美地过了两年后,赵明诚从太学别业后,调到外地当官,两人两地分居。离开赵明诚后李清照内心非常寂寞,尤其是在良辰美景的映衬的时候,李清照倍感孤独,她常常独坐高楼,为丈夫的归来默念倒计时。而在这一天天的思念的煎熬中,李清照一天比一天瘦削,面容也日渐憔悴。庭院里飘过来阵阵的菊花香提醒李清照重阳节到了,以往的这一天,都是和丈夫在观赏菊花,现在却独守空房,内心的寂寞和对丈夫浓浓的思念使得李清照辗转难眠,索性穿衣起来,走到窗前,交接的月光下,飘摇着的几丛菊花和凄凉的自己特别相似,让她颇有感触,于是,大笔一挥写下了这首《醉花阴》。听完这样的故事,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想要读完这首词,去认识词人。这种以故事激起学生的兴趣的方式,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二、呈现历史背景,助生理解
在诗词教学中,一些古诗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语言环境与现今的学生的日常用语环境差别太大,学生难以理解,致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为了将教学任务圆满完成,教师要将诗词的历史背景做出阐述,特别是其中的历史文人知识,如果教师拘泥于教授诗词,学生很难领会诗词的意境,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比如,在讲授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时,诗中描述的景象在今天的钱塘江涨潮时依然在出现;杜甫的《石壕吏》一诗中描述出来的是当时残暴的封建统治,诗人深切同情劳动人民。如果老师只是这样简单的讲授,学生很难理解作者的感情。因此在学习这首诗之前,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查找关于“安史之乱”的历史资料,了解那段時期发生的一些事件,对于学生理解此诗有很大的帮助。又如,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表达出自己重归田园的喜悦,这是学生不曾有过的经历,超出学生能理解的范畴。教师将当时的历史背景为学生一一道明,让学生了解当时官场的黑暗浑浊,作者急于回归田园生活获得解脱,作者是在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高尚品格和人生理想。运用这种呈现历史背景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增长学生的见识,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对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养也大有裨益。
三、景象描述,走进诗意
古代诗词言简意赅,言在此而意在彼也是屡见不鲜。看似简短的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却包罗万象。学生若只是简单的背诵并无难度。如何让学生拥有欣赏诗词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语文教师要做的。因此,在诗词教学中,简单的诗词背诵是不可取的,以趣入境的教学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就拿曹操的《观沧海》为例,海水、山道、树木、百草、洪波等一系列的景象,给读者呈现出来的是波涛汹涌的大海,表达的是作者如同大海一般的英雄气概;而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枯藤”“昏鸦”“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简短数语,将所看到的景象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在诗词教学中,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呈现出那一幅幅的绝美画面,让他们从诗词的字面上感受到诗词的意境。并通过长期的训练,让学生认识到诗词中的一些特定技巧。最常见的是,诗人用笛声或者萧声来表达对人或者物的相思。学生的这种积累能对学生以后的诗词自主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结 语】
诗词的美妙,只有深入其中才能真正领会,在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中,教师应不局限于诗词本身,合理设计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教会学生欣赏诗词之美。
【参考文献】
【1】褚晖.以趣入境 走进诗意——以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1(02)
【2】王术井.初中语文诗词教学设计——以趣入境知诗意【J】.中国校外教育,2012(26)
【3】王凤芹.基于以趣入境知诗意初中语文诗词教学设计探讨【J】.才智,2014(34)
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诗词的欣赏,不仅能让初中生欣赏到许多优美的诗词,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丰富他们的知识,更能让他们领略到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学生在对诗词的理解上,融入自己的想象,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会少年宫的全面发展。本文将简单阐述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的重要性,结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性,提出几点初中语文诗词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诗词教学 以趣入境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以来,初中语文的教学方式越来越灵活,教师更注重于学生互动,努力使课堂生动活泼。但是,仍有部分老师延用传统的“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并让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这样的教学方法在短时间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由于它死板、沉闷,时间一长,学生就会有厌学的情绪。初中语文的诗词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认识我国的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无可替代的表情达意功能。诗词是最优美的语言,它语言精练,富有想象力和情感,一首诗就是一幅美妙的画。初中生要想真正欣赏诗词,必须展开自己丰富与的想象。初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做好诗词教学课堂设计,开启学生的想象之门,激发学胜的学习兴趣,将会对学生语文课程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故事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阶段的学生文化素养还处于开发阶段,对凝练、表意丰富的诗词不会产生直接的兴趣。这就需要老师来引导和培养他们的兴趣。针对初中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故事是激发起他们的兴趣的有效方式之一。比如,在讲到李清照的《醉花阴》这首词时,先讲述一下作者的创作故事,李清照是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他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就热爱读书,才思敏捷,精通琴棋书画,尤其擅长写词。在她十八岁时,李清照和和吏部侍郎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结了婚,当时,两个年轻人志趣相投,才气和外貌上不相上下,婚后生活特别美满。和和美美地过了两年后,赵明诚从太学别业后,调到外地当官,两人两地分居。离开赵明诚后李清照内心非常寂寞,尤其是在良辰美景的映衬的时候,李清照倍感孤独,她常常独坐高楼,为丈夫的归来默念倒计时。而在这一天天的思念的煎熬中,李清照一天比一天瘦削,面容也日渐憔悴。庭院里飘过来阵阵的菊花香提醒李清照重阳节到了,以往的这一天,都是和丈夫在观赏菊花,现在却独守空房,内心的寂寞和对丈夫浓浓的思念使得李清照辗转难眠,索性穿衣起来,走到窗前,交接的月光下,飘摇着的几丛菊花和凄凉的自己特别相似,让她颇有感触,于是,大笔一挥写下了这首《醉花阴》。听完这样的故事,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想要读完这首词,去认识词人。这种以故事激起学生的兴趣的方式,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二、呈现历史背景,助生理解
在诗词教学中,一些古诗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语言环境与现今的学生的日常用语环境差别太大,学生难以理解,致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为了将教学任务圆满完成,教师要将诗词的历史背景做出阐述,特别是其中的历史文人知识,如果教师拘泥于教授诗词,学生很难领会诗词的意境,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比如,在讲授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时,诗中描述的景象在今天的钱塘江涨潮时依然在出现;杜甫的《石壕吏》一诗中描述出来的是当时残暴的封建统治,诗人深切同情劳动人民。如果老师只是这样简单的讲授,学生很难理解作者的感情。因此在学习这首诗之前,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查找关于“安史之乱”的历史资料,了解那段時期发生的一些事件,对于学生理解此诗有很大的帮助。又如,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表达出自己重归田园的喜悦,这是学生不曾有过的经历,超出学生能理解的范畴。教师将当时的历史背景为学生一一道明,让学生了解当时官场的黑暗浑浊,作者急于回归田园生活获得解脱,作者是在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高尚品格和人生理想。运用这种呈现历史背景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增长学生的见识,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对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养也大有裨益。
三、景象描述,走进诗意
古代诗词言简意赅,言在此而意在彼也是屡见不鲜。看似简短的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却包罗万象。学生若只是简单的背诵并无难度。如何让学生拥有欣赏诗词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语文教师要做的。因此,在诗词教学中,简单的诗词背诵是不可取的,以趣入境的教学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就拿曹操的《观沧海》为例,海水、山道、树木、百草、洪波等一系列的景象,给读者呈现出来的是波涛汹涌的大海,表达的是作者如同大海一般的英雄气概;而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枯藤”“昏鸦”“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简短数语,将所看到的景象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在诗词教学中,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呈现出那一幅幅的绝美画面,让他们从诗词的字面上感受到诗词的意境。并通过长期的训练,让学生认识到诗词中的一些特定技巧。最常见的是,诗人用笛声或者萧声来表达对人或者物的相思。学生的这种积累能对学生以后的诗词自主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结 语】
诗词的美妙,只有深入其中才能真正领会,在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中,教师应不局限于诗词本身,合理设计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教会学生欣赏诗词之美。
【参考文献】
【1】褚晖.以趣入境 走进诗意——以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1(02)
【2】王术井.初中语文诗词教学设计——以趣入境知诗意【J】.中国校外教育,2012(26)
【3】王凤芹.基于以趣入境知诗意初中语文诗词教学设计探讨【J】.才智,2014(34)